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平阳党(以嵊县为总部)以敖嘉熊为的祖宗教(活动在浙北地区)等等。势力遍布全省其中尤以金华府之武义、永康、东阳等县台州府之仙居县绍兴府之嵊县处州府之缙云、青田、松阳、宣平等县为最。这些秘密会党都反对清朝统治在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大举入侵中国它们曾一度以反洋教为主要斗争目标。但到辛亥革命时期因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的影响反满色彩又浓厚起来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党争取和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秋瑾之前陶成章、魏兰、敖嘉熊等已经在联络全浙各地会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秋瑾回浙主要是在已有基础上把各地会党进一步组织起来并予以必要的训练。

    从上海回浙到达杭州时正值徐锡麟由绍兴去安庆之际。秋瑾与徐锡麟乃在杭州西湖白云庵会商粗略地拟定皖、浙两省同时起义的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金华、处州等同时动占领皖浙两省重镇后分路会攻南京;安徽方面由徐锡麟主持浙江方面由秋瑾主持两地分头同时抓紧筹备;两地间的联络工作则由陈伯平负责。商定以后秋瑾即回绍兴。这时萍浏醴起义业已失败但皖浙起义的计划照旧进行。秋瑾即于十二月中旬(19o7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间)往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县联络会党。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o7年2月)秋瑾回绍兴正式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主持各项校务并以此为中心加紧组织浙江革命势力。

    大通学堂全名“大通师范学堂”由徐锡麟、陶成章、龚宝铨等人创办。该校普通班设国文、英文、日文、历史、地理、理化、算术、博物以及体操等14门功课。此外为了培训浙江会党骨干熟习军事特设体操专修科只学习军事体操、进行军事训练不学别的课程;专招收金华、处州、绍兴三府的会党骨干人物入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训练。徐、陶等人还设法以合法和公开的方式从上海购买了后膛9响枪5o支、子弹2万。并拟定章程规定凡大通学员一律得加入光复会毕业以后仍受学堂办事人员的节制。从而大通学堂成了浙江各地会党的联络中心光复会本部也由上海转移到了绍兴。

    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后先整顿纪律消除内部宗派纠纷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培养学员刻苦勇敢的精神。接着她在绍兴城内诸暨册局(科举时代诸暨县考生到绍兴参加府试时住宿之地)设立体育会拟招收一批女生教以兵式体操由秋瑾自己率领组成一支女国民军。但因绍兴绅、学两界强烈反对无报名者只得作罢。秋瑾乃改招金、处、绍三府会党骨干6o多人入会习军事。对于大通学堂普通班秋瑾也主张努力扩大招生特于二月二十五日(4月7日)《绍兴白话报》第131号附张上刊登《大通师范学堂第二次招生广告》。其目的也在于扩展光复会增强革命势力。为了掩护革命活动秋瑾还在大通学堂的开学典礼上特邀绍兴知府山阴、会稽知县1到校致词并与师生拍照留念。绍兴知府贵福见秋瑾办事能干、认真很为满意特将其别号“竞雄”二字拆开凑成“竞争世界雄冠地球”的对联送给秋瑾1。这样经秋瑾积极整顿大通学堂面目一新规模也有了新的展。

    正月下旬和三月上旬秋瑾又两次深入浙东诸暨、义乌、金华、东阳、永康、缙云等地广泛联络会党并在会党人员众多的嵊县设立光复会秘密机关2。

    秋瑾在积极联络各地会党的同时还抓紧了另一条战线的工作即利用各种关系在驻杭州新军、浙江武备学堂和弁目学堂中展光复会员。

    秋瑾于上年冬由沪回浙时即在杭州与新军及武备、弁目二学堂中的革命党人联系并通过他们展了一批人加入革命党。接任大通学堂督办前后她又到过杭州几次继续在新军及武备、弁目学堂中展革命党。经她前后几次展入光复会的新军官兵和武备、弁目二学堂师生有几十名其中重要的有吕公望、叶颂清、朱瑞、周凤岐、陈国杰、许耀、夏、虞霆、黄凤之、张敢忱、傅孟、俞炜、裘绍、周亚卫、陈礼文等人他们后来都参加了辛亥革命在浙江的起义活动有的并成为主要领导人。连同在会党中展入光复会的在内秋瑾在主持大通学堂的前后半年内共展了光复会员6oo多人3从而使光复会的势力得到很大展。

