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5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相对于收获,这点抑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要把国都设在了江宁府,那自己虽然只是封疆大吏,但同时也可以直接参与到朝政的管理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可是其它几位总督比不了的。
  “不可!”果不其然,司军超干脆了当地出言反对。“江宁府距离前线太近了。两淮流域,接下来肯定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各位,不是我说话诲气,而是我们身为朝廷大员,手握南方千万百姓的生死荣辱,便不能不慎重处理此事。万一两淮的争夺我们失败了,那敌人便能直逼江宁府,没有了两淮的掩护,所谓的长江天险,毫无用处,真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要么就是又迁都,逃跑,要么就又是要重演东京旧事啊!”
  一席话,说得众人都是点头不已。
  “我同意次辅的观点!”宋新俊虽然在政事常中排名最末,但他却是懂军事的,所以在这个方面,自然也是有发言权:“首辅还请三思啊,我们大宋,再经不起这样的惨重失败了。再来一次,只怕人心,就真的无法再聚拢起来了。”
  萧诚微笑着站了起来,环视了诸人一眼,道:“仅仅就是这个原因吗?还有别的反对意思吗?有话尽管说出来,今日只是讨论,言者无罪,只要你觉得有理由,便可以说出来大家商讨!”
  闽浙总督刘明义左右看了看,站起来拱手道:“首辅,诸位,下官还是认为杭州更为合适。抛开安全方面的原因不谈,仅就财贸而言,杭州也更好。两淮接下来必然是战事连绵,经济就不用说了,肯定一塌糊涂。而我们要抵挡敌人的进攻,还要准备以后的北伐,需要大量的财赋,而国都设在杭州,一是可以重点发展海贸,二来也可以更好地统筹整个南方的财富,更加高效地利用这些财富。”
  众人又是连连点头。
  “没有其它意见了吗?”萧诚依然不动声色。
  众人不再作声。
  “好,那我就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新国都设在江宁的原因所在吧!”萧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其一,把国都设在江宁,正是要我等抱括官家在内,都不要忘记了东京被破太上皇等被俘的奇耻大辱。正是要上至官家下至所有官员,都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战火,感受到国家仍然在危亡之中随时都有可能覆亡。要让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明白只要我们再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诸位,如果我们躲到后方,比如说杭州之地,那里的安宁、繁华会慢慢地晃花我们的眼睛,迷失我们的心志,让我们错误地以为这天下太平了,可是不是这样的。”
  众人不由一阵默然。
  “前几天,一位杭州的朋友,写了一首诗给我,让我深以为然啊!”萧诚吟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候,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听到这首诗,在场之中不少人都是变了颜色,特别是业自于江浙之地的一些官员,更是垂下了眼睑。
  “诸位,我们大宋现在丢掉了半壁江山,丢掉了国都,丢掉了太上皇和皇帝,东京城内,百万百姓在深渊之中煎熬,据情报显示,东京城中的百万百姓,如今只剩下一半不到了。少的了一半人,要么是因为有一技之长,被辽人抓走了,要么是死了,要么是逃了。”
  众人勃然作色。
  “可是我们的杭州,却依然是歌舞升平啊,如果把新都设在那里,过上几年,十几年,我们还记得要收复故土,救回太上皇吗?”萧诚厉声质问:“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让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危险之中,我们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这些危险,而解决这些危险的同时,便也让我们拥有了反击敌人的能力。”
  司军超深吸了一口气,辩道:“首辅,即便如此,也只能说是这两地各有长处,至于首辅您说的这些懈怠之心,完全是可以通过教化、法规等予以解决的。”
  萧诚吐出一口气:“次辅,你却容我说完。”
  司军超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大宋新败,而且败得其惨无比,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提振士气,再聚民心。而新都设于前线,皇帝坐镇一线,天子守国门,卫护南方千万子民不受夷族之荼毒,还有比这个更能凝聚人心,更能让百姓们支持新朝的举动吗?”
  “首辅说得对,天子守国门。”监察院上卿胡屹激动得跳了起来,眼睛里竟然是有泪水在晃动:“唯有如此,方能让所有人都警醒,所有人能牢记国耻,所有人都能聚集在官家周围,戮力同心,光复故土。”
  咣当一声,后堂传来了有物坠地之声,众人有些毫升诧异地转头看向后堂。
  便连萧诚也有些惊讶。
  但片刻之后,众人却是纷纷站了起来,面向后堂躬身为礼。
  就连萧诚也是如此。
  因为此时,出现在那里的,赫然便是马上就要登基为帝的赵安,此刻他脸色绯红,眼眶含泪,身体微微有些颤抖。
  赵安到贵州路的时候,不过二岁刚出头,眼下十年不到,虚岁刚好十二。但在众人眼中,自然还是一个毛都没有长齐的少年,大家聚在一起商议军国大事,也没有人想到要不要请新皇帝来听一听。
  普通百姓们对于皇帝会有一种莫名的崇敬,认为他们是天上星宿下凡,是上天选定的天选之子,但在这些重臣面前,大家却都清楚得很,皇帝,也是凡胎俗子,只不过投胎的时候投得好而已,真要说才能,指不定在朝中随便扒拉一个都要比皇帝强。
  要知道,赵宋以来,皇帝差不多生下来就是皇帝了,而朝中的那些大臣们,那一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披荆斩棘走过来的。
  哪怕就是那些豪门贵胄,起步比一般人高许多,但家族的帮衬,也基本上只停留在五品以前,过了这个坎,对不起,家门的影响力已经大幅度减弱了,最终能不能再往上走,靠的还是自己的能力。
  当然,豪门贵胄这样的家世,稍稍占一些便宜罢了。
  但心里怎么想的不重要,礼节之上,却是要做得足足的,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一屋子的朱紫躬身为礼,赵安上前一步,扶起了萧诚,然后再虚虚地扶了众人一把,请了诸位大臣平身之后,这才道:“刚刚首辅说,天子该守国门,安虽年幼,却也深以为然。安还想再加上一句,不知可否?”
