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8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看是大明先卸下来足够的防守人员还是奥斯曼帝国这边先组织起进攻把明军赶下海。
  好消息是因为军港的袭击和炮台群的袭击,奥斯曼帝国那边有点懵,让明军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已经卸下了千人左右,构筑了简单的防守阵地。
  反应过来的奥斯曼军队在两个方向各组织了几千人企图把明军赶下海去。
  这是奥斯曼帝国陆军和大明陆军的第一次接触,奥斯曼陆军使用的是当时欧罗巴最先进的排队枪毙战术,而大明这边已经不再组织排枪队,而是选择依靠掩体杀伤敌人。
  奥斯曼帝国军队没有跟大明打过,所以第一站还是不会畏惧的,在排队枪毙战术的严明纪律之下,一个个奥斯曼帝国士卒昂首阔步等待着进入最佳射程好击败眼前的明军。
  对方三百步就放枪了,开玩笑,三百步能打中什么?
  有人倒下了?这是流弹吧?这该是多背运啊!还好不是我。
  又有人倒下了,越来越多的人倒下,这不是流弹,敌人确实能打这么远。
  伤亡百分之五十之后,奥斯曼那边终于停止了这种无意义的冲锋,必须要想点办法,夜里扎堆进攻很容易就被敌人集火,要分散开!
  冲锋再次开始,黑夜让大明的武器优势没有办法发挥,尤其是当敌人开始以散兵线前进的时候,大明不得不在一百多米的位置投掷燃烧弹,借着燃烧弹的火光攻击敌人。


第1577章 攻击强度下降
  炮击三个小时之后,战争进入了后半夜,帝国号终于敲掉了全部的十八个主炮位,巡洋舰对也开始前出继续攻击各个副炮。
  帝国号也前进了十里,对那些副炮进行点名。
  两岸的登陆部队那边,奥斯曼帝国进攻部队不仅被打退,还被明军呼叫来的舰炮攻击的伤亡惨重;大明已经彻底占领了登陆场开始朝着纵深前进。
  摆在登陆部队面前的最大难关就是敌人的岸防炮阵地,海军逐个敲掉需要时间,哪怕是明天一个白天都算上,海军的舰队都未必能敲掉所有的炮位。
  所以顶着炮火进攻将士必然的选择。
  按照奥斯曼帝国那边的情报来看,敌人每一个炮位都有一个乃至多个的堡垒保护,这些堡垒都设有枪眼;必须要先爆破这些堡垒才能攻击这些炮位。
  上山的关键位置,都有这样的防御工事;要么用炮一点点的敲掉,要么就做好牺牲人命的准备。
  敌人还把东面四个山头和西面三个山头都连通为一体,山上不只有明道相连甚至还有暗道想通。
  大明每占领一个阵地还想需要留下足够数量的军队防守,要不然搞不好前面打着后面对方就又给你抢回去了。
  在苏伊士运河那边激战正烈的时候,波斯湾那边,大明舰队炮击对方的军舰,然后炮击对方的船厂,对敌人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消灭。
  海军战舰一直炮击了四个多小时,一直到打无可打,一直到巴士拉方向已经没有了一声炮响。
  相比于红海的苏伊士运河重镇,而真正的边界军港巴士拉这里除了海军之外,竟然只有可怜的三千城防军防守巴士拉。
  在海军被一阵狂轰乱炸之下化为飞灰之后,三千城防军自知无法抵抗大明军队的进攻。
  明军登陆的非常顺利,黄得功觉得自己早上应该能在巴士拉城内吃上早餐!
