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2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蒋琬的话,众人皆是点了点头,这件事有些大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别说一部尚书了,就算是崔浩几人也顶不住的,唯有邓昇才有这个底气,毕竟数十万邓军精锐尽在邓昇之手,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就算世家大族再有不满也只能忍住。

    乾阳宫中,邓昇听完崔浩等人的汇报之后,顿时眉头紧皱,面向全国选拔官员,这不就是后世的科举制吗?虽然包拯说得不能和后世完善的科举制度相提并论,可是也已经略见雏形了,科举制,这是邓昇自登基以来就一直考虑的问题。

    在后世,科举制草创于隋朝,唐朝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最后在两宋期间得到完善,成为了士子入仕的唯一途径,到了晚清被废除,在华夏历史上,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制度长达一千多年。

    当初初登王位的时候,邓昇就想过是否实施科举制了,可是最后邓昇还是压下了这个念头,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当世没有这个条件,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书籍都掌握在贵族的手里,寒门根本得不到任何的就机会的,就算是实施了科举制,最后也只不过是为世家大族做嫁衣罢了,所以邓昇才一直没有将科举制搬出来。



    第四百三十六章 科举制雏形

    

第四百三十六章:科举制雏形

    “诸卿,此事事关重大,寡人需要好好考虑一番,十郡太守的选拔暂时搁下,待寡人有了决定再做定论!”最终,邓昇还是未能下定决心,让众人先回去,他需要好好考虑一番。

    众人离开之后,邓昇屏退左右,一个人待在乾阳宫中,静静地思考着这件事,科举制,在二十几年前,邓昇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是最终还是忍住了,科举制虽好,可是却是一把双刃剑,实行科举制,固然可以使得邓国获得大量的人才,还能打破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可是当时的邓国实在是太过弱小了,弱小到随时都有可能被强邻给吞并的,再加上当时的邓国,三大家族鼎立四方,宛城内,各大世家实力强劲,纵然邓昇有这个心,也没有这个胆。

    可是现在情况似乎已经不一样了,邓国已经很强大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人宰割的小国了,再加上当初邓昇用了大量的争霸点从系统中兑换了印刷术和我造纸术,百姓的文化水平不断的提高,寒门中的人才不断的涌现,但是正是这样,才让邓昇心中有了忧虑啊。

    世家和寒门之间的矛盾自古就存在,如果真的让寒门彻底的冒头,出来个世家竞争,恐怕会加剧邓国的内耗,现在邓国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一统天下的机会就摆在眼前,如果因为这样的没有任何必要的内耗,耽误了这个进程,甚至错过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实在太不值得了,于是邓昇犹豫不决啊。

    但是现在寒门中人才辈出,如果一直在邓国得不到机会的话,很容易就会出现人才流失的现状,如果这些人才到了秦国或者是赵国,并且大放异彩的话,这对邓国而言无疑是一个祸患来的。

    “儿臣拜见父王!”就在邓昇苦恼的时候,邓尊走进来行礼道。

    邓尊的一句话,把邓昇从深思中拉了回来,不过很快邓昇就板起脸了,对邓尊质问道:“你怎么不经通传就进来了?懂不懂规矩的?”乾阳宫是邓昇办公的地方,邓尊这样不经通传就跑进来,很明显就是坏了规矩的,搞得乾阳宫好像无掩鸡笼一样,自出自入的。

    听到邓昇的质问,邓尊并没有很惶恐,而是拱手说道:“儿臣一时之间忘了规矩,还望父王恕罪!”邓尊并没有做什么辩驳,而是直接承认了错误。

    见邓尊承认了错误,邓昇也是脸色缓和了下来,向邓尊问道:“你来这里到底有什么事情?”

    邓尊从怀里拿出一叠纸出来,递到邓昇面前,说道:“父王,这是儿臣和五弟抄的五十遍书,还请父王过目!”

    原来是来交作业的,邓昇点了点头,接过邓尊手中的纸,随意的翻了几下,向邓尊问道:“你们两个都知错了吧,下一次还敢不敢如此胡闹了?”邓尊、邓辅、邓芊三人在御花园玩火,差点把御花园给烧了,邓昇一怒之下,便将宝贝女儿邓芊给禁足了,又罚了邓尊和邓辅这哥俩去抄书,而且一抄就是五十遍,没得商量,而且邓昇还觉得自己这是轻罚了呢。

    邓尊点了点头,回道:“回父王,儿臣和五弟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并且保证以后绝不会再犯的!”

    看到邓尊和邓辅良好的认错态度,邓昇也是感到欣慰,邓昇第一次感觉到,教儿子比教女儿容易多了。邓尊和邓辅两个受过教训之后,很快就认识到错误了,但是邓芊却死也不认错,还口口声声的说邓昇不爱她了,让邓昇头疼不已,也不到怎么是好。

    “那好,寡人正好有一事想要考一考你的!”看着眼前的邓尊,邓昇突然想起来,自己这个儿子当初植入的灵魂可是唐太宗李世民,想李世民年少的时候就表现很不凡,那自己这个儿子应该也不会差的,刚好邓昇正在为选拔官员一事而苦恼,不如就问一问邓尊的意见也好。

    “父王请问!”听到邓昇要考较自己,邓尊十分高兴,邓昇平日里政务繁忙,根本没有时间过问他们的学业他们兄弟平日里功课大部分都是先生或者是蔡琰、李师师她们检查的,邓昇基本没有管过他们,现在邓昇居然亲自考较他的功课,邓尊别提有多高兴了,想他们兄弟五人,也知道大哥邓灏有过这样的待遇而已。

    “寡人这里有一件麻烦事,想听一听尊儿你的意见!”说罢了,邓昇便将官员选拔一事一五一十的和邓尊说了一遍。

    邓尊听后,小脸眉头紧皱的,这些事他从来没有参与过,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头绪,邓昇见状,也是有些失望,看来邓尊也只是一个平凡人而已,哪怕是植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潜力,也不是什么神童,自己问他有没有什么想法,这不是扯淡吗?

