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明朝当暴君-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赞周对朱由校禀报道。

    朱由校听后不禁嘴角微扬:“不错!这就是朕想看到的。”

    接着,朱由校就又对韩赞周嘱咐道:“看来过段时间,得把他调离京城,让他去地方上,给朕祸害一批官吏,这也算是以毒攻毒的法子!但在调他离京之前,你们东厂得趁机派些眼线去接触他,在他身边,充任幕僚什么的,以便将来好更清楚地掌控到朕这个七皇子的一举一动!”

    “遵旨!”

    接着,朱由校又问道:“分迁大族的政令已重新开设,江南总督唐爱明与暂代巡抚且兼任巡按御史的皇长子二人现在在江南迁族迁的如何,东厂可调查出来没有?”

    “皇长子已抓了好些个州县官,且也杀了不少,以致于江南各州县不敢马虎,如今应天、镇江、常州三府的大族皆被分迁,眼下皇长子已亲自在苏州各县督促,想必不会再有什么差错。”

    韩赞周回道。

    朱由校听后点了点头:“等这件内政事做好,接下来,就得继续往外拓展,如今朕限制土地交易,还加征奢侈品税,遏制民间非法集资,而使国内权贵官绅不满甚深,不对外扩张取些利来,只怕他们会越来越不满,你去传辅臣们来,今后大明接下来该怎么扩张,得议一议。”

    ……

    “快些上船!不要耽误!”

    “呜呜!朝廷怎能这样,非要强行分离我们骨肉!”

    “不,我们不想去什么印度!”

    “一路顺风!”

    “到了以后记得来信啊!”

    ……

    此时的长江江面上,布满了许多水师战舰。

    这些战舰此时云集于此,不是为了作战,而是完成江南大族的移民计划。

    而也因此,此时江边的沿岸上,许多同宗族的人因被迁走而哭喊着,也有因没被迁走,而在送别着自己的族人。

    沿岸的柳树也因为离别被折断得仿佛蓄了个齐刘海。

    苏州大族出身的大缙绅吴道登也因为要被迁走,而站在甲板上欲哭无泪地低声吼道:“苍天啊!您为何要如此眷顾这样的暴君啊!竟强行分我吴人骨肉!而迁于万里海疆之外!”

    “吴公慎言啊!苍天哪里管这些,所谓天理,便是弱者由强者任意操控之罢了!或许,在苍天眼里,我等皆不过是蝼蚁,至于天子要如何对待我们,他才懒得管!”

    同样被迁的应天大族刘运德不由得劝慰起吴道登来。

    “天下岂无仁道乎?”

    吴道登颇为不甘地问了一句,然后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苏州城,感叹道:“我的烟柳繁华地啊!”

    接着,吴道登就恨恨地道:“此生我定要用手中的笔记下此次苛政,让后人知道,天启朝的阴暗处!”

    ……

    “快走!别他娘的磨蹭!又不是夺你们的田产,要你的命,只是拿印度的田换你们江南的田,让你们去印度过而已!何必这么哭哭啼啼的!”

    “一个个像没了爹娘似的,等到了那地方,才会知道朝廷对你们有多么好,什么婆罗门,刹帝利,当地所谓的高贵之人,也没你们家里的狗的金贵!”

    而这时候,负则押送这些分迁大族去印度的各地巡防所官兵则没有什么同理心,而是一边不耐烦地催促着这些要被迁移去印度的大户。

 第六百四十六章 要想被礼待就先为国立功勋

    “父皇和政事堂的辅臣们怎么会允许这样的政令推行!”

    “听听这一路的哭声,真正是闻着落泪,见者伤心!”

    “这些武弁也是粗鲁得很!”

    皇次子朱慈灿因护送朱燮元一族迁居播州,也就在苏州阊门处登船时,看见了其他苏州大族被强行迁移去印度的场面,而因此在朱燮元和何伟崧面前说了起来。

    “陛下和朝中那些阿谀奉承的大臣哪里看得见这些。”

    “但被迁走的缙绅文士被武弁如此粗鲁对待,也着实过分,真正是使斯文扫地!”

