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统计大明-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皇明商号明年全年的收入大概只有不到两千万两,发往内帑的钱不多余六百万两。
而明年仅仅官员薪俸支出就将超过五百万两,新军编制训练、武器制造花费不低于一千万两,下卫所和京营目前欠饷银超过两千万两。
各部上报明年预算总额已经高达一千万两,明年清缴流寇和跟建奴的两场硬仗估计预算不低于一千万。
所以父皇,明年子会很难过,入不敷出之下,只能变卖一部分皇明商号名下的资产回收资金,这显然是竭泽而渔的行为。还请父皇三思。”
崇祯皱眉思考着问道:“以前大明每年征收税银不过两三百万,为何也没见不够使用,现在钱变多了,怎么反而不够用了?”
朱慈烺叹口气:“挣钱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当然就是以前,大明的钱也是一直不够用的!
先后加征辽响、练响、剿响等一大堆额外的税赋,实际上每年多征收了一千多万两,而内帑每年也能收入一两百万两的银子物资等,补贴国库。
而朝廷征一份,地方不断加派,逃户增加,地方摊派的赋税确并没有减少,到了百姓上就会变成三分五分甚至十分。
相当于大明百姓每人都躲收了一两银子,而大明百姓根本无力承担,不仅抗税逃税增加,流寇也愈演愈烈。
所以才导致下动,流寇肆虐,就是如此拼命加税之后,内帑也是空空如也,国库更是拆东墙补西墙,才能勉强维持。
这种维持的方式就是拖欠官员薪俸,拖欠卫所军饷,导致追缴流寇的军队饥一顿饱一顿,为了生存这些人甚至变得比流寇还要凶玻
就像左良玉军,左军最后被解散之后,其记录在册的罪状拉了十车,而这紧紧是大罪,那些偷盗,数量的抢劫根本没有登记。”
崇祯陷入沉默,显然这些的都对,大明财政收入一直入不敷出,以前所谓的能过下去,那也是能拖一是一。
崇祯默默的计算了一下才开口:“也就是,大明即使没有战争没有流寇,那么维持正常开销,每年也要两千万两银子以上?
但是大明从太祖之时到现在国家赋税并没有增加,为何开销增加了这么多?这是何道理?该如何做?”
朱慈烺认真的道:“理财之法千万,但是道最后依旧是开源节流而已!先节流问题。大明最大的开支就是军费。
太祖当年的政策,卫所自耕自养,大明不费一钱一粮养百万兵,那时卫所不仅不费一钱一粮,每年还要上缴一部分粮食给国库。
但是后来卫所制度崩坏,为了保卫国家,不得已以征兵替代卫所军。到了现在卫所已经名存实亡,成为将领的农奴。
也就是太祖时并没有军费开支,那时征收的钱不多,但是粮食确一直不少,各级官员发放的薪俸也是一半钱钞一半粮食。所以国库自然够用。
现在征兵和卫所都已经不堪用,朝廷不得已再练新军,导致去年军费激增,明年新军数量继续增长。
原有军队的裁撤改编依旧集中在京营,这种新旧军共存,直到新军完全取代旧军的过程还需要五年以上,其中花费要突破一万万两银子!
所以大明的财政以后几年都会很艰难,因为每练一万新军,就要耗费银子五十万两,大明每年即使编练十万新军,那紧紧编练支出就高达五百万两。
直到新军完全取代旧军,大明需要维持一支六十到八十万饶常备军,随时应对周边况,到五年之后,再没有战争的况下,大明的军费支出应该能降到一千万两以下。
第二大块就是官员的薪俸了,这个降低肯定是不能降低的,而为了减少贪污受贿等问题,薪俸还要进一步提高。预计开支不低于八百万两。”
第259章 大明的巨婴
朱慈烺继续说道:“第三块就是日常运营开销,其中包括医疗、教育、道路堤坝城防港口码头建设,和因公开支。
这一部分支出目前都是地方收税后截留了,只有地方无力负担的大额开销,才会上报统计司申请资金。
但是随着大明经济状况好转,以前拖欠的,那些教育、道理维护,堤坝修建,城防工程等都要重新开始。
预计这些支出一年有二百万到五百万之间,总之就是给多给少全看财政状况。
因公支出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迎来送往、餐饮住宿、日常物资消耗,例如笔墨纸砚桌椅板凳等等这一块地方一般都从税费截留,京城各衙门开支在一百万到三百万之间。
所以这一块开支大概要三百万到八百万之间,总之这一块都是有钱多花,没钱少花的状态。
第四块就是意外灾害,战争等支出了,因为天灾频发,干旱、内涝、蝗灾、瘟疫、寒潮等恶劣天气,需要救助、免税等开支。
战争主要集中在流寇、建奴和西南吐司叛乱三块,这一块支出恐怕会超过千万两,具体多少,还要看具体情况。
所以大明的正常财政支出并不是两千万两,而是近五千万两,朝廷之所以往年只花两千万两,是因为朝廷只能挣这么多。”
这个意思就是,以前花钱少,不是因为以前大家都节俭,而是只挣了这么多,所以才花这么多。
崇祯站了起来,钱不够花,永远是一件烦心事,现在内库中有一两千万银子,感觉腰杆相当的硬。
但是经过朱慈烺这么一大堆数据分析下来,崇祯发现自己那点银子搞不好明年一年都过不去,这就很让崇祯捉急了。
崇祯转了两圈问道:“支出这么多,那收入呢?”
朱慈烺拱手:“父皇,收入明摆着呢!大明赋税不仅不能涨,明年剿响、练响和辽响最好也全部停掉,大明的税收收入可能仅有三四百万两。”
说完这话朱慈烺就闭嘴了,崇祯等了半天奇怪的问道:“还有呢?”
