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镇海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我们的产量还有限,煤炉还不够普及,等到大家都使用蜂窝煤,我们的产量也能够跟上的时候,这每个月能够赚到的钱还会更多。”
  “朱先生就等着日进斗金吧。”
  钱有财笑了笑,接着开始给弘治皇帝伴着手指头算了这笔账,仅仅只是简单的一算,在场的所有人这才意识到,这看似不起眼的蜂窝煤竟然也潜藏着如此大的利润。
  “原来如此,看来这价钱还是定高了一些。”
  弘治皇帝这才焕然大悟,接着想了想又说道。
  他的话让钱有财吓了一跳,赶紧连忙说道:“朱先生啊,这2块钱一块的蜂窝煤已经很便宜了,再降价格的话,我们就可能要亏本了,我们现在也是靠着薄利多销才能够赚些钱。”
  钱有财一边说也是一边再次仔细的打量下弘治皇帝以及身边的刘健、谢迁、李东阳等人,他实在是不明白,这个弘治皇帝为什么有钱不赚,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我也只是这样说说~”
  弘治皇帝笑了笑回道,以前的时候,他还真没有想从这蜂窝煤里面赚钱,可是现在知道这蜂窝煤一年能够赚上百万两白银,自己可是大股东,占6成,也就是说单单这个蜂窝煤的生意,一年就可以给弘治皇帝带来至少60万白银的收益。
  如此庞大的收入,他这个当皇帝的也不淡定了。
  没有办法,他这个皇帝也穷啊,大明朝廷更穷。
  他弘治皇帝当了10年的皇帝,省吃俭用也不过才攒下了百万两白银而已,大明一年的税收都不会超过300万两白银,国库大部分的时间其实都空荡荡的,连老鼠都懒得光顾的那种。
  这一年60万两白银的进项,他弘治皇帝岂能不心动,岂能轻易就放弃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那就好~那就好~”
  钱有财擦了擦自己额头上面的汗水,他真心怕这个朱先生再一句话说要降价,这好不容易有个赚钱的营生,还指望着靠这个攒点家底呢。
  “走吧,去西山看看。”
  弘治皇帝的心情大好,脸上都挂着笑容,想了想也是准备去西山这边看看刘晋,要不是刘晋,自己想要一年赚到60万两白银,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别看他是皇帝,号称坐拥四海,富有天下,但其实日子过得真心苦巴巴的,舍不得吃也舍不得穿,没有办法,实在是穷。
  自己的内帑好不容攒点银子,朝廷上下都盯着,总是想方设法的让弘治皇帝从内帑之中拿钱来补贴国库。
  弘治皇帝可以预见,这消息一旦传开了,估计第二天就有大臣会上书将这煤炭收益的钱纳入国库。
  这钱来之不易,花起来却是犹如流水一般,能够多60万两白银一年,不管是自己用还是偶尔接济下国库,那都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这刘晋还真是个人才,不仅仅解决了老百姓过冬取暖的问题,竟然还能够赚到钱,实在是难得。”
  前往西山的路上,弘治皇帝的心情很是不错,坐在马车里面,也是笑着和身边的刘健、谢迁、李东阳说道。
  “确实是一个人才,当然这更重要的还是陛下慧眼识真金、知人善用,更是有一颗菩萨心肠,爱民如子,心里面念想着老百姓过冬取暖的问题,所以才会有现在的蜂窝煤。”
  刘健也是笑着点点头,接着借机也是向弘治皇帝拍拍马屁。
  这一次,弘治皇帝还是很受用的,仔细想一想,还真是因为自己关心老百姓冬天取暖的问题,所以才会在钱有财的木炭店遇到刘晋,也就有了蜂窝煤的事情。
  弘治皇帝一行人坐着马车朝西山走去,刚刚出北京城城门的时候,却是发生了一点小意外。
  原来此时天寒地冻,天气变的非常寒冷,和往年一样,这一到冬天的时候,很多活不下去的人就会成为流民,附近离北京城近一点的人就会向着北京城这里涌来。
  这北京城毕竟是大明的京师,人口繁多,更是权贵云集之地,流民来到这里,即便是乞讨又或者是找份事做,买苦力什么的,也比其它的地方要更容易很多,总是能够混到一口饭吃,熬过这个冬天。
  只要熬过了冬天,等到来年开春,天气变暖,万物复苏之后,最艰难的冬天就算过去了,这些流民自然而然又会回到自己来的地方,再次拿起自己的锄头,在田里面辛勤的劳作起来。
  只是,今年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这一次的流民数量比起以往来要多很多,整个北京城的一个个角落里面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现在城门口这里就同样聚集着几百个想要进城的流民。


第71章 流民
  北京城西便门的出门口这里,众多的流民聚集在一起,衣着单薄,在寒风之中瑟瑟发抖,一个个眼睛时不时的看向那高大的城门,里面是另外一个世界,同时又非常害怕的看向城门口的守卫,只恨自己没有长翅膀。
  城门口这里守门的守卫也同样非常紧张,这几百个流氓拥挤在城门口,看起来的时候,整个眼前都是黑压压的一片。
  这些流氓一个个背着大包小包的、衣着破烂,枯瘦如柴,双眼放光,脸上就差写上流民两个字了。
  要是平时,一两个的情况下,这些守卫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进去了,可是现在,一下子几百个人拥挤过来,这些守卫可是绝对不敢放人进去的。
  上面要是怪罪下来,丢了铁饭碗都还是小事,要是这些流氓再闹出点幺蛾子出来,搞不好还要杀头的。
  要知道人一旦到了绝境,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偷盗、抢劫都不算什么,以往的冬天,流民进城的话,各种各样的案件就会频发,所以一般都会不轻易让流民进城的,更何况一下子是几百号人。
  “退后~退后,全部都给我散开,不然的话,将你们一个个都抓起来。”
  城门口,守卫们守住了城门口,同时开始驱赶这些流民。
  这些流民看着守卫明晃晃的武器,一个个也是很害怕,不敢轻易靠近城门口,但是也没有真的散去,三三五五的和自己的同村、同乡的聚在一起,不敢喧哗,只是静静的看向高大的城墙,试图通过城门口这里看到北京城内的繁华。
  “怎么回事?”
