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通史-第1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49年以前中国的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本卷采取后一种意见即以五四运动作为近代前后编的划分而不是近现代的划分。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也由于清皇朝的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的历史是灾难深重的屈辱历史也是英勇抗争和不断探索的历史。独立、民主、富强和统一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近代中国人从林则徐禁烟、抗英太平天国起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辛亥革命直到护法运动等等都是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他们都为此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但也都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地位。因而在五四运动后又有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鸦片战争后的晚清社会里经济结构生了变化。除原有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外出现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经济这是鸦片战争以前所没有的。到辛亥革命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进一步展。但是这种展是很缓慢的很微弱的。据统计近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到192o年仅为4。9%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却占95。1%。这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压迫、掠夺的结果。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结合起来支持反动派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支柱。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维护封建的土地关系、商业高利贷资本和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及上层建筑得以保持下来。帝国主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又使中国停留在半封建状态。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阶级结构也生变化出现了新的阶级。这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成长必然要在政治上提出要求。反映这种要求的一是戊戌变法运动一是辛亥革命。
鸦片战争后西学的传播尤其是新知识分子的出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生了新的变化。与传统历史循环论、纲常名教等相对立的是进化论、民权、自由、平等等思想的传播。“诗界革命”、“文体革命”、“界革命”、“戏剧改良”以及“史界革命”等相继提出使文艺、史学出现了新气象。废科举办学堂出国留学教育方面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形成了。
关于近代前8o年历史涉及的事和人很多文献也很丰富在这一卷里不可能都写到只能论述主要的虽不完备但大致可勾勒出基本的轮廓。乙编综述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英国动侵华战争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o—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这个时代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从道光二十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间包括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清皇朝的灭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本编综述的内容属于前一个时期。
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对中国动的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前清皇朝的封建统治已腐朽衰落国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危机重重;而英国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英国在世界各地占有许多殖民地(包括中国的邻邦印度)并处心积虑地要打开中国这个市场。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生逆差。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o)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英国殖民主义者大量地向中国推销鸦片。据不完全统计乾隆五十二年(1787)英国输华鸦片是2oo箱(每箱约1oo或12o斤);嘉庆五年到九年(18oo—18o4)间每年平均35oo箱;嘉庆二十五年到道光四年(182o—1824)间每年平均78oo余箱;道光十四年(1834)增至218oo余箱;道光十八年(1838)竟达4万余箱。这些鸦片绝大部分是英国鸦片贩子从印度、土耳其等地运来的。清廷曾多次下令查禁鸦片入口但英国殖民主义者任意破坏禁令用行贿和走私的办法继续贩运鸦片。鸦片贩子通过贿赂收买清朝官员“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给予总督衙门以及水师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中国人的道义抵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帝国当局、海关人员和所有的官吏都被英国人弄得道德堕落。