朱慈烺摊摊手:“没啦……”
崇祯眼睛一瞪“没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父皇,真的没有了!”
崇祯抬抬手:“不是还有内库收入,还有皇明商号的收入么!怎么就没有了?”
朱慈烺惊讶的说道:“父皇,这些是皇家的内库收入,怎么能跟国库混为一谈!”
崇祯看了自己儿子一眼:“怎么不能混为一谈了?天家无私事,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还有你为何统计司从东宫拿钱还要有抵押?”
朱慈烺觉得崇祯这种思想很有问题:“父皇,您是这天下的家长没错,但是家里这些又不是三岁小孩,他们应该自食其力。”
崇祯呵呵一笑,一个小屁孩跟自己谈起孩子教育的问题,这还是蛮搞笑的。
崇祯正色说道:“他现在不是不能自食其力么?照你这么说,估计内监收入也难以增长,那么皇明商号呢?明年挣得钱够用么?”
朱慈烺摇摇头:“并不够,父皇,儿臣跟你说过了,明年皇明商号预计利润不会多过两千万两,所以明年大明的财政缺口将会达到两千万两左右。
这个钱只能通过出售一些产业来获得,但是明年产业卖完了,后年怎么办?所以父皇应该想开源节流之法。”
崇祯终于听懂了,搞了半天,自己这个儿子还是在说自己花钱大手大脚的事情,不过貌似自己两个月确实花钱有点多。
崇祯坐回椅子上:“那你说说,如何开源节流?”
朱慈烺拱手:“大明财税收入全赖税赋,想要开源无非是加税而已,而农税不能再加否则多年剿灭流寇的成果将会功亏一篑。
农税不能加,那只能征收商税和矿税,然江南抗税之风浓烈,官员又多有袒护,贪污腐败,偷税漏税成风,若是加税必然引起动荡,所以儿臣觉得需要开征新税。
儿臣觉得加关税是一个好办法!”
崇祯疑惑:“关税?关口赋税?这不是厘金哨卡么?”
朱慈烺连忙解释:“关税并不是什么关口赋税,而是所有进出大明的货物征收的赋税,这些税都要经过各关口才能进入大明所以称为关税。”
崇祯听完就迷糊了:“关税?各关口不是一直在收么?每年也没见收回来多少,反而虚耗人力。”
朱慈烺连忙解释:“关税分为海关税和陆上关税两种,大明关税收入少不是因为这一块没油水,而是偷税漏税太多。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打掉了晋商八大家之后,父皇不是命儿臣梳理边境贸易么,趁这个机会,儿臣觉得正好顺势从新厘定关税。”
这个命令确实是崇祯下的,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竟然跟关税还有关联,对于征收过程这些崇祯倒是不关心。
但是具体收入多少,他还是很有兴趣的:“哦?那能收入多少?”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崇祯八年,在大明自身粮食都不足的情况下,晋商们往蒙古和建奴处输送了两百多万石粮食。
今年严格控制之后,粮食出口税收提升到百分之百,仅此一项就可以收粮税尽两百万两,除粮食之外还有食盐、茶叶、铁器等等,这些的税收都可以提高到百分之三十。
具体能收多少现在还不知道,但是肯定能弥补停征练响和剿响的不足,采用外贸许可证制度之后,这些商户将更容易管理,胆敢偷税漏税立即取消资格。
有统计司验算,锦衣卫监视,确保无漏网之鱼,同时又能控制建奴和投靠建奴的蒙古部获得的物资的数量和价格。”
崇祯不解的问道:“既然关外都是建奴和投靠建奴的蒙古部,为何不禁绝贸易,让建奴无法获得物资?”
朱慈烺也想,但是就大明边军的素质根本不可能啊:“父皇,禁绝之后,只会让走私更加猖獗,灭掉范永斗,更多的范永斗都会冒出来。
而且九边边军困苦,缺衣少食,往往稍微有点小利就能说动,到时这些新的汉奸在里应外合,整个长城防线又会千疮百孔。”
第260章 建奴来了
本来好的低调,好的放权,一到正事,朱慈烺忍不住又的揽了一项大明的权利。
那就是税权,统计司虽然负责国库,还有各项资金的拨付,但是大明的税收还是以前那个收法,该多少还是多少。
朱慈烺这次想借着跟崇祯聊预算的功夫,顺便要来关税权,让统计司能插手关税,有了关税权,有了自己的税吏,那以后也就能插手其他税收。
崇祯显然被朱慈烺画下的大饼动,不过对于朱慈烺这种敢跟仇敌做生意的风格还是不认同。
朱慈烺了危害,接着就好处:“父皇,要是许发了外贸经营许可的商户从事边贸,为了自的利益,大明不必出一人,对方就会帮着朝廷打击各种走私和偷税漏税。
而且咱们可以通过税收控制物资的进出口数量,还有敌国的物价,不仅仅是北方建奴,南方的南越占城东边的高丽和倭国等国也都适用。”
崇祯认真的听着,朱慈烺干脆举例道:“例如大明缺粮食,但是南越国和占城等国粮食一年三熟,国内粮食富余。
咱们可以许两地免税把粮食卖到大明,甚至只有拉来粮食才能兑换粮票,外国商人只有手里有粮票才能购买皇明商号的货物,到时候那些商人自然趋之若鹜,源源不断的送来粮食。”
崇祯听着听着就迷糊了:“这怎么又扯到粮票上了?”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这些藩属国商人,都盼着把皇明商号的东西买回去,然后高价售卖赚钱,不仅仅是藩属国商人如此,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