    “天启朝虽国力强盛,但也造成了武夫崛起,而以致于文臣士大夫从此难以与君王共治天下!其表现在二:

    一是五军都督府

    二是各县治安皆由武官负责,地方士绅皆被武官管束!”

    “也因此,以往之朝,是以文抑武,现在是中央文武制衡,地方以武抑文!”

    何伟崧说道。

    “利国公可觉得任由武夫如此操纵地方之治,会利于社稷安宁吗?”

    朱慈灿不由得问着朱燮元。

    朱燮元虽然是以军功起家,但他是文臣士大夫出身,所以,更愿意大明继续以文抑武,也就说道:“若是宗社长存,自然当不令武夫当道!陛下即位之时,重视武将,也是无奈之举,皆因当时军备不振,文恬武嬉,而若是后世之君,欲使天下太平,第一要警醒的,自然是五代之祸!”

    “五代之祸!”

    朱慈灿喃喃念了起来。

    眼前苏州各市镇街道巡防所官兵在催促许多大族家的缙绅士子登船的情景,让他此刻对所谓的五代之祸感受更加强烈。

    因自小便喜欢与文人亲近的缘故,朱慈灿很自觉地把自己代入到士大夫的角色之中,而因此对这些巡防所的官兵产生了厌恶之感。

    一时,朱慈灿看见几个巡防所的官兵还直接推搡几个不肯走的士子,也就颇为气愤地走了过去,训斥道:

    “住手!你们这是侮辱斯文!不敬孔孟!”

    这几个官兵不由得一愣,但因见朱慈灿穿的是郡王服,也不好爆粗口,其中一原是白杆兵哨官的田鸿回道:

    “他们不肯再走!还说些讥讽朝廷的话!我们不能不管教管教。”

    “管教?”

    “你们有何资格管教?”

    “他们乃是读书人,本就比尔等金贵,如今不过是因迁族之令逼迫,而他们又不能舍弃亲族,就只能迁移他乡,尔等怎能无半点礼敬之意!”

    朱慈灿说着就向这几名士子拱手道:“鄙人乃皇次子朱慈灿,不知几位贵公子唤何名?如今发生这样的事,也是无可奈何之事,但请放心,鄙人会尽量劝谏父皇,将来送尔等还乡。”

    “原来是二皇子殿下!”

    “请二皇子殿下为我们做主!”

    “这些个巡防所的官吏简直就是酷吏,我们不肯迁走,他们却强行锁拿我们,如今还要殴打我们!”

    这些士子因此朝朱慈灿告起状来。

    “谁说他们比巡防所的官兵金贵?”

    皇长子朱慈炜这时候带着一干官吏走了过来。

    朱慈灿见是朱慈炜,碍于儒家倡导的兄友弟恭之道,虽然心里讨厌自己这位冷面寒心的兄长,但还是拱手行了礼,且问道:

    “皇兄难道认为,弟所言不对?这些读书人将来难保不是国家才俊,而这些由武夫充任的乡间巡防所官吏,能由他们金贵?谁为国家栋梁,还需要多问?”

    朱慈灿说着就看向朱燮元:“正好,利国公也在这,且德高望重,也请利国公秉公而论,孰贵孰贱。”

    朱燮元只想和稀泥,因而道:“这个嘛,一个是为保境安民,一个是潜心向学以报效朝廷,皆为民,自当皆为贵也!”

    朱慈灿颇为失望。

    而朱慈炜这里则对眼前的一干的巡放所官兵问道:“你们都过来,站在二皇子面前,站成一排,解掉上衣,给二皇子看看,看看你们的伤!”

    “是!”

