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明-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他在台湾安置下来后,是有过捎信给方唐镜的想法的。不过一来他怕捎信过去后会引起盐商注意,给方唐镜带来麻烦——南望无法评估私奔事件后盐商的反应,他只能按照最坏的结局来揣测杭州的局面。
这二嘛,因为不久后南望就成了情报局的雇员,捎信一事自然也就暂时搁置了:情报员的身份需要保密,南望身上又背着案子,他主动去联络以往关系的话,会牵扯到背景调查和层层审批,很麻烦。
所以今天意外遇到方唐镜后,南望也是惊喜交加。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大概要过再几年,他有机会去江南执行任务时,才会将这些往事和故人一一捡起来。
然而当方唐镜问起他这两年来的行踪时,南望却突然警醒:情报局有严格规定,如此重大的人际关系复苏,必须得到上级允许之后才可以开展。
于是南望只能按捺下自己的心情,拣着一些不违规的地方先将方唐镜搪塞过去。
他说的具体内容很空洞:当年匆匆离开杭州,是因为遇到一位“贵人”在重金招聘幕僚。南望当时应聘后,由于贵人当即就要出航,所以就没来得及和方唐镜告别。
这之后由于时常被贵人派去海外商行出差,所以南望就更没机会联络贤弟了。
方唐镜对南望的这套临时说辞倒没什么疑虑。令他感兴趣的是另外一些东西……他敏锐地觉察到了南望话里的某些信息:“那位贵人莫不是跟着曹将军起家的老兄弟?”
南望缓缓点头。他在本地上班是正常信息,也无需隐瞒。
“着啊!这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兄长,弟今次便是奉了老爷的命,来此地探路的。”
南望太熟悉黄家了,所以他瞬间就搞懂了方唐镜的来龙去脉:“哈哈,咱家老爷还真是舍得啊,连你这大将都派出来了!”
要说这黄韶洲黄老爷也是个妙人。
黄家原本只是杭州城里一户普通商人,出过的最高级别人物也只是黄老爷的秀才老爹。结果到了万历年间,黄老爷一鸣惊人考中进士,这一下就改换了门楣。
外放一任县令后,到了天启年间,黄老爷发现朝中的魏忠贤魏公公已经拽到要突破天际了,所以他和当时很多聪明士人一样,及时“告老还乡”了。
回到杭州后,黄老爷开始认真经营家业。
出自商人家庭的黄老爷不但商业嗅觉灵敏,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没有惯常士绅的臭架子。他不但礼贤士下,对南望这种落魄文人恩遇有加,对于其他各路势力也维护得很好。
如此一来,再加上正牌进士出身,于是黄家的家业就跟吹气球一般膨胀起来。
所以今天当南望听到方唐镜的来由后,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商业嗅觉灵敏的幕后主使黄老爷。
方唐镜原本意外遇到南望后,就已经够惊喜了;现在当他发现自家老兄居然是给“曹家人”做事后,这就是喜上加喜。于是他赶紧将自己这一趟来台湾的目的和收获和盘托出。
南望一边听一边默默点头:对于初到贵地的土著来说,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这么多东西,并且找到正确的投资方向,这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看来自家这位贤弟宝刀未老啊。
于是南望最后拍了拍方唐镜的手背:“贤弟你放心,黄老爷当年待我不薄,你现在又成了黄家婿,所以在此事上为兄定不会袖手旁观。好歹为兄现下也是将军府的老人了,助黄老爷一臂也是小事一桩!”
方唐镜这时心下极度欢乐,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心情激动了,时间就会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是中午时分,南望于是带着方唐镜主仆二人下了顿馆子。这期间他对自己的过往依旧有意规避,两人之间主要还是方唐镜在讲。
而方唐镜在兴奋之余倒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只是不断将这两年来黄家和他本人的情况合盘托出,包括黄老爷始终没能解决的那两处“大小疾”。
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不管是老天爷还是上帝,总是不能让一家人十全十美的过日子,这黄府同样如此。
在黄老爷身上,一直有两处疾病多年来都无法治愈。这其一是“足疾”。黄老爷脚上一直有毛病,是老病,一旦发作起来便疼痛难忍,卧床不能行走。
足疾对于黄老爷来说,其实还是小病。而他身上最重的病症,则是“无后”。
无后对于中古时代的家族来说,是很重的隐患。下至小民,上至帝王,没有合格继承人就代表着家族和国家的动荡,这是大事。黄老爷虽说春秋鼎盛,但他的五房妻妾偏偏至今也未诞下一儿半女……这中间谁出了问题,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然后方唐镜就在南望面前吐了一堆苦水:为了无后这件事,家中时常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生。
南望听到这里一通大笑。黄老爷身上这“大小疾”也算是有名了,当初他在黄家打工时就知道。不想到今天事情还没解决:“还是抓紧从族里过继一个嫡子算了,都这时节了,老爷还矫情什么?”
