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4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咔嚓!

    咔嚓!

    咔嚓!

    这些押来的人犯皆被枭首。

    在场的百姓皆被惊吓得面如土灰。

    有的女子甚至还因此尖叫起来。

    而在场需要跟随宗族一起被迁走的士子们也都面容失色。

    朱慈炜接下来则看着在场要被迁去印度的士子们:

    “你们不过读了些书,懂得些知识,但不代表你们就高人一等,都扪心问问,你们为朝廷做了什么,不过是让你们迁族而已,都那么大怨言,看看你们身边的巡防所官兵,他们是连命都敢为朝廷出的!去印度后,功名和土地照样有,又有什么可怨的。”

    说着,朱慈炜就离开了这里。

    这次,他没再给朱慈灿送什么理,叙什么兄弟情。

    他知道自己与朱慈灿理念不合。

    朱慈灿也只看着朱慈炜远去背影的一言不发:“严刑酷法,使人畏威而不慕其德,将来一旦势危,会有人为你守志乎?”

    朱慈灿说着就来到了徐开法和蒋超等被处决的大儒面前,忍受着生理上的不适,朝这些被自己皇兄处决的大儒深深鞠躬,且道:

    “得罪!吾兄不知仁恕之道,以致于尔等落此下场,以致文运受损,吾在此替兄赔礼!”

    礼部右侍郎陈伟崧见此颇为感动,且跟着行了一礼。

    朱燮元都跟着被感动起来,心道:“如皇次子能为天子,必是仁主啊!”

    而在阊门附近的士子见此皆感动的热泪盈眶。

    连见到这一幕的吴道登也不禁感叹道:“若论诸皇子之贤,唯二皇子可称也!”

    朱慈炜回头看见了这一幕,一时拉下了脸。

    无论朱慈灿这样做是基于感性,还是基于理性,这都是他不愿意看见的一幕。

    “殿下为何一脸不高兴?”

    唐爱明在朱慈炜来到这里时,就见他脸色难看,也就问了起来。

    朱慈炜则摆了摆手道:“没什么!”

    但突然朱慈炜又问起唐爱明道:“你说得人望者,能得天下乎?”

    唐爱明没想到皇长子会突然问这个,不由得回道:“那不一定!得人望者,不一定得民心,大部分老百姓没有表达自己诉求的能力,臣小时候和父亲是流民,饥不果腹,当时唯一的心思就是能吃饱饭,而当时最得人望之人,并不知道我们这些流民的心思是这个,或者没在意我们的心思是这个。”

    朱慈炜听后点了点头:“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了!”

    朱慈炜接着长舒了一口气,说道:“迁大族对民心并无损失,只是会损人望,这不重要!”

    “对,不重要,书生造反,十年不成,读书人不满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百姓满意不满意,这次分迁大族,利于抑制兼并,底层百姓可是很愿意的,另外,这些迁走的大族等到了印度后会发现,朝廷其实待他们也不薄,虽让他们远离故土,但却比留在本土更舒服。”

    唐爱明笑着回道。

    ……

    印度,大明新设立的汤和府。

    吴道登看着这里的千里沃野,十分惊骇:“这里原来真是良田遍布,敢情朝廷没有唬我们!”

    “过来凭户票领取家奴,这些家奴皆是由官府分拨给你们这些新迁之民,以助你们在这里垦农!每人配两家奴!”

    大明在印度一直扩张的过程中,抓获了许多土人。

    而往这里移汉民,大明朝廷自然剥夺了这些土人在这里的土地占有权,而全部收归朝廷所有,并由朝廷分给移来的汉民。

    这些土人自然也就成为奴隶,等着被发配。

    吴道登没想到在这里汉人还能有自己的家奴。

    一时,吴道登倒觉得自己这一房吴氏族人来印度似乎不怎么糟糕。

    “朝廷真要给我们这么多田?”

    吴道登甚至还问起在这里的一名大明吏员。

    这吏员回道:“骗你们做什么,因为战争,土人被我们雇佣的倭奴杀得差不多,所以这里是地广人稀,正愁没多少人种地呢,不过,这里与中土不同,是要收田赋的。”

    “收田赋?”

    吴道登惊愕地问道。

    “没错!朝廷不能把打下来的田白分给你们吧。”

    这吏员回道。

    “这里有青楼,还有赌场,还汉土分治?汉人打死土人,纳银赎罪即可,纳不起银,也只需服役就可,不判死刑?”

    “汉人不限制纳妾数量?汉人不限制土地交易?汉人不限制放贷?”

    “独尊儒术?科举只考程朱理学?”

    吴道登在这里汤和府城详细了解了印度总督府在印度地区的制度后,颇为兴奋。

    不仅仅是吴道登,连士子陆符也在随自己族人迁来这里后,在书信里,对黄宗羲称赞这里:

    “这里才是我汉人最为自由的好地方!这里,对汉人宽刑,且治以仁政,儒士更是受到特别礼待,甚至还有优免之制!”

    而陆符在向黄宗羲称赞印度时,还特地问着印度总督张同敞:“张制台,敢问,为何大明新扩之新地——印度,与本土之政不一样。”

    “这是陛下的意思!本土皆是汉民,无尊贵之分,自然是以万民为本,无等级之分,但这印度不一样,土人依旧甚多,而要维持稳定,逐步汉化,只能暂时允许等级存在,汉人在土人之上,而土人内部还继续分着等级,只有这样,土人中的贵族才愿意帮助我们汉人去压制他们下一层的土人。”

    张同敞回道。

    “人有尊卑,礼法有序,甚好!”