    这些巡防所官兵也就都站了过来。

    朱慈灿之前的一番言论,说实话,也的确让这些巡防所官兵心理有怨气,所以在这时候也就都按照朱慈炜的吩咐照办起来。

    当一排赤着上身的巡防所官兵站在朱慈灿面前,朱慈灿看见这些人身上各种兵械留下的创痕,甚至有些还是断臂时,也被震惊到了。

    “他们皆是昔日近卫军或白杆兵以及其他大明军队的退伍老军人,这些伤都是他们灭虏平叛留下来的创伤,可以说,为朝廷都流过自己的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二弟,你真觉得,他没有你所说的那些士子金贵?”

    朱慈炜对朱慈灿说着:“你自己不知道,可以请教一下利国公,大明从建国之初,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如今两百余年,未亡国未灭种,靠的是谁在浴血奋战?!”

    朱慈炜说着就指着他身后的那些士子:“靠他们?还是说,只靠他们?那你让这些士子也解掉上衣,给百姓们看看,是谁在保护他们!”

    朱慈灿一时哑口无言,脸红红的。

    这些士子也有些无地自容。

    “我,我,只是觉得,他们至少不能那样粗鲁!”

    朱慈灿最后有些底气不足地解释道。

    “想被礼待,就得先为国为民立功!”

    “你是皇族子弟,不能两眼只注意到读书人有没有礼待,而应该注意到,如何才能让这个国家更好,另外,朝廷官府不是寺庙里的菩萨,天天笑脸相迎,他是杀人的机构,有灭门破家之威,本国百姓被其爱护,也被其管束甚至是驱使,你若只愿以仁爱示人,就别参与进朝政官场的是非中来!”

    朱慈炜语重心长地朱慈灿说着。

    朱慈灿则看着自己皇兄说道:“皇兄岂不闻保民而王?不以仁政爱民,则民如何拥君?”

    “民可不知君是谁,你应该读读《天演论》,知道优胜劣汰之自然法则,也应该去了解何谓文明!别只抱着孔孟之学,虽可令你温良恭俭,也会使你迂腐!”

    朱慈炜说着就道:“把违抗朝廷政令,暗中篡改大族名单的官吏,以及行贿腐化官员而妄图逃脱迁族之祸的乡绅,都押过来,就在这阊门外斩杀!以儆效尤!”

    “是!”

    不多时,一干被五花大绑的官吏乡绅都被押了上来。

    苏州阊门一带在成化时期开始,就是人流密集之初。

    来往船只甚多。

    在天下极盛的天启朝,自然更加夸赞。

    所以,当这些官吏乡绅被押了过后,就吸引了许多百姓商旅围观,甚至有些准备开航的船只也都停了下来。

 第六百四十七章 江南大族迁来印度后

    皇次子朱慈灿也看向了这些被皇长子朱慈炜勒令押来的一干官吏乡绅。

    一时,朱慈灿注意到这些人犯里竟有不少他都认识的大儒。

    “皇兄!徐开法徐公、蒋超蒋公等皆是大儒啊!你也要斩杀他们?”

    朱慈灿也就颇为惊讶地问着朱慈炜。

    朱慈炜点首:“王法无情!不严惩几个不安分的,这分迁大族就不能顺利进行,这些大族子弟就不会老实!”

    “可他们学问渊博啊!若杀之,乃朝廷之损失!”

    朱慈灿说道。

    “父皇没有规定,学问渊博就网开一面,只规定怀孕之妇可免死,以及忠臣烈士之遗孤可免死!”

    朱慈炜回道。

    “皇兄可否看在皇弟的面上,饶恕徐公、蒋公二人?”

    朱慈灿问道。

    朱慈炜因此大声责问起来:“人论感情就能成为乱法的理由吗?!”

    “我看你是糊涂了!”

    朱慈炜因此气愤地说了朱慈灿一句。

    “杀!”

    说着,朱慈炜就将手一挥。

    咔嚓!

    咔嚓!

    咔嚓!

    这些押来的人犯皆被枭首。

    在场的百姓皆被惊吓得面如土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