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8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舰炮打击是概率问题,就算打中,那个打中也只是范围性的命中并不是指能直接命中。
  而且不仅小炮有这样的设计,就是160毫米的副炮都有这种射击的,虽然不多,但足够让明军海军不敢轻易上前的。
  其中四号高地和五号高地还有侧面面对运河河面的炮位,想要强行突破,哪怕是帝国号都要担心舰岛和甲板建筑受损。
  尤其是主炮的炮塔,被实心弹来一下子,那也是会被打个大坑的,要是震坏了里面的机械这炮膛不就废了。
  飞艇部队在太阳落山之前就撤离了,这玩意还没有掌握夜战的办法,而且夜里啥也看不到,不辨敌我,别扔个炸弹扔自己人头上了,那就不是搞笑了,那是重大事故了。
  李信有信心最多五天时间南下运河河口要塞群,以今天的攻守形式来看,就算加上中段和尾段的要塞群李信也有信心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解决战斗。
  这比起军部限定的时间三个月足足提前了三分之二,绝对是大功一件。当然这也跟军事情报部的情报工作是分不开的。
  奥斯曼人的要塞图纸和兵力布防图,还有地道系统图这些大明都有搞到,大明的官兵比起很多奥斯曼身在要塞之中的军官对他们的要塞群还要熟悉。
  苏伊士运河区的战斗沉寂下来,尼罗河上作战才刚刚开始,因为倭人炸毁了大坝,导致尼罗河水顺流而下,李信虽然不喜这样的做法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这一放水,自己的进攻就简单的多了。
  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流,尼罗河河面的水流开始平缓了下来。
  这个大坝并不是后世那种拦水发电的大坝,而是一种防枯水期的大坝,这种坝是由长条石加上铁网碎石编织而成。
  作用是抬高水面,但是如果水位超过坝体就会从上面溢出,不耽误洪水过境,但是在枯水期的时候又拦住了一定的水量让当地能够进行正常的种植。
  这种大坝有点类似于都江堰的思路,不过这并不是大明的发明,反正这种东西再各地都有,也不知道谁先发明的。
  倭人炸的就是这种坝,所以水量也不至于像炸掉水库那么汹涌,只能说打乱了对方所有的计划,让对方的防线出现了漏洞。


第1579章 全军突击
  大明开始沿着尼罗河向下进攻,在大明跟奥斯曼帝国的对峙线上,奥斯曼人修建了一大片的碉堡,这种源自西欧的棱堡设计进攻的时候非常麻烦。
  无论你从哪个地方进攻至少都要面对至少三个方向的敌人射击,离得近了甚至还有人能打到你的后背。
  一个棱堡驻扎两百人,号称即使大明派出两千人进攻也能轻松抵挡。
  大明经过测试,确实这种棱堡进攻起来非常麻烦。
  不过大明有重型炮击跑和重炮;天上还有随时能支援的空军。
  先用重型火炮对射敲掉对方的炮位,然后重型迫击炮前出,不为击破敌人的城墙,就是谁上城墙谁死,然后陆军在炮火的掩护下派人带着炸药包。
  轰的一声,整个棱堡三分之一倒塌,其余的人要么被埋要么被震死;勉强活着的也没有啥战斗力了。
  方法是不错,就是有点浪费时间,整个进攻部队有十二门80毫米重炮加上二十四门40毫米山炮,分成十二组。
  每个组一上午能够敲掉一到两个棱堡,而整个防线上有三百个这种棱堡,这个速度还不得打上七八天?
