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补残明-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个时候,隆武帝下旨,加封汪克凡的母亲刘氏,以及他的妻子傅诗华。

    隆武帝这么做,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经过反复考虑的。

    朝野间正闹得沸沸扬扬,隆武帝下旨加封汪克凡的母亲妻子。与其说是拉偏架,不如说是明确表态,亲自站了出来。对那些反对隆武新政的文官勋贵下了一封战书。

    大明开国至今二百八十多年,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担心王公勋贵学他一样造反,对地方藩王进行严格的圈养。勋贵武将逐渐被挤出权力核心。到了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集团更被一扫而空,文官阶层迅速抬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形成,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

    在明朝中后期,武将勋贵固然失去了权力,皇权也不断降低。

    没有制衡的文官集团和士绅地主结合,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皇帝渐渐被架空,直接掌握的权力所剩无几。甚至连最重要的兵权都在内阁手中。为了对抗文官集团,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只好倚重宦官集团和锦衣卫这样的天子亲兵,这才有了刘瑾、魏忠贤等大太监的风光一时,太监和锦衣卫也因此在史书中被骂的狗血喷头。

    总的来说,在明朝中后期,皇帝虽然有宦官集团帮忙,大多时候还是斗不过文官,生错了时代的正德皇帝,不能认老爸的嘉靖皇帝,只能装哑巴的隆庆皇帝,坚决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都被文官欺负的很惨。

    按照朱元璋设计的政治体系,皇权本来可以保证足够的权威,皇帝之所以斗不过文官,里面的原因很复杂。

    从表面上来说,文官之所以如此强势,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舆论和话语权,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从小就要接受严格的教育,十几年如一日被灌输各种理学思想,对文官集团不敢下狠手,害怕染上道德污点。比如万历皇帝被文官欺负了,长年赌气不上朝,却没有其他的行动,反而让文官的权利越来越大。

    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说,皇权降低是因为政治架构出现了问题。王公勋贵被圈养了,武将处处仰人鼻息,只剩下“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皇帝名义上掌握着最高权力,但是各种施政方针和决策都要通过文官集团执行,宦官集团因为自身素质有限,不足以承担重任,皇帝身边可以信任的人越来越少,干什么事情都要通过文官,被一定程度的架空了。

    到了明朝末年,崇祯皇帝上来就把魏忠贤漆里哐啷干掉了,一时间“众正盈朝”,东林党把持朝局。具体到每个人,东林党未必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但在没有制衡和监督的情况下,国家的方针政策连续出现重大失误,再加上各种天灾**,大明王朝迅速走向衰落,形势急剧恶化。

    崇祯帝后来也发现情况不对,开始重用曹化淳等太监,但是为时已晚,“万历三大征”的辉煌还在人们的记忆中,大明王朝转眼间就土崩瓦解。崇祯临死前痛呼“诸臣误我”,充满了的懊悔和无奈,把文官集团一竿子打死一船人,全部、彻底的否定。

    到了南明时期,武将的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整个的政治架构没有变,仍然是文官当政的老一套,如此一来,皇权反而进一步降低……弘光帝为了对抗文官集团,通过权臣马士英和武将联合,和东林党正好打了个平手,略微还占一点上风,隆武帝上台后,在东林党和郑芝龙的双重挤压下,像个受气的小媳妇。

    隆武帝登基之后,一直试图改变这种情况,在福建时期就开始扶植南党,对抗东林党和郑芝龙的双重封锁,再加上他血统不正,急于笼络人心,所以大发乌纱帽。在福建时期,隆武朝的内阁成员之多,开创了大明朝从未有过的先例,最多的时候一度高达二十余人。

    逃出福建后,军阀中再没有像郑芝龙这样的庞然大物,武将的威胁迅速降低,文官集团变成了皇权的最大敌人。为了对抗文官集团,隆武帝和汪克凡联合,一个逃亡皇帝加上一个羽翼未丰的小军阀,用了三年时间不断蚕食,从文官手里夺回了不少权力。

    矛盾在日积月累,不同的施政方针,早晚会发生激烈的碰撞,隆武新政就像导火索,点燃了皇权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战斗。

    因为隆武新政触犯了士绅地主的广泛利益,文官们联合起来了,王公勋贵联合起来了,两广的地方军阀也联合起来了,大家拧成一股绳,把隆武新政一夜之间打回原形。

    如果是万历皇帝,也许就此赌气不上朝了,如果是嘉靖皇帝,也许只好忍气吞声,把自己的亲生老爸叫叔父……隆武帝却和这些在深宫里长大的皇帝不同,少了一份未经风雨的拘束和懦弱,多了一份中兴大明的决心和魄力,一定要反击回去,继续推行隆武新政。

    (多说一句,嘉靖皇帝虽然一度屈服,最后还是赢了,下诏尊兴献王为皇考,还是把亲生老爸叫爹,到了嘉靖十七年,又追封兴献王为“睿宗”庙号,和明朝的列代皇帝同等待遇。)

    汪克凡回到桂林,隆武帝多了一个强有力的臂助,当然要趁势反击,税制改革只是第一步,在权力斗争中,人事变动才是最直接的反映。汪克凡和文官集团开战后, 隆武帝终于站了出来,加封汪克凡的母亲妻子,旗帜鲜明的对他表示支持。

    如果只是在背后搅风搅雨,终归成不了大事,隆武帝性格坚韧,又有远大的志向,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站到了风口浪尖上。

    支持汪克凡,向文官集团和王公勋贵宣战,隆武帝做出这个决定,并不轻松。事先他和汪克凡、傅冠等人反复商议,又取得内庭太监王坤、庞天寿、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等人的支持,才终于下了这道圣旨。