  奥斯曼帝国向着幼发拉低河上游撤退,大明开始在这里卸下军队,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港口,设施完善。
  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行动只遇到了零星的抵抗;然后整个码头区就已经被占领。
  对方城里方向又开始炮击,但是很快又被舰炮压制下去。
  和苏伊士运河那边李信的剥洋葱战法不同,黄得功这边就是硬怼,敌方极个别的炮击行动丝毫不影响大明登陆,至于零星的伤亡也是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在黄得功看来这一战的核心就是快,快到敌人来不及组织抵抗,快到敌人来不及建立新的防线。
  这样黄得功才能沿着幼发拉低河和底格里斯河一路向上狂飙。
  要是跟苏伊士运河那边一层一层的剥,那这一路上要耽误多少时间。
  登陆舰靠港,那就是大批的士卒成建制的下船了,按照既定的计划,各部下船之后集结向着自己的目标攻击前进。
  天命之前黄得功不仅要全面占领巴士拉,更是要呈战斗队形随时准备继续向上进发。
  里海上,杨嗣昌趁着夜色把船队停靠在一个村子的码头,里海边的水并不深,何况又都是小船,大批的士卒牵着马淌水来到岸边集结。
  骑兵嘛,只有大规模成建制的出动才具有强大的冲击力和杀伤力。
  只要敌人没有反应过来,杨嗣昌打算等全部的军队都到了之后在动手。
  按照奥斯曼帝国那边消息传递的速度,杨嗣昌觉得自己还有三天的时间,至少还能再运一批人过来。
  军队驻扎在村外的小树林里;这个渔村早就被提前到来的明军先头部队控制。
  前哨前出十里;防止敌人和误闯此地的人发现什么问题,如果有人真的误闯,那只好先控制起来了。
  至于人丢了之后会不会引来更多的人来找,杨嗣昌觉得自己只要三天的时间而已,即使提前发现那也不过是提前进攻而已。
  相比起苏伊士运河和波斯湾的大动作,中亚战区这边的战场显得有些静悄悄的。
  苏伊士运河阵地,天色开始露出鱼肚白,大明东西线陆军各占领了一号高地个七号高地,现在正在肃清残敌。
  因为舰炮连续射击导致过热,所以现在的炮击改为间歇批次炮击,火力密度一下子降低了三分之二。
  但是奥斯曼人的阵地上并没有送一口气的感觉,因为大明这边陆军开始把自己的炮卸下船炮击高地了。
  大明的陆军炮只是不大明的海军炮差而已,比起奥斯曼帝国的岸防炮,无论是威力还是射程上都有优势。
  而且天亮之后更利于大明火炮的瞄准。
  天色渐渐亮了,大明这边的进攻部队露出真容,面对数倍于几方的明军, 奥斯曼帝国防守部队表现出了一个帝国军队该有的素质,经管伤亡很大,但是对方确实守住了。
  李信坐在东岸指挥大营内,听着下面的人汇报着各地进攻的情况,从天明开始,明军为了保护侧翼的安全就需要派出部队想着两边发展了。
  而为了防止敌人破坏运河,还会有一部分部队绕过堡垒群继续北上。
  也就是说,今天白天的进攻行动兵力数并不会显著增加,一夜的时间拿下东西各一个高地,这个基本达到了军部的计划要求。
  只是这个白天要继续拿下所有高地难度不小,海军那边因为连续炮击已经炮膛过热了,而且按照这个打法,海军一门炮备弹是一百发。
  特别是那些主炮要是全力射击基本上今天天亮之前就能打光船上的所有炮弹。
  虽然后面跟着的有补给船,但主炮装填弹药最快也要一天一夜的时间。
  也就是说要是按照这个攻击烈度海军最多坚持今天一个白天就要后撤去补充弹药了。
  而如果没有海军舰炮的支援,陆军单独进攻剩下的堡垒,难度肯定要成倍增加。
  为了炮火的延续性,吴大海选择了,三分之一的船炮击,三分之一休息,最后的三分之一回去装弹补给。
  这样的安排之下,海军主炮轰击的效率才会降低到夜里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中帝国号更是不碰到有价值的目标就不轻易发炮,夜里帝国号就会后撤装弹。


