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五代当皇帝-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前司控鹤第二军都指挥使张铎,高平一战后升任殿前司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领虔州团练使。
侍卫亲军龙捷左第三军都指挥使领奖州刺史陆万友,高平一战后转为殿前司控鹤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
殿前指挥使赵匡胤,升职殿前散员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殿前都虞候领容州刺史韩令坤,在高平一战后转为侍卫亲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泗州防御使,在整军前补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领洋州节度使。
殿前司散员都指挥使李继勋,在高平一战后升为殿前都虞候领容州刺史,回到东京与慕容延钊互换,转为侍卫亲军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在整军前又补为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领利州节度使。
殿前司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赵弘殷,在高平一战后转为侍卫亲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这时则迁转侍卫亲军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
侍卫亲军龙捷左厢第三军都指挥使领信州刺史康延沼,升为侍卫亲军龙捷右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
殿前司控鹤第一军都指挥使领贺州刺史赵晁,在高平一战后转为侍卫亲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本州团练使,这时则迁转侍卫亲军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领阆州防御使。
侍卫亲军虎捷第五军都指挥使张光翰,在高平一战后升为侍卫亲军虎捷右厢都指挥使。
从大周显德元年的七月开始,整个国家禁军系统一分为三——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李重进,大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外甥;殿前司,都指挥使张永德,大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女婿,驸马都尉;锦衣卫亲军司,权都指挥使郭宗谊,皇子。虽然有的还处在整编阶段,有的则还是组建时期,但是基本的军队结构已经形成。
………………………………
第九章 武学、锦衣卫亲军
第九章 武学、锦衣卫亲军
大周显德元年的仲秋时节,秋高气爽。正值午后,在东京城南郊蔡河以南,通往尉氏县的官道旁边,一群少年正在阳光下伫立受训。
官道两边平整宽敞,还留着麦茬的田地四周插着一些木桩,再往南才有一些还在种的庄稼地,近两年时兴起来的棉花正在吐絮,挂在枝叶间的雪白饱满甚是惹人喜爱。在被圈起来的田地之中,已经有两个建筑群初具规模了,在道路左边的是即将迁来的太学,而道路右边的则是新设立的武学了。
郭荣让郭炜权督武学,却也没有昏了头让郭炜去判武学事。新开的武学被算进国子监,暂时和太学平级,将来自然还要扩充相当于国子学的那部分,兵部郎中兼太常博士尹拙作为国子监祭酒,兼判武学事。太学和武学的新址建设,自有尹拙和将作监去打理,郭炜只是就武学的演兵场、射击场布置及特殊器械提供了一些意见。
这个时候,两个建筑群都尚未完全建讫,所以太学生们仍然留在城内,博士、助教们也都没过来,不过武学的射击场却整队站着四五十个少年,在枢密承旨曹翰和西上阁门副使潘美的督视下,正在接受章瑜、王春和郭守文三人的训导。
此次武学的设立,其实是源于郭炜和郭荣在滋德殿奏对时,说到精选士卒的时候在选人标准方面发生的分歧。
对于这时候的禁军,尤其是侍卫亲军司的部队现状,两个人是有共识的。
在经历了高平之战和晋阳围城以后,郭荣也深刻地认识到,此时的军队确实是将骄兵惰,多数将校对待本职工作是得过且过的,像刘词这样能够恪尽职守的已经是极少数了,至于尽忠报国则更是不必奢望。
自晚唐以来,这些军卒更热衷于抢劫百姓、鱼肉乡里和拥立节度使、皇帝这类业余爱好,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一个个把军职都做成了生意,帅位及皇位则成为了他们的交易品。况且,朝廷能够收取赋税的地方也不过只有中原一隅,而养一个甲士的费用就需要百户农家的赋役,所以整军是势所必行的,对此,郭荣和郭炜两个人都没有任何异议。
两人出现分歧的地方就在优选精兵的标准上面。
郭荣非常看重应募者的武艺超绝和勇猛矫健,为此甚至热衷于去招募有勇力的山林亡命之徒,对应募的凶徒可以即刻豁免其过往罪行,以至于有些人刚刚干完杀人越货的勾当,转眼就入了军籍,这样的军卒可以使仇人避道噤若寒蝉。
郭炜则是反复强调应募者的老实和遵纪守法,按照郭炜心中的标准,那就是应募士卒的必须属于守序阵营,然后才是勇气精神足够强。郭炜认为,性情为人是选择士兵的基础,只要这个过了关,身体和武艺都是可以练的,都是属于锦上添花的项目。只要给士卒按照规定的粮饷待遇,然后每天坚持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那么凡是身体长得不是太残的人,都是能够练起来的。
