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7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朱慈烺懒,实在是这些人太能说了!
朱慈烺这边一留中不发,双方就知道,自己在这次争斗中都没有占据到优势,或者说没有在皇上心中有一锤定音的优势。
这就导致这帮人奏章上的更勤了。
等了七八天,终于快要到十一月的大朝会了,双方摩拳擦掌,准备在大朝会上好好的辩论一番,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十月末,朱慈烺想了想直接下旨,让双方各退一步商量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要因为这事耽误了大明正常的事情。
而且给出了最后时间限制,要求在大朝会之前讨论出最后方案。
对于内阁来说,这已经是败了,皇上曾经承诺过不增加军费比例,现在食言了,陛下让大家各退一步,那不就是军费是增加定了,但是增加多少你们可以商量一下。
限时完成,这根本不是给军部的限时好吧,这是给内阁的限时,因为只要增加哪怕增加一文钱那都是军方的胜利。
而且宫里传出消息,军部还提出了,在内阁预算的基础上,要实行特别预算案,用于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还有各种意外军事对峙风险等等事情。
这让内阁又不乐意,这个钱一直不都是陛下的内库出么?现在为啥要让内阁出?凭啥不是内库出?
本来这里面没有朱姬润什么事,可是突然之间,不少人都指责是朱姬润代管内库之后,把皇上的钱都给私吞了,所以导致内库没钱了,才伸手找内阁要。
对于要求彻查朱姬润的叫嚣,朱姬润自己是丝毫波澜不惊,他身正不怕影子斜。
朱慈烺也没有当一回事,当然幸灾乐祸还是有的,这朱姬润搞钱确实是有一手,但是就是太理想化了,老想着还账,这还账急个啥,将来大明纸币可是要绑架全世界的,这才哪到哪?
在朱慈烺的强压下,内阁终于跟军部坐下来好好的谈判了,这样的谈判高层是演戏,下面的人是较劲脑子的争辩。
内阁的期望值也从一分不增加变成了能少增加一点,不要搞特别预算。
最后在十月三十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军费增加到税收的百分之三十二,特别预算支出依旧有内库负担,并且军部必须保证军费比例不再增加,并且在十年后逐渐降低,每年降低不少于两个百分点,最后降到百分之十五以下等等。
坊间还有传言,为了安抚内阁的情绪,陛下打算把孟加拉湾区和缅甸区划为关内,由内阁接管。
十一月的大朝会上,听着吴启晨汇报了这件事之后,朱慈烺则大手一挥,真的把孟加拉湾区和缅甸区划为了关内,这下子内阁心里就平衡多了。
第1419章 崇祯回京
奥斯曼那边,大明期待已久的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战争并没有打起来,双方都有所顾忌,尤其是作为进攻方的沙俄,冬天出兵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现在欧罗巴正在加速整合,法兰西终于解决了内乱,普鲁士也完成了德意志三分之二地区的统一,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正在休养生息,顺便联络波罗的海各国对沙俄进行新一轮的封锁。
英格兰议会终于再次掌权,权利法案虽然没有出台,不过皇权已经被大幅度削弱。
尼德兰人也走出了郁金香事件的阴霾,开始继续自己海上最大马车夫的野望,西班牙开始加强新大陆殖民地的管控和压榨,希望以此强化自己的统治,并且恢复他们的无敌舰队。
葡萄牙人因为和大明藩国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这个时候开始吃力,但是和谈的意愿还不强烈。
奥斯曼帝国则是把目光瞄向了埃及,因为有人提出了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开罗地区再修一条铁路,过耶路撒冷大马士革最后到达黑海,把苏伊士运河跟帝国进行更加深度的捆绑。
不过这条铁路没有大明的支持,加上第一条铁路刚刚开建,收益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所以动嘴的人多,真到动手的时候确没有人牵头。
大明肯定不会支持了,这样一条陆上通道,对大明帮助不大,对奥斯曼帝国调兵那就太方便了。
大明的百姓对于欧罗巴这样的偏远地区并不是很关心,他们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大明的一场马球比赛。
十一月底,崇祯终于绕了一大圈想到了回京城,从扬州下船之后,直接坐上了火车,一天一夜就到了京城。
朱慈烺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特意到通州车站去接两人。
下了火车,崇祯还感慨的绕着火车从车头看到车尾:“当真是奇迹啊!这玩意搞点煤进去竟然能一天一夜跑上几千里!真是神奇!”
朱慈烺看着黝黑了一些但是很健朗的崇祯心里也很高兴:“父皇明年要是有兴趣,可以专门坐火车到各地看看。
到了明年大明的火车往西就能通道轮台,往北能通到海参崴城,往东能通到釜山港,往南能通到赣州。”
崇祯颇为意动:“这是个好主意,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这一去一年,孩子们可想我了?”