    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准备迎接文官们的骂战。从正德朝开始,文官们和皇帝发生冲突的时候,最直接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蜂拥而上的骂战,不是一个两个出来骂皇帝,而是大家一起骂,用大义道德把皇帝骂成一个荒淫无道,不仁不义不孝的昏君,一边骂一边变相罢工,国家机器彻底瘫痪,让皇帝的命令执行不下去。

    抢占道德制高点的破口大骂,加上非暴力不合作,骂街泼妇和圣雄甘地合体,这个威力不是一般的大,皇帝哪怕脸皮厚,不怕挨骂,往往也得顾全大局,做出让步。

    像参加会试的举子,在大考前亢奋而紧张,隆武帝下了圣旨之后,神经就绷紧到极限,等待迎接那场意料之中,无可避免,劈头盖脸袭来的暴风雨。

    出乎意料,袭来的最多算是一场中雨,天气预报发生错误,台风突然转向,暴风雨的中心距离隆武帝还有八十公里。

    有一部分大臣官员上净谏,指责隆武帝不该下这份诏书,朝野间也出现了攻击隆武帝的舆论,但是,闹到这种程度只是小儿科罢了,在大明朝算是屡见不鲜的,隆武帝预料中的激烈反弹并没有出现。没有大规模的辞职,也没有群臣静*坐示*威,更没有某个官员跑到朝会上撞柱自杀,陷君父于不仁不义。(未完待续。。)


………………………………

第一三零章 意欲之罪

    隆武帝莫名其妙。

    文官们这是怎么了?

    汪克凡连抢四库,犯下十恶不赦的大罪,隆武帝非但没有追究,还加封他的母亲妻子,这简直不是拉偏架,而是赤膊上阵来助拳,直接一巴掌打在文官的脸上。但是文官们挨了这个巴掌后,竟然只是哼哼了两声,就转身避开,继续追着汪克凡不放,根本不理隆武帝。

    隆武帝想不通。

    但是必须想通。

    隆武帝事先准备了诸多的后续手段,只等文官勋贵发起反击后,就让他们尝尝什么叫做霹雳手段,什么叫做天威难测。谁知使尽全力一巴掌扇过去,却打在空处全不受力,下一步该怎么办,反而不知道了。

    苦思冥想,隆武帝突然间恍然大悟,隐隐猜到了一些原因……

    又是一天早朝,文武百官在朝房里五更待漏。

    往日里不管是真是假,大家在朝房里还能融洽相处,虽然各有自己的小圈子,但是明面上大都保持着基本的礼貌。汪克凡连抢四库后,往日的融洽气氛已经荡然无存,不但楚勋被孤立,文官集团内部也界限分明,南党占了三间朝房,东林党占了三间朝房,帝党占了一间朝房,中间派另找了两间朝房,尽量不和其他人接触。

    东林党在明末风光了五十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有资格参加朝会的官员很多,整整占了三间朝房,其中的几位大佬巨头。又单独占了一间,在朝会前提前开小会。

    吕大器长期装病,今天第一次上朝。他走进这间朝房的时候,黄锦、杨廷麟和陈子壮等人正在说着什么,见到吕大器立刻停了下来,沉默片刻,和吕大器打个招呼,互相寒暄了几句。

    “病好些了么?皇上见了你,必然要问的。”黄锦来到桂林后。和隆武帝已经见过两次,有加封太傅的风声放出来,眼看就要位列三公。人臣之级,今天被钦点上朝,参与议政。

    “学生病入膏肓,苟延残喘罢了。今日上朝。特来请辞归乡。”吕大器眼神闪了闪,黄锦问他病情,其实是问他准备如何收场,装病装了这么久,总得给隆武帝一个交代,看他如何处置自己。

    “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黄锦喟然一叹。这句话没头没尾的,吕大器和杨廷麟等人却都听懂了。谋逆大罪肯定不能认,吕大器因病请辞如果得到恩准。就算侥幸过关,最好的结果了。

    “若是皇上不准呢?”杨廷麟很担心,虽然他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但好赖吕大器还顶在前面,如果吕大器能过关,他当然也跟着没事。

    “皇上不准的话,我就自尽好了,一死了之。”吕大器的声音突然提高,杨廷麟面色一变,正要吩咐关上房门,门外却突然又走进一人,正是翰林院侍讲周鼎瀚。

    “絧庵先生,兼山先生,秋涛先生,先自先生……,学生拟了一份折子,请各位过目。”周鼎瀚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奏章,送到黄锦面前。

    黄锦接过来看了一遍,面无表情递给杨廷麟,交给众人传看。

    杨廷麟只大眼一扫,就皱起了眉头。

    “这份净谏折子,是你自己的意思?”

    “不错,汪克凡罪无可恕,圣上却一意偏袒,加封其母为贞义一品夫人,以九五至尊对军镇行谄媚之行,有失为君之道,学生虽然位卑言轻,只能上一份净谏折子,直辩其非!”周鼎瀚慷慨激昂,对众人说道:“几位先生看过之后,我就会联络各科言官一同具名,向圣上递一份生死折,圣上若不允,我等唯有血溅御阶,以死明志……”

    他正说的口沫飞溅,杨廷麟却突然喝道:“够了!还要添乱么?”

    呲呲两声,杨廷麟把那份奏章撕成几半,举到烛火前点燃。

    “你……,兼山先生!你这是何意?”周鼎瀚是翰林院侍讲,品阶不高却身份尊贵,将来更是前程远大,在东林党内部也是重要的骨干,平常杨廷麟对他都客客气气,今天却把他辛苦写成的奏折一把火烧掉,简直比打了他一巴掌还难受。

    “汝等无知之辈,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杨廷麟冷冷看了他一眼,把正在燃烧的奏章扔在地上,又小心的来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