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统计大明-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现代人的观念之中好像骑马赶路是古人出远门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并不是,马匹是牲口但并不是机器。
  几十里之内的路程,马匹确实能加快出行速度,但是长途赶路,不仅人会疲惫,马匹也会疲惫掉膘。
  所以长途奔袭考验的不只是人的耐力,也是马匹的耐力,一般情况下都是骑马慢走,或者牵着马行军。
  要么就是配个三马呼唤,夏侯惇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被称疾行将军。已经是较快的记录了。
  但是讲武堂不一样,将军不会骑马,那不是搞笑么,所以朱慈烺规每一个进讲武堂的学生骑马都是必修课。
  一手好看的马术也是耍帅的利器,骑马好看不好看暂且不论,这上下马的姿势一定要帅气,郑森可是专门练过的。
  中午到了讲武堂,里面的学子看到太子的车架,自动的立在道路两旁行弟子礼,朱慈烺并没有搞什么官兵一体那一套。
  上下尊卑是皇家统治的基础,要是没有了尊卑之别,皇家还有什么资格统治这个国家。
  当官不仅能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更能封妻荫子享受地位尊荣,这才是大家踊跃当官的动力。
  到了讲武堂教官餐厅,孙传庭带着一众教官正在那里躬身立着,朱慈烺跟大家打了招呼,这些教官虽然在行业里专精,但是很多人出身卑微。
  虽然一年来已经见了太子无数回,但是依旧是战战兢兢的,朱慈烺难得来一趟,自然要问一问最近学生的情况。
  孙传庭每天把今天的总结还有第二天的讲武堂的大事写成简报汇报到东宫,所以朱慈烺更想了解的是简报上没有列出来的。
  老规矩,朱慈烺坐下之后,贵喜下去监督着食堂把每样菜都打一份上来,朱慈烺要挨个品尝,发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绝对严惩。
  孙传庭陪在一旁,看着朱慈烺一样一样的品尝,最后满意的点点头,他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朱慈烺放下筷子:“最近新军选派到讲武堂那些军官学习的情况怎么样了?”
  孙传庭拱拱手:“按照教学进度有序展开,这些人训练都很刻苦,预计四月初能顺利结业。”
  这些新军选派的军官都是准百户,也就是因功劳可是升百户,但是按照规定没有在讲武堂接受训练所以没有实授。
  这次趁着战争间歇,把他们训练一下,本来这些人的训练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因为战争形式,新军随时要再上战场,所以训练被压缩到一个半月。
  训练排的很满,从早到晚,早上从晨操开始就开始讲授,接着是上午,下午还有晚自习。
  好在能脱颖而出的都是优秀的士卒,这些人耐力优秀,但是具体能学会多少,那就完全看天分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把这一批学员的资料记好,等这次战役结束,要把他们重新召回来再训一次,百户可是新军的骨干,不能大意。”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孙传庭,这位进士出身的帅才,身上的书卷气很浓郁:“孙先生在讲武堂这一个月感觉如何?可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第316章 孙传庭五问
  原本朱慈烺只是想客套客套,没想到孙传庭听到之后眉头一挑:“太子殿下,臣有五点不明,还请太子解惑。”
  朱慈烺也来了兴趣:“那你先一条一条说说。”
  孙传庭拱手:“这第一条就是,自古有言‘道不可轻传’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天罚,鬼谷子所传非人导致同门相残,太子殿下把兵家之学,如此轻传将来遗祸非小。”
  朱慈烺有些惊讶,作为孔子门徒,这孙传庭怎么会有这种观点:“孙先生,当年孔子要是觉得道不可轻传,请问儒家如何发展至今?”
  孙传庭连忙解释道:“殿下,儒家乃是显学,有导人向善之功,但是兵家之学确不是,兵家之学,重杀伐,重胜败,重得失,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朱慈烺摸摸鼻子问道:“那孙先生觉得只要不学兵家,这些人就不会为恶了么?纵观历史上那些叛乱都是学过兵家之后才发生的么?”
  孙传庭摇摇头:“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觉得,若是让恶人学了兵法,那么他作恶更甚,殿下选学子应该更注重人品。”
  朱慈烺点点头:“你说的不错,选人确实要以人品为重,但是孤确不认为兵家之学不适和大规模传授。
  兵家虽然能让恶人更恶,但是同样他也能让好人能力更强大,这个世上还是忠心为国的多,好人更多。
  只有更多的人学习了兵法,所以好人的绝对基数才会比恶人多得多,这样有一个恶人为恶,那么就有一大堆好人制裁他。
  相反要是道不轻传,一个师傅只收一两个徒弟,那么此人要是为恶,那谁来制裁?”
  孙传庭想了想,太子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孙传庭继续问第二个问题:“敢问太子殿下,既然太子殿下觉得有教无类,那么,为何讲武堂只收勋贵和新军,为何不给读书人一个机会?”
  朱慈烺愣了一下:“有这回事么?”
  孙传庭点点头:“殿下,有这事,讲武堂哪怕是一些文书学,后勤算学等科目也是从新军和勋贵之家或者是卫所推荐的人在那学习。确唯独没有士子一席之地。”
  朱慈烺哈哈一笑:“非孤不愿意给那些士子机会,只是恐怕我愿意招他们也不肯来吧?就像武举,有几人愿意应试?”