    陆符因此点头说了一句,笑道:“早知如此,不用朝廷勒令,我陆某就自己先来这里了。”

 第六百四十八章 大明中央帝国接下来的战略

    “分迁大族的事目前进行的还算顺利,印度总督张同敞来报,因分迁大族,在我大明已据有的印度区域,汉人比重有望在三年内增至六成。”

    刘鸿训向朱由校汇报道。

    “这样一来,就更利于促进当地的汉化,或许经年之后,那里就会完全成为我中华之地。”

    温体仁因此跟着笑说了一句。

    “也具备了彻底灭亡印度莫卧儿和各邦的基础!”

    “之前出兵印度,只是以果阿和郑和城两个地方为中心点,向外扩张,步步蚕食,进程不是很快,以后完全可以在当地抽调汉人青壮为兵,对莫卧儿进行更全面的战争!”

    卢象升回道。

    “煤炭、石油、铁矿等矿产资源,与更大的市场,依旧是朝廷眼下最需要的!”

    “但仅仅靠朝廷组织各类官办产业对外拓展,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人或者势力参与!”

    和之前陛下让倭国、朝鲜等儒系国家参与进全球扩张的行动中一样,为加快对全球资源的掠夺,可否允许在外自立的大明藩国进行扩张,甚至支持其扩张?”

    一向注重战略的孙传庭突然大胆地提了一个建议。

    “支持藩国扩张?”

    刘鸿训听后颇为惊愕,看向朱由校,问道:“这要是让藩国做大怎么办?”

    “这个臣考虑过!”

    “事实上,在我大明未在意海外诸地之前,这些地方的邦国,也是在自由扩张的!”

    “甚至,即便是现在,也因为山高皇帝远,朝廷也就无法阻止他们的扩张,毕竟大明本土太大,光是管好国内诸事务尚且力量不够,何况外部事务!”

    “所以,还不如顺手推舟,支持与我们文明一样的国家走上扩张之路。”

    孙传庭颇为激动地说道。

    “不妥当!一旦藩国做大,就会谋求独立,进而威胁中央朝廷!”

    温体仁回道。

    “可大明本土太大,管理成本太高,很难抽出足够多的力量,进而以损天下之利,而增我大明子民之富贵!另外,我们也没有足够的力量阻止海外藩国做大!”

    孙传庭说道。

    “当初朕为节省军事开支,扩大商贸市场,且宁用权贵之财,而不使战争累及百姓,故而在与西方殖民者争夺全球利益时,允许朝鲜、倭国诸大名、琉球等势力与大明一起分割全球利益,还支持宗室权贵在海外建国!如今也就造成了海外汉国林立的局面。”

    朱由校这时候说了一句,又道:“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也依旧是我们到底是要文明的统一,还是要保证本土宗社的长盛不衰?”

    “自然是既要文明的统一,也要本土宗社的长盛不衰!而且,以臣之见,这两者并不矛盾!”

    孙传庭回道。

    “何以见得?”

    刘鸿训赶忙问道。

    “因为我们支持藩国扩张,是在襄助我大明中央帝国的汉文明扩张计划,是利于文明统一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大明中央帝国将因为科技优势与国力优势,从这些藩国手中源源不断地获得他们的原材料,或者他们粗加工的商品,再加工后卖给他们!进而从中赚取更多的财富!”

    “这样中央帝国就能用更多的财富反哺本国百姓,继续加强交通建设、水利建设、公共卫生建设、教育建设,进一步减少灾难发生的频率,提供民众素质,增强本土国力。”

    “如果大明将来真的要亡,绝对不是因为外藩甚强而亡,而是内部财政崩溃,入不敷出所致,这就需要有更多的财富反埔本土,所以,这两者不矛盾!”

    孙传庭侃侃而谈道。

    “倒也是!”

    “但即便支持藩国对外扩张,也得有更具体的要求:”

    “首先,文明一致的藩国不得相互倾轧,尤其是朝廷封出去的藩国!”

    “其次,陛下,朝鲜、日本、琉球、安南这些还要进一步改造才行,甚至最好直接灭掉,纳入中土!”

    “盖因这些地方,一是离我中土甚近,做大的话,危害甚大!”

    “其次,这些地方还是有独立的思想存在,尤其是是日本,竟还有自己的天皇,依旧有不少本国士大夫在谋图还权于天皇,推翻幕府!包括一些大名也因为不肯为我大明附庸,而想更加独立自由,所以,也希冀自己日本能够独立!”

    卢象升回道。

    “此言甚是!”

    “倭寇,实为寇也,犹如毒蛇,虽可用之,但不能彻底放下心,需彻灭其国,改造其国,使去彻底失去毒牙方可!”

    朱由校点点头。

    “但这得从长计议,现在儒系国家还不够多,尤其是像朝鲜、日本这种较有国力者,还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所以即便要灭也得一步步来,步步蚕食之!在没有更多的本土宗室勋贵所建藩国出现且变强之前,暂不宜直接变脸。”

    温体仁这时候说道。

    “资政院这边,先订立相关吞并朝鲜、日本等国之方略!翰林院和理藩寺这边,也得多设立一些有助于针对灭掉这些国的课题研究,但要保密!”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对于孙爱卿所提的支持本土宗室勋贵所建藩国扩张之事,朕认为可行,着资政院联合理藩寺拟出相应方略来,只等这些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家藩国增多到足够数量和实力后,就是彻底吞并朝鲜、日本等国之时!至于将来藩国做大的事,就等后世之君来处理吧,这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朕也想不出利于后世的完美制度!”

    “正是这个道理!”

    “臣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