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5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二眨巴着眼睛,一低头,发现手里还紧紧地抱着那条十来斤的大青鲢。
  这一路奔来,他居然没有扔了这个大家伙。
  可是鱼虽然回来了,还能换到粮食吗?
  杨二一步一步地蹭了过去。
  “老乡,你就住在这里啊?你跑得还蛮快的嘛!”早先那个跟他打过招呼的年轻的兵哥又看到了杨二。
  杨二抱着这样一条大青鲢太扎眼了。
  看着兵哥向着自己走来,杨二觉得这一回,这条大青鲢肯定是保不住了。
  杨二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还是拿到了粮食。
  不过不是换的,是发的。
  那些新来的兵,将原本驻扎在镇子里的兵全都关了起来,然后打开了粮库,给镇子里所有的人都分了粮。
  杨二一家四口人,分了足足八十斤粮。
  杨二将那条大青鲢送给了分给他粮食的那些人。
  那些兵很和善,还跟他道谢来着呢!
  这让杨二对他们很有好感。
  以前那些兵,对他们凶着呢!每天不给他们干活,便不给粮食,稍不如意,便是一顿鞭子。
  寒风料峭的十一月八日,没有任何征兆的,驻扎在亳州的新宋白羽军,向赵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一天之内,连下营盘镇,会亭镇,济阳镇。
  这三个镇子里,各自驻扎着整整一个战营的赵军士卒,可是除了在济阳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之外,营盘、会亭两镇,一千人的赵军,没有作出任何的抵抗便投降了。
  而被宋军强行押着随军而行的这两地的赵军将领,在目睹了济阳镇在不到一个时辰之内,便被白羽军全歼的场景之后,都暗自庆幸不已。
  幸亏自己有先见之明没有抵抗,否则济阳镇的赵军下场,便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那漫天的箭雨,那蛮不讲理的大木槌,那生猛之极的刀盾兵,
  当然,还有数倍于己的敌人。
  至于投降是不是很耻辱这件事,两位营将一点儿也不觉得。
  我可是大宋的军官,只是被那些奸人裹协而已,如今天军杀到,收复故土,我当然要立即反正,迎接天军,光复河山。
  我只有功,哪有过?
  至于以前那些鱼肉百姓的事情?
  嘿嘿,谁知道?谁敢说?
  而且即便说了,天军又岂会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十一月八日魏武率白羽军发起袭击,十一月十一日,便已经兵临下邑城下。
  而下邑城的城守,却也算得上是熟人了。
  京城禁军军官黄海。
  黄海不算什么名人,但他的老子,却是鼎鼎大名。
  曾经的大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黄淳。
  京城禁军的扛把之一。
  与殿前司亲军都指挥使曲珍两人地位相当,
  而他们的顶头上司,便是在西北战场之上死于萧定之手的太尉张超。
  如今兜兜转转,曲珍紧抱着大辽镇北王耶律敏的大腿,帮着耶律敏成功地斗倒了原赵王崔昂之后得以上位成为了新的赵王。
  而黄淳就只能屈居于曲珍之下了。
  当然,为了笼络这位昔日的同僚,曲珍倒也没有亏待黄淳。
  直接将商丘、襄邑、民权诸地分赏给了黄淳,以其作为黄淳的封地,也算是裂土封疆了。
  当然,这些地方,也真不是什么善地。
  因为亳州等地便有着新宋的驻军,而像砀山亦被宋军攻取之后,商丘便成为了第一线。
  而且,商丘、宋城诸城,不是开封的南大门。
  将黄淳封在这个地方,便是要让黄淳直面与新宋的战争第一线。
  曲珍并不担心黄淳会投降。
  因为当初东京城破,黄淳可也是开城投降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黄淳的直系下属,龙卫军指挥使向海战死之后,整个龙卫军便完全落入到了黄淳的直接掌控之中,而另一个重要的将领神卫军指挥使许泰因为反对黄淳投降,直接被黄淳给干掉了。
  在萧诚公布的誓杀的叛国奸贼之中,黄淳也是榜上有名,而且比他曲珍落后不了多少位次。
  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除了和舟共济,也没有什么别的法子好想。
  所以,用黄淳,曲珍放心得很。
  而且,黄淳的麾下,也算是如今赵军之中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曲珍自己的主力,一部分在南阳与新宋军队对抗,另一部分,当然驻扎在开封守卫赵国现在的京城。
  商丘是护卫开封的南大门,而下邑,则是商丘的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黄淳自然也不敢轻忽,让自己的儿子率领两万大军驻扎在下邑。
  魏武熟悉这个黄海,则是因为当年黄海与辛渐之间的恩怨。
  利用自己的家世,黄海差点把辛渐一家给逼死。
  后来辛渐成为了萧家大郎麾下的重要战将,如今在西军之中,位高权重。
  “废物终究还是一个废物,哪怕你给他穿上了再好看的衣服,戴上了再好的头冠,可腹中不是一堆草!”遥指着远处的下邑城,魏武哈哈大笑:“与我们对阵,居然还敢将军队分开驻扎,这里放一个营,那里放一个营,看起来面面俱倒,每个要点都驻扎有军队,其实却是处处漏洞,每一处都会成为对方随意打击的重点。这可真算是虎父犬子了!”
