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端毡ā返确辞迨榭牧餍小R虼怂幌Х牌瘩娉值奶斐逋彻颓肼墒ψ魑嬉环皆谏虾W饨缬胝隆⒆薰枚圆尽J肓鲜掠朐肝ァ八毡ò浮避筌劬瓯旧砭统闪艘淮纬志玫姆辞甯锩恫悼涤形椤贰ⅰ陡锩芳捌渌锩榭鞔恪
邹容自入狱起即抱定为革命牺牲的决心。他同章太炎在狱中赋诗明志互相砥砺。闰五月二十八日章吟《狱中赠邹容》一:邹容吾小弟被下瀛洲。
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
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
临命宜掺手乾坤只两头。
邹容即赋《狱中答西狩》相唱和:我兄章枚叔忧国心如焚。
并世无知己吾生苦不文。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昨夜梦和尔同兴革命军。
充分表现了革命者临危不惧勇于献身对前途充满信心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
不幸的是邹容距出狱只有两个多月即被折磨致病于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19o5年4月3日)在狱中逝世年仅2o岁。噩耗传出中国教育会立即为他开追悼会。遗骸由革命志士刘三(季平)冒险运出安葬于上海华泾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经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批示:邹容“照6军大将军阵亡例赐恤”4。
邹容以短暂的年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建立了不朽的勋绩。
邹容所撰《革命军》风行国内和海外华侨中销售达11o万册对鼓动清末革命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作用。孙中山看到《革命军》后赞赏不已认为“此书感动皆捷其功效真不可胜量”。他对邹容和章太炎身陷牢狱异常关切。二十九年初冬他又到檀香山改组兴中会建立“中华革命军”确定“今后同志当自称为军所以记邹容之功也”1。迄1917—1919年期间孙中山著《建国方略》还言之谆谆:“《革命军》一书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华侨极为欢迎;其开导华侨风气为力者大。”2在清廷制造的“苏报案”里邹容以凛然不可侵犯的气概沉毅果敢的胆略挫败了清廷妄图遏抑革命潮流的企图。经过“苏报案”清皇朝愈益被人民所憎厌革命浪潮更澎湃高涨。
《革命军》计7章2万余言。它开宗明义就以火热的漏点锋利的笔调谱成了革命的颂歌:“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此其时也此其时也!”接着邹容用许多事例历数清朝统治者对内暴戾恣雅荼毒人民对外卖国求荣引狼入室的苛政罪行阐明中国已处于“内受满洲之压制外受列强之驱迫”的危险处境将要落入“十年灭国百年灭种”的万劫不复的深渊。而当务之急在于“欲御外侮先清内患”。这样人们读了《革命军》就能获得中国革命的正义性、必然性、紧迫性的结论。那么中国所要进行的是什么样的革命呢?邹容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学说明确地答复:“则吾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欲求一革命之事以比例乎英、法、美者。”邹容对于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尤为倾慕着重“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制订了在中国建立独立自由的“中华共和国”的25条纲领号召人民奋起“与尔之公敌爱新觉罗氏相驰骋于枪林弹雨中然后再扫荡干涉尔主权外来之恶魔”。最后邹容在《革命军》中以激昂慷慨的口号表述他对祖国、对人民的诚挚热切的祝愿:“中华共和国万岁!”
“中华共和国四万万同胞的自由万岁!”
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
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
吴玉章的这挽诗公允地评价了邹容和他的《革命军》的历史功勋。
4《湖南官报》第2o4、211、261、325号。
1《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51号。
2《复某友人函》《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版第228页。
第三节为警醒同胞而蹈海东京留学界的“拒俄”运动以光绪二十九年四月初三日(19o3年4月29日)开会于锦辉馆伊始。当日到会5oo余人一致议决组织“拒俄义勇队”开赴疆场与俄国侵略者决一死战。陈天华到日本刚满1月立即投身于义勇队加紧操练。同时他怀着极度愤恨的心情书写《敬告湖南人》的公开信号召群起拒俄救亡。义勇队旋改称学生军又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为宗旨。陈天华自认为“运动员”愿自备费用返湖南筹措经费开展活动。嗣因故未成行。
拒俄运动遭到清廷的暴力压制天华越愤懑焦急寝食不安。从当年初夏至仲秋挥笔撰写《猛回头》、《现世政见之评决》冀以唤醒国人奋起反抗侵略“排满”革命。是年冬俄国大量增调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国难日亟。陈天华闻讯“如疾如狂如孤儿弱女之新丧考妣奔走徬徨于故旧间相见无一语惟紧握友人之手潸潸然涕泪交横而已”3。悲愤至极时乃啮指作血书备述亡国惨祸寄回国内。“革党之名遂震照一世。”1先是黄兴于军国民教育会成立后不久亦自认为运动员于五月间返国。初秋回到长沙着手筹组革命团体。陈天华应邀回国于九月间到达长沙参加商议成立华兴会。他“日与下等社会谈论种国大事虽目不识丁者闻之皆泣下。所著《猛回头》及《现世政见之评决》风行于世湘赣间尤甚。三户之市稍识字者即朗读《猛回头》。至有小学校之丱角少年募资广刷其感化力之深类者此时所芸多散见于《俚语报》中”2。因此湘中反动官绅借端罗织查封《俚语报》准备陷害陈天华。经友好催促陈天华于三十年暮春再次东渡入东京政法大学又著《警世钟》一书。六七月间终因爱国情炽深虑瓜分豆剖的横祸已迫近眉睫因而又不辞跋涉回到祖国。
