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5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朱慈烺不加印就不错了,回收纸币?卖资产就是了,莫卧儿那边有大笔的资产等着处置呢,还有新大陆和南大陆,都是皇家的,随便卖卖就够了。
  其实纸币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崩溃?就是信用出现问题,只要集中出售一波资产,只收纸币,回笼大笔纸币之后,币值就能迅速回升。
  只要朱慈烺不耍赖说纸币不认了,那么纸币就不会崩溃,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不是正常的事情么?
  货币本来就应该越来越多,因为工业生产能力正在源源不断的把物资生产出来,当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如果不增发货币,那这些工业品怎么办?
  那岂不是又通货紧缩了?这个后果可就严重了,不亚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关键是对朱慈烺的危害最大!


第982章 不懂经济
  如果出现通货紧缩,那么首先物价降低,工厂的利润降低,工厂无利可图就会停止生产,工厂不生产就要裁员,进一步导致消费降低。
  工厂因为利润不足减产或者停产,那这个工厂也就不值钱了,朱慈烺可是大明工厂最多的人,那岂不是坐看自己的财富缩水?
  再有就是,以前生产一件货物能卖两文钱,现在只值一文了,那借了银行的钱的还贷人压力就变大了,要生产卖掉更多的东西才能还掉相同的债务!
  大明谁欠债最多,还是朱慈烺,作为借贷最多的人,如果通货紧缩了,朱慈烺不仅要眼看这自己的财富缩水,还要眼看着自己的还债压力上升。
  最后其他借款人可不像朱慈烺这么能抗有这么多资产可以卖,工厂减产,利润降低,工厂倒闭,那他们借的钱银行可能就要不回来了。
  银行是谁家的,朱慈烺的!朱慈烺不仅要财富缩水,还债压力变大,人家借他的钱可能也要不回来了。
  所以朱慈烺只能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纸币超发是一个,内阁是收多少税就全部花光,皇明商号也是不断的把钱撒出去,基本上不存款。
  明明是贪污了大家的钱,明明是多发行了货币,朱慈烺只能感叹这一切都是被迫的,他就是吃了不懂经济的亏啊!
  朱慈烺之所以跟崇祯哭穷,还不是因为崇祯实在太能生了,这一次出门朱慈烺只带来两个妃子,崇祯一下子带了十个,就这还是朱慈烺严格限制了人数的。
  崇祯当初可是恨不得把他那一两百个后宫都一并代上!
  崇祯的后宫从最低的才人每年一百两,到周皇后每年十万两的例钱,这一年消耗就有两百万。
  更不要说朱慈烺那些弟弟妹妹了,这些王子公主,出宫之后每年用度都是十万两起的,毕竟也是王爷,不能太过亏待。
  崇祯现在可是正当壮年,朱慈烺估计两三百都是少的,五百都不是没有可能。
  这将来就是一年三五千万的开销,有这么多钱,朱慈烺都能养活五十万军队了!但是养活这些王爷公主,完全是白白养活。
  更关键的是朱慈烺辛辛苦苦缩减的宗室成效,被崇祯一个人就搞废掉了。
  朱慈烺当初也是傻,他以为当初李渊被奉为太上皇前前后后都算上也不过才四十个孩子。
  但是朱慈烺忽略了李渊登基的时候五十三岁,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都六十一了,所以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才生了一个孩子。
  但是李渊从登基到玄武门之变之间可是生了三十多个。
  而崇祯就比较年轻了,今年才刚刚三十三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造人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没事干,就只能生孩子玩了。
  加上朱慈烺对新生儿的重视,革新了大明的生育知识,导致崇祯造人就更方便了。
  朱慈烺都打算好了,以后崇祯出来玩,一次只能带十个妃子,一年出来一次,十个妃子还不许换。
  这样一年最多只能生十个孩子,那样的话崇祯最多也就能生三百多个!
  现在哭穷是为了防止崇祯提给儿子家年奉啥的,因为周皇后已经暗示好几次了,朱慈烺的几个弟弟到扬州之后都抱怨一年十万两钱不怎么够花。
  朱慈烺当然知道不够花,一年光王府的下人日用开销什么的都要三四万两银子,然后一个个又不知道节俭,出门讲排面,扬州消费多高了,请喝个花酒都能大几百两银子。
  要是举办个宴会数千两银子的根本拿不出手,这些兄弟剩下的钱可能还不够办几场宴会的。
  他们又不像其他王爷,人家有家底,有收入,扬州商号的股份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维持他们的奢侈生活还是可以的。
  朱慈烺还听说扬州那边还新出了一种文人,叫做吃宴文人,这些人平时啥也不干,就是流窜于各种高端宴会场所,念几首酸诗。
  总之现在的扬州是一个病态的城市,一大堆王爷聚在那里除了炫富,基本没啥事干。
  所以不够花朱慈烺也不愿意在多给了,因为给不起,这根本就不是多给个三五百两银子能解决问题的。
  要是给的多了,那以后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至于派一些先生去教他们节俭?那更是不要想了,这帮人又不是懂得感恩的性子,你为了他好,搞不好还以为你是为了对付他限制他。
  所以他们在扬州爱怎么闹怎么闹,钱花完了你就在府里窝着,朱慈烺又不会看着他们饿死,再说这些人也不至于饿死。
  只能期待今年给他们找一些勤俭持家的王妃能帮忙打理一下。
  当然朱慈烺也没有报多大希望,毕竟是男权时代,他的小弟在不成才,那也是王爷,不是谁都敢管王爷的。
  崇祯怎么想的朱慈烺不知道,是关心国事也罢,是为随便问问也罢,朱慈烺都要把要钱的路子堵死了!
  十万两银子少么?已经不少了!要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为啥人家腰缠十万贯就能在扬州浪,你十万两银子,就不够花!