    在联络会党和新军等取得顺利进展的基础上秋瑾于三月间将光复会职员编为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的七律诗为表记。从“黄”字起至“使”字止共16级以“黄”字为领推徐锡麟担任;“祸”字为协领由秋瑾自己担任;“源”字为分统由会党头目竺绍康、王金、张恭、吕熊祥等担任;“溯”字为参谋以会党头目充任;“浙”字以下为部长、副部长等等。各级职员均以金戒指为记在戒指中嵌入代表自己职衔之代名词或a、b、netbsp;等英文字母。经此编组上自处州府之缙云亘金华全府下及绍兴之嵊县的会党都被编组起来了。

    四月初秋瑾又把浙江会党和光复会员数千人按照“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个字分别编成8个军总称“光复军”每军都设置大将、副将参谋、副参谋中军、左军、右军中佐、左佐、右佐中尉、左尉、右尉等13个军职以白底黑色“汉”字旗为军旗以黄色小三角形、内书黑色“复汉”二字并盖上图章的旗帜作为顺旗。还规定了军服、头布、肩章、胸带、1郭沫若:《秋瑾史迹·序》。

    1当时绍兴府治所在地及周围郊区即今绍兴市、县分山阴、会稽二县。2陶成章:《秋瑾传》《秋瑾集》第185页。

    3尹锐志:《锐志回忆录》《辛亥革命浙江史料选辑》第485页。

    图章、令符等的具体式样1。至五月间光复军初步编成。与此同时起义的具体行动计划和动日期也初步拟定:五月二十六日(7月6日)先由金华府难继而处州府响应以吸引杭州方面派清军前往镇压;绍兴的光复军即渡过钱塘江袭击杭州在事先约定的驻杭新军及武备、弁目学堂师生的配合之下一举夺取杭州;若攻夺杭州的计划受挫则光复军立即返回绍兴经金华出江西进入安徽与徐锡麟会合再图进取。在浙江动起义的同时徐锡麟在安徽亦动起义浙皖两省配合各自得手后合力会攻南京。

    在进行这些组织活动时秋瑾还手订了《普告同胞檄稿》、《光复军起义檄稿》等文件以备起义时张贴。在这些文告中秋瑾以强烈的忧国之情痛切指出当时中国的险恶处境怒斥清朝统治者各种罪恶。

    光复军起义计划和动日期拟定后秋瑾即派陈伯平报告徐锡麟约定两省配合行动。

    这时徐锡麟在安庆担任掌握全省巡警、治安大权的安徽巡警学堂会办兼安徽巡警处会办他利用职务之便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向巡警学堂学生宣传革命在安庆新军中争取进步官兵为武装起义加紧积聚力量。

    但是在尚未得知秋瑾在浙江的行动计划之前徐锡麟在安徽的革命活动暴露乃匆忙决定起义。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9o7年7月6日)徐锡麟借安徽巡警学堂举行预定的毕业典礼之机与光复会同志陈伯平、马宗汉突然难枪杀安徽巡抚恩铭率三十几名学生冲出学堂前往军械库激战四时失败陈伯平战死徐锡麟、马宗汉被捕。当天徐锡麟即遭惨杀安庆起义失败。接着清军在九江逮捕到徐锡麟之弟徐伟并得知秋瑾是徐锡麟同志安徽新任巡抚冯煦立即将此电告浙江巡抚张曾敭。