  所以就需要河面上的舰队支援,河面上的舰队有120毫米主炮,对付这些棱堡那就是一炮一个小朋友的水平,要是一炮不行那顶多就是两炮。
  然后陆军在收尾一下,开出一个通道来,让大部队继续往前,剩下的收尾工作完全可以慢慢来嘛。
  这个埃及战区,除了大明军队的进攻之外,大明的藩国们也参与了这一场盛宴,大明可是明确的说了,谁先打到地中海,那么地中海南岸的港口就有他一个。
  大明除了要亚历山大港,河口港其余的港口都能拿来分,这可是重大利好;这地中海南岸虽然没有北岸那么富足;至少也比这沙漠里面好处多的多了。
  而且有了大明地区的本土,有了莫卧尔王朝地区的港口和殖民地,现在再有了地中海沿岸的港口,他们一个个摇身一变也即将成为新的日不落王国了。
  跟着大明有肉吃,大明只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也就是说大明只在乎尼罗河沿岸这些地方,至于其他地方的归属,那就是全凭本事了。
  大明短期内无力开发那么多的地中海港口,即使战争结束之后大明也只会以亚历山大港等几个重要港口为核心增加地中海地区的修船能力和补给能力。
  不仅短时间内没有开发这些地方的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有。
  而大明的藩国进入地中海,那么整个欧罗巴都不要想好过,这些国家从大明购买的战舰虽然在大明看来已经淘汰了,但对上欧罗巴的对手,那可是同等的敌人。
  这些藩国海军能够极大的减轻大明的压力,至少让敌人无法全力跟大明决战,如果敌人全力跟大明决战,那么他们的海上商路和后勤补给线就在藩国海军的威胁下了。
  只是可惜因为怕藩国泄密,所以大明并没有让藩国进行战备;所以他们第一时间能投入的兵力仅仅几万人而已,后面的增援估计至少要三个月到半年才能到位。
  这一战他们只是添头;打的也是边角料的仗,就算是他们不出手大明自己也要等打完奥斯曼首都,宣布完奥斯曼灭亡才会回过头来收拾这些地方。
  可是到时候再收拾即浪费人力还浪费精力,关键是这些地方没啥价值,属于鸡肋。
  阿拉伯半岛上,明军很轻易的就突破了面前的防线,这样的地方奥斯曼自己都没有重视过,因为这些地方漫漫黄沙,没有产出。
  就算在奥斯曼帝国强盛的时候也对阿拉伯半岛南边的地区没啥欲望,这才让大明有了趁火打劫的机会。
  不过半岛上的麦加城确是奥斯曼人防御的重点,作为圣城,其意义就相当于犹太人的耶路沙冷。
  所以大明红海岸的一个师越过防线之后第一站就是直扑麦加城。
  麦加城是一座土城,在沙漠中不要说找石头了就是想要找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虽然麦加城的城墙只是土城,但是这里的居民可都是狂信者,愿意为圣城而战,哪怕是战至最后一人。
  所以当得知大明将要进攻麦加的时候,整个城市的居民都在被武装,大明迎来最难打的一场仗。
  倒不是多难打赢,而是打赢就相当于屠城了。
  围而不打也不合适,因为圣城的意义重大,要是大明打不下来敌人的圣城,那么敌人就会觉得自己是真神保佑,会有自己能打赢的错觉。
  大明就是要打断敌人的脊梁,打碎敌人的所有幻想,漂漂亮亮的拿下麦加城。
  为了能降低对方的抵抗力度,大明决定采用生化作战,大明提前准备了大量的辣椒弹催泪弹等等。在破城之后大明打算迁出成立所有百姓,给他们一天的时间从城内离开,到大明制定的地方居住。
  当然战争难免有伤亡,如果百姓拒不接受迁移,打算在城内负隅顽抗,那么他们就不再是百姓,而是叛乱份子,大明将会进行彻底的消灭。
  如果他们裹挟百姓,企图让大明投鼠忌器,那么大明就会使用辣椒弹和催泪弹等特种弹,至于使用之后仍然造成的人员伤亡大明也无能为力了。
