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5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少距离、多重的东西,就贴多少的邮票。
  如此一来,不用监管,没有邮票就不行。
  信呢比较轻,可以攒多了一起送,价钱自然便宜,有一分的、二分的、三分、四分、五分的、六分、七分、八分的……”
  “现在有吗?给为兄看看。”李隆基觉得自己等政事堂研究细节的时间纯粹是浪费。
  “有,我揣兜里了,准备随时遇到老毕的时候给他看。”
  李易说着对旁边的也泡的青松使个眼色。
  青松起身,穿着泳衣去取李易的衣服。
  衣服拿过来,李易在衣服上擦擦手,掏兜。
  李隆基也在李易的衣服上擦手,准备接。
  李易拿出来一摞小邮票:“从一分到一钱,一共十种,一到十都有。
  从一钱到一百钱,一共九种,一、二、五、八、十、二十、五十、八十、一百。
  之后是二百钱、三百钱……一缗。一缗之上就是十缗。
  暂时就这些,后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随时都能改。
  一版一版印,成本低,一分的也有一点利润,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计。
  邮寄的时候,不存在一分的情况,至少得四分,一分、二分、三分是用来凑数的。”
  李易把邮票给李隆基看,低面值的图不是很复杂,套色却跟兑换券一样。
  高面值的就复杂了,以免别人造假。
  若想造十钱以下的假,造吧,赔死你。
  李隆基看着邮票:“从哪到哪,多重的信和多重的包裹都规定好了,然后贴相应的邮票?是不是还要盖个印?”
  李易竖大拇指:“三哥睿智。”
  “这个需要用浆糊来贴?到是方便,周围的小齿是作甚的?”李隆基发现邮票边缘了。
  “打的孔,方便大张邮票撕开,至于说浆糊,后面抹了,沾点水,哪怕是口水都行。”
  李易按照自己那时的邮票来操作,有联孔,还有背面带胶。
  他那个时候有的人就不知道,非要再买胶水去贴,沾点水其实便可以了。
  有人知道这个情况,还是买胶水,干什么用呢?在邮票的表面上涂。
  这样盖完印,邮寄过去,用橡皮擦,就能把印给擦掉,还能再次使用。
  曾经的笔友为了省钱,就这么干,占国家的便宜。
  李易同样干过,现在想想,倒不是觉得对不起国家,而是会露出笑容,那是一段青春记忆。
  李隆基不知道李易的记忆,他对这个设计认可。
  “到时候各地的驿站卖邮票,百姓买了邮票贴,谁都别想在其中伸手,好办法。
  邮票直接给地方,地方卖了后把钱给朝廷,想要再次要邮票,就得把之前的钱都回到地方。
  或者是地方驿站出钱买邮票,卖不动的返还回来,钱呢再按照地方对邮票的需求以同类邮票形式送回去?”
  李隆基顺着想到如何卖邮票,低面值的应该好卖一点,上百钱和缗这种估计难。
  他知道为什么有缗的,甚至是十缗。
  从琼州送东西到蜀地益州或长安,要求三天或四天抵达。
  这样会为你一个人一份东西而启动驿站良马冲刺服务,站站接力,一天跑出去一千五百里,甚至更多。
  钱少了不给你送,动用的力量太多,这应该是朝廷紧急军情用的。
  李隆基想着,突然愣神了,过了片刻他把邮票又仔细地看起来。
  “易弟,你是用民间的东西来帮助朝廷传递消息,在解决了民生的事情时,又辅助朝廷传递消息的速度。”
  李隆基如是认为,易弟实在是……
  “三哥,我是在完善一个体系,不是单独针对某一个方面。当然,体系中的各方面其实都受益。”
  李易觉得三哥想多了,军队的传递信息速度当然重要,可是大唐整体的快递物流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的大唐可以打任何人,消息晚几天无所谓。
  因为地方官会看时机出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就比如历史资料记载的,苏禄这个部族越来越强,是大唐封的左羽林大将军,每年都给俸禄和军资。
  然后他实力强了,就想打大唐,当地的官员说我要打他,李隆基说不行。
  过了一段日子,当地官员说,他勾结吐蕃和大食打我们,我们已经出兵了。
  都已经说不行了,你还是给人家打了,至于说是否真的勾结吐蕃和大食,还重要吗?


第八百八十五章 监察如浪方可成
  李易更清楚,这个时期的将领太能打了,一遇到战机,保证出动。
  唐朝和吐蕃本来之前输的多,结果在开元时期,打谁都能打。
  敌人打过来,不但能挡住,还能反杀。
  敌人稍微有一点疏忽,直接就干过去。
  正是因为如此,大唐朝堂才开始信任节度使,然后随着经济逐渐转差,节度使自己养的兵变厉害……
  这是军政集中于一人的后果,没分开,互相少了掣肘。
  李易那个时候,军是军、书记是书记、行政一把手是行政一把手。
  避免不了,但想造反,做梦吧。
  没有一个人说是可以把地方给统一的。
  之前有各个军区,后来发现,只以军区而论,还是容易出问题,结果给变成了更大的战区。
  “易弟,有此体系,朝廷与地方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凡是有村子的地方就能通驿卒,你能想到什么?”
  李隆基一副我想到了你没想到事情的样子问。
  “还请三哥指点。”李易眼中露着茫然之色,其实想的是举报与上访。
  他不知道大唐有没有用,反正他那个时候没用,他那个时候最有用的是找媒体。
  媒体一暴光,地方就积极,事情闹大了,上面也会发声,不然就跟瞎子和聋子一样,还可以当哑巴。
  “易弟你想,书信往来多,驿站独成一体,有人发现地方官员贪腐,是不是就能写信送过来?”
