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3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钚愕扔枰苑椿鳌5呛蟮痴莆樟司等ǘ庑鞯墼蛑挥衅鸩萆馅腿āF咴轮醒蟮郴乘肌⒀畛缫料群蟮搅颂旖蚩慈俾灰跄辈呋渫品抡9庑鞯巯群蟪隽酱巍懊苴钡P摹敖耠尬患覆槐!辈⒚髭涂涤形把盖巴虾N愕们ㄑ庸弁薄0嗽鲁跷迦眨9月2o日)康有为离京南下。次日慈禧太后再出“训政”政变生。1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目》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8月版第92—93页。1许应骙奏《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总第41oo—41o1页。第七节流亡海外创设保皇会九月初十日(1o月24日)康有为经由吴淞、香港到达日本他在途中表公开信说是“天祸中国际此奇变”称慈禧太后为“伪临朝”称幽废光绪帝为“罪大恶极”并将“密诏”改窜露布提出“无徐敬业之力只能效申包胥之哭”2表示要“奉诏出外求救”。

    接着康有为出《奉诏求救文》数慈禧太后大罪十条继言光绪帝“勤政爱民大开言路”等“圣明”。说明自己“过承知遇毗赞维新屡奉温室之言密受衣带之诏”准备“奉诏求救”。当他在香港时就想“动身到英国去”并“先告英使署参赞及上海领事、香港总督请其电英廷相救”。还谒见英国子爵柏丽斯辉“请其出力相救”3。他的弟子梁启在逃亡途中上书伊藤博文请他与英、美诸公使商议揭破慈禧太后“欲杀寡君之阴谋诘问其幽囚寡君之何故”1。等到了日本康有为又请文部大臣犬养毅予以支持2;又上书同文会领袖近卫笃麿说明“受衣带之诏万里来航泣血求救”3。

    这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陈少白也在日本“以彼此均属逋客应有同病相怜之感”拟亲往慰问借敦友谊曾托日人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向康有为示意。康有为表示自己奉有“密诏”不便和革命党人往来拒绝合作。孙中山又通过日本人的关系组织一次孙、陈、康、梁的会谈商讨合作方法康有为不到会派梁启为代表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孙中山复派陈少白往访梁启导陈见康陈少白反复辩论至3小时请康有为“改弦易辙共同实行革命大业”。康答曰:“今上圣明必有复辟之一日。余受恩深重无论如何不能忘记惟有鞠躬尽瘁力谋起兵勤王脱其禁锢瀛台之厄其他非余所知”4。

    光绪二十五年(1899)清廷向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日。二月二十三日(4月3日)由日本外务省赠以旅费康有为自横滨乘和泉丸渡太平洋抵加拿大在温哥华、乌威士晚士打等地演说:“惟我皇上圣明乃能救中国”希望华侨“齐心愤救我皇上”1。旋渡大西洋赴美国企图运动美国政府干涉中国内政扶助光绪帝重掌政权未能实现。又重回加拿大于六月十三日(7月2o日)与李福基等创设保皇会亦称中国维新会。《会例》指出:“专以救皇上以变法救中国黄种为主”准备在美洲、南洋、日本、香港、澳门各埠设会以澳门《知新报》和横滨《清议报》为宣传机关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一伙顽固势力为宗旨。同年2文悌严参康有为折《光绪朝东华录》总第4116—4121页。

    3《新闻报》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五日。参见汤志钧撰《关于光绪“密诏”诸问题》《近代史研究》1985年第4期。

    1康有为:《谢奉到衣带密诏折》。

    2梁启、王照:《致伊藤博文书》《伊藤博文关系文书》“外国人书简”八日本塙书房版第413—414页。

    3康有为、犬养毅笔谈记录共二版日本冈山县木堂纪念馆藏。

    4《近卫笃麿日记》第2卷日本鹿岛研究所出版社昭和四十三年六月版第184—185页。1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戊戌后孙康二派之关系》。

    印有《保救大清皇帝公司序例》说要保国保种非变法不可要变法“非上圣如皇上不可”凡是有“忠君爱国救种之心”的都是会中同志。他把“忠君”和“救国”联系起来把光绪帝和变法联系起来“救圣主而救中国”在海外颇有一些号召力。

    光绪二十六年正月康有为由香港抵达新加坡正式接受英国政府保护。这时义和团运动展开他主张“助外人攻团匪以救上”2“先订和约以保南疆次率劲旅以讨北贼”3说是光绪帝复位就能“辑睦外交”“中国可安亿兆可保”4酝酿“讨贼勤王”。结果实际活动的唐才常在汉口事泄被杀演成自立军悲剧。

    2康有为:《在乌威士晚士打演说》《清议报》第十七——十八册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初一日出版罗裕才笔记见《康有为政论集》第4o7页。

    3康有为:《致各埠保皇会公函》《康有为政论集》第414页。

    4康有为:《上粤督李鸿章书》二《知新报》第126册光绪二十六年一月十五日出版。第八节反对民主革命义和团运动以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逐渐成为时代主流。光绪二十七年(19o1)章太炎在东京《国民报》上表《正仇满论》指出:“夫今之人人切齿于满洲而思顺天以革命者非仇视之谓也”清廷“无一事不足以丧吾大6”不能“隐爱于光绪皇帝一人”处于今日“革命固不得不行”。“然则满洲弗逐而欲士之争自濯磨民之敌忾效死以期至乎独立不羁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浸微浸衰亦终为欧、美之奴隶而已矣”1。

    革命形势的展连康有为的弟子梁启、欧榘甲都有些摇惑康有为很是焦虑连函切责。光绪二十八年(19o2)出《答同学诸子梁启等论印度亡国由于各省自立书》和《答南北美洲诸华侨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二文前文对梁启等“摇于形势”“妄倡十八省分立之说”予以驳斥主张“今令以举国之力日以击荣禄请归政为事则既倒政府之后皇上复辟即定变法变新政而自强是则与日本同轨而可望治效耳”。如果“移而攻满洲是师法印人之悖蒙古而自立耳则其收效亦与印度同矣”。后文以为:“谈革命者开口攻满洲此为大怪不可能之事”“吾四万万人之必有政权自由必不可待革命而得之可断言也”;“且舍身救民之圣主去数百年之敝政者亦满人也”;“吾今论政体亦是‘满汉不分、君民同治’八字而已!故满汉于今日无可别言者也实为一家者也”;“欲革命则革命耳何必攻满自生内乱乎?”