当然,郭炜忽视了历来就有的穷文富武说法,在他想来,既然是招募的士卒,那么朝廷就已经把他们养了起来,根本谈不上穷了——利用军纪严格监督军官可能的喝兵血行为就可以。至于说培养一个弓箭手需要长期的训练,那么反正郭炜也不打算在锦衣卫亲军中组建弓弩兵。
但是仅仅拥有理论的郭炜,是无法从根本上说服郭荣的。幸好郭炜多少还有一点实践,对铜火铳的实际操作使用,使得郭荣基本认可了火铳兵的训练比弓箭手容易,火铳的生产周期也比制作弓箭短,问题在于铜火铳太不经用了,只射了十来次以后就完全没了准头,而且制作铜火铳的用铜过多,使得火铳既贵又重,综合看起来并不见得优于弓弩。
郭炜的解释当然就是——目前用铜做火铳,那是不得已的,只是因为制作工具不够硬,对铁制火铳还难以进行加工。因为现在只是要试验火铳的效果,所以一切都是因陋就简,只拿了比较现成的东西来凑。而一旦真的决定要生产火铳和组建火铳部队,那么肯定是需要改进炼铁的方式,做出精铁工具来加工熟铁火铳的,到那时候,火铳就会变得更加轻便、更加耐用了,当然,也会比用铜更便宜。
于是,在滋德殿奏对结束之后,郭炜就得到了两桩授权,一个就是自主调用少府监、诸作坊的力量以配合军器监,尽快搞出合用合算的铁制火铳来;另一个就是筹建以火铳兵为主力的锦衣卫亲军,在火铳量产之前先期训练出合用的将校军官,就用郭炜的选人标准试试看,选了人之后进武学短训。若是铁制火铳的试制顺利,而郭炜的选人标准也恰当的话,那么等火铳一量产,锦衣卫亲军就可以正式招募兵员。
当然,“锦衣卫”这个词完全是郭炜一时性起的恶趣味,只因为解释得似模似样,才让郭荣同意了这个亲军编制。而且武学并非专为培训锦衣卫亲军军官而设,今后肯定还会制度化——郭荣还是很欣赏郭炜讲的“宰相必起于州郡,大将必发于行伍”这种原则,以及行伍和武学交替的军官晋升机制。
当然,幕后的这些事情,现在还只有当日门下省值班的起居郎和现在史馆的起居注等知道,此时接受训练的武学生和三个教习不可能了解,他们自有他们的关切。
“尔等不必惊奇,以后一段时间,每日午后都是我们三人来训练尔等。今后,早间尔等在武成王庙由博士、助教来教授,习诸家兵法及历代用兵成败、前世忠义之节足以训者,并由博士、助教讲释之;午时,尔等便需自行整队跑来此处,由我们三人教习尔等铳术,至于其他弓马枪术与阵队也自有大将教授。”
站出来侃侃而谈的,却并不是三个人中间话最多的章瑜,却是沈厚端谨的郭守文,只因为章瑜做惯了家将,才刚做殿直不久,蓦然间面对位份多数高于自己的同僚,怯场了。
“不错,我们三人的位份年资比尔等都低,所以不是博士、助教,只是教习。不过尔等现在也学过几天经书了,该当知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铳术便是虢国公所创制,尔等不曾知道而我们先习得了,自然可以教习尔等。尔等须知,这新近所建、虢国公所领的锦衣卫亲军司,今后大部要用火铳,不习火铳者不得为将。”
郭守文继续给自己三人树立权威,说着说着,忽然转头看向人群的右后方,大声喝道:“赵匡义、康保裔,队列之中不得窃窃私语!我知道你们一个是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家的二郎、殿前散员都虞候的阿弟,一个是龙捷指挥使家的大郎,那又如何?这里个个都是内外武臣勋戚及殁于王事者子弟,军法不会网开一面。”
“赵匡义你只是自傲读得书多,那赵括读的书也不少!况且,读书多你为何还要来从军,却不去应举?既然是来从军,便自有军律管你。”郭守文知道面前多数人对自己三人都不心服,只是大家更守军律才没喧闹而已,因此也乐于借重两人的错来震慑一下:“还有你康保裔,我自然知道你射术精湛,但是论射术你又比得过马指挥使么?马指挥可没有像你这般放肆。再说了,在我火铳面前,任何弓弩都不值一哂。”
………………………………
第十章 下马威
第十章 下马威
郭守文此言一出,群情耸动。
被训的两个人也就算了,赵匡义本来就不是以勇力见长的,只不过在武臣子弟里面算是读书比较多,比较合乎郭炜的选人标准,一时间郭炜也找不到好的理由筛掉他,这才入选了这个武学专为锦衣卫亲军司办的短训班。现在郭守文说什么火铳比弓弩强得多,赵匡义既不知道火铳也不擅弓弩,因此也不好反驳,而且此刻正值受着郭守文的训斥,更是不敢强项。
康保裔倒是很自得于自己的射术,听到郭守文如此放言,心里满是不服。不过一则自己被拿了个小错正在被训,二则郭守文以马仁瑀为例严申军律,康保裔也就只好闭嘴挨训——对于马仁瑀的射术,康保裔是很服气的;对于军律,康保裔也是深知其严肃性的。
最不服气的则可以说就是郭守文拿来当优秀学生典型的马仁瑀了。
马仁瑀可不光是一般人所说的擅射那样指的是射得准,而且还是擅挽强弓,他曾经在御前试射的时候用两百斤的强弓多次中的。他的射术也不是花花架子,除了在御前试射赢锦袍银带,高平之战中加入最后冲锋的殿前侍卫中就有他,那是控弦跃马连毙北汉军数十人,极大地振奋了周军的士气,战后被擢升为殿前司弓箭控鹤直指挥使,等部队随郭荣还京,又转迁为殿前散指挥使,可以说富贵名声都是用强弓取来的。
这时候有人说对比某物,“任何弓弩都不值一哂”,这完全是在贬低他的吃饭家什嘛,偏偏说这话的还只是个后生小子,这让马仁瑀如何心服。只不过马仁瑀比较守军律,那个后生小子现在是教习,不好顶撞的;而且进这个短训班也是他花了些力气挣来的机会,若是因为一时不忿就丢掉了,那也未免太可惜,于是也就忍住了没去顶撞。
郭守文当然知道这群人心中在嘀咕些什么,拿教习的身份加军律只能压住一时,要使得这些人心服口服且踏踏实实跟着自己三人学,还是得来实在的。
“我知道尔等心中很是不服。尔等多是将家子,多数又在殿前军诸班直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