  李隆基把话说出来,一脸他已掌握全天下的神情。
  “那地址写哪呢?村子里举报县令,给谁写信?给州府写信,万一州府跟县令关系好咋办?”李易说出第一个问题。
  “给朝堂写信,地址就是长安兴庆宫,然后是……内侍省。”
  李隆基说出地点,他还是不放心别人。
  李易点下头:“当地驿站的人是当地人还是别处的人?那些人中,会不会有人看到这个地址,跑去给县令报信?
  速度快的信需要加钱,没有那些钱,就要慢慢等,凑够了数量送一批。
  给长安兴庆宫内侍省的信,有没有回信谁知道?送没送到谁知道?
  多少钱可以让驿站的人把那封信抽出来销毁?写信的人之后会不会死?”
  李隆基拿起个炸串默默地吃起来,吃一口,又拉托盘漂过来,蘸蘸酱。
  “扇贝周围那一圈哪去了?”李隆基不想说防止的事情了,他发现杜绝不了。
  “裙边切下去了,里面可能会含有过敏的东西,你现在不能接触,不然还得慢慢养。
  等你身体好了,我给你拌麻辣裙边,多放点香菜和葱油,那才好吃呢。
  地方上的事情,想查就能查,一点不复杂,就看愿不愿意查。”
  李易早已习惯,世界都是一样的,什么清廉指数高,都是扯淡。
  比如排名第一,在疫情的时候侮辱他的国家的国旗。
  还有排名前十的,发和平奖的,在国际上就给人家跪的。
  李易明白,知道的越多,对这些清廉的说法越唾弃。
  李隆基看出来李易的态度了,从表情上看出来的,他挺不高兴:“难道不该查?”
  “姚崇家贪那么多,他的儿子们……”李易就一句话。
  “地方涉及到百姓。”李隆基的声音小了。
  “是查贪啊,还是查受贿?我还行贿呢,整个京兆府所有官员,哪个没拿李家庄子的好处?”
  “坑害百姓的总该查吧,至少京兆府的官员不敢欺负百姓,你盯着呢。”
  “那就查呗,派人去暗访,不要明查。”
  “派去的人万一也不行呢?”
  “派一拨去可能有问题,一个月派一拨呢,之前不是说了么,行贿都行贿不起,人太多。”
  “今年就派,绝对不能姑息。”
  “三哥喝汤吧,甲鱼汤凉了没法喝,太腥。”李易不说了,该说的已经说完了。
  “不喜欢吃甲鱼,肉太少。”李隆基矫情上了。
  “炖了四个多时辰了,把汤和银耳吃了,甲鱼拿回去给庄户吃,肉里的营养还是比汤多。”
  李隆基喝了几口汤,吃掉两个大银耳:“易弟,若你到一州当刺史,会如何?”
  “三哥是问廉洁吧?我当然廉洁了,我有钱啊,别人想贿赂我,简直是开玩笑。
  要说杀人,得看地方情况,地方百姓日子好过,我明知道官员捞了大量钱财,我也不会管。
  当地百姓饿得面黄肌瘦,当地官员一钱不贪,我也收拾掉他,不让他当官了。
  若当地百姓生活不好,而地方官员日子好过,必须杀,我亲自下手也没问题,我杀人如杀鸡。”
  李易把半只甲鱼拿过来,看一看,吃肉,没有多少肉也吃。
  “血呢?”李隆基突然想起重要的东西,甲鱼血哪去了?
  “给嫂嫂喝了,一盅高度白酒,就那么点,你不能喝,你一口酒下肚,得养多少天?”
  “哦,那就行。”李隆基认为不浪费就好。
  “晚上小家伙跟我睡,三哥你是胃阴虚,不是肾虚。”李易指指甲鱼汤。
  李隆基刚才还说不爱吃呢,这下把另外半只挪过去,仔细品尝,不给李易吃了。
  李易又说:“最近不会有什么大事情,我给你出个议论的东西。
  关于木轨在京兆府铺就线路的,你就不用上班了,扔出去给你手下的人讨论。
  你好好睡一觉,长时间精神紧绷会让人内分泌失调了。
  休息一天,就能调整过来,真有什么大事儿,我又没出去,我一直在。”
  “明天我不用上班了?”李隆基像个孩子一样。
  “就在骊山上呆着,你庄子那点小买卖别担心,实在不行,我写信给老毕,让他帮忙照看。”
  李易点点头,休息吧,休息一天,什么都调整过来了。
  李隆基瞬间精神状态就不一样了,跟一个小孩子得到大人的承诺,说明天不去上课,而是去游乐场一样。
  李隆基等不得了,跑出去写,告诉群臣明天讨论什么,他知道李易已经有完整的规划了,就是叫别人有个事情做。
  李易也写一封信,给毕构,写的并不是轨道的事情。
  他让毕构梳理一下外来商人商品定位和税收取值的问题,要出三联账,不然会出事儿。
  不给三联的话,里面有漏洞。
  正好开春了,河运为首。


第八百八十六章 一声招呼众人来
  宥州,长泽县,下泉村。
  一早起来的时候,放羊的老汉带着娃儿,看着十六只山羊四处啃着春天长出来的嫩草。
  十六只羊是一家人最大的财富,指望着生活。
  若没有其他特殊的情况,到明年会超过二十只山羊。
  包括卖掉的换了盐和粮食的羊,然后就可以给娃儿的叔叔,老汉的三儿子娶一个媳妇。
  老汉盘算好了,分出去一半的羊,剩下的让娃儿养,等娃儿长大,凑更多的羊,说个更好的媳妇。
  对老汉来说,有了后代,后代再娶了媳妇,就是个盼头。
  一代代活下去,赶上哪一代出了个有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