  赵安转头看向萧诚。
  萧诚微笑着道:“官家尽管说。”
  “天子该守国门,君王应死社稷!安愿守国门,死社稷。”年幼的声音在屋里回荡,却是把绝大多数人轰炸得有些头昏目眩。
  这几句话,可不仅仅是赵安的政治宣言,往深里想一层,这里头又何尝没有包含着对太上皇以及前头皇帝的讨伐之意?
  要知道,太上皇赵琐和皇帝赵敬,全都是向辽国请降的。
  赵安的这十二个字,却是向天下宣告了赵琐与赵敬两人不堪为大宋皇帝,这是从根儿就否决了他们。
  如果以后新朝当真北伐成功了,这二位,只怕连入赵家宗庙的机会都没有。
  这十二个字,是对他们的羞辱。
  这十二个字,要是传到了辽国,也不知这二位,还有没有脸面活下去。
  “谨遵官家旨意!”屋里,声音回荡,大家齐齐弯下腰去。
  当然,众人并不认为小皇帝能说出这掷地有声的十二个字来,必然是首辅萧诚事先布置好了的。
  要不然萧诚刚刚说到这里,小皇帝就适时露面来强调上这么几句,只不过这么一来,定都江宁石头城一事,便差不多是板上钉钉无法更改了。
  萧诚微笑着请赵安坐了主位。
  上面那张椅子本来就空着。
  “诸位,我还要说第三点。国都在江宁,诸位也在江宁,那么,这天下财富也好,兵马也好,自然也会向着江宁聚集。有了足够的兵马,有了足够的钱粮,我们再依仗着长江之便利,可以随时随地向两淮流域增兵、增晌,物资兵马的运送不会有丝毫的阻碍。这,才是守住两淮的关键。真丢了两淮,江南还守得住吗?即便我们跑到两广云贵去,又能偏安几时?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共识,这天下,非我即彼。而想击败对方,现在于我们而言,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守住两淮,伺机反攻。这个时候,可能是三五年,也可能是十几年,兴许会更长一点,但只要初心不改,我们必能成功!”
  江陵码头,新任的两江总督谢鸿双手抱拳,向着比他年轻差不多一半的年轻人一揖到地:“首辅,谢某必定会分毫不差地完成您交办的事务,以后也必然唯首辅马首是瞻。”
  萧诚笑着扶起他:“伯英兄,国事艰难,以后正需要我们共担时艰呢!路长且阻,且让我们一起来披荆斩棘,再造山河吧!”


第五百六十一章:凄惨
  拒马河边,哭声震天。
  无数人瘫坐在河边,回望南方。
  南方,是他们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辽军士兵冷漠地提皮鞭、刀枪在人群之中巡视,但凡稍有异动者,毫不怜悯地便是一鞭子抽下去,将人抽得皮开肉绽。
  而这些被抽打的人中,不少人过去都曾经是高高在上的人物。
  这一点,从他们虽然破烂不堪,布满污垢,但却仍然还能辩识出那是相当好的布料便能看出来。
  而现在,他们在辽人的眼中,与一般的平民百姓,并没有什么两样。
  甚至还要更加的不如。
  因为在距离这个俘虏大队不远的地方,有着另一个俘虏营,那里面的俘虏很显然便受到了好得多的待遇。
  他们居然每个人都被发了一个馒头,每个人还有一碗肉汤。
  这个俘虏营里,都是有着一技之长的匠师。
  辽人从东京撤退的时候,几乎是把东京城内所有有着一技之长的匠师全都一扫而空。
  赵宋的皇帝以市坊来管理百姓,而一个坊内居住的,差不多都是同一类型的人,辽军在东京城内烧杀抢掠的时候,对于这些比较特殊的坊,基本上是秋毫无犯。
  因为皇后娘娘下了严令,这些匠人,她都是要完好无损地带回去的。
  至于居住在其经地方的匠人,那便要看运气了。
  有的活了下来被送进了这样的特殊的俘虏营里,有的却是不问轻红皂白,就被一刀砍翻在地。
  至于其它的坊市,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繁华的东京城,基本上废了。
  官员也好,百姓也罢,也许是几辈子积累下来的财浮,一夜之间,便被一扫而空,成为了别人的收获。
  在屠刀面前,金枝玉叶也罢,下里巴人也好,并没有什么区别。
  有时候,下里巴人活命的希望,反而更大一些。
  匠人们啃着馒头,喝着肉汤,却是头也不敢抬,委实是在他们周边的另外一些俘虏营的景况,实在是太吓人了一些。
  他们现在还活着,还能一家人呆在一起,对于他们来说,便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那里还敢发出半点声音,即便心有悲戚,却也只能强忍着。
  “韩科。”一名辽军军官走了过来,大声喊着,
  正在喝着肉汤的一个年轻的汉子站了起来,应了一声。
  “都吃饱了吧?没有吃饱的,你派人再去扛几筐过来!”军官拍着韩科的肩头,很是亲热地道。
  这个军官对韩科这样亲热,自然不是因为韩科帮着他管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