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中国通史-第1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扇ǎ煌暧⒐ü┒渡轿鞑煽筇踉肌范崛×松轿魇∶骸⑻⑹涂扇ǎ蝗毡居诠庑魅荒辏19o6)通过签订《满洲协定秘密附件》夺取了奉天省各种矿权。据不完全统计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到1912年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和攫取各地矿权的条约、协定、合同达42项之多致使大量矿产资源落入列强之手。

    在此基础上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1913年列强先后采用自办或合办名义开办煤、铁、金、银、铜、水银等矿37家1。其中开办时资本在1o万元以上的32家总资本达4996。9万元约占同期外国工矿企业总资本的48。4%。煤矿则占了绝大比重开办达27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后列强对煤矿的掠夺仍在展。1917年英商福公司与中原公司合并成立“福总公司”随后侵占了河南焦作煤矿。1915至192o年间英国又霸占了北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3页。

    2同上书第2页。

    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14o—144页。

    京门头沟煤矿。与此同时列强又以借款或合办名义控制更多的矿区。1913年全国煤矿投资总额为1o71o万元外资和中外合资达8537万元(其中外资5882万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79。6%;1919年全国煤矿投资总额为1266o万元外资和中外合资达7675万元(其中外资5922万元)占全国投资总额的6o。6%2。1913年全国煤产量约达1288万吨其中外资控制的企业产量达71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5。4%;1919年全国煤产量约达2o14万吨外资控制企业的产量达96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8。1%1。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外资在煤炭生产方面的投资比重和产量比重虽有所下降但绝对值仍在增长。我国铁矿和冶铁业则基本为列强所控制。

    2。船舶及机器修造业。

    甲午战争后外资原有企业规模迅扩大新的船舶修造厂和机器工业明显增多。在航运达的上海地区先后有英商创办的“和丰船厂”(1896年)、英商瑞记洋行开设的“瑞澂造船厂”(19oo年)、英商创办的“万隆铁工厂”(19o5年)等企业出现。1912年瑞澂造船厂兼并了万隆铁工厂增加了企业实力拥有新式设备可制造多种民用船只。在此之前原先的耶松船厂于19oo年合并了和丰船厂。第二年又与祥生船厂合并资本增至557万两2改称“耶松船厂公司”。该公司凭借其雄厚资本和先进技术设备垄断了上海船舶修造业。

    在东北地区日本船舶修造业急剧展。在大连地区日本于光绪三十三年(19o7)设立“西森造船所”、次年设立“川崎造船所”、宣统三年(1911)设立“小金丸造船所”。在安东有“鸭绿江造船会社”等企业相继出现。此外哈尔滨、厦门、上海等地还有一些其他外商设立的造船厂或机器厂承揽修造轮船和机器修理业务。

    3。轻纺工业。

    外商投资比较广泛但主要集中于纺织、面粉加工和烟草工业。

    (1)纺织工业。光绪二十三年(1897)外资棉纺织厂开始出现。当年既有英商“怡和纱厂”和“老公茂纱厂”、美商“鸿源纱厂”、德商“瑞记纱厂”四个大规模纱厂在上海开办资本合记421万多两纱锭达16万多枚。光绪末年日商先后收买上海兴泰纱厂、大纯纱厂改组为“上海纺绩株式会社”分设上海纺绩第一厂、第二厂。宣统三年(1911)日本内外棉株式会社又在上海设立内外棉第三厂、第四厂和“日信纱厂”1914年设第五厂西厂、1915年设第五厂东厂;1918年设第六厂、第十厂和第十一厂于青岛;1919年设第七厂、第八厂于上海并于同年收买华商裕源纱厂改为第九厂。此外还有日商于1912年设立于青岛的“大康纱厂”等。可见日商在纺织业的展极为迅。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外资纺织工业空前扩大。据统计1913年外资在华纱锭为33。896万枚布机1986台;到1919年纱锭增至57。7o1万枚布机达3839台1。这些外资纺织设备约占我国当时棉纺织设备总量的一半。此外外资还在机器缫丝、毛纺等门类设置了相当规模的企业。

    2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32—133页。

    1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26页。

    2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237页。

    1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134页。

    (2)面粉业。自光绪二十二年(1896)英商在上海设立“增裕面粉厂”

    以来2沙俄、日本、德国、荷兰等国纷纷在华投资设厂到1913年达43家。其中突出的是沙俄和日本。沙俄于光绪二十六年(19oo)在哈尔滨设立“第一满洲面粉厂”后至1913年已在东北地区先后设立面粉厂34家1。日本则后来居上自光绪三十二年(19o6)在铁岭设“满洲制粉会社”后先后在长春(1912)、哈尔滨(1918)、山东济南(1918)设分厂。日商其他面粉厂则遍及东北的抚顺、大连、开源、辽阳及山东、上海、汉口等地。2(3)烟草工业。自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来菲律宾、希腊、俄国、英国和日本商人6续在上海、哈尔滨、天津、沈阳、营口等地投资烟草企业。其中规模最大的是英商在光绪二十八年(19o2)成立的“英美烟公司”。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汉口、沈阳、哈尔滨、天津、青岛等地设立卷烟厂、烤烟厂及一系列附属企业并以上海为中心建立了辐射大半个中国的产品推销机构。到1913年其资本由初创时的1o。5万元扩充到11oo万元过了当时中国所有2o家纸烟公司资本总和137。8万元的7倍3攫取了巨额利润。此外俄国的“老巴夺父子烟公司”在光绪三十年(19o4)从莫斯科迁移到哈尔滨使俄国烟草逐步称霸北满。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o6)于沈阳设立“三林烟草公司”;宣统元年(19o9)日本“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在营口开设卷烟厂日产量1ooo万支。1917年该厂又在天津设立分厂。