  毕竟战争最注重的是效率,大明不可能为了某些敌人而选择谈判。
  除了这三路之外,实际上沿着红海西岸,埃及侧,大明也有一个旅的海军陆战队在前进,他们需要解决掉沿红海地区所有的奥斯曼港口,这些港口虽然作用不大,但怎么也不能掌握在敌人手里。
  红海岸边到处在打仗,大明的战线稳步推进,预计三个月之内,大明一定能从尼罗河推进到地中海,能打穿苏伊士运河,阿拉伯半岛上的士卒也能打到大马士革和耶路沙冷的反抗军形成犄角之势。
  谁要是能提前完成任务,那么就能对其他战场提供有力支援,也会得到陛下的特殊嘉奖。
  所以几个方向的军队都在努力尽快击破当面之敌,哪怕是稍微冒一点风险。


第1580章 再招靖安军
  波斯湾内,大明的登陆部队已经开始登陆,奥斯曼帝国太自信了,他们觉得这里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就不需要多重视岸防力量了。
  所以当大明的军舰把对方的舰队击沉在军港内,整个巴士拉地区就向大明敞开了怀抱。
  大明的军队登陆的第一时间,有一支特殊的军队也登上了巴士拉,他们就是大明的铁路部队;这个不是普通的铁路建设兵团,而是后勤部直属的军事单位。
  他们的特点就是修路不计成本只讲效率,是时间为第一要务。
  他们来的任务也很简单,那就是不计代价的要把现在已经修成的铁路通车,这也是这支部队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任务。
  第一批五千人,配合上大明坚守在巴士拉等地的工匠为第一期的修路工人,后勤等战线稳定后方形式稳固之后,后面还会派来不少于五万人的筑路部队对铁路进行二次修整。
  这就是一只冲在最前的军队;后面的五万筑路工人就是普通的筑路工人而已。
  整个两河流域;幼发拉低河在南。底格里斯河再北,沿着幼发拉低河往上是沃马尔,纳杰夫等城到达团城,就是后世的巴格达,在往上再分开上游就是有名的美索不达米亚。
  这条河经济上更加繁荣,很多商队都是走这条路线到达黑海沿岸甚至东欧,所以这条商路上面的人口城镇众多。
  因为商业的繁荣这里并没有多少军队驻扎。
  而底格里斯河就是沿着奥斯曼帝国和莎菲王朝边境的一些重镇了,这里很多的地方都是边境所以奥斯曼人在这里修筑了堡垒。
  故而沿着底格里斯河往上比起沿着幼发拉低河难走的多。
  但大明又不得不选这条路,因为接手了这里就等于接手了对莎菲王朝的一条完整防线。
  大明可不希望自己在前面进攻的时候,后面莎菲王朝在后面摘自己的桃子。
  所以第一批沿着两条河走的部队直接是两个师,分别从两条河流前进,一个是向上攻击另一个就是接手边境线的。
  第一批部队后面还有新的部队回来,例如从阿曼地区向上的一个师,会在巴格达跟他们会师,然后一同沿着幼发拉低河向上转到地中海直取奥斯曼尼耶港。
  大明还打算在这里建立新的靖安军,这里本来就不是奥斯曼族人占优势的地方;当地土族也早就苦奥斯曼久已。
  就算上层有一部分人跟奥斯曼帝国高层狼狈为奸是既得利益集团,那大明也只需要拿掉这些高层,扶持新的上去,到时候自然就能培养新的利益集团,然后同仇敌忾。
  不求他们能对付奥斯曼正规部队只要能维持好当地的治安就行。
  这些靖安军一部分会从当地俘虏中选拔,一部分是从当地贫苦无产者中选拔,只要加入靖安军他们就变成有产者了,自然要一同捍卫自己的利益。
  不仅仅是波斯湾这边,还有埃及地区,大明都打算成立靖安军力量,当然埃及那边的靖安军只是管好自己就行,而这里的靖安军将用来靖安整儿奥斯曼甚至整个欧罗巴。
  虽然说用大明军队更让人放心,但是大明军队成本太贵了,而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