    此时秋瑾正在对浙江光复军作最后部署从大通学堂选派了32人由俞炜、叶颂清和龙华会头领周华昌率领前往杭州潜伏待命;让周华昌招部下2oo人驻伏杭州江干(钱塘江沿岸一带)以“伺动静为内应”1。此外秋瑾还派周亚卫去嵊县让竺绍康动同志作准备。

    然而浙江的一些会党和光复军未及等到规定的六月十日起义之期就纷纷行动。五月上旬裘文高在嵊县西乡二十八都村先难。之后金华府的武义县、金华县、兰溪县、汤溪县、浦江县等地的光复军亦因泄密或叛徒告密遭到清廷地方当局的重大破坏。恰在这时绍兴劣绅胡道南等人又向知府贵福密报:“大通体育会女教员革命党秋瑾及吕凤樵(按即吕熊祥)、竺绍康等谋于六月初十日起事。竺号酌仙平阳党领羽党万人近已往嵊县纠约来郡请预防。”1贵福即于五月二十七日(7月7日)进省向张曾敭面陈。

    安徽新任巡抚冯煦的来电浙江各地接连生的事件以及贵福的报告使张曾敭确信主持绍兴大通学堂的秋瑾是浙江革命党的要人物便立即派兵赴绍兴捕拿、镇压。

    五月底六月初秋瑾从报纸上得悉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被杀的消息。她强忍悲痛立即烧毁光复会来往函件和干部名册指挥转移大通学堂所藏的大批枪支弹药。有人向她建议提前起义但秋瑾以嵊县和绍兴各地的光复军1冯自由:《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卷第14o页。

    1见秋瑾:《光复军军制稿》《秋瑾集》第23—26页。

    1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篇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1291页。尚未集结就绪坚持待到六月十日预定之期再动起义。

    六月二日(7月11日)浙江官府从杭州派遣新军3oo多人由第一标第一营管带徐方诏率领赴绍兴因担心官兵中有革命党人行前对全体官兵进行搜身检查引起骚动为附近武备学堂学生听到立即向绍兴通报。大通学堂方面在次日得报许多人恳劝秋瑾乘早出走避祸。但秋瑾已置生死于度外且早认为“男子之死于谋光复者则自唐才常以后若沈荩、史坚如、吴樾诸君子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2。决心以自己的流血来一洗“女界之羞”唤起广大妇女的觉醒。她还给在浔溪女校执教时的学生徐双韵寄去一诗表示自己“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壮志犹虚雄心未满中原回肠堪断!”1因而她坚决拒绝出走。她命当时从嵊县赶来劝她出走的王金快离开绍兴并要他和竺绍康等人在她牺牲后另谋再起。

    六月四日(7月13日)下午贵福、徐方诏和山阴知县李钟岳、会稽知县李瑞年等人率清军包围大通学堂。此时学堂内还有三十几人秋瑾要他们逃出去有两名学生在冲出去时被清军枪杀。最后只大通学堂教员程毅等6人和秋瑾留在学堂内。清军攻入逮捕了秋瑾等7人并搜去一些枪支弹药、马匹驴子和秋瑾所写的诗词、文告等。

    秋瑾被押至绍兴知府衙门当晚即由贵福、徐方诏、李钟岳、李瑞年等对她进行了会审第二天又继续进行审讯在审讯中不论敌人怎样花言巧语或是严刑逼供秋瑾始终以凛然不可冒犯的英雄气概对付敌人。她斩钉截铁地告诉敌人:“论说稿(即清军从大通学堂内搜去的革命文告)是我所做日记笺折亦是我办革命党之事不必多问!”敌人逼她说出王金、竺绍康等人的去处她以对敌鄙夷、不屑一顾的口气回答“不知道”三字。敌人刑逼她供出“匪党共有几人”时她再也不予理睬任凭敌人怎样软硬兼施她始终“坚不吐供”2。最后她只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7个大字以表示对祖国、民族所处险境的无限忧虑对革命未成、壮志未酬的无限惋惜。

    清廷对秋瑾和她主持的革命活动极为害怕。浙江巡抚张曾敭上奏朝廷说:“此次秋瑾等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