    其他如火柴、砖茶、制糖、啤酒、汽水、蛋粉、制冰、造纸、砖瓦、水泥、木材、皮革、轧花、猪鬃、榨油、碾米、精盐、氧气、樟脑、肥皂、钢琴、电工器材等工业外商也多有投资并占有重要地位。

    4。公用事业。

    列强为巩固在华租界的统治地位继续扩大对租界内电力、煤气、自来水、电车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并由租界扩展到众多被迫对外开放的商埠同时阻挠中国人自行开办。从光绪二十一年(1895)至1913年英、日、法、比、德等国在上海、天津、汉口、北京、厦门及东北地区投资设立电厂19家仅天津就有以上各国分别设立的电厂5家。自来水、煤气、电车也6续在各城市展。其中在公用事业比较完备的上海外资在水、电、煤气工业中形成三大托拉斯:即上海工程局电气处、上海自来水公司和上海煤气公司。上海煤气公司原为大英自来水房19oo年改组为该公司。1914年春上海煤气公司资本已由开办时的12。24万两增至12o万两;煤气年出售量达52484万立方英尺用户达9o2o户1。工部局电气处开办时资本仅6。61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为21。6万元到1913年猛增至961。5万元;其电厂容量为1o4oo千瓦1918年增至21222千瓦2控制了大部分民族工业的电力供应。上海自来水公司设备不断扩大生产量逐年提高到1913年水管总2《东方杂志》第22卷第22号。

    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285—286页。

    2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第35o—351页。

    3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4oo页。

    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27o页。

    2祝慈寿:《中国近代工业史》第334页。

    长度达84。92英里放水总量为3497百万加仑。3甲午战争后列强对我国轻、重工业的投资可谓无孔不入并在以上诸多方面居于垄断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对华工业投资度虽渐趋缓但绝对值仍在上升生产规模在众多领域继续扩大。它们不仅以此攫取巨额利润使资本飞增殖而且严重阻抑了我国工业的展。

    官属工业的演变与展(一)清政府军事工业的延续与扩充清政府为加强国家机器和国防下大力更新军事装备和编练新军不仅维持原有军事工业而且增加经费和设备使其生产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枪炮式样和火药品种程度不同地有所改进。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江南制造总局和湖北枪炮厂。

    江南制造总局:从光绪“二十一年试造无烟火药停造水旱雷各种铜引。二十四年造七密里九口径新毛瑟枪并将所有各式旧枪一律停造”1。其生产状况据光绪二十二年(1896)统计“炼钢厂每年可出快炮管、快枪筒及枪炮机件、炮架器具等钢料二千余吨;栗色药厂每年可出栗色火药二十余万磅;无烟药厂每年可出无烟火药六万余磅”2其快炮、快枪、枪子、炮弹均已一律改造新式。其中“加利新枪每年可成一千五百杆;一百磅子快炮每年可成六尊四十磅子快炮每年可成十二尊快利枪子每年可出一百二三十万颗快炮钢弹每年可成一千五百余颗大小铁弹每年可成一万余颗”3。但该厂管理体制浪费严重。后来在生产组织上逐渐推行包工制虽有些成效又出现以贿而求承包、制品粗糙、质量下降等问题。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兵工厂”。

    湖北枪炮厂:由张之洞筹设于广东。后因张之洞任湖广总督遂于光绪十六年(189o)迁建于汉阳。机器设备主要购自德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较新机器装备的枪厂、炮厂、炮架厂、枪弹厂、炮弹厂等所属各厂6续建成投产。当年始“仿造德国一千八百八十八年五响毛瑟快枪口径7米里九式”;同年还“仿造德国克鲁森式6路快炮口径三生的七及过山快炮口径五生的七两种”1。其后6续添设镕铜、机器、锅炉、翻砂、木样、打铁、打铜等厂设备日趋完备。光绪三十年(19o4)后仿造丹玛新式机关枪;1913年仿造德国克虏伯式七五6炮;1915年试造马克沁机关枪并可生产黑色火药、白色火药、黄色火药和酸料等。到光绪三十四年(19o8)共造成步、马快枪11万多支枪弹4ooo多万颗、各种快炮74o多尊、前膛钢炮12o余尊、各种开花炮弹63万多颗、前膛炮弹6万多颗及诸多枪炮器具2。3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262页。

    1魏允恭:《江南制造局记》卷3第1页。

    2刘坤一:《刘忠诚公遗集》卷26第31页。引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42o页。

    3刘坤一:《刘忠诚公遗集》卷26第31页。引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42o页。

    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第424页。

    2同上书第43o页。

    当年改称“汉阳兵工厂”。

    此外北洋机器局、金陵机器局、山东机器局、成都机器局等军火工业的生产能力也有程度不同的展。福州船政局则在造成大小兵轮、商轮4o艘后因经费竭蹶效率不高而于光绪三十三年(19o7)停办。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这一时期清政府开始注意在内地设置新的军火工厂以便战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