朱慈烺打趣了一句:“搞不好都忘记您长什么样子了,弟弟妹妹都很好,儿臣在玉泉宫那边建了一所学校,专门让他们在那读书。”
崇祯嗯了一声:“确实大的都十岁了,好好读书学习一下齐家之道也是好的。”
玉泉宫那边一直有教书,只不过没有专门的学校,当初设计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孩子要上学不是。
暂时用的两处宫殿不够用之后,朱慈烺这边的孩子也开始到了读书的年龄,皇城内也不够他们祸祸了。
所以朱慈烺干脆在那边建了一个学校,打算把大部分孩子都放到那边读书。
以前为了限制崇祯,玉泉宫那边管理的很严格,现在崇祯都放出来全国到处浪了,自然没有必要把玉泉宫卡的那么死了。
朱慈烺把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移居过去也是为了告诉那些崇祯的嫔妃们,自己已经把他们当成一家人了。
见崇祯回来,朱慈烺就顺便提了一下:“儿臣打算给玉泉宫里的那些人放放假,让一部分趁着过年回去探探亲,他们在玉泉宫一待十几年,也是时候回家一趟了。
所以父皇回去的时候可能看到人少了一些,当然父皇要是想让谁也享受一下回家过年的乐趣也可以直接安排。
以后这玉泉宫的出入都按照皇城标准,不再设限,宫女太监也都正常轮班不再卡死。”
崇祯身子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更盛,感慨的看了一眼朱慈烺:“好,很好!你长大了,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明君了。
把大明的江山交给你我放心,你比我强的多了!
这一路从塞外大漠到古长安,再到蜀地,沿江而下,再从扬州做火车回到京城,大明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目不暇给。
这一圈没有看到一地有人没饭吃,有些大城市甚至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真是太平盛世景象。”
两人既是君臣也是父子,朱慈烺现在越来越自信,对崇祯的限制也越来越放松,这让崇祯心里的那根刺也越来越软化。
这一次朱慈烺把玉泉宫解封,算是彻底的放开了对崇祯的限制,一句照皇城例是多少玉泉宫里的宫女太监甚至嫔妃的梦想。
新的一列火车进站了,汽笛想去朱慈烺朝外面引了一下:“父皇,我们走吧,再不走又耽误下一班火车进站下客了。”
为了皇上的安全,朱慈烺到站台的时候,整个火车站都是在停用的状态,禁卫军三步一岗的站着,就算火车进站也不允许上下乘客。
这无疑影响了交通,让百姓赶到不便。
崇祯点点头,一边朱慈烺的母后也从后面过来:“那咱们走吧,剩下的东西让下面的人收拾就是,那些礼物尽快运回去,孩子们还有玉泉宫里的妹妹们该等急了。”
几人登上朱慈烺的新马车,崇祯好奇的打量了一番:“你这个是用哪个蒸汽机带的么?怎么没有马匹?”
朱慈烺解释了一句:“这是皇家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内燃机汽车,烧的是汽油,一种从石油里面提炼的液体。
现在这个技术还不成熟,造出来的这辆车也跑不快,每小时二十里的样子。”
崇祯哦了一声:“那也很了不起。”
汽车缓缓启动,崇祯好奇的问道:“既然有了蒸汽机为何又要研究这种内燃机的汽车?蒸汽机不好用么?”
朱慈烺想了一下,该怎么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这个道理:“这蒸汽机要先烧水,然后用蒸汽推动飞轮运动,这中间烧水、蒸汽、金属传热等等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内燃机不一样,它是直接通过燃烧推动飞轮运动,节省了很多的步骤,即节省能源又使得机器有更大的推力。”
第1420章 平衡之道
好在这车还很给面子,这一路从通州到京城竟然没有坏,这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要不然朱慈烺虽然不至于感觉下不来台,丢脸那是肯定的。
接崇祯来皇城,一个是为了准备过年事宜,第二就是商量一下建立分王城的事情。
崇祯夫妇可是对这个非常关心,一度要提前回来问问这事,还好朱慈烺发电报让他们不用担心,等回京在说。
这才没有直接赶回来。
现在回京了也是时候讨论这个问题了。
刚刚在外面,当着外人的面不适合聊这些家事,所以回到皇城朱慈烺的母后才忍不住问道:“皇儿,你前一阵子说的那个新王城计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些孩子只能圈禁在扬州城内就已经很苦了,现在又要把他们发配到那种荒僻之地,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朱慈烺拉住太后的手:“母后,你不必着急,这些王城只是为了前线屯兵屯粮的战略欺骗,儿臣没有打算把任何一个王子发配到荒僻之地。
大明有能容纳千万百姓的巨城,还能容纳不下区区几百个王室子弟?
后来我跟内阁讨论了一下,既然扬州已经发展成几十里方圆的大城,那么就专门修几条城市内跑的铁路,现在趁着城市还没有建立高楼大厦还能走地上修建。
这些铁路就叫地铁,几十里路以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来回,虽然新到的弟弟们还有朕的孩子分封的庄园离扬州城区远一点,但是肯定还是在扬州城内。
而且扬州将来也会推行跟京城一样的区域中心城的概念,大家的大部分需求在这些区域中心就能解决。
就算是这些家伙比较闲,也不至于天天逛街玩吧?就算他们乐意天天逛街,完全可以在主城区在购地建一栋别墅,用作临时住所嘛!”
太后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真的是为了打仗?不分封出去?”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当初父皇为了把这些王室都集中在扬州费了多大事,消耗了多大的精力才有今天。
如果我因为皇室太多选择分封,那以后大明历代君主岂不是都有样学样,那若干年后,大明宗藩之乱岂不是又要重演。”
崇祯突然问道:“大明不是一片歌舞升平,世界上也没有谁敢轻易挑动大明的威严,为何你还要准备打仗?”
崇祯的信息来源主要靠看报纸,大明报纸上自然不会讨论什么战争准备,也不会在报纸上叫嚣一统世界。
也没有人闲的没事跟崇祯聊这些军事机密,这不是找死的事情么,所以崇祯对于大明的认知也就是跟读报纸的普通百姓一个级别。
朱慈烺摸摸鼻子:“大明要打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