  “什么虎父,识人不明,居然敢将如此重要的军事要地,交给如此一个废物来镇守,只是因为这个人是他的儿子,这就是自取灭亡。”白羽军的监军,也是军法官的周光不屑地道。
  “也怪不得黄淳!”魏武一笑道:“换了别人是主将,黄淳也怕这人把他们卖了啊!你看看营盘镇、会亭镇,看到我们的军队一到,二话不说,立即便投降。伪赵不得人心,由此可见一斑。”
  “魏将军,接下来怎么打?”周光问道。
  “先等一等!”魏武笑道:“砀山那边也在动了,等到砀山那边切断了下邑的退路,咱们这仗,打得会更轻松。”
  “砀山那边一动,只怕黄海就会跑!”周光道。
  “跑不要紧,我更喜欢在野外与他们作战,攻城的损失还是大!”魏武道:“非不得已,不攻坚城。”
  “要是黄海不跑呢?”
  “接常理说,我们一出现在下邑城下,黄海就该筹画跑了。”魏武摸着下巴道:“因为很明显,咱们砀山的驻军,是必然要断他的退路的。”
  “要是这黄海是个棒槌呢!”周光一摊手道。
  “那也挺不错的,军心离散,破城也容易!”魏武笑道:“可以为云贵那边,多添一些屯田的人手了。”


第六百零四章:下邑
  “出击!”魏武一挥手,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鼓声如雷,一队队的士兵们拥着各色攻城武器,向着远处的下邑城缓缓推进。
  抵达下邑已经五天了。
  黄海没有跑,只是也没有了再出城与魏武在野战之中一争长短的心思。
  他试过了,在白羽军抵达下邑的第一天,他便亲自率部向立足未稳的白羽军展开了攻击。
  一场大战下来,拥有兵力优势的黄海,被打得大败亏输。
  出城的五千步骑,被二千白羽先锋军打得狼狈不堪。
  随着白羽军主力抵达战场,黄海只能断尾求生,抛弃了被白羽军咬住的后军,在副将的接应之下,逃回了下邑城中。
  下邑是军事重镇,在这片区域一共驻有两万赵军。
  可战事一起,率先展开进攻的白羽军行动太过于迅速,而且分驻各地的赵军,要么是不禁打,要么就是望风而降,差不多一半的军队,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没了。
  而更让黄海愤怒的是,不少先前还是他部下的赵军,换了一面旗帜,现在居然就变成了围攻下邑的宋军了。
  现在,下邑城下的宋军兵马,差不多有七八千人。
  而白羽军,本身只有五千人。
  也就是说,在宋军展开进攻之后,便有好几千赵军投降而且成为了宋军先驱。
  这不能不让人恨得牙痒痒的。
  其实这也怪不得这些人做了墙头草,两边摇摆,委实是所谓的赵国,实在是不太得人心。
  汴梁赵宋算是亡了,可是江宁新宋成立的速度却是极快,算是完美承接起了宋国的国祚,这让很多宋人,心里头又有了些期望和指望。
  毕竟做大宋的百姓做了这么些年,骤然换成了赵国的旗子,根本还谈不上什么凝聚力。
  更何况,短短不到两年的功夫,赵国就已经换了一个王了。
  崔昂被宰了,曲珍上位了。
  你要说什么忠心,那就是笑话了。
  更多的,只是利益的牵扯与一种服从的惯性以及严刑峻法带来的震慑。
  可一味地御下以严,动辄便祸家妻儿、家族,也让很多人敢怒而不敢言。
  但这种不满,如果有了一个渲泄的口子,很有可能就一发而不可收拾。
  就像那些驻外的军队一般。
  换了一面旗帜,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向过去的上司发起了进攻。
  当然,与过去不同的是,魏武在他们投降的第一时间,便先给他们发足了一月的薪饷,今日上阵前,敢为前锋者,又是每人一贯钱的赏钱。
  谈不上重赏,但对于欠饷已成习惯的赵军而言,魏武就显得太慷慨了。
  欠饷这样的事情,对于本身就是武将出身的曲珍、黄淳等人而言,自然也是晓得其中的厉害的。
  他们也想足额发放啊!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钱从哪里来呢?
  辽人大军是走了,可他们走的时候,却是将他们占领下的大宋领土之上,如同用篦子篦过一遍一般。
  崔昂接手的,是一个破败不已的烂摊子。
  曲珍接手之后,情况就更加地不堪了。
  不管怎么说,崔昂还是当过相公的人,对于治政,总也有些手段,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嘛。
  而曲珍就不行了。
  他是一个武将,对于如何治政,如何发展经济,发展民生等事,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而更恼火的是,辽军走的时候,将东京的官员们几乎掳掠一空,这便让曲珍想礼贤下士请一些人来帮他,都找不着人。
  于是,能顶上来又能让曲珍放心的,便是一些武人了。
  于是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的家伙们,便将地方之上折腾得一塌糊涂。
  最简单的赚钱的办法,便是刮地皮。
  可是地皮刮了一层又一层之后,终究是有枯竭的时候。
  到了这个时候,便只能先紧着自己的心腹嫡系来了。
  其它的关系远一些的部队,便也只能让他们自求活路,自己去找路子发财去了。
  没饷没粮,人家凭什么替你卖命?
  眼下还没有卖命呢,魏武已是大把的钱发了下来。
  而且抵达下邑这几天,魏武还真没有准备把这些降军当成消耗品来对待,而是砍伐、收集了大量的木材,开始打制各色攻城器材。
  就像现在这些降军们推着的填壕车一般。
  很多攻城一方,是懒得花时间来打造填壕车这样的东西的,更简单的方法,是驱赶周边的百姓负土填城,至于为此而要死多少没有多少防护能力的百姓,大概率是不在统兵将领的考虑之内的。
  当年辽军攻打东京城的时候,便是派出了兵马,从周边驱赶了大量的百姓作为先驱来攻城,而这,也正是东京兵无战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京禁军,大部分都召自京畿地区,他们的家人,要么在城内住,要么就在周边,这些被驱赶来的百姓,相当一部分便是东京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