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章太炎:《赠大将军邹君墓表》《太炎文录续编》第5卷。

    3《〈革命军〉作者邹容》冯自由《革命逸史》第2集。

    4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4篇“列传”《邹容传略》。

    5《家书二》《邹容文集》第34页。

    经亲戚劝说答应支付留日费用。邹容遂于光绪二十八年(19o2)八月到达日本6。入东京同文书院。

    此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已有5oo余人思想远较国内活跃其中已有一部分显露了革命的倾向并开始对改良派的保皇论调加以抨击。邹容到了日本就将在国内被压抑的思想感情尽情地抒出来。“凡遇留学生开会容必争先演说犀利悲壮鲜与伦比。”1倡言对待清皇朝“不变法当革变法亦当革”2。他那敏锐的政治嗅觉激进的反清立场充沛的爱国热忱经常见于形色溢于言表。在留日学界他很快成为大家所熟知的革命分子。光绪二十九年(19o3)春邹容将他的革命漏点和爱国赤诚凝聚到笔端全神贯注地撰写《革命军》一书。二月清廷派到日本管束留学生的6军学生监督姚文甫因奸情事被揭露准备回国。此人多方箝制言论屡屡迫害学生为留学界所痛恨。邹容于是偕张继借端难于三月初三日(3月31日)约集几个留学生直入姚的寓所历数其劣迹将其辫子剪下悬挂到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正梁上示众。清驻日公使蔡钧闻讯立即照会日本外务省要求引渡邹、张二人。为暂时避祸计邹、张遵友人规劝离日回国于三月十九日(4月16日)返抵上海3。

    邹容惩处姚文甫的前四日(二月二十九日)陈天华偕刘揆一、仇亮、杨昌济等湘籍留学生到达东京。

    陈天华原名显宿字星台、过庭号思黄湖南新化县人。生于光绪元年(1875)。父陈善是一个贫寒的乡村塾师。陈天华5岁随父读书。嗣以家贫被迫“废学营小卖自给以求学”1。喜读历史书籍和传奇尤其爱好民间传唱的话本弹词。稍长清朝官场暴戾贪墨的景象广大劳动人民啼饥号寒、备受荼毒的境况经常激起陈天华的愤慨从而使他对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深表景仰。故“少时即以光复汉族为念遇乡人之称颂胡、曾、左、彭功业者辄鄙弃不顾而有愧色”2。

    光绪二十一年(1895)前后陈天华随父徙居新化县城仍以营小贩糊口。嗣得族人周济入资江书院求学。他深感读书机会难得越勤奋努力把“书院里的一部二十四史整日整夜细心研读”3。二十三年维新变法6《关于邹容书信的几个问题》《邹容文集》第129—13o页。

    1据《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二次报告》、《四川学务处》、《四川游学诸生调查表》均在邹容名下到东京年月一栏内填写“二十八年八月”参阅何一民:《邹容留学日本时间考》。2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稿》第四篇《列传》《邹容传略》。

    3《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辛亥革命》第1册第466页。

    1冯自由撰《〈革命军〉作者邹容》称邹容是日本留学生义勇队的起人之一并任队员“遂日从众会操”(《革命逸史》第2集第47页)实系误记。查邹容自述:“予于今年中历三月间去日本而至上海即与友人章炳麟同寓”。(《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吴稚晖《自苏报案至赴欧日记》则记载邹、章系三月十九日抵沪(《吴稚晖先生全集》卷12第698页)。四川荣昌■健撰《四川诸君公鉴》(载《苏报》四月十五日)提到四月初一日张园拒俄大会“盖我四川簿中除健以外仅巴县邹君一人而已”。说明邹容确曾出席张园聚会。又遍查东京留学生拒俄义勇队(成立后二日改名学生军)的队长、区队长、分队长、队员全部名单亦无邹容之名(《苏报》四月二十二日)。冯自由记述的讹误近年尚在有关论著中沿袭故仍有澄清之必要。

    2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3冯自由:《〈猛回头〉作者陈天华》《革命逸史》第2集。

    运动急剧高涨湖南因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倡导更称一时之盛。影响所及新化县进步人士也相继进行维新活动以开风气。二十四年闰三月若干士绅上禀请禁幼女缠足陈天华以童生名义参与其事1。当时新化县仿时务学堂例在县城设实学堂聘请的教习也都倾向于维新。陈天华考入实学堂肄业。

    二十五年(1899)陈天华偕父亲以及残废的长兄同在县城廪保公所教小学生同时在实学堂作通学生。次年春他得友人资助到长沙入岳麓书院就读。盛夏时因父丧返乡忧伤过甚又染痢疾仅免于死。二十七年(19o1)“入省中求实书院以文章名。莅湘某令欲妻之君毅然却之曰:‘天下方多故安能再以儿女情累我乎!国不安吾不娶”2。

    光绪二十八年(19o2)湖南巡抚俞廉三令举办咨送出洋游学和咨送京师大学堂的考选事宜规定凡在岳麓、城南、求实等各书院肄业者择优录送;当年壬寅科乡试落榜后可调卷评阅以定是否录送;各县、府、道也可保送少量名额。陈天华由长宝道以新化监生名义保送经考核调入省城师范馆。旋以留学生尚有余额因而陈天华、肖仲祁、袁宗翰、成凤韶等得补为官费游学师范生3。翌年初湖南省官费、自费留学生5o人领咨启行二月二十二日(3月2o日)由上海乘日轮博爱丸号东渡二十九日抵达东京。陈天华入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

    这时“拒俄”运动大起。邹容刚返上海陈天华乍到东京都积极投身于这个炽热的反帝爱国运动中。

    1罗元鲲:《陈天华的少青年时期》《湖南历史资料》1959年第1期。2《湘报》第149号。

    3杨源濬:《陈君天华行状》新化县自治会编。

    第二节《革命军》和“苏报案”

