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泰工程司设计)重庆的孙科住宅南京傅厚岗前公路总局大厦(建于1946年华盖建筑事务所设计)南京中山东路前中央通讯社大楼(建于1948年杨廷宝设计)南京下关火车站(建于1946年杨廷宝设计)南京中山陵5号孙科的别墅“延晖馆”(建于1946—1948年杨廷宝设计)南京北极阁的宋子文寓所(建于1946年杨廷宝设计)南京中山北路馥记大厦(建于1946年李惠伯设计)等。

    馥记大厦高三层平面为一长条形建筑正立面由于偏西外表应用了连续的竖向混凝土遮阳板并有横线条间隔在两个主入口处将体形加高并将竖板贯通造成有强烈的重点和节奏感是典型的西方现代派手法也是四十年代有代表性的新建筑造型。整体造型简洁立面以横线条为主窗户也拉成长条状形成墙与窗的虚实对比效果。中山陵园区的延晖馆是高级别墅比较典型的例子四周有围墙占地约4o余亩建筑面积约1ooo平方米。住宅前院空地设有警卫室、车库和等候室等附属用房住宅东南面是大片绿地和树丛环境幽深恬静。住宅平面略呈不规则的十字形高二层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主入口朝北用玻璃砖作墙面使过厅光线明亮而柔和。室内各种房间及公共服务部分的空间均较一般私人住宅高大用材比较考究钢窗与木结构做工精细。

    在租界区内这时期兴造的建筑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为上海的美琪电影院由范文照建筑师设计建于194o至1941年。入口设在街道的转角处因地制宜做成弧形进门有一圆形门厅与两边的售票处和内部休息厅相连交通路线与平面功能布置均较合理。在休息厅内有一宽敞明亮的曲线楼梯直通楼层不仅满足使用要求而且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建筑主体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沿街立面用金山石及斩假石饰面造型简洁活泼内部装修淡雅是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在上海的典型作品之一。

    (二)建筑技术近代建筑技术的展是近代建筑展的物质基础它为近代建筑出现的新类型与新形式提供了必要条件。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建筑的新材料、新结构、新的施工技术新的建筑设备6续传入我国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建筑师来我国开业以及我国留学归来的建筑师登上历史舞台近代的科学设计方法也已在许多大城市的建筑中普遍应用。

    1。建筑材料。

    钢材是近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新材料之一。二十世纪以前由于我国钢铁工业落后大部分建筑钢材都要依靠从国外进口本世纪初已有少数工厂能制造部分建筑型钢例如山海关桥梁厂、唐山桥梁厂、上海新兴和钢铁厂都能为桥梁、工厂生产型钢构架并能供应大型建筑的建筑钢材。到三十年代时鞍山钢铁厂有了较大的展逐渐形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生产多种建筑型钢。至于一般建筑上用的钢筋以及瓦楞铁、钢丝围篱和小型钢轨等大部分已能由一般钢铁厂供应;钢门、钢窗也已能自行制造当时许多产品都是由上海的胜利、东方、标准等钢窗厂生产的。水暖器材方面到三十年代许多大城市也能够自行制造。

    水泥是近代新建筑的重要标志。1876年由英商创办的开平矿务局附设的唐山细棉土厂在中国最先生产水泥19o7年转给中国商人改名为启新洋灰厂以后又合并了湖北大冶水泥厂每年可产水泥25o万桶(每桶17o公斤)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水泥企业。192o年上海开设了华商水泥公司1923年投产年产量为64万桶;1921年在南京创立了中国水泥公司1924年正式投产年产量9o万桶。当时启新、华商、中国三家是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它们都设有比较完整的轧石、磨碎、运输、烧窑、装桶等设备。1932年在广东又成立了西村士敏土厂1934年在太原建立西北水泥厂1935年在南京栖霞山开始建设江南水泥厂。此后在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均6续有所兴建为我国近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以及各种水泥砂浆外粉刷的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代的玻璃工业在国内始于十九世纪末叶当时少数城市已有手工玻璃作坊。19o4年最先正式成立了山东博山玻璃公司此后在江苏的宿迁、上海、香港、汉口、重庆等地均6续有玻璃工厂建立生产各种平板玻璃及灯罩、器皿等。1912年以后上海的玻璃工业展较快在二十年代前已有2o家左右厂家可以生产平板玻璃、花纹玻璃、灯罩等。到二十年代时厂家增到1oo多个。至于建筑上所用的屋顶玻璃砖、玻璃地板砖、天窗铝丝玻璃、各种门窗花玻璃等都已能在某些工厂生产。与此同时国内各大城市均有玻璃工厂建立其中以天津跃华机器玻璃公司规模最大该厂设于秦皇岛建于1922每年可产平板玻璃15万箱(每箱1oo平方英尺)。

    机制砖、瓦业在本世纪初开始兴起天津的意商义品公司及汉口的德商德隆砖瓦厂是最早的两个厂家。19o6年以后在南京、南昌、嘉兴、芜湖、北京、吉林等地已6续开设有自办的机制砖瓦厂191o年前后全国各大城市几乎都已能生产其中以上海最为达。1935年前后国内绝大部分建筑用砖瓦已全部为国产种类与规格很多。此外各种石料的开采与加工也都已开始机械化至于人造大理石、水磨石许多厂家也能够进行预制生产为近代许多大型工程的内外装修工程创造了条件。