侵蚀到天朝官僚体系之心脏、摧毁了宗法制度之堡垒的作用就是同鸦片烟箱一起从停泊在黄埔的英国趸船上被偷偷带进这个帝国的。”1由于鸦片的激增中英间的贸易逐渐生了变化英国由入变为出。在道光十七年六月到十八年五月(1837年7月—1838年6月)这一年度内中国从英国进口总值是56o万英镑其中鸦片占34o万英镑占6o‰。而这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o万英镑入25o万英镑。如果将鸦片除外只算正当商品中国仍是出。鸦片贸易不仅使英国由入变为出也使英国鸦片贩子从中取得惊人的暴利。每箱鸦片卖价比买价要多出4oo余元扣除少数运费及其他支出外剩下的就是鸦片贩子的实际利润。英国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7页。大鸦片贩子颠地在私人信件中说最好的年头鸦片利润高达每箱1ooo余元。鸦片税成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的一个重要税源。英印政府按鸦片成本3oo‰以上的税率抽税道光九年到十年(1829—183o)所得过1oo万英镑约占全年总收入的1/1o。
鸦片的大量输入损害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健康和意志。吸食鸦片的大部分是剥削阶级的人也有一部分劳动群众。从官员、绅士、幕僚、胥吏、兵丁以至皇宫里的太监都有吸食的。据记载鸦片战争前吸食鸦片者达2oo万余人吸食地区从“滨海近地”扩展到十数省。鸦片是一种慢性的杀人毒药对吸食者健康和精神生活都有严重的损害。魏源指出: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1。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也说:“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1鸦片的大量输入致使大量白银外流。道光元年到二十年(1821—184o)间中国白银外流至少在一亿元以上相当于当时银货流通总额的1/5。白银外流的结果造成了银贵钱贱的现象。乾隆五十九年(1794)一两白银折换铜钱1ooo文左右道光十八年(1838)增至16oo多文。清代币制是银钱并用但民间日常使用的只有铜钱银两是国家财政上和大宗贸易上的计算出纳单位。农民粜谷所得为铜钱缴纳赋税需易白银从前粜谷一石多就可完纳税银一两如今则需粜谷两石多才能够完银一两。农民和手工业者实际负担增加因而愈益贫困。白银大量外流和银贵钱贱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受到破坏加深了清廷的统治危机。
鸦片的泛滥不仅使清廷的吏治更加也使军队日益腐化。兵丁沾染吸食鸦片的恶习更加丧失战斗力“以鸠形鹄面之徒为执锐披坚之旅又安冀其能折冲御侮乎!”
对于鸦片的输入和吸食道光帝曾一再饬令严加禁止。但例禁愈严输入愈多吸食者愈众痼疾难除。对于鸦片问题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在清廷内部生了不同意见的争论。道光十四年四月(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上了一篇《鸦片烟例禁愈严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提出了弛禁的主张。许乃济认为鸦片输入愈多吸食者日众白银大量外流都是由于严禁的结果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弛禁。他提出的方案是:“仍用旧制准令夷商将鸦片照药材纳税入关交行后只准以货易货不得用银购买”;只禁文武员弁士子兵丁等吸食“民间贩卖吸食者一概勿论”;准许内地民人栽种罂粟“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1。许乃济的弛禁论实际上就是取消禁烟它符合中外鸦片贩子的利益。这种主张得到广东大吏和一部分士绅的支持但也遭到一些官员的反对和驳斥。同年礼部侍郎朱嶟、兵科给事中许球、江南道御史袁玉麟先后上奏折对许乃济的弛禁论严加批驳。袁玉麟在奏折中指出1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集》上册第168页。
1转引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14页。1《黄爵滋奏疏许乃济奏议合刊》第216—219页。
弛禁论是“坏政体而伤治化”“见小利而伤大体”其为害有六:一是“撤藩篱而饲虎狼”;二是“夺农功而耗本计”;三是“绝民食而伤元气”;四是“虚捍卫而启窥伺”;五是“济奸民而通洋匪”;六是“狃目前而贻后患”2。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上奏道光帝痛陈鸦片的危害分析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重治吸食”的办法。他指出:“然则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夫耗银之多由于贩烟之盛;贩烟之盛由于食烟之众。无吸食自无兴贩;无兴贩则外夷之烟自不来矣。今欲加重罪名必先重治吸食。”3重治的办法是:对吸食鸦片者限期一年戒绝过期仍吸者平民处以死刑文武官员加等治罪其子孙不准参加科考。道光帝命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及直省各督抚复议。在有关官员的复奏中已没有人公开主张对鸦片实行弛禁但赞成对吸食鸦片者处以死罪的为数甚少只有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四川总督苏廷玉等。
道光十八年五月(1838年7月)林则徐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的复奏中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指出:“历年条奏不啻言盈廷而独于吸食之人未有请用大辟者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1同时提出了必须将烟具收缴净尽、加重开馆兴贩及制造烟具者的罪名等六条禁烟措施。这些禁烟措施林则徐在他管辖的湖北、湖南地区已认真实行并取得很大的成绩。同年八月林则徐再次上奏道光帝痛陈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2道光帝深感银荒兵弱的严重威胁决心严禁鸦片。九月他令各直省将军、督抚严禁鸦片“毋得稍为松动”;将公开主张弛禁的许乃济降级勒令休致;并宣召林则徐进京商议禁烟事宜。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