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9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他更不能离开了,要等孩子成功出生,再长大。
  不然中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孩子又没了咋办?
  “鸭架和上面的肉哪去了?”薛王李业知道自己喝的是鸭架汤,一不见鸭架,而不见肉。
  “在这呢,爆炒的鸭肉,还有鸭血。”
  李旦用筷子点点自己的餐盘,告诉儿子鸭肉的所在。
  李隆基跟着指指桥头的位置:“架在外面,庄子里先炖一遍汤,捞出来,一大堆扔到免费汤的地方继续炖,把骨头炖酥,别人喝的时候还能嚼。”
  庄子里许多骨头都这般处理,庄子保证有汤,先炖,再给别人。
  不然骨头只能扔掉,或者当成饲料。
  拿到棚子的鸭架上还有肉呢,猪大骨的骨髓没有,全锯开取出给孩子和老人们吃了。
  即便如此,李家庄子免费汤所在,也是最好的供应点儿。
  大家看过去,看到棚子群,更看到停泊在那里的游艇。
  “小易回来后说调整原油蒸馏技术,要用在游艇上,改一点就行,不能脱硫太多,多了对游艇设备伤害大,坏了修不了。”
  李旦想要乘游艇出去玩儿,不走远,在周围转转,总比别的船强。
  又知道燃料李易拿寿命兑换,他便等庄子上改进下蒸馏技术,李易说的话他很上心。
  他记得李易说的时候说脱硫过程中把什么润滑的也给弄出去了。
  “三哥,不如上游艇看看?”岐王李范这两天始终盘算,李易的东西,他不好直接说。
  恰巧话题说到这,游艇上有羽林飞骑看守。
  “去。”李隆基没犹豫,下来的六个官员说游艇好。
  一行人出发,饭菜由太监宫女带着。
  八个跟着李易出去的太监宫女,他们负责讲解游艇里面的情况。
  他们回来后,把本本交上去,还有分开说情况。
  游艇靠着庄子的一边停,搭上跳板就上去。
  对岸始终有人在观瞧,包括外蕃的使臣。
  京兆府的百姓,有钱的人,会主动跑来瞅瞅,跟普通的百姓聊上几句,不端架子。
  有种自豪感,自己大唐的大船,叫巡洋舰,可厉害了,李东主的驾乘。
  使臣们各怀心思,倭国人比较实在,他们琢磨这船回自己的日本是不是特别安稳。
  之前他们把水泥的生产技术给送回去,又从国内带到这边不少白银。
  今年他们准备让想回去的道慈带上新的资料,道慈是个人名,俗家称呼为额田,师傅是智藏,属于沙门。
  这个道慈不是李易时代的道慈,两者差不少呢。
  伯讹等吐蕃人看着游艇,总担忧李易哪天高兴,开着游艇去黄河源头转,再跑到长江源头,天知道李易会干什么坏事儿。
  李隆基等人先不忙着参观,吃饭重要,一会儿凉了。
  刚在甲板上坐好,一群快马从前面跑过来。
  “报!河西节度使急报……”马上的人大喊着,其他人纷纷让路。
  (


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苏禄欲和放自由
  “苏禄言及他愿意在那边继续为大唐阻挡外敌,说他的突骑施依旧有足够的兵力护卫大唐疆土。”
  验过信,李隆基看过,与父亲和兄弟们说。
  “把另一封原信给小易送去。”李旦不想管朝廷的事情,操心多了会累。
  李隆基颔首,羽林飞骑带着另一封同样的信跑了。
  报信的一队人被放到平板车上推进庄子,准备泡澡、按摩、睡觉。
