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在皇宫内对天主教传播进行了限制,但是在民间确并没有管理。


第600章 邀请传道
  朱慈烺立刻命李若琏去查天主教的情况,当晚李若琏回禀:“留驻于大明的西学传教士已经超过一千二百人。”
  朱慈烺立刻皱起眉头:“孤记得去年的时候,西学之人才不过四百之数,这一年怎么增加如此之多?”
  李若琏犹豫了一下说道:“因为汤若望等人有权招募西学学士来大明,汤若望等人就以协助太子工作为由在一年内先后为八百多人开具了在大明驻留的证明。”
  这个事情朱慈烺知道,当初朱慈烺确实要求汤若望多招募西方工匠,协助大明研究新式火枪火炮和新船。
  除了许诺传教之外,还允许他管理西方工匠。没想到他竟然靠着这个招募了这么多人来大明。
  朱慈烺敲击了着椅背:“传汤若望来,这些西方工匠最近都在干什么?”
  李若琏拿出手里的统计册子:“其中传教士一百三十余人,主要从事传教活动,天文历法学者八人,算学家七人主要协助汤若望制定历法。
  然后火器相关工匠二百七十人,主要根据欧罗巴燧发枪研制新的燧发枪武器。
  火炮工匠一百四十人,主要协助炮作坊研究岸炮等大口径火炮。
  造船工匠五百余人,主要在天津船厂研制新式战船。
  此外还有其他杂学、钟表匠等不等。”
  朱慈烺眯起了眼睛,这个汤若望是想死么!竟然背着他偷偷的弄了这么多传教士到大明!
  不过想想自己当初答应给对方合法的度牒,这些人也确实对大明的科技进步有着巨大贡献,这时候食言打自己的脸有点说不过去啊!
  朱慈烺继续问道:“那他们传道了多少人?”
  李若链摇摇头:“目前还在统计,现在已知的有一万多人。”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还好人数不多,一万多人而已,还能控制的住。
  李若链看到太子松一口气的表情,犹豫着说道:“但是他们在工匠中有很多信众,特别是炮厂和船厂那边,信基督教的已经达到了十分之一左右。”
  朱慈烺摸摸下吧,这还真是个麻烦,这些工匠被知识吸引然后误以为对方的宗教也是知识的一部分。
  汤若望等人肯定也是打着教授知识的幌子没少传道。
  不一会汤若望到了,朱慈烺看他比起上次不仅肤色更黄了,头发也染成了黑色,穿着大明的衣服,行着大明的礼节,如果不是脸不一样,怎么看都向一个大明百姓。
  汤若望行礼之后站起来:“太子殿下,我已经好久没有受到您的接见,我还以为你已经忘记了我这个为您奔走的仆人了呢。”
  朱慈烺淡然一笑:“汤若望,最近你都在干什么?”
  汤若望开心的说道:“最近我获得皇上的许可要为大明帝国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制定一部新的历法。这占用了我大半的精力。
  当然我也没有忘记太子殿下的命令,为殿下招揽更多的学者和工匠韦为大明效力。
  尤其是今年,大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全世界的商人,这使得不少欧洲学者打消了对未知的恐惧,不远万里来到大明。”
  朱慈烺眉毛一挑:“可是孤怎么听说你们趁机召开一大批传道士,在大明境内传道?”
  汤若望点点头:“当然!我们是神的子民,为神传播信仰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不过这些不都是太子殿下许可的么,我记得殿下第一次见我说过,会给我们发放度牒,允许我们合法传道。
  我们现在有一百二十七人的专职教士,他们都是神的信徒,我们正在筹集资金打算扩建我们的教堂。”
  朱慈烺面对对方的坦诚还真的无话可说,人家没有犯法朱慈烺总不能指责什么吧?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你的头发和皮肤是怎么回事?”
  汤若望开心的说道:“头发是染的,现在京城流行着这个工艺,不少我们这种头发不是黑色的人会受到歧视,所以大家都想办法把头发染黑。
  至于皮肤我们也是专门晒成小麦色,我们白色人种都被大家称为白鬼,鬼佬,这让我们很难过,所以我们就晒成现在这样。
  也许殿下还不知道,我已经成功取得大明国籍了,所以我应该拥有和这个高贵身份相配合的金色皮肤。”
  朱慈烺意外的看着他:“大明国籍?谁给你颁发的?”
  汤若望高兴的说道:“当然是理藩院给我颁发的,按照大明最新的入籍管理条例,我可以作为有专长的匠人和学者入籍。
  实际上不只是我,我们不少前来大明的学者都依靠大明这个条例荣幸的加入了大明国籍。”
  朱慈烺摸摸鼻子,这个政策确实是他提出的,当时是为了推行理藩院和对高丽进行管理才推出的这个管理条例。
  没想到这些欧罗巴人竟然钻了这个空子。都加入了大明国籍朱慈烺自然不能直接驱逐了。
  朱慈烺想了一下问道:“您知道东正教吧?”
  汤若望脸色不好:“是的伟大的太子殿下,东正教是一群异端,他们曲解了神的意志,是彻头彻尾的叛徒!殿下大明难道有东正教传教士么?殿下不应该允许他们传教,毕竟我们为大明做出了这么多贡献。”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既然他们是异端曲解了你们的教义,那么怎么不见你们的神灵惩罚他们?难道你们的主看不到么?还是没那个本事?”
  汤若望连忙解释道:“殿下,主是仁慈的,他会宽恕那些迷途的羔羊……”
  朱慈烺摆摆手:“现在大明有一批东正教途,他们是被沙俄欺骗的我大明北方边境百姓,需要你选派优秀的教士指引他们回归正道,你们有人愿意去么?”