第1578章 攻下四个
  攻击强度降低,火炮不够,大明只能从原本的全面轰击改为重点轰炸。奥斯曼人的防守也能缓一口气了。
  重点轰炸就是陆军要进攻那个山头,哪个山头就被集火,其余的山头只是象征性的打几炮不让他们闲着。
  然后战场上第二和第六山头开始炮声隆隆,陆军开始有序的进攻。
  攻山这种事情,并不是对面搭个堡垒你炸掉然后冲上去就赢了;一路上有挡路的各种陷阱阻拦,有各种明堡暗堡封锁路口。
  还有伪装起来的射击点以及躲在山洞地洞里面的敌人。
  一不小心就会被对方偷袭,伤亡率很高,尤其是对方上面防守着下面偷袭着,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明军这边只能打打停停,不断的后撤。
  发现一个火力点;然后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搞掉;搞不掉就呼叫火炮支援,陆军火炮不行就叫海军的。
  要是敌人目标小;火炮不易瞄准的点,陆军还要用山炮迫击炮搞,再不行就只能用人上去扛炸药包去炸了。
  要是碰到山洞和地洞,为了降低伤亡,一边用手雷往里面丢,一边用喷火器对这洞穴喷。
  杀敌多少不重要,只要被喷火器一喷,地洞山洞铁定氧气耗尽,除非对方的洞穴是连通的,里面的人从其他的地方跑掉。
  等喷火器过去之后,后面的爆破手还要进去,把山洞炸塌,防止敌人的地洞之间真的是连通的,到时候别有人再从背后出来了。
  这一套操作下来确实能解决问题,但是就是效率不高,因为第一批登陆的部队有限;一个侧面进攻的部队还不到两万人。
  然后还要纵深推进,还有防守侧翼;最后能用在进攻上的不过万人左右,这万人为了保持昼夜不停进攻的强势,只能分为两个波次轮流进攻。
  所以一次攻山行动兵力只有五千多而已,正好比防守的人多那么一点点。
  也就是大明的武器先进太多,要不然这仗根本没法打。
  天明时分,空军飞艇部队终于赶到了,为了给对方造成持续的压力,飞艇部队在各山头扔下了大量燃烧弹。
  并且有一半在阵地上空晃荡,一旦有那个火力点火力凶猛飞艇就会飞过去扔几个燃烧弹。
  奥斯曼人哪里见过这种阵仗,海陆空联合作战,不要说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就是再先进两百年也扛不住这样的进攻。
  所以到下午天还没有黑,第二和第六高地相继被拿下,大明已经占据了七个高地中的四个,还剩下三个就能彻底控制航道。
  不过进过一天一夜的进攻,帝国号弹药耗尽,其余的战舰经过高强度作战之后士兵也都非常必备。
  陆军从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也是进攻了一天一夜;明军需要调整;需要休息;所以这一夜李信决定让海军进行持续的火力压制;而陆军方面派出两千人对剩下的高地进行施压式进攻。
  反正夜里火炮的准确度也不高,陆军也容易吃亏,不如等到明天调整好之后一鼓作气拿下全部的高地!
  整个苏伊士运河计划大明计划了几年的时间,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最后总结发现还是要硬打,把乌龟壳一层一层的撬开。
  剩下的高地虽然只有三个,但是其难度要比另外四个要难得多了。
  如果说外围的四个是护卫,那么中间的三个就是被护卫在中间的将军,他们不仅火炮密度更大,奥斯曼人采用了更多的石头来修建堡垒。
  而且这三个堡垒在设计的时候为了防止海上的攻击对炮位的破坏,他们把一些炮位进行了半埋藏式的设计,也就是说这些炮位是镶嵌在山体里面的,你除非舰炮直接击中,否则很难对他们造成伤害。
  舰炮打击是概率问题,就算打中,那个打中也只是范围性的命中并不是指能直接命中。
  而且不仅小炮有这样的设计,就是160毫米的副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