  弘治皇帝一行人的车门在城门口这边停顿下来,弘治皇帝也是赶紧对萧敬问道。
  “陛下,您稍等,我这就过去问问。”
  萧敬不敢怠慢,赶紧来到城门口守卫这里,亮出一张牌子,对方立刻就变的无比恭敬,如实的将这里发生的一切说了出来。
  “回陛下,刚刚我已经问清楚了,城门口这里聚集了几百个流民,无论守卫如何驱赶,他们也都不肯散去。”
  “陛下,我们还是回宫吧,这些流民一旦冲撞了圣驾,那我就万死难辞其咎了。”
  萧敬来到弘治皇帝马车边,很是恭敬的回道。
  “几百个流民?”
  弘治皇帝、刘健、谢迁、李东阳四人一听,一个个都吓了一跳。
  这冬天有流民来北京城的事情他们也不是不知道,每年的冬天多多少少都会有流民来北京城,但却是没想到仅仅只是这西便门的城门口这里就聚集了几百个流民,这数字有点吓人了。
  “朕过去看看~”
  弘治皇帝坐不住了,走出了车厢,在侍卫的严密保护下来到城门口这里,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流民,弘治皇帝才刚刚好起来的心情也是很快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些流民一个个衣着单薄又非常的破烂,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寒风一吹,一个个都瑟瑟发抖,似乎摇摇欲坠,眼睛凸出,放着饥饿的光芒。
  这些流民有老又少,老的都已经头发斑白,少的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婴儿,还在襁褓中,此时因为饥饿,不停的哭着,婴儿的母亲因为没有吃东西,没有营养,根本就没有奶水去喂养婴儿,只能不停的哄着,眼神之中透露着绝望。
  看到眼前的一幕,弘治皇帝的眼睛都泛起了泪珠,相比起那个在西山煤炭店门口遇到的幺妹,眼前流民当中的这些孩子,日子更苦,能不能熬过这个动天都是很难说的。
  “萧敬,你让人去买些吃的过来,给他们吃顿饱饭吧。”
  弘治皇帝很快回到了马车上,擦了擦眼角的泪珠,想了想也是对萧敬说道。
  “是~”萧敬恭敬的回道,接着想了想又问道:“那西山我们还去吗?”
  “去,当然要去。”
  弘治皇帝心情很不好,看到这些流民的这一刻,他就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其实当的挺失败的,什么弘之中兴,什么堪比唐宗宋祖,这些不过是手下大臣用来拍自己马屁而已,要是问这些流民,估计他们都会指着自己的鼻子骂自己是狗皇帝了。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也看出了弘治皇帝心情很不好,一路上也都沉默不语,这流民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历朝历代,每年冬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让人组织施下粥,然后再让给守卫驱散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这些流民难道还能够反了不成,只要春天一到,天气回暖,这些流民自然就会不见。
  众人一路沉默不语来到了西山这边,来到西山这边,弘治皇帝的心情稍微好了一些,因为整个西山都非常的忙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很快,弘治皇帝找到了刘晋,此时刘晋正在设计四轮马车,做来做去总是少点什么,系统里面是有详细的四轮马车教程,不过刘晋舍不得积分,所以也是想着靠自己后世学的那点知识,想摸索出来。
  “朱先生来了,看起来似乎心情并不是很好?”
  弘治皇帝一行人的到来,刘晋也是表现的很平常,反正你既然不公开身份,我就当你是个普通人来对待,免得自己还要跪来跪去的,说话都要注意措辞。
  看着弘治皇帝黑着的脸,刘晋也是知道,这弘治皇帝的心情应该不会太好。
  “嗯,确实是心情不好,刚刚出城门口的时候,看到了很多流民,这些流民一个个实在是太惨了,有个婴儿饿的一直哭……”
  弘治皇帝看了看刘晋,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突然觉得刘晋或许会有办法能够帮到这些流民,所以也是将自己看到的说了出来,说到后面的时候,也是忍不住哽咽了。
  他是皇帝,是能够帮这几百个流民过这个冬天,可是他是整个天下的皇帝,考虑的事情也是关系整个大明,帮了这几百号流民,这天底下还有更多的人又该如何?
  “这个好办,我们可以以工代赈嘛,我也正要找你商量这事呢~”
  刘晋一听,还以为是什么事情,几乎不假思索的就说了出来。


第72章 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
  弘治皇帝、刘健、谢迁、李东阳几人一听,一个个也是微微一愣,这四个人一个个都算饱读诗书,不说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了,至少来说博览群书应该是做到过的。
  这以工代赈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何谓以工代赈?”
  刘健仔细的琢磨着这四个字,想了想对刘晋问道。
  “所谓以工代赈,指的是在灾荒的年代,在进行灾民救济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发放粮食,还应该想办法将灾民组织起来建设大工程,比如修筑河堤、疏通河道、修建城防之类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方面起到了赈灾的作用,另外一个方面,灾民有工作之后,也会更加安分守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