  汤若望立刻开心的达到:“当然!这是我们的职责!”
  朱慈烺嘴角上翘:“那如果那里地处偏远,又苦寒异常,你们会不会因为害怕而贪图享乐不愿意去?”
  汤若望认真的达到:“殿下,我们都是神的使者,早已经把生气置之度外,不远万里到达大明我们都没有畏惧,更何况是去大明北方边境。”


第601章 谁也不是傻子
  朱慈烺就喜欢汤若望这种正直的人,当即让他们派出不少于一百人的传教士前往北方给那些即将被俘虏的沙俄人传道。
  为了让那些沙俄人更快接受,朱慈烺决定给他们每三十人就配一个牧师,至于东正教和天主教谁赢谁输,朱慈烺完全不介意。
  汤若望回去之后也是心情沉重,大明太子对他的戒备并没有减轻多少,这次与其说是去北方传道,不如说是他缴纳的投名状。
  在大明君权凌驾于所有权力之上,汤若望等人的传道行为必须要有皇帝的许可,皇帝还好,对于宗教并没有多管,只要不造反的宗教,都可以在大明传道。
  但是太子确对他们有着误解,这次冒险趁着招募工匠学者的机会,招来一百多人的传教士。
  没想到太子警觉之后,立刻砍掉一半,让这些人去北方传道。那个被沙俄称为西伯利亚,被大明称为北极都司的地方,一百多人过去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下来。
  但是汤若望不得不派人去,这一百多人去了,剩下的人传道才不会被太子阻止,虽然汤若望装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傻。
  能在数个学科上取得相当建树并且历经两个朝代不倒的人,怎么可能是一个单纯的人。
  但是汤若望并没有选择在太子面前耍小聪明,用后世的话来讲,他是在卖人设。
  朱慈烺自然不管他心里怎么想,他只在乎自己心里怎么想,安排好汤若望等传教士之后。
  朱慈烺沉吟半晌摊开纸张:
  所有军工科技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不得有宗教信仰。所有高级工匠以及主官工匠,不得有宗教信仰。
  军队中不得传播和信仰宗教。锦衣卫东厂等情报机构不得信仰宗教。
  所有科研岗位不得有宗教信仰,所有教育岗位不得有宗教信仰。
  所有大明官府机构、军队、官员、学校、商社、驻外机构等不得举办庆祝宗教节日的活动。不得以宗教为理由休假请假等。
  写完之后,朱慈烺招来贵喜:“把这个在东宫系统内先发布下去。”
  贵喜去办事,朱慈烺打算现在东宫系统内部试行,然后看看下面的反应,如果反对不激烈就推行全国。
  如果反对激烈,朱慈烺想看看都是哪些人在反对,到时候先清理了这些人之后在推行全国。
  朱慈烺觉得有了这些规定,一定能打压这些宗教的传播渗透,宗教这种东西说到底还不是以利己为目的。就算某些宣传利人,但是利人的目的还不是自己超脱,归根结底还是利己。
  而百姓自然知道趋利避害,当信仰已经威胁到他们的晋升、评级、当官、当兵等等的时候,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
  死后的世界就算再好,那谁也不愿意立刻去死,早死早享受天堂去呀。
  果然政令一出,加上这些传教士被发配到北极都司的谣言,不少百姓都纷纷退出了汤若望的教派。
  汤若望对此并没有吵闹,这对于他来说是较好的结果。
  冒险走出这一步,他已经做好了天主教被全面禁止的准备,甚至也准备好他们这些人被驱逐的准备。
  所以他才劝说那些前来传教的教士都加入大明国籍,只有这样才会避免被驱逐的命运。
  跟太子说大明国籍高贵才愿意加入,那仅仅是一个方面,规避风险才是主要原因,只要人还在就还有希望。
  果然,太子虽然不满他们这种夹带传教的行为,但太子还是念旧情的,并没有禁止他们传教。
  虽然提出了这么多限制,但是对于汤若望等人来说,这岂不是正是太子给他们指了一条路。
  代表着只要他们不越过太子划的这条线,那么就可以随便传教了。
  处理了汤若望等人的宗教问题,又给移民政策打了个补丁,传教士不作为技术人员,不允许在加入大明国籍。
  并且一般宗教人士,入籍审核将会更严格。
  朱慈烺正在查看今年海船建造统计和存量统计。
  今年大明所有船厂生产五百吨以上的海船三百八十艘,其中五百到八百吨的海船二百八十七艘,八百到一千八百吨的海船六十八艘。
  一千八到两千八百吨的二十五艘,两千八百吨以上的有四艘,四艘两千八百吨以上的船其中有一艘还是胶州船厂建造的龙船,两艘是天津船厂建造的战船。
  也就是民间船厂今年仅有一艘两千八百吨以上的商船建成。
  这样看来,大明造船不仅规模上不足,质量上也不足。
  荷兰被誉为海上马车夫,商船最多的时候保有一万五千余艘,如果大明以现在的造船速度,想要达到这样的数量就需要五十年的时间。
  而一艘商船的使用年限一般都是三十年左右,显然大明造船能力还要加强!
  质量上也是,大明船厂建造的绝大多数船只都是八百吨以下的海船,这种船并不适合洲际远程航行。
  也就是说朱慈烺想要开发美洲和大洋洲,这些船效率会很低,所以除了增多,还要增大。
  当然大明刚解禁造船业没有多久,各商会也是刚拿到贸易许可,造船需求还需要持续释放。
  相信在等两年造船业将会更加繁荣。
  除了造船数量之外,船只存量也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