    邹容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中旬返抵上海就读于爱国学社。当时学问文章已负时誉的章太炎在学社任教他同邹容交往几次就现这个年近弱冠的青年才思敏锐胆识群于是结为忘年交并邀约章士钊、张继四人结盟以“排满”革命相勖勉。

    清末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展以及新式学堂的兴办和留学风气的大盛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主义的羁绊抵制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在上海表现得日益明显;偕同这一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力量迅成长的新式知识分子也纷纷汇集上海。于是新旧冲突新兴力量反抗封建桎梏的斗争都渐次以“学界风潮”的形式滋生踵接。爱国学社就是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南洋公学退学风潮的产物。因此学社里的政治空气异常活跃师生们经常在上海著名的张园集会演讲时事。这类引人瞩目的社会动态也推动了一些报刊的政治态度的转变。上海一份创刊于光绪二十二年名为《苏报》的日报就反映了这种现象。二十八年冬它增辟“学界风潮”专栏销路大为改观。翌年初《苏报》主持人陈范与爱国学社订约由章太炎、蔡元培等轮流撰稿销售量更有所增长。

    二十九年(19o3)三月传闻广西巡抚王之春将借法兵平定该省会党起事东京留日学生即致电爱国学社及中国教育会盼相互响应亟起抵制。二十八日(4月25日)上海爱国人士在张园开“拒法”大会。不旋踵又传来俄国违约不履行第二期撤兵协议妄图独占东三省权利的消息。上海人士又于四月初一日(4月27日)会于张园通电“拒俄”。初三日为抗议侵略暴行留日学生议决组织“拒俄义勇队”。初四日上海千余人又在张园集会蔡元培当场宣读东京留学生电文群情益愤。爱国学社师生旋即仿东京留学生的作法组织义勇队(嗣亦改称军国民教育会)计96人分8个小队朝夕操练。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省会学堂的学生相继仿效。“拒俄”运动迅猛展。

    在狂飙乍起的“拒俄”运动中邹容越加意气奋积极参与张园集会和义勇队的操练。四月二十八日(5月24日)中国教育会在张园开四月月会邹容作《论改革中国现时大势》的演说爱国热望意切情深。同时他还提出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的倡议号召全国学生结成大团体。邹容迫切地期望新兴的、最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乘时振作肩负起反清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种爱国漏点驱使下邹容写完了《革命军》一书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持请章太炎修改。章看过后击节赞赏认为正是这样直率豪放、通俗的文字能够挥广泛的宣传作用因而不作任何修饰提笔书写一篇序文称许《革命军》是“义师先声”。随即由柳亚子等筹集印刷费用交大同书局排印于五月初出版行。

    正当《革命军》问世之际《苏报》因章士钊接充主笔于五月初六日(6月1日)宣布“大改良”言论更趋向激进“排满”、“仇满”的文词连篇迭出。初六日刊登《康有为》一文痛斥康有为力倡保皇、抵拒革命的言行。十四日(9日)刊登《读〈革命军〉》将该书誉为“诚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又在“新书介绍”栏评论说《革命军》“其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笔极犀利文极沉痛若能以此书普及四万万人之脑海中国当兴也勃焉”。闰五月初五日(6月29日)以《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为题摘登章太炎《驳康有为书》指斥“载湉小丑未辨菽麦”对康有为的保皇谬论痛加批驳。《苏报》迅即成为举国瞩目独步一时的革命报刊。

    五月初江苏巡抚恩寿即据商约大臣吕海寰的咨文着上海道向租界当局交涉捉拿张园集会的倡诸人计有蔡元培、章太炎、黄宗仰、吴稚晖等。租界捕房曾几次按名传讯。及《革命军》和《驳康有为书》相继面世《苏报》连日刊登“排满”文字清廷即电令两江总督魏光焘、苏抚恩寿查禁爱国学社的活动及《苏报》饬令“严密查拿随时惩办”。魏、恩奉旨即派候补道俞明震到上海会同上海道袁树勋向各国驻上海领事团交涉请为领事在拘票上副署持票捉人。领事团为了维护租界的特权答应由租界捕房拘人交会审公■审理如应判刑也在租界内执行。闰五月初五日、初六日《苏报》馆帐房程吉甫和章太炎以及陈范的儿子陈仲彝、办事员钱宝仁等被捕。初七日(7月1日)邹容自投捕房以与章太炎共患难。蔡元培事前离沪赴青岛陈范、黄宗仰、吴稚晖等避匿旋出国远走。随后领事团徇上海道的请求于十三日将《苏报》封闭。

    闰五月二十一日(7月15日)会审公■开始审讯。清廷雇请的两名外国律师和章、邹雇请的两名外国律师在会审公■当堂对簿二十七日(21日)续审。嗣又在会审公■开“额外公堂”继续审讯。清廷先是企图使租界当局应允将章、邹二人引渡到华界按清律处以极刑未果;于是退而要求公■判以永远监禁之罪。租界当局并不是对章、邹等有所袒护而是坚持租界内享有“治外法权”拒绝按清律判决。故这一案件迁延近1年至光绪三十年四月初七日(19o4年5月21日)才得以结案判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罚作苦工。程吉甫等已具保释放。这就是轰动清末的“苏报案”。

    清廷本拟藉“苏报案”以兴大狱杀害章太炎、邹容等一干革命人士使参与爱国学社、张园集会、拒法抵俄等活动的人们畏惧后退并遏制《革命军》、《驳康有为书》、《苏报》等反清书刊的流行。因此它不惜放弃历来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