  孙传庭正色道:“殿下,非他们不愿,而是殿下没有开这个口子而已,那些举人进士可能不愿意到讲武堂,但是那些秀才童生还是有很多报国无门愿意投笔从戎的。”
  朱慈烺仔细的权衡了一番,好像说的也有道理,要是从秀才童生中招人,至少文化考试这一块不用操心了。
  唯一担心的是,这些人别学孔孟把脑子学坏掉了,到了军营还之乎者也,那岂不是把新军的风气都带坏了。
  然后朱慈烺就眯起眼睛,这孙传庭提这个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文人集团想出的对付自己的新办法?
  先渗透进自己的内部,然后悄悄夺权,等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他们是不是想害朕!
  当然朱慈烺也不是迫害妄想症,压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之后,朱慈烺继续分析,其实招一批文人进来也未尝不可。
  常言说军队是个大熔炉,文人中也不是个个都是腐儒,不少名将明帅不都是儒家出身么。
  当然讲武堂现在只是初创,不能招募太多的文人进来,可以一次先招一两百,等以后自身的风气形成了,在慢慢扩大规模。
  要是发现有问题立刻停掉就是了,说是投笔从戎挺好听的,但是还不是想着讲武堂毕业都是军官出身,虽然军官不好听,但是也是官不是。
  这些人为了当官节操都不要了,还有个屁的文人风骨,再说了,不管你从何处来,到了讲武堂都要接受军事训练,练不好就使劲练就是了。
  想到这些朱慈烺嗯了一声:“今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先试一试发布公告招募两百名童生以上学历,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士子进入讲武堂学习。”
  孙传庭笑着说道:“殿下仁爱能对万民一视同仁才是仁主之风。”
  朱慈烺摆摆手:“这事就这样定了,那么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孙传庭拱拱手:“第三个问题就是殿下对于这些学子的教育太偏向军事技术,而忽略了其道德,殿下为何不在讲武堂开设论语等学科?”
  朱慈烺有点不高兴了,第一条问题还算是为国着想,第二第三个问题,这完全是站在文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
  难道自己又找了一个白眼狼?又是以文人为中心的人物?
  朱慈烺不悦的说道:“孤设立讲武堂,教的是将领,不是秀才,文化课有三字经等识字,有忠孝故事就够了,他们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学好八股去参加科举!”
  孙传庭拱手:“殿下说的是。”
  朱慈烺有点意外,原本以为孙传庭会据理力争,非要纠正朱慈烺的错误思想,没想到他这么轻易的就妥协了。
  孙传庭接着问道:“殿下,第四个问题就是学科安排上,既然讲武堂是为军队服务,那为何要招一些农人教人种田?这个臣有些不解?
  莫不是朝廷有意开展军屯?还是将来让他们回到卫所重整卫所田地?”
  朱慈烺不是很惊讶孙传庭能有这个分析判断能力,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能看到这个问题当然是正常的。
  朱慈烺点点头:“卫所制度崩坏,但是卫所士卒总要吃喝安置,朝廷有意收回辽东之地之后重新在那设置卫所屯田,所以讲武堂要开始相关科目培养人才。”
  孙传庭一个诡异的眼神瞟过来,显然他听出了太子话语中的敷衍之意,他又不瞎,那些人学习讨论的东西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高寒地区农作物培育的。
  其余的什么高热环境,干旱环境,海岛种植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大堆。这些辽东能用到个屁,但是太子不愿意说,他自己慢慢就看出来了。


第317章 土办法就是当下最高科技成就
  朱慈烺丝毫没有理会孙传庭的眼神:“第五个问题是什么?”
  孙传庭拱拱手:“请殿下把军医学院的死囚实验改为用胡人,以减少杀孽。”
  朱慈烺奇怪的看着他:“为什么用胡人就能减少杀孽?”
  孙传庭淡定的说道:“殿下,胡人者,非人也!”
  听到这里,朱慈烺终于笑了,他喜欢这个说法,汉唐以来文人并不是只讲道义,他们也有大汉主意的骄傲,和身处世界中心的心里优势。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你说的有道理,那以后要是非必要,就把军医学院的实验改用胡人。”
  虽然太子没有对自己的五个建议全部采纳,但是能部分采用,也证明太子是个能听进去劝的人。
  孙传庭来京城的时间还短,跟太子接触的也少,还不太了解太子的性格,不过从今天的五个问题来看。
  太子对于文人好像有点敌意,孙传庭觉得可能是去年的文人作死行为导致了太子的反感,信任需要重新建立。
  听完建议,朱慈烺继续吃饭,一碗米饭,配上十几份刚才试吃的菜,汤是鸡丝蛋花汤。
  按照讲武堂的标准,每一餐可以选一个花荤、两个素菜、一碗汤、米饭馒头管够每旬还能吃一次全荤的大菜。
  当然新军在驻扎的时候,也能有这样的伙食,不过要是新军在一地驻扎太久,地方上很容易出现肉蛋等供应不上的问题。
  参考后世的经验,新军各常住地都建立了类似的军用养殖厂,来供应部队肉食禽蛋等。
  当然新军是不可能派去养猪的,但是大明缺的就不是养猪的兵啊,无论是卫所还是京营,都有一大把养猪专业能手。
  反正只要给工钱,对于他们来说给某个官员勋贵干私活和给太子养猪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过这些军队三产刚刚成立没有多久,还处在发展阶段,没有优秀的防疫措施,没有足够的药品,朱慈烺也不敢搞大型养殖场。
  万一来一个猪流感,那损失可就太大了,所以一般一个养殖场仅有数百头猪,或者万只鸡鸭。
  京城附近的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卢沟河附近,卢沟河后世并为一条永定河,在并流之前它就叫卢沟河,所以他上面的桥才叫卢沟桥。
  因为整条河从城南流过,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