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节晚年主张抗日1925年“五卅运动”生章太炎出《为上海英租界巡捕惨杀学生之通电》。“以为英捕而不治罪固不足以肃刑章;英捕而果治罪亦未必足以防后患。惟有责成外交当局迅收回租界市政庶几一劳永逸民庆再生”3。

    1927年赋诗自述:“见说兴亡事拿舟望五湖”1。晚年在苏州讲学组织国学会欲“甄明学术扬国光”。1933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之华衮粹然成为儒宗”。

    但是当帝国主义蹂躏祖国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候章太炎起来谴责国民党“怯于御乱而勇于内争”。1932年北上见张学良;次年又与马相伯等联合表“二老宣言”、“三老宣言”:“对于当前日本之侵略暴行不仅作消极之抵抗同时更应动员全民族积极收复失地、根本消灭伪国”2呼吁抗日。1935年一二九运动生宋哲元进行压制。章太炎致电宋哲元:“学生请愿事出公诚纵有加入共党者但问今之主张何如何论其平素。”312月24日上海学生北上请愿国民党加以阻挠章太炎“对学生爱国运动深表同情。但认政府当局应善为处理不应贸然加以共产头衔武力制止”4。请愿学生经过苏州时又“派代表慰劳并嘱县长馈食”5。他“瞻顾民族之前途辄中心忉怛而未能自己”6临终前在《答友人书》中还说:“北平既急纵令勉力支持察省必难兼顾。盖非常之时必以非常之事应之。令共党之在晋北者其意不过欲北据河套与苏俄通声势耳。此辈虽多狙诈然其对于日军必不肯俯驯伏明甚”7。尽管章太炎不可能对有真正认识但他对的坚持抗战、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还是觉察的。尽管章太炎晚年的行为也有使人失望之处却仍保持了爱国主义晚节。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病逝。

    鲁迅评述章太炎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又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受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1鲁迅的评价是中肯的。

    3章太炎:1923年1月21日《致李根源书》。

    1《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12—813页。

    2章太炎:《生日自述》《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2o页。

    3章太炎:《与马相伯、沈恩孚联合宣言》《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34页。4《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72页。

    5《申报》1935年12月26日。

    6浙江图书馆:《追悼章太炎先生特刊》。

    7章太炎:《与马相伯、沈恩孚联合宣言》《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35页。1章太炎:《答某书》《章太炎政论选集》第874页。

    第七节著述的编印章太炎的论著很多散见于各种报刊。辛亥革命前他曾先后在《时务报》、《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昌言报》、《清议报》、《亚东时报》、《五洲时事汇报》、《台湾日日新报》、《国民报》、《苏报》、《国民日日报》、《浙江潮》、《复报》、《民报》、《汉帜》、《国粹学报》、《学林》、《教育今语杂志》等报刊撰文。辛亥革命后他的文章又散见于《民国报》、《大共和日报》、《民立报》、《申报》、《民国日报》和他自己主编的《雅言》、《华国》、《制言》中。

    章太炎论文最早的结集是《訄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付梓次年出书苏州木刻本录《尊荀》等5o篇另“补佚”2篇。光绪二十八年(19o2)他从日本返国将《訄书》“删革行于世”于光绪三十年出版重印本把《客帝》、《分镇》改为“匡谬”作为“前录”又将篇目调整为63篇以《原学》、《订孔》始以《解辫》终。光绪三十四年(19o8)《民报》封禁前后章太炎着手编辑《太炎集》所录以学术论文为多2。不久他又手改《訄书》准备增加《原儒》、《原经》等学术论文对重印本革命之作每加删削。

    1914年章太炎在被袁世凯幽禁期间手定《章氏丛书》包括《春秋左传读叙录》1卷《刘子政左氏说》1卷《文始》9卷《新方言》11卷、附《岭外三州语》1卷《小学答问》1卷《说文部韵语》1卷《庄子解故》1卷《管子余义》1卷《齐物论释》1卷《齐物论释》重定本1卷《国故论衡》3卷《检论》9卷《太炎文录》文录2卷、别录3卷、补编1卷《菿汉微言》1卷。有上海右文社铅字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刊本、上海古书流通处印本和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右文社本刊行最早多误字;浙江图书馆本刊印最精收录较多1。所收大都是学术专著《太炎文录》也只收录了一些诗文而先前登在期刊上的斗争文章竟被刊落如表在《浙江潮》的《狱中赠邹容》等诗表在《苏报》的《狱中答新闻报》、表在《民报》的《复吴敬恒书》以及许多“时评”《文录》多未收载。《检论》是他就《訄书》增删而成的但《客帝匡谬》、《分镇匡谬》和《解辫》等篇也被删落了。

    1933年章太炎弟子吴承仕、钱玄同校刊《章氏丛书续编》收《广论语骈枝》1卷《体撰录》1卷《太史公古文尚书说》1卷《古文尚书拾遗》2卷《春秋左氏疑义答问》5卷《新出三体石经考》1卷《菿汉昌言》6卷共7种所收不多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战斗之作。

    章太炎逝世后章氏国学讲习会编印《章氏丛书》三编1938年在武汉排印《太炎文录续编》对《太炎文录》初编、补编不收之作“不敢续录”《华国》、《制言》所载书札也未阑入。

    因此《章氏丛书》初、续、三三编并未曾把章太炎文章搜集完备特别是有关政论性的诗文、演说辞、时评、函电等刊落很多。

    至于时人编辑或坊间流行的则有《章太炎文钞》5卷静葊编辑19142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册第444页。

