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3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速以雷霆之势迅速扑灭。
  这样才能防止有后来者学习。”
  刘通想了想说道:“这样一来,西南后勤压力就增大了,恐怕安南等地也会心中不安。”
  朱慈烺没有接话,刘通见太子不吭声只好弯腰说道:“谨遵殿下吩咐,臣等这就制定调兵计划。”
  朱慈烺嗯了一声出去:“你们继续计划,孤去海军那边看看。”
  朱慈烺去试验了一下自己的命令再参谋部是不是有用,就跑去海军那边看看大琉球问题怎么样了。
  到了海军这边,一群人还在紧张的议论,朱慈烺进来郑成功先看到过来:“殿下,臣等正在商量北洋舰船问题。”
  朱慈烺奇怪:“什么北洋舰船问题?”
  郑成功跑过来:“就是拿勒河流域还有入海口以东的北洋的防守问题。
  那边不是冬天封冻么?大家正在商量是不是研制一种新船因对那边的特殊情况?”
  朱慈烺这才知道他们说什么:“北洋是谁起的名字?”
  郑成功瞪着眼:“不知道,大家都是这么叫的。”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那边叫北冰洋吧,不要叫北洋了,北洋海军不好听!”
  郑成功有点疑惑,为啥北洋海军不好听?北冰洋就北冰洋吧。
  郑成功接着解释道:“咱们现在的崇祯八年式,续航性太差,那边又缺乏补给,一旦失去基地支持,被海冰围困。往往都是几个月无法动弹。
  再有就是穿上炮位虽然多,但是那边根据极地一师的反馈,冬天火炮会被冻的变脆,开炮容易炸膛,船身木头外漏,容易被敌人火攻等等。
  所以大家觉得大明是不是要设计一种新船,减少一定的火炮数量,增加物资储备,船上多带陆战队,所以船上活动空间宽敞一点,然后最后在携带一批牛皮,一旦有敌人,可以用牛皮包裹船身。”
  朱慈烺觉得他们说的挺有道理:“那你们在争什么?”
  郑成功不好意思的说道:“但是有些人觉得,这种船说的就是福船,根本不需要从新设计,也不用麻烦天津造船厂。
  只需要在江南船厂订购一批假装龙骨的福船就行,以后再有秋冬季节北上的舰队,最好是混编崇祯八年式和福船,这样既能保证一定的战斗力,又能增加物资储备。
  一旦遇到海冰被困,两条船或者四条船还能相互支援,保证及时几千上万敌人也难以攻破。”
  朱慈烺觉得这个说的也有道理,少装点炮,多装点货,船上利于陆战队作战,这不就是说福船么。
  唯一的问题就是福船龙骨不够坚固,所以需要单独定制。
  朱慈烺点点头:“先订几条这种福船试试,至于新船,天津那边暂时没有时间。”
  天津南边正在全力研制新船,本来能设计船的工匠就不多,自然不可能再分出一部分人搞什么新船型。
  除非新的船舶设计师培养出来朱慈烺才会考虑这些问题。
  大明又不止是缺少战船,运兵船也缺,还有运送军马的船,移民船等等很多专用船舶大明都缺。
  但是大明并没有这么多优秀工匠,相比于解决这些特殊船舶设计,还是先解决正面作战问题重要。
  说不定自己这边不涉及,民船厂自己就摸索出来了呢!
  朱慈烺继续问道:“大琉球那边有没有最新消息?”
  郑成功摇摇头:“没有,都在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支援舰队呢!”
  朱慈烺原本就是担心那边的战事,所以特意过来问问,见没有新消息,朱慈烺就继续看其他的。
  朱慈烺问身边的郑成功:“你实习的怎么样了?有没有信心自己指挥一条战舰?”
  郑成功挺起胸脯:“以前我自己的船都是我自己管,现在又学了这么多年怎么可能有管不好的道理,殿下您放心吧!”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毕竟是郑芝龙的儿子,从小在船上应该没少玩:“那你想去哪支舰队啊?”
  郑成功嘿嘿笑笑:“我爹想让我去东海舰队,但是我想去天津的禁卫舰队,我想驾驶炮舰,最好是崇祯十年式那种战列舰。
  决战于海洋之上,舰炮对轰,那个才是刺激,我爹那边都是一堆旧船,指挥这没意思!”
  朱慈烺踹了他一脚:“寸功未立就像上大明最好的船!按照孤的意思,就应该让你去拿勒河那边好好历练历练!”
  郑成功啊了一声摇摇头:“殿下,您千万别让我去,要不我去龙牙港吧!
  不是我不能吃苦,只要是沙俄那边又没有啥战舰,那边连人都没有,去了也打不成仗,还是龙牙港好,那边天天有海盗有军舰打。”


第638章 悄悄改变
  参谋部巡视结束,朱慈烺把军四部的主官都叫到前厅。
  朱慈烺用淡定的语气开口说道:“从明年开始,统计司因为任务繁重,将不在负责你们的军费拨付问题。
  你们的军费拨付只需要到典算局申请,到时候孤会亲自批复。
  明年孤会在沈阳办公,典算也会迁移到沈阳办公,所有申请文书发到沈阳典算。”
  说完之后,朱慈烺悄悄的打量着这些军部官员,这些人并没有脸色狂变或者疑惑。
  反而是刘通眼神乱转拱手道:“殿下,若是都去沈阳申请,下面各师人员混乱,增加了典算局办事的难度。
  臣觉得不如军部在沈阳设立一个办事处,我们先统计好分好类,在上报典算局。”
  朱慈烺觉得这个提议没有什么问题,就点点头:“可以。”
  刘通就继续说道:“既然在沈阳成立办事处,本来北方五省的军情就需要殿下统筹,不如把北方五省的军情放在沈阳,这样也省的先到京城在发往沈阳的路程。”
  朱慈烺眯着眼睛看着刘通,然后淡定的点点头:“可!”