时华兴会已联络洪江会领马福益确定乘十月间慈禧太后7o“万寿”长沙文武官员聚于皇殿行礼时一举炸毙动起义;马福益率洪江会众分五路响应。陈天华返湘即由黄兴派往江西游说防营统帅廖名缙届时难。随后由江西吉安转到醴陵会同刘揆一等前往浏阳普迹市藉开牛马交易集市的机会举行授予马福益少将仪式给枪械、马匹。九月中旬计谋泄露黄兴、刘揆一等先后脱险逃出湖南。天华“独正襟危坐待捕曰:‘事不成国灭种亡等死耳何用生为?’逾日友人劝以他往留身有待始从容束装”1间道逃江宁得冯蚀寰等资助再一次去日本。适在日本的葛谦、仇亮、刘道一、张秀钟等组织新华会以“推倒恶劣政府建设共和民国”为宗旨因钦仰陈天华的为人遂邀约入会。2陈天华因苦心策划反清革命遭受挫折一度心情抑郁。经原华兴会会员3《建国方略》第八章《有志竟成》《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36页。1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2《陈天华事略》万沅编纂《新华会虚无党史》。
1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2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徐佛苏、罗杰介绍与梁启有所往来颇受梁的影响。光绪三十一年初陈天华在留学界散一份《救亡意见书》建议由留学生选派代表归国向清廷请愿立即颁行立宪以救危亡。当他正准备返国上书时事为宋教仁所知。宋于是约同黄兴恳切劝告陈天华摆脱保皇派的诱惑对清廷勿存幻想3。陈天华这才消释了请愿的念头同梁启等改良派人士疏远起来。三十一年夏孙中山又一次来到日本在留学生当中展开建立联合的革命团体的活动。六月二十六日(7月28日)宋教仁、陈天华等在《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同孙中山会面。陈天华谈到去年华兴会起事的大略情况。孙中山则详尽地阐明了各省革命团体、革命同志结成大团的必要。次日华兴会领导人聚谈于黄兴寓所商决加入孙中山所倡议的联合团体问题。陈天华主张华兴会作为一个团体加入。黄兴建议形式上加入精神上仍保留华兴会。刘揆一则认为可不加入。由于意见不一致最后是以“个人自由”为据1。二十八日(7月3o日)陈天华出席了孙中山召集的同盟会筹备会被推举偕同黄兴、宋教仁、马君武等8人起草会章。七月十三日(8月13日)由黄兴、宋教仁等起的欢迎孙中山大会在东京举行到会13oo余人盛况空前。陈天华撰写一篇《纪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刊于《民报》第一号)对孙中山的远大理想、恢宏抱负、爱国赤诚和革命业绩备加推崇断言孙中山“是吾四万万人之代表也是中国英雄中之英雄也”。在《民报》第一号上陈天华还表了《论中国宜改制民主政体》、《中国革命史论》两篇政论文《怪哉上海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丑哉金邦平》、《今日岂分省界之日耶》等三篇时评还有一篇《周君辛铄事略》。同盟会成立伊始陈天华就以踔励奋的姿态出现在宣传阵地的前沿。他的文章清新流畅漏点洋溢感人至深被誉为“革命党之大文豪”。2该年夏秋间日本报刊披露日本政府行将颁布“清韩学生取缔规则”的消息。中国留日学生群情愤激认为日本政府将中国置于它的保护国同列实属不堪忍受要求清廷驻日公使杨枢向日本外务省提出质询。外务省答称并无其事。实际上这是日本政府正在策划的一个侵略阴谋事过两个月它就暴露出来了。
………………………………
22
原来清廷鉴于留日学生中革命分子急剧增多曾强烈要求日本方面实行取缔办法。夏秋间日本报刊披露的消息就具有试探意味并向清廷示意日本将会应允此项要求。适日俄战争结束订立《日俄朴茨茅斯条约》日本攫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长春以南的各项侵略权益。接着日本政府派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前来北京谈判迫使清廷承诺日俄之间上述侵略权益转让为有效。就在小村寿太郎来华之际日本政府文部省于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六日(19o5年11月2日)布《关于准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即所谓《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对中国留学生的集会、结社、言论、通信等横加限制、取缔。其用意显然是允诺清廷的要求以利于小村寿太郎在谈判桌上施加压力1。故《取缔规则》中主旨尤在于阻禁和迫害中国留学生的革命宣传和活动这一点文部省次官木场在谈到《取缔规则》时就直言不讳3《陈天华事略》万沅编纂《新华会虚无党史》。
1参阅《宋教仁日记》第2卷19o5年1月28日至2月2日。
2同上书19o5年7月28、29日。
1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前编上册第4章《陈天华投海》上海书店印行第25页。地承认:“留学生之中属于革命派者甚多这次文部省颁布的规则将使他们蒙受一大打击殆无疑义。”2所以《取缔规则》的布并不是一般地取缔留学生的“性行不良”而是旨在打击中国留学生的反清革命活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政府是藉此作为一个条件以诱胁清廷在即将举行的“会议东三省事宜”中作出更多的让步。
多数中国留学生当然也看出了文部省布《取缔规则》的意图对日本和清朝双方政府这桩卑鄙的交易深表愤慨于是群起奔走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