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孤没有让你们这样做吧?
  军费的事情,统计司拨付永远只占一小部分,以往都是东宫补齐,以后军费统合到典算局东宫岂会不管你们?
  大明军队战略自有计划,一切都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你们只管放心,税收不够的部分,东宫会想办法给你们补齐。”
  薛德备松了一口气:“谢殿下。”
  其他人都说话了,一直躲在后面的军人事务部王远志一直没有吭声朱慈烺问道:“王远志,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么?明年的退役事物安排好了么?”
  王远志朝前战了一个身位:“按照殿下的要求,明年军队中所有二十五岁以上的,士官以下服役四年的士卒将会先退役。
  这些人主要是原山西防疫军、永平新军和河套骑兵三部崇祯八年时招募。目前总人数为三千七百五十六人。
  明年这些人退役之后将会安排其到各地兵站负责士卒招募、退役军人安置、预备役训练、地方治安等工作。
  这些臣都已经安排妥当。”
  朱慈烺点点头:“明年只是第一批,从后年开始,那些五年服役期满的士卒都会陆续回乡,你要按照好,这些人都是宝贵的财富,对于稳定地方改变地方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一些不稳定地区,一批退役士卒存在,往往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即使有动乱,这些士卒也能指导当地百姓守护家园!”
  王志远躬身:“是!臣会仔细安排。”
  除了安排这些朱慈烺又看了看陆军情报和特战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陆军的情报都是由锦衣卫提供战略情报,自己探查战场情报相结合的形式。
  但是军队不愿意一直受制于锦衣卫,朱慈烺也不愿意锦衣卫手申的太长,所以就同意了新军建立自己的情报处的设想。
  以往的军队对于情报的理解,就是派出侦骑哨探查看战场情报等等。
  但是经过跟锦衣卫合作之后,这些人也发现了,原来其实战争是从情报开始,很多战争都发生在战场之外的。
  所以军队成立了自己的情报室,军队情报分为战场情报、军队评估、战争潜力评估、敌方武将性格、地图测绘、刺探、策反、破坏、暗杀等等。
  军事情报室为新建,很多东西都还在摸索,刺探情报这些还很稚嫩,主要是身上那股子军人作风,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
  看了他们的训练李若琏嘴角都泛着笑意,一帮子军方大佬还自以为得计。
  朱慈烺揉揉脑袋:“你们是看这规规矩矩的看习惯了吧?这样人的扔到大街上,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当兵的,还刺探可屁的情报?”
  一帮子人都呆了一下,然后看着忍者笑的李若琏,脸色都黑了。
  朱慈烺也斜眼看了看他:“很好笑么?”
  李若琏连忙摇头:“不好笑。”
  朱慈烺看着一帮子军方的人:“承认别人比你们优秀不丢人!但是不懂装懂,现在被人拆穿了,丢人吧?
  这还不是最丢人的!士兵接受了你们的训练,放到敌人那里去查探情报,还没有开始,就被人识破了,那就不止是丢人了!那是丢命!”
  一帮人都羞愧的低下头,朱慈烺看看李若琏:“还有你,这么明显的问题,你为什么不派人提醒他们?”
  李若琏连忙解释:“殿下,这个是他们自己的情报机构,他们打算自己培养,没有邀请我们锦衣卫参与,我们也不好伸着头往前凑,要不然他们还以为我们探听他们的情报呢。”
  朱慈烺翻翻白眼:“挑一些各行的高手,给军方当一当顾问,还好发现的早,又不是战时,否则出了问题,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李若琏委屈的摊摊手:“我们也不想管军队这一摊子事,不仅辛苦,危险性还大,早就想把这些交给他们,但是他们不配合,我们也没有办法。”
  朱慈烺摆摆手:“不要说了,以后崇祯八年以前的长城以内大明原有疆域为锦衣卫管辖,崇祯八年之后新控制的地方则由锦衣卫和军部分开管理。
  至于大明境外的土地,则为两方合作获取情报,其中军部主要负责军事相关,锦衣卫则负责军事以外的情报工作。”
  李若琏和军部这边都低头答应。
  特种部队没有在京城内,所以朱慈烺一时半会还看不了。
  只是听特种作战室的人聊一下训练情况,还有演习效果。
  目前这种部队因为缺乏武器装备支持,能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
  转了一圈,天黑时才回宫。
  朱慈烺这边刚回到东宫,他这些天的行程就被摆到崇祯的案头。
  看到朱慈烺这一系列的视察,崇祯最关心的还是朱慈烺在军队里面的表现,而今天最重要的行动就是阻止文官指挥军队了。
  对于这个崇祯沉默了良久,最近他好像也没有安排文官指挥军队,那么应该不是针对他。看来太子还是对文官怨念很重。
  太子不喜文官,从四年前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过,就像朱慈烺自己说的那样,军队不应该跟朝臣有接触。
  其实在崇祯眼里,作为太子更不应该跟朝臣有接触,而这一点正是他对于太子最放心的地方。
  父母总盼着孩子长大,能够独当一面,帮自己分担一点。
  但是作为帝王之家,既盼着太子懂事,又不希望他成长的太快,朱慈烺就是长的太快的一种。
  一边王承恩小心的看着崇祯的脸色,太子这些所作所为要是单独拿出来没有什么,但是要是集中在一起,那可就是大事件了。
  太子还是太急了!他这个奴才都能轻易看出来问题,皇上这么多疑的性格,难道就看不出来么?