  刘通退下,朱慈烺看了看大家:“明年年初就要实行军功爵制度了,各位这些年的努力孤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褒奖你们的功绩,孤决定消灭建奴、扫平蒙古诸部、奴儿干都司之战、大琉球之战,还有以后的安南等都算拓土之功。
  凡是大明崇祯八年没有被大明控制的地方完成控制,都算拓土之功。
  而诸位以后也可以申请到前线带兵获得军功,即使不去前线,只要在军部指挥得当,也会有相应的功劳。”
  下面的军官都开心的拱手:“谢殿下!”
  朱慈烺敲击着桌子:“现在军部跟朝堂矛盾越来越激烈,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也不用在意朝堂上的那些话。
  相信父皇也明白,你们跟朝臣对立,比起和朝臣和睦蛇鼠一窝要好的多!
  军队就不应该跟朝臣参和在一起,军队是大明的军队,是皇家的军队,是为了实现大明的意志,为百姓谋福祉。
  而不是跟朝臣搅合在一起成为他们党争的工具!”
  军部大佬都吓的不敢说话,这个话题有点诛心了。
  朱慈烺继续说道:“现在军部有了自己的大学,有了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后将不会出现文官指挥武将的事情。
  以后军队作战更加的专业化,高技能化,不是某个文官读两本兵书就能打好仗的了!
  所以以后军部拒绝文官们瞎指挥,这是对你们负责,也是对大明的士卒生命负责,更是对大明负责。
  如果因此你们被指责,被问责孤给你们撑腰!
  就像军功爵制度那样,以后的武将必须经过军校培养,必须是通过战功一步步升上来的。”
  军官相互看看,心中既骄傲又忐忑,一直以来大明重文抑武,一个小小县令都能在总兵面前耀武扬威。
  这几年新军不断打胜仗,而且后勤的事情跟文官隔绝,武将地位逐渐提高,甚至有跟文官分庭抗礼的架势。
  但是要是说拒绝文官,他们还真么有这么硬气过。
  而且这已经不是拒绝文官了,文官指挥军队这个必然是皇上的安排,这岂不是等于抗拒圣旨。
  刘通拱手:“殿下说的对,文官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可能导致不好的后果。”
  朱慈烺点点头:“欧洲有一个民谚歌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掉了一只马掌,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匹战马,失去一场战役。败了一场战役,毁了一个王朝。
  一枚铁钉都可能引起一个国家的灭亡,更何况是一个瞎指挥的将领。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事切不可轻忽,当杜绝一切可能引起战争失败的可能。”
  军部这些高官这才神色凌然,躬身应是。
  朱慈烺看了看一边的总后勤部王敢:“总后勤这边也要和皇明商号做好协调,各种物资皇明商号会生产好之后运往预定地点,然后你们做好交接。
  以往都是由总后勤部上报典算局,典算局再做好协调生产运输。但是从明年开始东宫典算局北迁沈阳,后勤这边也要做好相应交接。”
  王敢抬头说道:“臣觉得各部先申请再调拨,战时有些应对缓慢,极有可能延误军机。
  以往打仗大明都是谋定而后动,先运送物资到前线,然后发动战争。
  但是以后战争可能会突然发生,特别是像沙俄、荷兰和西班牙等,这样的敌人,大明很难一战消灭,持久的战争,对方随时可能发动反扑。
  前两天殿下提出预设装备的计划,臣觉得这是高瞻远瞩,由此臣觉得,后勤部是不是可以按照不同区域不同军种的作战需求,预设后勤补给基地。
  按照各地区可能发生战争的概率和规模建立物资仓库,保证有战争发生的时候,立刻能调集物资应对作战。”
  如果以往,朱慈烺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计划,后勤自然要掌握在东宫手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各部具备随时投入作战的能力,这对朱慈烺是有利的。
  朱慈烺嗯了一声:“那就在北海、广州、嘉峪关、昆明、松江、龙牙、海参崴、天津设立八个后勤物资中心。
  孤要强调一点,预设装备不能动,那是应对紧急情况的,每年预设仓库装备会进行更新,替换出的装备可以放到后勤物资中心,但是要确保预设装备总量不减少。”
  接着总装备这边薛德备拱手:“殿下,听说统计司那边只拨付百分之三十的税收到典算局,那么我们装备生产怎么办?钱根本不够啊!”
  后勤部负责的是粮食、衣服、帐篷等等物资,总装备部负责的是火枪、火炮、战船、弹药等等军备生产。
  其它部门倒是能不着急,反正就算军部没钱,总要给士卒吃饭发军饷。
  但是装备这一块就不一样了,要是没钱了,那肯定是停掉作战,减少生产新装备啊。
  刘通既然没有提出来,那只有他问问了。


第639章 自作聪明
  朱慈烺笑着问薛德备:“以往大明军费一直也不够,税收都不够官员发薪俸的,那时候缺过你们的装备么?”
  薛德备不好意思的笑笑:“没有缺过。”
  朱慈烺开口说道:“仅仅依靠税收支持,大明军队至少要裁撤三分之二以上,甚至整个海军都要停掉,才能勉强维持。
  或者你们的军费降低三分之二,军饷也降低三分之二,换大刀长矛打仗,这样大明才能维持百万军队。
  但是孤没有让你们这样做吧?
  军费的事情,统计司拨付永远只占一小部分,以往都是东宫补齐,以后军费统合到典算局东宫岂会不管你们?
  大明军队战略自有计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