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老儿,别让他经管具体的政务,而是让他却做一些务虚的事情,他那可就老厉害了。
  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你不会用的人。
  这便是萧诚对于用人的原则。
  每个人都一定会有他的长处的。
  吏部,萧诚自然是不会丢给别人的。所以岑重这个排名第二的次辅便负责了吏部。
  排名第三的次辅,是原梓州路制置使宋新俊。
  益州总督由成都府路制置使李世隆夺得,陈群为副手,袁泉再次之,而宋新俊则入朝为官。
  宋新俊这个人是真的懂兵事的,当初便是被朝廷安置在梓州路监察萧诚的,而且梓州路现在的官兵,也算是精锐之师。
  或者这也算是楚王赵敬当年做的为数不多的正确的事情之一。
  他将几部劲旅调到了梓州路,原本是准备围剿萧诚时大用的,却不想最后阴差阳错地将这几支部队保存了下来。
  不过想想现在挑大梁的部队,都是来自云贵与两广,宋新俊这个负责兵部的次辅,以后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
  而萧诚在总管全局的基础之上,也亲自督管了二个部门,那就是工部和礼部。
  这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许多人的认知当中,六部里面,工部和礼部无疑是排名靠后的,很多人也把这当成了萧诚的一种退让。
  不过萧诚却不是这么认为的。
  益州总督李世隆,两湖总督江之鹤,两江总督谢鸿,云贵总督罗纲,两广总督是由原广南东路安抚使蔡远松担任,闽浙总督则是由两浙安抚使刘明义担任,至于原来的福建路安抚使章宇因为犯了原则性错误,现在虽然也到了江陵府,不过却只能弄到一个闲职,虽然还是紫袍,但在国家大事之上却没有什么发言权了。
  纯属于朝廷为了福建路的稳定,不使章氏一族狗急跳墙的一种安抚而已。
  吏部尚书成绍,原淮南东路安抚使,虽然本身才能一般,但属于第一批往江陵府跑并且速度很快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应当得到回报。
  兵部尚书吕文焕,人家在襄阳独立支撑了一个多月,几乎打到兵精粮绝也没有向辽国投降,而且他的对手还包括了辽国王牌军队属珊军,所以这个任命,没有任何人有异义。
  当然,萧诚愿意给吕文焕这个显职,也是因为他不想吕文焕回到襄阳去了。要是吕文焕回去了,那中部行军大营这个职位就非吕文焕莫属,王柱压根就没有任何竞争的机会。现在吕文焕走了,王柱便可以名正言顺地上位。
  户部尚书徐向奇,原本是江南西路安抚使,此举,也是将整个新朝的财政大事,都交给了江南路出身的人。
  当然,江南两路在南方,本身就是财力最为雄厚的两路。
  刑部尚书张振,却是前朝的老人了,曾一路做到过刑部侍郎,后来因为荆王之事上书皇帝而被皇帝直接撵出了京城,回家赋闲了。不过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也正因为如此,这位逃过了一劫,在萧诚发出号召令之后,这位便从庐州老家一路南下来到了江陵府,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势力集团,但却是一个真正的刑律人才。
  工部尚书李格,这位是地地道道的萧诚的心腹嫡系,不过他也是夔州路上李氏家族的成员,也不算是没有依靠之人,其件父李防,在夔州路转运使上做了十几年,在这一方水土之上也算是人脉深厚。
  不过李防的运气不算好,虽然因为李格的提醒,他拖延去河北,逃过了被辽人干掉的命运,也间接地让马兴送了命。但人的运气啊,有时候还真是冥冥之中由天注定,他没有躲开第二劫,东京城破,他也被俘了,然后被辽人一体儿地押往了上京。
  这就很难说是祸是福了,兴许,当初战死,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礼部萧诚原本想请岑老夫子来做,却没有想到让众人群起反对,一来呢,是因为岑重是吏部尚书,父子两人同朝为官而且还都是显爵,这显然是不行的。二来,别看岑老夫子桃李满天下,进士学生一大堆,但他自己,却仅仅是个举人,让他来担任教化天下的礼部尚书,肯定是不行。说不定还会惹得辽人笑话。
  最终,这个职位落在了韩端的身上。信阳韩家人,也就是萧诚母亲的娘家人。论起辈份,萧诚还得叫韩端一身叔父。
  东京城破之后,信阳韩家因为有萧诚这么一个关戚,逃出了生天。
  不过韩家却分为了两部分,其中嫡系一脉,辗转去了西军萧定那里,他们过去,还是萧诚一手安排的。
  没办法,谁让萧诚与他们还是隔了一层呢!
  韩氏虽然视萧诚为己出,但在韩氏一族眼中,萧定,才是他们嫡亲的外甥呢!
  留下来的韩端,与韩家嫡系快要出五服了,不过这是一个真正的学术大家,在大宋名声极大,由他来担任这个位置,倒也让人膺服。
  至于他与萧诚之间的那点关系,众人自动忽略了。
  毕竟关系也不算大了。
  政事堂与六部以及六大总督的位置一定,这新朝的大格局也就算是基本划好了圈子,其它一些关键位置的争夺,那是下一步的事情。
  而现在溶解度在众人面前的最为关键的一件事情,便是新朝定都何处。
  这是一个香饽饽,新朝定在那里,那里自然就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好处。
  “当然是江陵府!”江之鹤第一个跳了出来。“江陵府位于南方诸地正中心,有长江之航运便利,有湖广粮食之充足,顺流而下,可以支援襄阳,入黄河可援徐州,可谓是坐于腹心,兼顾天下。”
  闽浙总督刘明义冷笑:“我认为还是杭州更好,大宋财赋之重,莫过于海贸之利,江总督说湖广富庶,不知往年为朝廷输送了多少财赋?”