  跑短途冲刺的马享受着冷水冲洗、鸡蛋和胡椒粒的待遇,不时地喷一下气儿,表示高兴。
  游艇上的人心思转向西北,随即又转回到游艇和吃饭中,再操心也要等李易回信。
  “此船比我等出去时所坐的船舒服。”李成义感受下船的晃动与甲板的情况,给出评价。
  他没说错,游艇的甲板当然比他之前的船甲板好。
  不但甲板好,看看周围的东西,哪样都不是其他船能比的。
  “此船比马还快,可惜抬不上去。”
  李范想去黄河源头转转,他还不愿意乘别的船,害怕出事儿。
  走壶口瀑布,游艇太大,往上拽还得重新制作索道坡。
  李隆基脑海中出现壶口瀑布的模样,说道:“李家庄子在制作钢丝绳,再加上铁轨和混凝土固定支柱,应该能把更大的船拽上去。”
  “现在正于黄河上游人工运河的位置造船,可不过壶口瀑布,到瀑布时,走铁轨马运,运河同样能帮着运。”
  李旦说着不愿意想更多的朝廷事情,偏偏不小心就记住,随后自然琢磨。
  李守礼接过话:“物资流通起来,黄河上面段的百姓方能过上好日子。
  他们多到仍掉的的东西,正是其他地方所需之物。
  好比夏季的瓜果,凡黄河段,采摘后装船顺流而下,解京兆府瓜果昂贵之忧。
  京兆府的铁器等工具,再装船送过去。
  还有草原上的蘑菇,今年采的春蘑,也是陆上行舟,却很容易。”
  包括李守礼在内,一群王都在努力学习,包括他们家中的子嗣。
  知识没学到的,不准参与大唐朝天下基金的运作。
  不白参与,赚钱。
  朝廷给宗室子弟钱,按照官职给,钱并不少,架不住他们花大。
  举办个酒会、带一群人文去游、府中下人的月例、女人的胭脂……
  花多了就看别人潇洒,除非李隆基高兴,赏赐一些,要么家中的女人见王皇后,王皇后给。
  在基金里面任职,有工资,做好了的话,工资比俸禄还高。
  要求不准外行指挥内行,更不得贪墨,包括找其他人成立一个商行,与基金合作,进行利益输送。
  基金运作,没有漏洞,至少他们找不到,李易给出的全套方案。
  除非出现窝案,如大唐朝天下基金的琼州分部,从上到下,全联合起来,造假!
  包括母基金的巡查人员,跟着参与。
  这个情况下,能够在一个审核周期内捞好处。
  到审核周期最后时刻,汇总要给李易,李易有计算模型。
  在琼州投入多少,你给我产出这些,告诉我钱是怎么正常花掉的,你觉得我信吗?
  从模型树上往下捋,全给你找出来。
  几个王本分,凭能力赚钱,府中的奢侈品至少不用买。
  六李庄的出产,按照各府的情况分,加上海产品,举办一次诗会,花销都变少了。
  ……
  “安西节度使送来的信,诸位看看。”李易收到信,扫一眼,让侍女送给宰辅。
  “今年的俸禄给了吗?”张九龄问毕构。
  “给谁?给咱们的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毕构撇嘴。
  又道:“引吐蕃、白衣大食打我大唐,我还给他钱?他以为他的位置重要,大唐就怕他?小易,要不要免他的官儿?”
  后一句问李易,突骑施的苏禄如今还是大唐的官员,只不过今年没给他俸禄,以前都给。
  李易知道历史上的今年,苏禄不但没被收拾,反而额外加了个爵,顺国公。
  历史上大唐没钱,打不动,后突厥求和,就和了。
  苏禄那里还额外封官,契丹的李失活取公主,也给他一个。
  现在不是历史走向,张孝嵩没被抓起来,李易保住,他使劲打。
  突骑施苏禄还吹牛逼说有大军在,有你怎么不打?