    1《太炎集》抄本北京图书馆藏系年编次。

    年3月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太炎最近文录》1册钱须弥编辑1915年4月上海国学会书室铅字排印本;《章太炎的白话文》1册吴齐仁编1921年上海泰东书局铅字排印本;另有《章太炎先生尺牍》、《章太炎尺牍》、《章太炎文选》等。其中《章太炎文钞》出版在《章氏丛书》初编之前掇拾《訄书》和《民报》、《国粹学报》诸文间有《章氏丛书》未收之作。《太炎最近文录》一书据编者称:“与右文社近刊之《章氏丛书》无一重复”其实只是章太炎1911年到1913年间在报刊上表的宣言、函电等的汇辑;“附录”虽也曾录有载于《民报》的文字但数亦寥寥。《章太炎的白话文》都是章太炎表在《教育今语杂志》上的讲演记录。至于《章太炎先生尺牍》等则校印多讹很少可取。

    解放后学术界曾注意搜集和整理章太炎的遗文。1979年由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章太炎弟子分工编辑《章太炎全集》已出6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书局1977年曾出版了《章太炎政论选集》。

    第二十八章秋瑾第一节抱“匡济艰危”之志秋瑾原名秋闺瑾小名玉姑字璿卿号竞雄、旦吾、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省山阴县(今绍兴市)人。清光绪元年十月十一日(1875年11月8日)生于福建闽县。祖父秋嘉禾多年仕宦福建父秋寿南同治年举人母单氏出身浙江省萧山城内望族。

    秋瑾在福建度过童年时代。她曾在祖父官衙耳闻目睹外国侵略分子的飞扬跋扈深以为忧地对母亲说:“这样下去中国人要成为他们的奴隶了。”2从幼年起秋瑾与兄秋誉章在家读书由父母课督。她读书用功天资聪颖除读四书五经外还广泛涉猎各种诗词、、史书对一些描述古代游侠特别是女杰的作品怀有浓厚兴趣。

    光绪十六年(189o)秋瑾由闽返浙居绍兴城内和畅堂除继续读书外又向其萧山外婆家表兄弟单老四习武艺。

    光绪二十年(1894)夏秋寿南任职湖南湘潭县厘金局一家随往。经媒人说合父母作主秋瑾于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五日(1896年5月17日)嫁湘潭城内大富商王黻臣之子王子芳(字廷钧)为妻。王子芳为不学无术的纨袴子秋瑾对这桩婚事本极不愿婚后夫妻感情淡漠秋瑾抑郁不欢激起对封建纲常之痛恨。

    戊戌变法失败后王子芳入赀为工部主事(后迁户部郎中)赴京任职秋瑾同往。在北京秋瑾闻见官场种种污秽十分愤慨曾写《黄金台怀古》讥讽之:“蓟州城筑燕王台招士以财亦可哀!多少贤才成底事黄金便可广招徕?”1不久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秋瑾与王子芳匆忙离京返湘避难。其时秋瑾以强烈的忧国心情写了《杞人忧》:“幽燕烽火几时收闻道中洋战未休漆室空怀忧国恨难将巾帼易兜鍪。”1她后来回顾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2光绪二十七年九月(19o1年11月)王子芳赴京复职秋瑾也重到京华。但不久其父在湖南桂阳知州任上病逝秋瑾又返湘居丧。其母、兄则在湘潭城内赁屋开设“和济钱庄”但开张不到一年便本金亏尽被迫关闭。不久其母、兄等皆离湘回浙。秋瑾在夫家更感寂寞苦闷。

    光绪二十九年(19o3)春秋瑾携女儿王灿芝再次赴京与王子芳一同生活。这时秋瑾结识了与王子芳同在户部任职的廉泉之妻吴芝瑛。吴氏是当时著名的“桐城派”学者吴汝纶之侄女思想开通精于书法、诗词比秋瑾年长7岁。二人结识后感情日笃几乎“无一日不相见”3。至次年正2上海右文社本印于1915年章太炎曾有手校本;浙江图书馆本刊于1919年其中《齐物论释》重定本、《太炎文录补编》、《菿汉微言》3种为右文社本所无。

    1秋高:《秋瑾遗事》。

    1《秋瑾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58页。

    2同上书第6o页。

    3《致王时泽书》《秋瑾集》第47页。

    月即立盟结拜为姊妹。此外秋瑾还结识了绍兴同乡陶大钧之妾陶荻子以及其夫在京师大学堂执教的日本人服部繁子等人。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国内很快传播大批中国青年出国留学前往日本留学者尤多。秋瑾在吴芝瑛、陶荻子等处常看到一些宣传革命和救国的新书报眼界为之大开忧国之情更趋强烈便更加不安于过碌碌无为的生活。她表示:“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1乃决心摆脱依附丈夫生活的地位出国留学。王子芳极力反对竟窃走秋瑾自筹用作留学费用的珠宝财物以阻其行引起秋瑾极大反感从此夫妻反目成仇。秋瑾另筹学费脱下红装丢掉女子裹脚布和三寸弓鞋换上全副男装直至牺牲终未再穿清朝礼服。

    从准备出国留学遭丈夫阻止这件事使秋瑾认识到女子“革命当自家庭始”的道理2。

    1吴芝瑛致徐寄尘书《民主报》1912年7月2日。

    2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秋瑾集》第188页。

    第二节东渡日本参加反清革命光绪三十年五月(19o4年6月)秋瑾离国赴日。她先在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的日语讲习所补习日文经半年刻苦努力至年底结业。在此期间一度入东京青山实践女校旋因对校方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