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2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局面。不仅如此外国教会的活动还直接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他们搜集各种情报为本国政府的侵华出谋画策。如德国在山东的主教安治泰就曾多次怂恿德国瓜分中国。巨野教案生后他又立即建议德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德皇威廉二世对安治泰的所作所为曾给予赞扬巴伐利亚王室还特别授予他贵族的称号。此外法国的传教士樊国梁、美国牧师丁韪良、李佳白等都曾狂热地鼓吹对中国侵略。
外国教会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中国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怒。从同治初年起全国各地不断爆反洋教的斗争。到戊戌变法时反洋教逐渐同反瓜分相结合斗争出现了新的高涨。
义和团源自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梅花拳等民间秘密结社和习拳练武的组织。其中有的属于白莲教系统的八卦教。在乾隆中叶八卦教的分支清水教就组织了义和拳。义和拳改称义和团最早见于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1898年6月3o日)山东巡抚张汝梅的奏折。他认为直鲁交界冠县等地的义和拳就是咸、同年间创立的名为义和团的乡团。根据地方官的建议他主张对当时流行的义和拳采取改拳为团的方针将其纳入乡团之中“听其自卫身家守望相助”1。次年夏继任山东巡抚毓贤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试图将义和拳改造成受官府控制的团练武装。同年九月(1o月)后清廷也开始在公文中称其为义和团。后来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这些组织就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义和团运动先在山东动。在甲午战争中山东惨遭战火的洗劫。战后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强占了胶州湾并划山东为其势力范围。不久英国又强占了威海卫。在山东的外国教会势力也不断膨胀山1《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16页。
东是全国民教纠纷最多的省份之一。加之当时黄河连年溃决山东的许多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水灾人民流离失所。各地教堂却趁火打劫高利盘剥囤积居奇。致使人民长期郁积心中的仇恨与不满终于通过义和团运动爆出来。光绪二十三年(1897)冠县梨园屯的村民在阎书勤的率领下拆毁教堂驱除教民反抗教会的压迫。梅花拳领赵三多率拳众前来支援在梨园屯亮拳设厂。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十日(1898年1o月24日)赵三多和阎书勤在冠县蒋家庄打出“助清灭洋”的旗帜率众攻打教堂。队伍展到千余人蔓延十几个县。此后义和团在茌平、禹城一带得到迅展。仅在平一县习拳者就多达8oo余处。二十五年秋茌平拳民领朱红灯和禹城拳民领心诚和尚互相支援驱赶教士、焚毁教堂并打败了前来镇压的清军。其他各支义和团也纷纷起来响应造成巨大的声势。山东巡抚张汝梅、毓贤一方面调军队进行镇压但另一方面也深知长期以来“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1。所以对义和团采取了剿抚兼施乃至以抚为主的政策。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展。
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很多人踊跃参加。但义和团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义和团的组织称坛又叫坛场(厂)、拳场(厂)多设在庵、观、寺院或其他公共场所。坛称大师兄、二师兄。各坛人数不一信仰各异活动范围也不确定。他们往往是各自为战。义和团在组织上有明显的分散性和浓厚的迷信色彩。
在各地的反洋教斗争中几乎同时都打出了类似“但诛洋人非叛国家”的旗号。义和团运动兴起后也提出了“助清灭洋”、“保清灭洋”等意思大致相同的口号。后来“扶清灭洋”这个口号逐渐为各地义和团所普遍采用成为义和团的行动纲领。这个口号将斗争的矛头鲜明地指向了帝国主义侵略者表达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激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广泛地争取了爱国官绅和清军将士的同情从而扩大了义和团运动的群众基础。“扶清”是以灭洋为前提的一旦清廷破坏灭洋出于自卫和灭洋的需要义和团是不会被“扶清”所束缚的。但是该口号也反映出义和团对清廷的本质认识不清。他们要拯救祖国却不能把祖国同清皇朝区分开来对清皇朝抱有幻想缺少警惕。同时“灭洋”也带有笼统排外的色彩。
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省的迅猛展使帝国主义列强非常恐慌。美、英等国驻京公使不断催促清廷严厉镇压义和团甚至公然压迫清廷任命袁世凯接替山东巡抚。袁世凯从直隶省率新建6军7ooo余人到山东后纠合地方武装残酷镇压义和团致使山东的义和团反帝斗争转入低潮。光绪二十六年(19oo)初一部分义和团转移到直隶省与当地义和团汇合多次击败前来镇压的清军势力更为扩大。在京畿一带义和团“一倡百和从者如归。城市乡镇遍设神坛坛旁刀戟林立”1。四月义和团占领涿州控制了直隶省城保定并逼近京、津在京畿一带形成燎原之势。
义和团运动的迅展使其成份变得复杂起来。不少地主阶级分子包括顽固士绅和受过教会欺压的中小地主也参加到运动中来。这些人的加入使农民队伍中本来就存在的笼统排外主义、排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等落后面进一步扩大。
………………………………
4
1《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24页。
1《义和团》第2册第485页。
义和团声势浩大使清廷感到威胁而想对它加以利用和控制。这时清廷跟外国侵略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慈禧太后因英、日等国让康有为、梁启等在国外继续活动不同意她废光绪皇帝的计划而心怀猜忌。在经过几度密议之后清廷决定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默许它进入北京。本来在光绪二十六年(19oo)初春北京城内就已有义和团活动现在内外结合声势更为壮大。几天之内居民加入义和团的达十几万人满、汉士兵也纷纷参加。义和团在北京焚毁教堂打击外国侵略者不断示威游行。同时义和团也进入天津城在城内划界管辖守卫各城门对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