  江之鹤顿时翻起了白眼。
  “建都于杭州,可以更有效地推进海贸,获得更多的利润,也能更好地开发江浙,两江等地。”刘明义顿了顿,接着道:“而且,对于皇驾来说,在杭州,更为安全。”
  听到这话,罗纲嘿嘿一笑,刘明义转头对他怒目而视,罗纲却是面不改色,端茶自饮。
  在这件事情之上,他懒得插口。
  反正没有云贵什么事儿,而两广总督蔡远松也不愿加入争论,道理一样,他们的地盘偏远了,新朝国都绝无可能在他们的地盘之上。
  至于前两天才风尘仆仆的一路从徐州赶来,屁股都还没有坐热乎便一跃成为新朝最重要的封疆大吏的谢鸿,似乎还没有习惯于自己的新身份,坐在那里看看这样,看看那个,一脸新奇却又带着些拘禁之感。
  他自然也不觉得自己的两江之地,会成为新的国都之所。
  所以说来说去,大概也就只是江陵与杭州之争了。
  刘明义所说的是客观存在,但别忘了,现在他们可就正在江陵的地盘儿之上,江之鹤可是先声夺人的。
  刘明义与江之鹤唇枪舌剑,谁也不服气谁,堂中其它诸人,却都是把目光投顾在了萧诚身上。
  这件事情,只怕最后拍板的,还是萧诚。因为这屋里,支持萧诚的人还是占多数的。
  “谢总督就没有什么话好话吗?”萧诚含笑看向谢鸿。
  谢鸿愕然,站起来先拱手一礼,才道:“下官觉得,江陵与杭州都是极好的。”
  这话一出口,两声不屑的哧笑顿时传来,江之鹤与刘明义都是不满这样和稀泥的说法。其它人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都想瞅瞅这个让萧首辅无比看重的新贵,到底强在那里?
  萧诚微笑不语,但眼神之中带着的鼓励却是不言而喻。
  谢鸿心中忽然有所悟,他轻轻地咳了一声,接着道:“不过与我两江一地比起来,这两地,却又差了一大截。”
  “现在两江之地,何来有能驻新朝国都之所?”罗纲突然插了一句。
  与其说他是在质问,倒不如说他是在适时地给谢鸿捧哏。
  “江宁府,石头城!”谢鸿一字一顿地道。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一眼萧诚,见到萧诚脸上笑意更浓,他知道,自己又赌对了。
  只不过心里却有些小埋怨,首辅你既然属意江宁,为什么不在见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沟通一下呢,这是对自己的又一次考较吗?


第五百六十章:天子该守国门,君王应死社稷
  高迎祥率领的援军先在下邳击败了刘豫,然后又与谢鸿刘俊合兵一处,猛攻砀山。本来就因为刘豫大败而归而惶惶不安的砀山守军,基本没有怎么抵抗就宣布投降。
  大家以前本来都是同朝为官,向对手投降,倒也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相反还有不少人欢欣鼓舞。
  毕竟赵宋统治天下数百年,正统之说深入人心,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普通百姓,早就习惯了大宋的旗帜,城头之上早先变成了齐国,不少人还真是看不顺眼的。
  至此,砀山、徐州、下邳构成了一道完整的链式防御,可以说是拿住了淮河流域的命脉,接下来不管是刘豫还是以后的辽国人,再想南征,首先要做的,便是突破这道防御链。
  高迎祥在徐州开始整顿军队,布置防守。
  而谢鸿则接到了萧诚的邀请前来江陵府会盟,这对于谢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肯定。也代表着他这一次的赌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要知道,能接到萧诚邀请信的,无一不是各地的头头脑脑,不是政界大拿,便是商界翘楚,而他能侧身其间,便等于是肯定了他的地位。
  一路之上,他曾设想过萧诚会给予他什么酬谢。
  这是肯定的。
  自己在进行这场军事冒险之前,只向外发出了一封求援信,那便是给远在江陵附的萧诚的。
  这不仅仅是一封求援信,更是一封投效书。
  是自己向萧诚表忠心的一种隐讳的方式。
  大家都是读书人,有些事情,不需要说得太直白,便能心领神会。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萧诚给予他的回报,竟然是如此之大,大到他做梦也不曾想到过。
  两江总督,这块巨大的区域,包含以了以前的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以及江南西路的一部分,仅就疆域而言,两江,已经超过了其它六个行政区域,如果就财富而言,更是远远远地将其余地方摔到了身后。
  本来这些地方在以前,就是江南最为富庶的地区。
  但惊喜远远还没有结束。
  萧诚,竟然准备把新朝国都也设在两江地区。
  如果说先前谢鸿接下两江总督一职还诚惶诚恐,胆战心惊,觉得未来前途难测,机遇与危险并存的话,那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两淮区域将来必然成为双方争夺的重点,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自己任两江总督,的确位高权重了,但也是被架在火上烤了。
  因为很显然的是,两江总督以后最重要的职能一是抵御北方的敌人进攻,确保南方半壁江山的安全,二就是要为北伐作准备,时机一到,新朝必然是要向北进攻,以期拿回故土的。
  战火,将是两江以后的主话题。
  对于两江而言,这当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但如果国都在两江呢?
  那还有什么愁的?
  保卫国都,那是必然的事情。
  重兵云集于两江,也是可以想见的事情。
  虽然自己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相对于收获,这点抑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要把国都设在了江宁府,那自己虽然只是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