第640章 孙铨办报
  崇祯最终还是没有动作,如果太子不在意,他还能慢慢的渗透。
  但是现在太子明显察觉了,缩成一个刺猬,现在去碰是要扎人的。
  崇祯沉默了半天开口说道:“传旨,黄得功等禁卫第一师官兵,保护太子,安定东南有功,一律嘉奖一级,赏银百万两。其中黄得功封‘开东伯’。禁卫第二、第三师赏银五十万两。
  东宫承担军费辛苦,禁卫三师乃是皇帝禁卫,理应内宫出钱,以后禁卫三师军费由御马监拨付。”
  王承恩躬身下去拟旨,心里松了一口气,崇祯这样处置很明显是想保住自己的基本盘,禁卫军三个师都是出自御马监。崇祯绝对的心腹。
  现在想想还是有钱好啊,这两百万两银子撒出去,第一师一人能分到三十两,即使第二第三师也有十五两银子。
  对于官兵来说,终究是谁发军饷就听谁的,皇上如此笼络,这些人敢不笑屎……效死!
  不过这明显是把禁卫三师从军部剥离出来,再次划归内宫管辖。
  也不知道太子会怎么想,军部那边会怎么处置这件事。
  王承恩派人去拟定奖赏旨意,然后他亲自前往御马监,曹化淳颤颤巍巍的接旨,心中一阵苦涩。
  其实曹化淳准备今年请辞的,但是这个时候明显皇上已经跟太子相互防备,他这个时候辞职,那皇上会怎么想?
  王承恩也有点同情曹化淳,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哀伤。
  王承恩屏退左右:“曹公公,你觉得曹文诏曹变蛟叔侄有没有争取的可能?”
  曹化淳皱眉思考,然后摇摇头:“这个就不清楚了,不过若是能说动陛下给予奖赏,多少能让下面的士卒感念皇恩,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的多。”
  曹文诏现在是骑兵第一师师长,驻扎张家口,而曹变蛟带着第三师在北海,为朱慈烺的左膀右臂。
  从一开始曹变蛟在永平练兵开始,曹家叔侄就有倒向太子的趋势,现在四年过去,曹变蛟估计已经完全倒向太子。
  但是曹文诏的性格,曹化淳觉得他不会轻易站队,毕竟在新军改革之前曹文诏就已经是总兵官,太子能给他的很少,还是值当争取一下的。
  王承恩听懂了曹化淳话里的意思:“听说禁卫军三个师里面有不少都在讲武堂学习过,你一定要妥善处置。”
  曹化淳苦笑:“王公公,不是有不少,而是大明所有的高级军官都在大明讲武堂学习过。”
  王承恩站在那里思虑着,曹化淳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开口说道:“其实军队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王承恩眼睛一亮:“哦,快说说!”
  曹化淳组织了一下语言:“军中最大的矛盾就是少壮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跟朝廷一样,军中有一批年轻人,他们受讲武堂影响较深。
  他们激进、野心大、好战、恨不得大明能够统治整个地球,就像太子殿下说的‘凡日月之所照都为大明疆土’。
  激进派之外就是保守派,保守派以老一辈的军官为主,他们希望保护自己的已有财富,希望大明稳步向前,希望每一战都能获取利益,而不是为了国土广大而广大。
  既然有纷争,就可以制衡,目前太子更倾向于少壮派,所以陛下可以拉拢军中保守派。”
  王承恩微笑着点点头:“此策若是有用,陛下一定欣喜。”
  回到暖阁,王承恩把曹化淳的话跟崇祯叙述一遍,崇祯微微一笑:“大伴以为该怎么做?”
  王承恩连忙躬身:“陛下,奴婢就是个不全之人,哪有什么远见,这种大事自然要陛下定夺。”
  崇祯嗯了一声:“那就通知方化正先搞清楚哪些是保守派。”
  王承恩躬身出去安排。
  朱慈烺当晚就得到了消息,叹了一口气,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进入腊月之后,大明立刻紧张起来,不少有识之士都闻到了朝堂上的特殊味道。
  大家才猛然惊觉,这几年太子看似没有插手朝堂事物,力量都用在朝堂之外的地方。
  但是实际上太子已经编织好了牢笼,把整个朝堂困在笼子里。
  太子和皇上的第一次交锋,发生在大明军报上,进入腊月,朱慈烺以军队需要获得信息,需要更多的渠道进行爱国教育为由申请成立大明军报。
  而军报管理人选,崇祯直接任命了山东高阳知县孙铨担任。
  这个人正是孙承宗的长子,继承孙承宗的衣钵,而孙承宗从当初的坚定的保太子派,变成后来的反太子派。
  加上孙承宗被赶出朝堂,正是因为朱慈烺的决定,所以孙铨肯定不会偏向太子。
  而军部这边觉得孙铨不是军部出身,不能在军部任职,其没有军事经验,无法适应军报的需求。
  朝堂上的人就不愿意了,凭啥说孙铨没有军事惊讶,孙承宗可是名帅,人家指挥打仗的时候,你们这些人还没出生呢!
  孙铨作为孙承宗长子,一路跟随照顾,可谓耳濡目染,尽得孙承宗真传!这当然也是经历,更是资历。
  但是军部那边就是不同意,虽然孙铨得到了圣旨的任命,但是军部的确一直没有下达。
  腊月初二,孙铨到军部,根本没有人搭理,准确的说刚到门卫就被拦下:“你没有身份牌,不得入内。”
  孙铨都气笑了:“我堂堂六品顶戴,飞鱼金印,如何还不能证明身份?”
  卫兵并不买账:“你那个是官员身份,只能证明你是官员,你来军部办事要有身份牌。”
  孙铨托起圣旨:“那这个能不能进去?圣旨上可是写的明明白白,让我负责军报,怎么?你还想抗旨么?”
  卫兵退到一边:“圣旨当然能进!您请吧!”
  孙铨来到参谋部:“李通参谋长,我是来接手军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