    康有为以为革命自立是“求灭亡”而立宪可以避免“革命之惨”不准各埠再言革命不准保皇党人稍涉游移再三“布告同志”:“本会以保皇为宗旨苟非皇上有变无论如何万不变。若革命扑满之说实反叛之宗旨与本会相反者也。谨布告同志望笃守忠义勿听莠言仆与诸公既同为保皇会人仆以死守此义望诸公俯鉴之。”2表示死守此义保皇不变。这时康有为写了《孟子微》、《论语注》、《春秋笔削微言大义考》以及《大同书》。随着他的政治思想的日趋沉沦“大同”三世学说也起了变化说是孔子之时“身行乎据乱”是“乱世”如果能循“孔子之道”推行至于隋、唐应该进化到“升平世”(“小康”)了;隋唐以后“至今千载”中国应该“先大地而太平矣”但因秦、汉的崇“刑名法术”王莽、刘歆的“创造伪经”晋代以后的“伪古学大行”以致“微言散绝”“三世之说不诵于人间;太平之种永绝于中国”而二千年的中国只是“笃守据乱之法以治天下”。据此而言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不过是“乱世”并非“小康”与戊戌变法前的“三世”说已不同了。

    过去他以为“今者中国已小康矣”通过变法维新就可逐渐达到他所向往的“大同”境界。现在却以二千多年的中国是“乱世”而以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为“升平世”(小康)。“乱世”的中国要经过“公议立宪”才能符合世界潮流进入“升平”;至于“太平”(大同)是必需“假梯级”必需循序渐进不能“躐等”的如仍“据乱”则“大乱生”;1康有为:《托英公使交李鸿章代递折》《知新报》第133册。

    2章太炎:《正仇满论》《国民报》第4期19o1年8月1o日出版。“而欲骤期至美国、瑞士之界固万无可得之势不待言也”1。以喻中国只可实现“小康”(升平世)只可采取由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实现君主立宪“万无一跃飞之理凡君主、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1。

    光绪二十九年(19o3)章太炎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把康有为等人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光绪皇帝斥为“载湉小丑”沉重打击了改良主义。接着孙中山表《敬告同乡书》明确指出:“革命者志在倒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2。号召划清革命与保皇的界限。而康有为则漫游各地离印度、居香港。光绪三十年(19o4)自香港至槟榔屿自槟榔屿赴欧洲重渡大西洋去美洲。

    1康有为:《与李福基等书》光绪二十九年五月初六日。

    1康有为:《大同书》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73页。

    2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书》《政论集》第476页。第九节成立帝国宪政会开展立宪运动光绪三十一年(19o5)春康有为自加拿大南游美国。秋赴欧洲旋回美国撰《物质救国论》以为“中国之病弱”在于“不知讲物质之学”。这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为了抵制革命清廷于次年七月十三日(19o6年9月1日)颁布“预备立宪”。正在欧洲漫游的康有为大喜过望九月四日(1o月21日)出《布告百七十余埠会众丁未新年元旦举大庆典告藏保皇会改为国民宪政会文》谓:“仆审内外度形势以为中国只可君主立宪不能行共和革命若行革命则内讧纷争而促外国之瓜分矣。”“今者举国同心咸言宪法遂至使臣周咨于外朝廷决行于上。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准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粃政焉。”说是“今上不危无待于保”准备于“丁未新年元旦行大庆典”宣布旧保皇会“告蒇”新开国民宪政会。说什么“向日之诚戴君如昔”“开天之幕政党我先”3希望重温立宪之梦。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十日(19o7年3月23日)保皇党人在纽约召开大会康有为自欧洲赶来“议行君主立宪”正式定名为帝国宪政会对外则称中华帝国宪政会。在章程第二条中申明:“本会名为宪政以君主立宪为宗旨鉴于法国革命之乱及中美民主之害以民主立宪万不能行于中国故我会仍坚守戊戌旧说并以君民共治、满汉不分为本义凡本会会众当恪守宗旨不得误为革命邪说所惑致召内乱而启瓜分。”第三条申明:“本会以尊帝室为旨。”1帝国宪政会成立后康有为企图回国从事政治活动未果指使梁启等与清朝皇室贵族、国内立宪分子联系又借用侨商名义写了请愿书“乞立开国会而行宪法”。

    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初一日(19o8年8月27日)清廷宣布自本年起第九年召开国会再于下月颁布《宪法大纲》。这个《宪法大纲》的主要目的是要保存封建制度。革命派采取了坚决反对的立场而保皇派则表示拥护。《宪法大纲》颁布不到两个月光绪帝就“龙驭上宾”了。康有为又说帝国宪政会“本以保皇为事忠义昭著”“应讨贼之义”但是荣禄早死慈禧太后也卒谁是贼呢?“查大行皇帝之丧实由贼臣袁世凯买医毒弑所致”于是“签名上书监国公请杀贼以报先帝之仇”2。

    宣统二年(191o)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