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赵炳麟:《赵柏岩集·柏岩文存》卷4。
在丰富和展京剧剧目方面谭鑫培也作出了贡献。他不仅继承了前辈老生演员的一些拿手好戏还通过自己的创造丰富和展了京剧老生的传统剧目。如《珠帘寨》的李克用原是花脸扮演经谭鑫培改为老生后成为老生的传统剧目;《南阳关》、《战太平》等剧原来都是不受重视的“开场戏”谭鑫培演唱后丰富了唱腔和表演成为谭派的看家戏;《搜孤救孤》、《当锏卖马》的主角原分别是公孙杵臼和店家经谭鑫培的改编程婴、秦琼成为主角。
谭鑫培声甜腔美技艺高但他不卖弄而是仔细体会剧情分析人物性格从唱、做、念、打中表达出剧中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深入地刻划人物“装谁象谁”“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各具神似。由其平日于各色人等之举止语言无不细心体察刻意揣摩故其扮演登场能随时变态移步换形”1。他的唱不仅唱声而且唱情用唱腔来表达人物的感情。例如《当锏卖马》中秦琼的“店主东”、《空城计》中孔明的“我本是”和《捉放曹》中陈宫的“听他言”三段唱都是西皮慢板板式、腔调大致相同由于能从人物的特定情景出不仅唱腔各异而且表达了秦琼的沉郁、孔明的镇静、陈宫的愤懑等不同的思想感情。同样是四平调在《乌龙院》里唱得纡曲缓慢表现了宋江平静悠闲的心情;在《清风亭》里就唱得紧凑朴直表现了张元秀忧伤抑郁的情调。谭鑫培既重唱腔也讲究念白和做工用细致的表情、身段动作来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演《李陵碑》的杨继业当看到李陵碑念碑上四句诗时一句比一句强烈念到末句“卸甲又丢盔”随着念的节奏身子一抖铠甲卸脱头一甩头盔抛出把杨继业激动的情绪表现得很逼真。演《空城计》的孔明“三报”一场通过脸部表情、身段动作和念白有层次地表现了身处险境的孔明的忧虑、悔恨、惊叹而又镇静的复杂矛盾心情。谭鑫培早年曾演武生武功根底坚实在一些戏里的独特表演技巧运用自如。如《南天门》的甩罗帽、《问樵闹府》踢鞋、《四郎探母》的“吊毛”以及《当锏卖马》的耍锏、《翠屏山》的舞刀等都有独到的功力内外行交口赞颂。由于他高度的艺术成就因而驰名南北获“伶界大王”的称号。
光绪三十一年(19o5)谭鑫培的《定军山》由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为之摄制成电影。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谭鑫培任正乐育化会会长。他虽然年事已高仍然没有离开舞台。这年冬天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到上海在新新舞台演出1个月。谭鑫培晚年仍坚持练功艺术造诣更臻于炉火纯青。但是这样一位有卓越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晚境却迭遭坎坷。他曾因得罪袁世凯的爪牙竟被禁演累月。1917年4月北京的军阀政客为了欢宴桂系军阀6荣廷指名要谭鑫培为他们演戏当时他正患病实在不能上台便婉言谢绝。但是军阀们始终不准强行逼迫他抱病演出了《洪羊洞》。谭鑫培为他们演完了这场戏劳累加上气忿病势日益沉重不到1个月光景于5月1o日溘然长逝时年71岁。
谭鑫培是一位继往开来、自成体系的京剧艺术大师。他把京剧老生艺术提高到一个全面展的新阶段成为流传很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除子1陈彦衡:《旧剧丛谈》。
谭小培、孙谭富英、婿王又宸以谭派老生名外继起的余派(叔岩)、言派(菊朋)、高派(庆奎)、马派(连良)、麒派(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杨派(宝森)都与谭派有直接间接的关系。
第三十三章数学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传统数学以一个小的走向终结伴随帝国主义经济掠夺和文化宣传而来的是西方数学的传播与普及过程相当缓慢和艰难。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也学习西方数学并后来居上而过中国。自十九世纪末开始大批中国留学生到日本、欧美学习数学他们回国后创办大学数学系尝试做研究。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现代数学事业稍具雏形遗憾的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传统数学并没有融入西方数学此后只作为历史存在和文化影响而成为数学史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说中国现代数学基本上是另起炉灶从西方移植过来的。
第一节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数学西方数学的传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数学出现了新的展态势一方面西方传教士借五口通商的便利在传教的同时扩大西方数学的传入;另一方面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洋务派人士注意支持中国的科学事业包括中国传统数学的展以及西方数学典籍的翻译。李善兰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中国数学家。他既精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数学又能吸收西方的一些数学观念加以糅和代表了那一时代中国数学的最高水平。
1843年英国人麦都思(。dhurst1796—1857)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印刷《圣经》等传教需用的材料。1847年8月26日受英国伦敦会的派遣伟烈亚力来到上海主持墨海书馆的出版事务。伟烈亚力主持馆务之余借他在伦敦自学的一点汉语知识研读中国的天文数学典籍并涉猎西方科学著作的汉译工作。他自称:“余自西土远来中国以传耶稣之道为本余则兼习艺能。”1他和李善兰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以及第一本介绍微积分的译作《代微积拾级》分别在1857年和1859年出版成为继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之后向中国传播西方数学的又一重要事件。
