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5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佐最擅长的是扼喉战略,在复杂的战略战场上,他总能轻松的找到敌军的战略节点,并且借助战略态势迅速出击,一下子精准扼住对方的咽喉。
然后整个战场战略形式都只能跟着他的指挥棒来走,使得敌人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失败,会导致重大损失,还不得不拼命的使用添油战术。
这个就像被扼住咽喉的人,明知道很多挣扎都是徒劳,还是不愿意放弃。
其他三位暂且不说,今天正方的这个主辩手赛信其实还有一个名号,那就是‘马屁信’。
第1071章 吴三桂的论点
他奉行的原则就是没有原则,战略的主要思想就是‘皇上这么做自然是有道理的,如果你们没有看出来的话,那是你们的水平不够,要是连我都没有看出来,那只能说陛下才是最伟大的战略家。’
所以赛信最擅长的就是根据朱慈烺的计划解析背后的战略意图,然后鼓吹皇上的高瞻远瞩,鼓吹皇上的战略战术才是当下最好的应对办法。
虽然大家都觉得皇上说的对,但是像他这样盲目的崇拜,就让人有点恶心了,毕竟参谋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到自己的漏洞,找到别人的漏洞,然后补完自己的计划,在破坏别人的计划。
而赛信不仅能拍马屁,他还能兜的住,只要是朱慈烺的计划,他都能脑补出一套完整的战略战术思想,偏偏以你的水平还反驳不了,这就很让人抓狂了。
当然朱慈烺说的恶心不是说赛信恶心,这家伙一副狗腿的模样,确实让别人不舒服,但是朱慈烺确很喜欢。
有这样的战略人才整天为自己补充战略战术,很多地方朱慈烺自己都没有想到,被赛信一说,就跟朱慈烺早就想到了一样,还是很爽的。
所以对这样的铁粉,朱慈烺怎么可能讨厌。
让朱慈烺恶心的是反方的主辩手,这位就是吴三桂同学了,朱慈烺虽然很不喜欢他,但是偏偏这家伙还特么的是个人才!
在没有投降之前,谁能想到,这位以后的没有原则,朱慈烺也不能因为对方没有干的事情治罪吧。
吴三桂可是当初跟郑森那一批出来的人物,那个时候皇明军事大学还叫皇家讲武堂,也没有流行什么评选四杰五虎三才啥的称号。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吴三桂凭借其过人的骑兵指挥天分,加上自身的努力,在同一批学员中也是佼佼者。
无奈陛下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打仗没有份,功劳没有份,升迁也都是能不升就不升。
现在其他人很多都已经是师长团长的高官了,吴三桂在今年夏天才因为看守额哲部落的功劳被升到团级。
这次回来就是进行进修,然后准备安排其他任命。
吴三桂可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皇上挂了号的不喜欢,所以还是很勤奋的,努力表现自己,好得到升迁的机会。
而吴三桂也不是一个庸才,经过这些年的学习,他擅长‘骑兵奔袭加大规模切割包围战术’。
这就让朱慈烺恶心了,很明显吴三桂擅长的正是后世闪电战的战法,这种先进的军事思想换一个人擅长朱慈烺都会直接往总参谋长的方向培养。
但是偏偏这个人是吴三桂,这家伙现在竟然还是反对立场!
反对朱慈烺往非洲派靖安军?咋的你觉得自己比皇上还聪明?你是不是想死?
吴三桂正在复习他的辩论提纲,他丝毫不知道,皇上已经在心里诅咒他,他只觉得自己的自己的仕途坎坷完全就是因为他们吴家和祖家在辽东作死太过的原因。
也只有这个才能解释了,当初皇上平定辽东之后,就差直接把祖家和吴家驱逐了,现在两家人更是直接取消了军职去了新大陆当卫所指挥使去了。
但是吴三桂还年轻着呢,他可不想直接去养老,他始终坚信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所以他非常积极的参与学校的活动。
这不这次辩论会就被他认为是一次在陛下面前展现自己的好机会!
