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位战友,莫卧儿靖安军的战斗力已经相当于欧罗巴的二线军团,这还是他们的武器只是滑膛枪,炮只是普通小炮的情况下。
  如果对方换上跟我们一样的武器,使用一样的大炮,他们的战术战法还都是我们教的。
  如果他们发生叛乱那是不是会成为大明新军的劲敌?不要说什么不可能,我们军部就是要把所有情况都考虑进去,找出最优解。
  显然现在我们可以把靖安军调到非洲,那么下一次新大陆缺人我们是不是也从那边调靖安军?将来欧罗巴开战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调动靖安军?
  那要是将来关内某地出现动乱,是不是还调靖安军,频繁地使用是不是靖安军不够了?我们是不是要重新招募?
  经过无数次战场锤炼之后,靖安军的战斗力是不是越练越强?为了让他们承担更多的任务,大明是不是要让他们的武器越来越好?
  十年后没有问题,那二十年年后呢?就算二十年后依旧没有问题,那一百年以后呢?
  古语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莫卧儿不仅跟我们不同种族,还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你怎么能保证他一直会跟我们一心?
  如果这些人将来出现反心,那么大明派往世界各地的靖安军是不是就是一颗颗定时炸弹?
  有些人觉得我在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但是我想告诉诸位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世。
  各位都是大明战略参谋的人才,如果你们不想在前面,谁还会替你们想这个问题?那么谁会替大明想在前面?
  这不是一个用钱和消耗来衡量的事情,这是为大明将来万世之基衡量的事情。”


第1073章 说啥屁话呢
  朱慈烺都有点意外了,吴三桂的这个说法也不是不成立啊,确实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可是历史有着深刻教训的。
  正方一时没有人站起来,赛信只能自己抗了:“首先对方所有的问题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假设是什么,是一种可能性。
  有这么一种可能,那么就会有另外一种可能。
  大明会认识不到这个问题么?大明有这么多参谋这么多人才,不不知道防备异族的危害么?
  再说了,大明能有今天的伟大,不正是我们包容,帮助这些异族,把他们一个个代入文明社会的结果么?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将来世界上唯一的帝国,难道我们不应该用更包容的心态来接纳四海友人么?
  今日这些莫卧儿人还是异族,但是这些靖安军是有优先落籍的权利的,也就是说他服役期满,只要表现良好,那么就会成为大明公民。
  到时候接受跟大明百姓一样的教育,学习一样的文化,那么怎么还会有你我之分?
  当年活跃在我们国家的那些异族现在在哪?还不是最后都以汉人自居?
  你既然提到了从万世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么你怎么能把目光局限在一代两代人呢?
  大明的万世之基,不仅需要大明百姓的努力,还需要大明统治范围内所有异族的努力。
  现在大明已经放宽了入籍限制,那么既然普通人可以当成自己人,这些为大明做出过贡献的人咱们不能把他们看做自己人呢?
  大明应该有更宽容的胸怀,只有你张开怀抱别人才能拥抱你。”
  吴三桂这边的三辩站了起来:“我不同意正方的观点,因为我觉得正方的这个说法似曾相识。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朝代,他们张开胸怀接纳四海宾朋,一时间国都里四海异族汇聚,天下万国敬仰。
  这位皇帝甚至被尊称为天可汗,而胡儿更是可以当将军,带领几个节度使的军队,被皇帝认作干儿子。
  可够开放了?可够包容了?可跟你说的一模一样了?
  但是最后怎么样了,安史之乱席卷而来,繁华顷刻间土崩瓦解,煌煌天朝威严丧尽,这就是你想让大明学习的‘典范’么?”
  朱慈烺摸了摸鼻子,你还说啥有一个朝代,你直接指着大唐的鼻子骂得了呗。
  赛信这边的三辩也站了起来:“大家都知道唐朝的安史之乱,并不是大唐的国力的问题,也不只能简单的理解为异族造反的问题。
  他是三线开战,导致中原军力空虚,才使得敌人乘虚而入,就算不是安禄山,换一个人叛乱,一样能有这样的效果。
  而大明又不同,大明关内之地驻扎着大明三分之一的兵力,京城附近更是驻扎了二十万精锐,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赛信看了三辩一眼,三辩立刻开始总结,不再争辩。
  下面的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位三辩是根本没有想好,站起来就说啊!
  人家聊的是军队空虚的事情么?人家话的关键是大明能不能防住么?你这明显说跑题了。
  也不能说完全是跑题了,就是没说到关键点上。
  辩论到这里,赛信算是输了一分。
  这时候吴三桂这边的四辩抓住了机会:“看来对方三辩也认可我们的观点,这异族不可不防,既然异族靠不住,那么大明就应该依靠自己人,而不是依靠这些异族。
  大明有这么多预备役,有这么多赏金猎人,还有各垦殖公司的保安团,这些人都是大明军队的重要补充。
  既然非洲军力不足,又资金不充裕,大明完全可以放赏金猎人前往,甚至抽调垦殖公司的安保团前往驻防。
  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锻炼了人才,甚至大明还可以以预备役拉练的名义把预备役放到非洲训练,到时候一样能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朱慈烺对这个四辩的话就不认同了,这简直就是一堆废话,赏金猎人组织松散,干干一些小任务还行,你要是把一座城交给对方去驻守,这些人就不会生出野心么?