    就在邓昇失望的时候,邓尊开口问道:“父王,贵族和寒门哪一个比较强?”

    邓昇听到邓尊的问话,虽然不知道邓尊这样问的目的是什么,但是还是回答了邓尊的疑问,说道:“贵族存在于世数百年,实力强横,就算是当朝君王对他们也是诸多忌惮的,寒门与之不可相提并论的!”

    邓尊说道:“既然如此,为什么父王还这么多顾虑呢?贵族的寒门之间的实力并不对等,这一次官员选拔先不说寒门能不能从贵族之中杀出重围,就算是有这样的人,也是极少数的,最终大部分的位置都会落入世家手中,并没有触及到贵族的利益,而且又可以提拔一些寒门子弟,虽然是极少数,但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而且从这一次选拔当中,诸多寒门子弟定能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日后定会更加的发愤图强,期望日后能够得到更多几乎,假以时日,寒门和贵族的力量定会对等,尽管这一次还会是贵族得到更多,但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那就够了。”

    邓尊的一番话让邓昇茅塞顿开啊,是啊,自己为什么要有这么多顾忌呢?就算是这一次让寒门参加选拔,但是以寒门现今的底蕴,根本没有办法和贵族竞争的,这一次选拔最大的赢家还会是贵族,最终的结果贵族们也会满意的,结果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但是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寒门的参与就变得大不一样了,寒门得到了机会,就算是这一次没有选上,但是起码看到了希望不是,日后定然会更加的努力的,这样一来,邓国的基本盘就盘活了。

    邓昇大喜之下,一手抱起了邓尊,高兴道:“尊儿,你真是父王的麒麟儿啊!”

    邓尊被邓昇这样抱着,感到很不适应,但是也是十分的享受。

    心中有了决定之后,邓昇便将崔浩等人找来。对着众人说道:“诸卿,包卿所提出的面相全国选拔官员的方式,寡人认为很不错,这有利于朝廷选拔人才,而且寡人觉得这个完全可以成为我大邓日后选拔人才的一众方式,寒门多人杰,这样的人杰如果不能为朝廷所用,这是朝廷的损失,所以认为这样的面向全国的选拔可以定下一个制度来,寡人称之为科举制!”

    众人都是一脸懵逼的看着邓昇,我们不是在说着选拔十郡太守的事情吗,怎么着突然画风转变得这么快的,而且将这样的选拔定为永例,真的合适吗?就算是真的合适,似乎也不应该在这时候提出吧?



    第四百三十七章 乾阳宫的争论

    

第四百三十七章:乾阳宫的争论

    拿下南国之后,邓国新增了两个道和八个郡,一下子就需要两个刺史和十个太守了,邓昇直接将选拔官员的事宜一并交给了群臣,让他们来挑选,最后再由他来拍板。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三省六部及御史台一众主官一致决定,由豫章太守杨士奇以及颍川太守荀彧出任新两道刺史,另外调任上庸太守虞允文至颍川郡担任太守,不过剩下的十郡太守,各方势力都有着各自的考量,一时之间根本拿不定主意,最后御史台御史大夫包拯出主意,面向全国选拔,这一次选拔除了挑选出十郡太守之外,还需要挑选各郡的属官以及各县县令,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并在牵连甚广,最后众人拿不定主意,便将此事报于邓昇,请邓昇来决断。

    起初听到这件事的时候,邓昇心里面是有些犹豫的,已经包拯所提出的办法,已经可以说是后世科举制度的雏形了,科举制,在后世虽然参誉各半,但是其能够作为华夏历史上,延续千年的选拔制度,其本身就是有着不少的可取之处的,最起码,用于当下十分合适。

    科举制这个想法其实邓昇很早就有了的,只不过鉴于当世情况的种种考虑,邓昇最后才搁置了,而现在,随着邓昇从系统中兑换出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之后,普通百姓,寒门子弟接触书本的机会多了不少,寒门之中,也涌现出了不少的有识之士,虽然暂时来说还无法与贵族抗衡,但是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科举制,似乎也是时候了。

    包拯他们提出这个办法,一开始的想法也只不过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而已,根本没有想到过这么长远的,而且这件事阻力还不小呢,他们心里也是有着不小的担忧,本来他们还只是担心这件事会遭到贵族们的反对,可是现在邓昇居然想将这种方式定为永例,这就不行了。

    出身世家的陈群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说道:“大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百姓目不识丁,纵然有些许可塑之才,但也是学识有限,倘若进入了朝堂和地方,恐怕会祸害百姓,反倒不美,臣请大王三思!”

    贵族们忠于邓国和邓昇不假,但是也不代表他们愿意为了邓国和邓昇奉献出他们长久以来站在众生之巅的优势,所以对于实行科举制,陈群是强烈反对的。

    不过有人反对,就会有人支持,出身寒门的苏弘第一个跳出来支持道:“大王,陈尚书此言差矣,无论是贵族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是我大邓的子民,应当一视同仁,况且寒门之中亦有定国安邦之才,我大邓想要称雄天下,一统寰宇,当海纳百川,对天下之才予以重视,不分贵族寒门,当量才而用,方为正途!”

    “大王,臣以为苏尚书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