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的迅展鼓舞了全国人民。不仅山东省和直隶省山西、陕西、河南、内蒙、东北等地区也都爆了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南方各省反对教会侵略的斗争彼伏此起跟义和团反帝运动相呼应。中国大地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怒潮汹涌澎湃。
第二节八国联军的侵华和清廷的宣战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运动帝国主义国家开始着手准备联合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光绪二十六年三月(19oo年4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先后照会清廷限令清廷在两个月内剿灭义和团否则将直接出兵干涉。五月初一日(5月28日)驻北京的各国公使举行会议决定以“保护使馆”为名联合出兵北京。五月初三日至十二日(5月3o日至6月8日)各国侵略军近千人由天津6续开抵北京进驻东交民巷。为了阻止侵略军继续进犯北京义和团开始拆毁京津铁路切断京津电报线并与前来镇压的清军生激战。此时在大沽口外已集结了俄、英、日、美、法等国的24艘军舰在天津租界里已有侵略军2ooo余人。五月初十日(6月6日)前后驻华公使们议定的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了本国政府的批准。十四日英、俄、日、美、德、法、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军2ooo多人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的率领下以“救护使臣”为名在大沽登6后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手持大刀长矛等原始武器协同清军在落垡、廊坊等地跟侵略军展开血战。敌人伤亡惨重狼狈逃回天津租界。
与此同时聚集在大沽口外的各舰在俄国海军头目的指挥下攻占了大沽炮台。大批侵略军纷纷从大沽登6向天津进犯。俄国侵略军2ooo多人开到天津火车站后就开炮袭击义和团。曹福田领导的义和团和马玉昆的武卫左军奋勇抵抗。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勇猛冲杀打死打伤俄国侵略军5oo多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张德成率领的义和团和直隶提督聂士成亲率的武卫前军等部分清军也对天津租界动猛烈围攻。由青年妇女组成的“红灯照”也投入了战斗。他们夜以继日浴血奋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八国联军的进兵使在北京的帝国主义分子气焰更加嚣张。使馆官员和卫兵屡次向义和团挑衅任意枪杀无辜的中国居民和同情团民的清军士兵并在使馆区筑垒设岗积极备战。五月十八日(6月14日)德国公使克林德(1emenskette1er)带领德国兵外出时现有团民练武就立即开枪射杀打死2o余人。二十四日克林德又在东单牌楼附近向中国士兵开枪结果被中国士兵当场击毙。出于对侵略罪行的义愤从这天起清军和部分团民开始围攻使馆。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认为无力与八国同时开战主张坚决镇压义和团以根绝联军进京。这一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端王载漪、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等顽固派大臣由于守旧恶新加之在“废立”问题上与列强有矛盾所以主张招抚、利用义和团以对抗列强。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书翘等上奏:“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固作果敢之气化私忿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一因势利导之一法。”1在和战、剿抚问题上慈禧太后最初也是举棋不定。五月二十日(6月16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决定暂时停止镇压义和团如果列强继续进兵就不惜开战。但同时她又派兵保护使馆幻想以此换取列强停止进兵。第二天慈禧太后接1《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第11o页。
到了列强强索大沽炮台的奏报以及要求她归政的谎报使她更加不满。当天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欲强行宣战遭到光绪帝等主和派的反对。慈禧太后只好下令死守大沽并命各省督抚调兵驰援北京。二十三日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决定派王文韶、许景澄等人前往使馆要求各国公使劝阻联军但未能成功。随后大沽沦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立即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在与列强的战争已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决定对外宣战。二十五日清廷布“向各国宣战谕旨”。
在对外宣战的同时清廷下令招抚义和团对义和团犒赏银、米称义和团为“义民”派庄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统带义和团在庄王府设坛挂号凡挂号者名为官团称“奉旨义和神团”;制订《义和团团规》要义和团听命于清廷如有违背者以“伪团”论处从而进一步欺骗和控制义和团。另一方面又暗中进行投降活动随时准备跟帝国主义妥协。宣战后仅四天慈禧太后就下令停攻使馆并派人商议和局。她还在给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的电旨中对他们反对宣战、主张镇压义和团的态度表示了肯定认为他们的主张是“老成谋国之道”1。六月初三日(6月29日)慈禧太后再次向各国公使保证将继续保护使馆并对义和团“设法相机自行惩办”2。初七日清廷又向俄、英、日出呼吁乞求帝国主义“暂弃小嫌共维全局”3。
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等为的洋务派集团反对宣战主张坚决镇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