进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英国人傅兰雅、美国长老会牧师狄考文(cmateer1836—19o8)也参与翻译西方数学著作影响很广。
另一方面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注意对数学的支持。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同治帝接受恭亲王奕䜣的奏请于1862年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奏准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局。1868年起在其内设翻译馆有关代数学、三角学、概率论等一大批西方数学著作被译成中文。政府官员中也有一些人专攻数学如江苏巡抚徐有壬与同时代的数学家李善兰等多有来往自己亦有著作多种;江西的吴嘉善曾为翰林院编修尝与徐有壬共同研究数学;湖南天算家丁取忠曾在186o年应胡林翼之请到武昌作幕宾晚年和他的弟子左潜(左宗棠的从子)曾纪鸿(曾国藩的次子)在长沙白芙堂研究数学。
1866年曾国藩“邮致三百金”到南京资助李善兰出版《则古昔斋算学》24卷这部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传统数学的最高水平。
然而尽管有传教士和洋务派人士对数学的支持中国数学前进的步伐仍然十分缓慢。
传统数学的终结在腐朽的清皇朝统治下一部分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抛弃了对功名富贵的追求以研究数学排遣忧闷另一部分则追随洋务派以研究数学而图强。同时也因多少受到外来数学思想方法的影响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传统数学出现了一个小的仅以函数的幂级数展开而论从1845至1865的2o年间就有项名达、戴煦、李善兰、徐有壬、顾观光、邹伯奇、夏鸾翔等先1陈彦衡:《旧剧丛谈》。
后表研究成果。李善兰的数学研究范围更广在组合恒等式上的研究至今仍被国际数学界称道。
戴煦(18o5—186o)浙江钱塘(杭州)人。其兄戴熙官为兵部右侍郎但他淡于功名绝意仕进终生以研治数学为乐。他先与项名达为忘年交校注古代算学著作1845至1852年间完成数学著作4种9卷总名为《求表捷术》。其内容涉及对数造表方法、三角函数造表法、三角函数对数造表法。对数表的制作若按《数理精蕴》的办法“布算极繁甚至经旬累月而不能求一数”1。他的工作是找到二项式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对数函数等一系列的函数幂级数展开式成为造表的有力工具。在微积分未传入我国的当时戴煦的工作是相当艰难而深入的。1845年英国教士艾约瑟(dkins1823—19o5)慕名求见戴煦以“中外殊俗异礼”托故辞之。186o年太平军攻克杭州戴煦随其兄戴熙自尽。
徐有壬(18oo—1862)浙江湖州人历任云南按察司湖南布政司以至江苏巡抚。自幼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结交许多当时数学名家著有《务民义斋算学》在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上有些新见解自称其为“缀术”。186o年太平军攻克苏州时被杀。顾观光(1799—1862)江苏金山人以医生为业兼通天文算学。身后汇刻有《武陵山人遗书》在对数表制作《周髀算经》校注上有所贡献。邹伯奇(1819—1869)广东南海人对几何光学颇有研究同时在函数表制作、计算尺的使用上做过探讨。夏鸾翔(1823—1864)浙江杭州人与戴煦为世交。1963年游广州与邹伯奇共研数学主要工作为三角函数表的制作以及圆锥曲线的综合研究。湖南的丁取忠(生卒年不详)著有《数学拾遗》对一次同余式求解有所阐述。晚年在长沙古荷花池的白芙草堂与左潜(?—1874)、曾纪鸿(1848—1877)治数学。他们也研究幂级数的展开曾纪鸿用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求得圆周率的第24位准确数字。
在晚清数学家中李善兰无疑是最杰出的一人。李善兰的主要数学成就有:尖锥术、垛积术、素数论。在西方的微积分未传入的情况下李善兰独自用尖锥术现幂函数的定积分公式、二次平方根的幂级数展开式以及各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他所使用的求对数的方法比传教士带进来的方法要高明、简捷。一般认为在李善兰的尖锥术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数学完全可以走上解析几何、微积分的近代数学的道路。
李善兰集前人之大成在垛积术上有重大突破其内容属于今之“组合数学”。他创造了三角自乘垛和乘方垛两类新的垛积其中的组合公式npppqnpqpqp+=+…=。2o22被今人称为李善兰恒等式。晚清中国数学结果中具有一定世界意义的恐仅此一端。
李善兰在素数论方面证明了许多结果其中包括法国数学家费马(p。fermat16o1—1665)在164o年得出的一条素数定理:若ad…1能被素数n整除则n…1能被d整除。
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等合作翻译过大量西方科学典籍成为近代中国科学的先驱和传播者。1868年他应召到北京在同文馆担任数学教席官至三1王杨宗:《伟烈亚力》载《中国古代数学家传记》(下册)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品但他淡于利禄潜心于数学教学和研究。李善兰之后中国传统数学再也没有出现有较大价值的成就。
大量翻译西方数学典籍伟烈亚力经营的上海墨海书馆先大量翻译西方的科学典籍。1852年李善兰和伟烈亚力相识两人通力合作先后译出《几何原本》后9卷(1858年)《代数学》(1859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等数学著作。《代微积拾级》是中国第一部微积分译作影响巨大其中使用的微分、积分、函数、级数、曲率等名词均始自此书沿用至今。李善兰在翻译时用了一些西方数学的符号但大量使用中文字母和自创的符号读来十分困难。
第二次大量翻译科学典籍是在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奏准设立的江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