  黄河那一片地方,陈兵二十多万。
  再加上原来吐蕃部族入大唐籍贯的人,随时可以发兵西北。
  “李易,苏禄若动,哪出兵可调?”苏颋找李易商量,他调不动兵,更不敢瞎调。
  “给安西节度使送东西,哪的兵都不调,突骑施打不动。
  回信命他攻打白衣大食,啥都不给他。
  他保证继续呆着,咱们不催促,等以后需要动手,这就是最好的理由。”
  李易觉得调兵,安西节度使又不是没有兵,窜天猴、炸药包和火枪送过去。
  当地种了不少胡萝卜,运一批给别的地方,别处给他们额外的粮食。
  胡萝卜好吃,马都爱吃,早上给马吃根带萝卜缨子的胡萝卜,马能高兴一整天。
  给大唐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根胡萝卜,孩子能高兴好几天,胡萝卜甜。
  “哦!给张孝嵩送一份文书,与他说。”李易又补充一句。
  “张孝嵩?郭知运、王君葵和张忠亮他们呢?”宋璟听到张孝嵩的名字,皱眉头哇!
  他不喜欢将军在外面乱动,而张孝嵩就是最乱的那个。
  张孝嵩知道情况,会不会把他带去的精骑再拉到突骑施打一次?
  “都得说,主要叫张孝嵩准备,他懂!”李易依旧相信张孝嵩,这家伙太厉害了。
  对李易来讲,张孝嵩不用给他下具体命令,把情况说明,后勤跟上,他自然知晓怎么办!
  李易把张孝嵩定义为战场自由人,独立部队,限制在黄河源头属于浪费资源。
  当地用不上他了,他应该带着他的骑兵继续寻找战机,打谁都行。
  他如果有本事把苏禄给灭了,大唐就再抽调人手顶在前方,遏制白衣大食。
  啥?他有可能调过头打大唐?
  那自己就耽误两天时间,飞去一天,飞回来一天。
  “唉!”宋璟叹口气,在这点上,他跟李易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然后必须听李易的。
  好在大唐钱多,打吧!
  (


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提前育苗出行日
  四个宰辅同时给李隆基写奏章,每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告诉李隆基不给苏禄钱,向河西节度使送武器和其他补给。
  李易做的决定,他们帮着走官方行。
  “小易,下次你写呗!”毕构写完,看看自己的菜,心情不错,都是冷盘,不怕凉。
  “我虚职,不适合写。”李易拒绝,不能写,写了以后抢别人的实权。
  “天策上将是虚职?”李成器没忍住,这个可不虚呀!
  自己的曾祖父太宗就这个官儿,随便任命官员。
  “出海的时候用,回来不能延续,下次出海的时候再说。”
  李易一副你真以为我想当这个天策上将的样子看李成器。
  “闻恬,记得帮我写一个辞官的书,给陛下,把大唐海外安抚使和天策上将都辞了,不要。”
  李易想起来自己回来时就有的打算,不要,必须扔了。
  否则会被有心人利用,说自己就是另一个李世民,要当大唐皇帝。
  再煽动煽动百姓,百姓们有一部分支持,事情可麻烦喽!
  “好啊!”永穆公主笑着答应。
  “小易你自己不会写?以前你没少写东西。”毕构见此,揶揄道。
  “没写,俱是抄别人。”李易根本不在乎,我就能抄,你奈我何?
  说完他看张九龄,怪不好意思的,把人家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给抄了。
  随即李易又释然,无所谓,张九龄愿意写的话,相信他还能写出来好的诗。
  自己如果不抄,自己写,得多累呀!
  倒不是不能写,但有那功夫用在提高大唐社会整体层次上多好?
  “切记,不得抄老夫的。”毕构警告一句。
  哈哈哈呵呵呵周围人顿时响起笑声。
  人中流传,别让李易抄你的,抄着抄着你就没了。
  “兄长,我带回来许多仙人掌种子,十多种,在气候炎热的地方,能长很大。
  咱们京兆府种植,初代在大棚里种,能长大,往后的代,再想长很大就不容易了。
  当药用,还能吃,等着开花有种子,需要很多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