“老爷就是不甘心啊,再加上他看不惯族中那些小辈……唉,不提了不提了,一言难尽。”
……
久别重逢的人边吃边聊,一直到午后才分手。
事实上南望今天是休假的,但是由于方唐镜这个突发因素出现,所以他不得不暂时离开。
安顿好方唐镜,告诉他自己要去应差,明天再来详谈后,南望就匆匆去了单位——情报局。
作为帝国目前唯一的情报机构,情报局的规模一直在膨胀中。这种膨胀是为了将来拆分做准备:盘子大了,情报机构就必须要拆分,否则情报局长就可以坐在首相头上拉屎了……可以参考胡佛。
南望这边在告别方唐镜后,出门匆匆打了一辆单人马车,一路赶到位于新港溪附近的情报局总部。
总部最近才搬迁到宽敞的郊外,原因是各种电路电线终于有了配额。新总部里附带了训练基地等一系列设施,颇有匡提科的感觉。
南望在围墙环绕,明暗哨遍布的总部大门口掏出证件后,一路畅通无阻,最终他来到了总部深处的一栋三层办公楼。
掏出钥匙打开其中的一间办公室门,南望进门后在搪瓷脸盆里洗了把脸后,就坐在樟木办公桌前,铺开纸笔,静下心,认真写起了报告。
第370节 电报和任务
南望是秀才出身,写报告这种事对他来说是轻松加愉快。
事实上如果把古代这些文人放到后世,那毫无疑问个个都是学霸。能在那种枯燥落后的教学环境中,把晦涩难懂,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搞懂背熟,然后再自己写出文章来;这种人放在后世也一定能考进985。
在同期的情报局学员里,南望比较偏科,大部分技能点都加在了“文科”上,这也是他能深造化学课的必要条件。他这种优势是绝大部分同仁所不具有的,因为其他人光补习基础文化课就要花费很长时间,007不是那么好当的。
手捏一杆粗大的钢管碳素笔,南望刷刷地写着报告草稿。
由于缺乏关键零件:橡胶/塑料吸墨管,所以看似工艺更加简单的毛细管钢笔,窑区反而造不出来。至于那些需要活塞吸墨的早期货色,这边又不屑于造。
相反,在21世纪才流行起来的碳素笔,反倒贴合了眼下的工艺条件:窑区可以造出合格的油墨、海绵笔芯和笔杆。
至于要求最高的笔头……这玩意穿越众有生之年是做不出来的。要知道后世的圆珠笔头可是连首辅都头痛的东东,网红董太婆还抓紧机会蹭了一波热度,继汽车、手机、芯片后,又爱了一波国,发誓要造出生产笔头的核心设备,到最后又不了了之……
一根头发的直径是100微米,一个圆珠笔头的加工误差连3微米都不能超过。即便是碳素笔头的要求低,然而穿越众现在既没有专用的特殊钢,整个体系的加工精度也到不了微米级别,所以这玩意真心属于“有生之年”系列,只能靠进口。
好在还有曹皇帝他老人家在,进口一箱笔头就是几万个,足够大伙眼下使用了。
未来等到窑区机加工技术升级后,还可以进一步压缩进口物资的体积:只进口笔头的圆珠。那样的话,一箱就是几十万个。
当然,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要靠种橡胶树,生产毛细管式钢笔。至于笔头的圆珠,这个只能留给子孙后代解决了。
……
谙熟情报局内部审查规则的南望,将报告分为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他自己过往人事关系的补充内容。里面包括了南望和黄韶洲老爷,方唐镜以及黄家其他人之间的交往亲密程度,金钱往来等等信息。
这些补充内容是为了方便组织内部审查而写的。之前他的档案中对这一块没有写那么详细,现在出了方唐镜这档子事,南望要想恢复联系,就必须向“组织”提交这些内容。
他很清楚情报局的运行规则:报告内容之后会被发往杭州,由杭州站来组织审查,最后再将结果提交总局。
所以南望尽可能详细地写了报告:遮掩和遗漏都会造成审查困难,反馈回来后,对被审查人不利。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他拟定的“招募带路党”计划。
这种带路党计划现在已经很普遍了。17世纪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西方还在三十年战争和重商主义的泥潭里挣扎,东方依旧在迟钝地玩着家天下的古老把戏,无论东西方,这个时间段都还没有建立起近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
所以管情报的穿越众后来发现:本质上是一些渗透,培养带路党的行为,在这个时代根本就不会受到社会谴责和土著的警惕。
除了一部分没事就把“世受皇恩”挂在嘴上的士大夫外,其余明国各阶层,可以说压根没有什么“保家卫国”的先进理念,招募起来都是很方便的——给好处就行。
所以南望今天就抓住机会,将拉拢黄家的建议写在了报告上:带路党也分先来后到的,49年反正的,事后评级都要低一档。
这个拉拢带路党的计划对于南望来说是公私两便。
于公,为组织在江南地区拉拢,招安一家土著缙绅,这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
于私,当年他落魄时第一家打工的就是黄府。黄老爷为人练达,待他以诚,方唐镜又是他挚友,所以南望在这种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帮黄府一把的。
南望是帝国最精英的一批土著人物,他可是有资格看“内参片”的。所以南望知道,将来迟早有一天,江南的缙绅会被那种发射铜弹壳的大炮清洗一遍……只有带路党会例外。
所以他现在迫切需要开始引导黄府,而引导的第一步,就是提交报告,以求上级批准。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调动一些资源,顺带传递一些信息给黄老爷。
随着南望奋笔疾书,不知不觉天色已经黑了下来。起身拉上窗帘,点亮书桌上的煤油灯,南望低头将已经写好的草稿复核一遍后,又拿起一张印着红色情报局抬头的信纸,工工整整地誊抄起来。
一切做完后时间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南望折起写好的报告,起身先去了食堂。情报局的食堂自然是二十四小时开火的,某人匆匆吃完一顿盒饭后,就转身去了总部大楼。
说是大楼,其实还是三层,只不过多了两座裙楼而已。在大楼门口验过证件,进去一楼登记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