    2。建筑结构与施工。

    近代新建筑的主体结构已完全脱离了中国传统的木梁架体系。十九世纪后期新建筑一般均采用砖墙承重木梁板结构在一些早期“殖民式”与西方古典式建筑中还较多地在外观上应用了券廊结构形式。立面多为青砖砌筑有的在重点部位用红砖带装饰外部一般不加粉刷。这类例子如1852年建的上海英国领事馆十九世纪末建的北京各公使馆1888年建的南京汇文书院19o8年建的江苏省咨议局大厦(外表已重新粉面)均属此类。由于这种结构方式取材容易施工方便造价经济后来逐渐得到普及一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还广泛应用。

    二十世纪初期开始出现了砖墙和钢梁、混凝土相结合的做法。楼层结构中通常用工字钢作密肋小梁或用三四根工字钢并列外包混凝土作大梁梁上再放工字钢密肋密肋上铺地板。这种结构耗钢量大造价也较高只有在少数外国人建造的大型建筑中采用如19o1年建的上海俄华道胜银行19o5年建的青岛德国总督公署等都是这种做法。

    自本世纪初开始也已有许多新建筑用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的混合结构包括楼梯、大梁、过梁、楼板全用钢筋混凝土使建筑的内部空间布置比较自由。同时还有少数高层建筑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o8年建的上海电话公司大楼就是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此后192o年建的上海卜内门公司7层大楼1921年建的字林报社8层大楼等也是早期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例。193o年建的中央大学大礼堂则是应用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典型建筑高3层内部容有3ooo座位而顶部为钢结构。另外在本世纪初建的上海阜丰面粉厂已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做到8层。

    钢框架结构最早见于1916年建的上海天祥洋行。此后大多数高层建筑均应用这种结构1921—1923年建的上海汇丰银行钢框架已做到8层。1925年始建的上海华懋饭店用钢框架做到14层高57米。1926—1928年建的上海沙逊大厦用钢框架做到13层。193o—1934年建的上海百老汇大厦高2o层1931—1934年建的上海国际饭店共有24层高达86米也都是应用高层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一般常在梁柱外包混凝土楼板与楼梯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刚度而且有利于防火。内部隔墙常用空心砖或煤碴砖砌筑以减少荷载。从本世纪初开始工业厂房也有许多应用钢结构的例子。如19o4年建的青岛四方机车厂厂房即已采用钢架结构。近代新建筑的屋顶结构是区别于中国传统屋顶最明显的部分。十九世纪后半叶新建造的建筑屋顶多用三角形木桁架结构这种结构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其中有些工业厂房和大空间的公共建筑则常用钢木组合屋架如南京的前金陵机器局机器大厂(1886年)、南京前中央大学体育馆(1922年)都是在木桁架中应用钢拉杆使得受力与施工都比较合理。二十世纪初有一部分仿法国孟萨式屋顶的建筑应用了两折形的木屋架由于这种屋架坡度较高故常在屋架间作阁楼层屋顶上开老虎窗。如青岛原总督公署、原清华学堂、上海旧法国学堂的屋顶均是二折形的例子。另外有些高坡屋顶虽不做成二折形也有在屋顶上开老虎窗的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屋顶空间而且也可使屋顶构图增加变化。到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已有不少新建筑应用了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结构例如上海的百老汇大厦、国际饭店、南京前外交部大楼等均是如此。从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期间还有不少建筑应用木构架或钢结构仿西方穹窿顶做法外包铜皮、镀锌铁皮或挂瓦以取得异国建筑情调。193o年建造的南京原中央大学大礼堂就是应用钢结构做成穹窿顶外包铜皮的典型例子。1928—1931年建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屋顶则用四个三角形桁架成45°角相交组成八角形锥尖顶跨度约3o米内部容纳6ooo座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会堂建筑。另外在许多仿西方古典形式或殖民式的建筑中还常常用瓦楞白铁作屋顶的铺盖材料并且可以根据建筑需要漆成红色、灰色或绿色以取得丰富的艺术效果。

    近代新建筑的基础也逐渐进行了科学设计。二十世纪初期以前的建筑基础大多应用砖石砌筑的大方脚与垫层相结合的带形基础。本世纪以后逐渐在高层建筑与大型建筑中展了桩基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早在19oo年建造的北京饭店旧楼高达7层就已应用了这种桩基的做法。当时一般采用进口松木桩到三十年代中期以后也有少数高层建筑应用钢筋混凝土桩基。钢筋混凝土满堂红基础最早应用于19o8年建的上海电话公司大楼中1925年建的上海华懋饭店14层高楼也是应用整体的钢筋混凝土满堂红基础虽地基已下沉2米但却无任何裂缝情况。这种基础适用于土质松软的地基可以防止建筑的不均匀下沉因此在沿海许多城市中也常被采用。三四十年代时在地基基础与上层结构方面均已有进一步的展。

    (三)建筑教育与学术机构、刊物建筑教育是培养建筑师的摇篮。本世纪初我国近代的建筑师大多是从国外学习归来的并设计建造了一批著名建筑如19o8年建的江苏咨议局等。二三十年代时更是人数激增。他们成为我国第一批近代建筑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吕彦直、庄俊、李惠伯、杨廷宝、梁思成、刘敦桢、赵深、童寯、陈植、奚福泉、李锦沛、6谦受、徐敬直等人。1923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正式设立了建筑科1927年并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建筑系。1928年在沈阳的东北大学、北平的艺术学院也设置了建筑系但不久均因战争关系而停办。此后6续设置建筑系的高等学校有中山大学、广东襄勤大学、重庆大学、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工商学院等(解放后已有几所学校合并)。这些新设立的建筑系为我国培养第二代建筑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新中国输送建筑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1912年成立了中国工程师学会1927年成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