  当然朱慈烺也没有想过扭转那里的风气,人家有的玩有的闹是好事,你给人家限制死了这个也不让干,那个也不让干,让他们都追求上进!
  那人家要是真来了上进心,努力奋斗,突然有一天觉得其实这个皇上换我当我也行,还比你干的更好,那朱慈烺岂不是又要麻烦。
  崇祯显然真的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他只是感觉,自己这个儿子果然是对赚钱有着超越一般人的才能,这么玩的纵观整个历史,他就见过这么一个奇葩!
  两人正在聊天王国兴递上来一份奏报,朱慈烺打开看了一眼,嘴角上翘,有意思!
  崇祯看着朱慈烺在那笑,也是一脸好奇,无奈于身份也好追问或者凑上去看,甚至为了避嫌他还要考虑是不是先回去?毕竟国事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了。
  朱慈烺笑着抖了抖手上的密报:“没啥大事,就是常山有一个村子私下结社成立了什么农业互助组织,锦衣卫觉得值得怀疑又拿不定主意,所以报上来,问问是不是改道?”


第983章 过黄河
  对于锦衣卫来说这是安全问题,在大明结社是非法的,因为这种百姓自发成立的结社组织很容易和白莲教等等联系起来。
  不过朱慈烺看到这份报告之后,确看到了生产合作社的影子,这也不是百姓首创,因为大明的垦殖公司实际上就是一种合作社。
  而在关内是不允许存在垦殖公司的,所以百姓就自发成立了这种互助社。
  按照大明目前的农业发展,农民手里有钱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手里的钱又不足以他们干大事,所以凑在一起搞合作。
  朱慈烺怎么感觉有一种后世改开的模样?
  这种合作如果是正常的商业合作模式完全没有必要禁止,朱慈烺当即在消息上批注,让京城那边出相应的政策规范,放开这方面的限制。
  接下来几天车队一路南下,崇祯看到沿途果然如朱慈烺所说,百姓离京城越远,生活水平就越低,不少农村甚至因为人口多,还在温饱线上徘徊。
  一直到了邯郸附近才又逐渐好转,这是崇祯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工业区,进入邯郸区域之后,天就变得灰蒙蒙的,遮天蔽日的黑灰,充斥着街道住房,人们的口鼻。
  整个邯郸地区,炼铁炼钢炼焦三种炉子最少有两千个,在没有上规模的时候,高产的目标只能用数量来弥补。
  大明从最初的一吨炼钢炉到两吨,再到现在的五吨为主,以及最新再建的十吨炉,每一步都是翻倍的跨越。
  新炉子开建,旧炉子并没有被废弃,故而整个邯郸大大小小的炼钢炉看着很不协调。
  邯郸煤铁联合体和莱芜的煤铁联合体,是大明规划的连轮铁路的铁轨供应主要产区,所以这边的矿区铁路系统已经开始建造。
  从运输原料到最后运出成品,等到这条矿场铁路修成,那么连轮铁路也将正式开工。
  实际上大明的主干铁路还没有开始修建,皇明矿业就在各矿区之间规划了不少铁路,通过增加转运效率,能提高产量,能降低人工消耗。
  朱慈烺站在最新的炼钢炉一里之外,热浪依旧一阵阵的铺面而来,这种新炉子不仅体型更大,还加装了蒸汽驱动装置,废弃收集装置,蒸汽鼓风机,空气预热系统,吊臂系统。
  管事的骄傲的宣称,仅仅这一个炼钢炉一年就能生产两千吨左右的钢材。
  钢水从炼钢炉流出,然后流进导流槽,经过喷淋降温,水蒸气遮天蔽日,钢水从液态变成固态,然后工人用夹具把钢条切段,然后送上热轧机。
  热轧机全靠蒸汽机驱动,一点点的把铁轨挤压成型,因为蒸汽机的压力不够,加工过程中还要对半成品进行二次加热,要不然扎不动。
  所以生产铁轨的过程既是重体力劳动,又是高科技,朱慈烺只是简单的看了一遍,就觉得麻烦。
  最后成型的钢轨也没有后世那么薄,考虑到材料质量和工艺难度,工字型也没有支持壁要厚一些。
  一开始实验的铁轨用的是铸造工艺,不过铸造工艺因为的缺点很明显,易产生气泡,模具利用效率低等等,所以邯郸这边研制了轧制工艺。
  这个轧钢机用处很广,很多大型部件,都需要这种热轧机进行预处理,例如无缝钢管的研究,钢锭轧成钢条钢板等等。
  已经有几年研究使用惊讶的邯郸在设计的时候虽然磕磕绊绊,在不计工本的情况下,钢轨热轧生产总算实现了。
  朱慈烺觉得还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至于成本,那就看技术改进了,在大规模的生产下,成本应该很容易降低。
  崇祯看着仓库里一排排的钢锭一根根的钢轨还有一个个钢铁零件:“原来生产这些东西这么神器?以前大明要是有这技术,那瓦剌蒙古人又何惧之有?拿钢锭砸也能砸死他们1
  朱慈烺笑笑:“父皇说的是,大明以后只会越来越强大,只要自己不乱,敌人已经不可能击败我们。”
  接下来朱慈烺又去看了邯郸这边的机床厂,因为邯郸是重要的铁轨生产基地,所以这边有不少重型机床,这种号称加工机器的机器才是大明的核心机密,比起蒸汽机都核心。
  这边的机床厂,既有蒸汽机床,也有以前的畜力机床,因为蒸汽机生产的速度还不够,无法满足全大明的需求,所以一部分畜力机床还承担着加工任务。
  一些农具等不需要多精细的操作,再说了,就是新式机床还不是用这种畜力机床一点点的加工出来的。
  朱慈烺只在邯郸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