  况且大明的大型赏金猎人团已经开始资本化了,不少都是商会支持的,而这一个个商会就是一个个财团啊。
  所以赏金猎人团朱慈烺不仅不会再鼓励发展,还要限制起来,禁止他们在扩大,也禁止他们职业化军队化。
  要不然这些商会有钱,又有了军队,到时候一个不高兴,那就会搞事情的!
  然后就是垦殖公司的保安团,这就更扯了,垦殖公司的保安团,那是朱慈烺一直想取缔的,特别是那些已经不再边疆的垦殖公司。
  他们的保安团规模已经在逐渐缩小了,最后以什么形式出现,这个还要慢慢来。
  但是肯定是不会让他们有机会上战场,上了战场这些人就成了脱缰的野狗再也拴不住了。
  最后把预备役拉过去,那完全就是不过脑子了,什么是预备役,就是趁着农闲的时候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的以后准备服役,或者打仗的时候在经过强化训练就能参战的平民。
  预备役最长的训练时间也就两个月,你给拉到非洲,闹着玩呢,人家还没有到呢,两个月的时间就到了。
  虽然可以延长时间,那延长多少?三个月?五个月?还是半年一年?
  那还是预备役么?那岂不是成正规军了?这跟扩军有区别么?
  就算是一年可行,那一来一回,路上就耽搁四个月,这一年岂不是还要运两拨?
  再说了,这预备役的待遇也不低了,比起靖安军可高多了,那可是大明公民。
  结果又搭了钱,又搭了后勤,最后运过去的人还没有待几个月,时间到了,人家又回家了?你是来搞笑的么?
  吴三桂看来也不怎么认同自己四号辩友的观点,听着对方的话一直皱眉。
  其实他也很烦恼,要是不让靖安军去?让谁去?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接下来的观点陈述反驳已经进行了一轮,下面就是寻找对方话语的漏洞,然后以急智取得更多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了。


第1074章 年终总结
  十二月份,京城到徐州的电报线正式贯通,这是继京津线的大明第二条电报线。
  而京城往北的已经修到沈阳,计划从那里一直往北然后从哈尔滨城分成两条线,一个朝东前往努尔干,一个朝西到北海城然后在延伸往北疆。
  往南的将会在徐州设立电报中转站,然后一路往东过连云港然后沿着海岸线到达胶州还有威海卫。
  往西的一路会从中原延伸到西安,然后从这里过河西走廊一直到轮台和莎车。
  往南的线路会一直到金陵城,然后再分两条线,一条往松江府,一条一路南下到广州,然后从这里沿着海岸线到交趾,然后从这些属国海岸线,阮氏,占城,柬埔寨,真腊。
  在真腊国会再次分成两个节点,一条直通往莫卧儿,另一条从真腊南下,一直通往龙牙港。
  这就是大明第一阶段的有线电报主要线路,也是大明电报的主干线。
  而京城到徐州线路修好之后,工程队就变成熟手了,接下来工程队就会拆分重组一分为三,往三个方向一起修建。
  相比起电报线路的持续稳步推进,京城到天津铁路建设就比较困难了,老实说,这么大的工业化基建项目,大明还是第一次搞。人员,技术,器械,配套设施,物料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
  这群菜鸟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分段施工。
  朱慈烺也没有指望他们能够上来就做的完美,这不就是在培养队伍么,只要越做越熟练越做越好就行。
  按照预计,京津铁路至少要明年一年才能完成铺轨修建,这使得孙传庭非常挠头,如果铁路建设的效率这么底,那将会影响他整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因为他有很多计划都必须依靠铁路的巨大运力来实现,所以孙传庭最近没少为铁路的事情来找朱慈烺,那着急的劲,就差自己亲自动手下场了。
  复兴五年年尾,内阁对明年大明税收的增长比较乐观,定下了五亿的目标,除了大明关内的工业增长之外,对于莫卧儿税收改革的成功和新大陆和南大陆开发的持续推进。
  当然最主要的是莫卧儿税收改革的成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大明已经梳理了莫卧儿的税收改革。
  虽然朱慈烺制定了很多的限制措施,不过对于莫卧儿来说也不过是限制了其增长高科技的发展潜力。
  不少大明的商人商会看中了他们庞大的原料人力成本还有市场,纷纷投资,纺织、食品加工、矿产,服装加工等等产业都有不错的盈利。
  这本事朱慈烺意料之中的事情,大明在打莫卧儿之前自己的税收都已经快三亿了,莫卧儿这边这么大的体量,又是中西方贸易的中转站,至少做出口贸易这一块比关内优势更大。
  最近孙传庭正在商讨改革关税制度,因为大明的领土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现在这些商船到底是前往大明自己的港口还是前往他国已经很难区分。
  所以关税跟普通税收进行同步就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
  但是关税这个事情也不是大家说改就改的,因为关税不仅涉及到钱的问题,还有各种资源的调配,例如铜。
  大明的铜进口是免关税的,但是出口确是禁止的,除了铜币之外,其余的铜制品都是禁止的。
  而大明的铜制品因为制作精美,机械加工的成本低,在国外偏偏很受欢迎。
  人就是这么奇怪,大明越是禁止,这些人越是趋之若鹜,甚至把大明的铜器认为是高端奢侈品。
  这就让不少商人选择了铤而走险,反正以内贸的名义出港大明也不能一直派人跟着。
  从关内出发往东可以说是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