虽然自己持的反方观点和陛下的意思相违背,但是吴三桂觉得,这个并不是问题,因为这个本来就不是皇上的意愿,这是军部的争取和皇上的妥协。
辩论会开始,首先赛信发言:“陛下,各位将军以及各位同学,我们是正方,我们认为派遣靖安军前往非洲是正确的选择。
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这是陛下首肯和军部讨论通过的,我们不要狂妄自大,觉得自己多聪明,我们应该相信群体的智慧和陛下的判断。
第二就是靖安军在莫卧儿的兵力已经超过实际需求,遣散又会引起社会动荡,让他们前往更多区域参与更多治安维护任务,这即是对资源的优质再分配利用,又解决了潜在威胁。
第三靖安军既然是大明正规军的补充,作为地方上治安维护力量,就应该多历练,以备将来承担过多的任务。
所以靖安军进入非洲,是正确的,是陛下和军部的正确政策,这个不容辩驳。”
赛信说完之后,下面响起热烈的掌声。
接着吴三桂站起来发言:“首先我不同意正方的观点,我们认为派遣靖安军前往非洲并不会当前的最优解。
原因也有三点:
第一,派靖安军前往非洲是政策妥协的产物,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构想。
第二,大明有足够兵源和预备兵源,不需要使用靖安军去非洲维护治安。
第三,大明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大明预备役和赏金猎人以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以备将来战争的时候能够发挥作用。
所以我方认为,派靖安军往非洲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大明有自己的战略,所有的行为都应该以完成战略为导向。”
说完观点之后,双方进行五分钟的内部讨论,这中辩论并不是为了显示谁的巧舌如簧,也不是考验急智。
这场辩论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双方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批驳对方的观点,最终在辩论中有所收获。
经过几次改进之后,在双方阐述完之后,会有五分钟的讨论时间,商讨对方观点的漏洞,然后双方进行逐条辩论。
两方的观点并没有什么新奇,因为双方已经吵架吵一段时间了,彼此谁还不知道对方的观点。
五分钟之后,反方首先进行观点驳斥,这次又是吴三桂站起来:“我不同意正方的第一条观点,首先这并不是一次经过长时间的考虑然后推演过的计划。
大家都知道一开始,军部的计划是抽调莫卧儿的驻军到非洲和新大陆,陛下没有同意,紧接着军部又提出,裁撤莫卧儿的靖安军,陛下也没有同意。
最后才妥协把靖安军调往非洲一部分,这才勉强通过,所以从结果上来看,这只是一次妥协,并不是提前计划好的。”
第1072章 人心难测
赛信身边的二辩手站了起来:“首先我要更正对方的一个观点,你所认为经过讨论和没有经过讨论跟军部有没有讨论是两回事。
军部有自己的参谋,有自己的战略战术推演室,每一个计划从制定到抽调,到安置,在安排这些人的防区进攻方向等等,这些都有专门的人进行过计算评估。
而你所谓的没有讨论是没有让你讨论么?还是说一个计划不讨论个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半载就不是计划了?
那要是这样的话,是不是所有战争开始前,军部都要让对方先暂停一年等我们讨论出结果我们在接着打?
打仗不是下棋,对方不会等你下好一个子他才会落下另一个,对方不会等你,犹豫就会失败。”
吴三桂这边的二辩战了起来:“对方是在偷换概念,大明军部这次的计划是新一年的预算以及新的一年的军队调动使用计划。
什么是预算,就是预先判断,预先计划好了,到时再再按照计划实施。
这制定的也不是战场战争,而是一次战略计划的兵力调动,打仗的时候,我们必然要快速决断以免延误战机。
但是也不是什么事情都需要越快越好,特别是这样的战略计划制定,每一步都会对全局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就像大推演那样,看着一次很不起眼的小调动,最后确能起到左右战局的作用。
紧急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快速决断,但是在这种有时间也有精力慢慢思考的时候,军部不应该满目下定论,应该仔细斟酌提出最优秀的解决方案。”
赛信这边的三辩站起来:“我想问对方,你对后勤了解么?你对莫卧儿靖安军了解吗?你对非洲的敌人了解么?
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就是后勤,我们大明的后勤系统是世界上最完善的,欧罗巴人在万里之外尚不能集结超过一万人的军队的时候,大明就能在万里之外进行一场百万人规模的国战。
但是大明的后勤系统在面对两万里以上的地方的时候,投送能力一样捉襟见肘。
经过计算莫卧儿驻扎的四十五万新军,和六十五万靖安军消耗了大明后勤舰队一半的运力,后勤物资总量的百分之四十。
而如果和各位说的一样,大明以新军派往非洲,那么每派遣十万人就要消耗的明后勤部百分之二十以上的运力。后勤物资的消耗更是会增加百分之十。
更关键的是,如果大明派驻更多的军队,那么必然导致欧罗巴各国效仿,到时候大明只有不断的增加军队派遣。
而欧罗巴距离非洲很近,后勤运输消耗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样的后勤消耗比例,将会成为一个黑洞,会蚕食大明的潜力,让大明根本无力顾及其他战场。
而莫卧儿的靖安军,也不像大家想象的一无是处,其综合战斗力,甚至不比欧罗巴的二线军团差。
而大明在非洲的敌人欧罗巴的正规军有大明的正规军来应对,而那些拿着骨刀骨箭的部落才是莫卧儿的靖安军的对手。
使用靖安军,十万人后勤运力消耗不过百分之十,后勤物资消耗不过百分之一,明明能使用更少的资源来办成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堆砌过量的资源在这种没必要的战场上。
大明还没有富裕到可以让你们肆意挥霍的地步,使用靖安军才是最划算的。”
这次吴三桂没有让自己这边的三辩来跟对方进行问答,因为接下来的论点就是他们这次辩论的核心,需要他自己亲自阐述,这样才能让人记住他。
吴三桂站起来:“我不同意对方的论点,省钱从来都不是军队考虑的优先选项,也不是部队应该列为优先选项的思考规律。
怎么才最省钱?那干脆地方不要了,人都撤回来更省钱!
打仗也不用打了,直接投降,那更省钱,连军费军饷都不用出了,但是这还是军队么?
我们讨论靖安军,最大的问题不应该围绕这省钱节省军费上,而是人心,大家都知道莫卧儿和我们的人口相当,我们统治其不过短短两年。
在漫长的历史上,这块土地被很多人统治过,也被很多人推翻过,大明想要统治的更长久,除了政通人和之外,军部更应该有自己的长远规划。
靖安军的战力已经相当于欧罗巴的二线军团,我认为,这不应该是我们的骄傲,这应该是我们最担心的最警醒的问题。
各位战友,莫卧儿靖安军的战斗力已经相当于欧罗巴的二线军团,这还是他们的武器只是滑膛枪,炮只是普通小炮的情况下。
如果对方换上跟我们一样的武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