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系统来大唐-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地的物资往来加快,本应烂在地里的东西变成钱。
  经济的发展就是这样一点点实现的。
  以前通过邮政送包裹的人,从来都不催促,因为没用,一个包裹送上一两个月属于正常。
  如果现在大唐十里一驿能够组建完毕,它的小件物流速度就是李易那个时候八十年代的邮政速度。
  关键是可以加急,比如送信,肯给钱,那就快一点。
  “平日利民,战时利军。”李易嘟囔一句。
  ……
  毕构回政事堂了,状态还是不怎么好。
  宋璟和苏颋已经习惯了,每一次毕构说去找李易问事情,回来都是这样。
  “隆择如何?可是能大唐百姓都有免费热水?”宋璟笑,他不信。
  果然,毕构摇头:“做梦,不过等过上一两年,你想吃岭南的荔枝,我能让你吃到没烂的。”
  “我还是觉得喝免费热水比较容易实现。”宋璟认为喝水比吃荔枝容易。
  吃岭南荔枝,马要怎么跑?半路上有人给准备马?
  “最近的驿站都是二十里一驿,路不好的地方,甚至三十四里才有一驿,除非你十里一……”
  苏颋附和着宋璟说,说着说着他停下来。
  毕构在那里点头,还伸出个大拇指,意思是你很厉害呀,对,十里一驿。
  “还是不可能,需要太多的钱,大唐财政收入是提高了,却无论如何养不起那些个驿站。”
  苏颋自己再次否定,一个驿站要安排人,还有马和种苜蓿草的田地。
  岂是说加就能加的,怎么不说五里一驿?
  “这样操作……”毕构把李易的话用他的语言说出来。
  包括官民一体驿站,商行于各地询问情况,利润分配,收费模式。
  听完他说的内容,宋璟二人沉默了。
  想法太过大胆,自己琢磨还真行,稍微有点钱的人愿意多花钱吃到以前吃不到的东西。
  比如冬天的牡蛎、干的虾、海米,在长安就卖得不错,据说宋王得到的利润很高。
  若是压低宋王的利润,相信百姓们吃的更多。
  大棚蔬菜贵不贵?百姓还是会买,因为有钱了,愿意花在吃上。
  还有海白菜,同样不便宜,都是宋王的买卖。
  百姓如果从海边直接买到干的海白菜的价钱低于宋王在长安城卖的价钱,保证要从驿站购买。
  要到什么季节了,哪个地方产什么东西,在长安的商行派人去询问。
  别人想买,先拿钱,到时候一批批就送来了。
  保存期短的贵,保存期长的相对价格低廉。
  “照此说来,钱都花在路上了,卖的人赚到的少,买的人更多的是在支付路费。”
  宋璟察觉出交易中的问题。
  “对。”苏颋表示认同,花钱花的冤。


第八百八十三章 人心不变有平台
  毕构慢悠悠泡了壶茶:“路上的钱给谁了?驿卒拿了钱难道不花?牲畜吃料,牲畜在哪养着它们不吃饭?总归是要用。”
  他觉得两个人突然变傻了,什么就花在路上?
  “可是……”苏颋想想,发现毕构没说错。
  路费是驿卒赚去了,牲畜养着就得吃料。
  “还能收税,然否?”宋璟提到关键的问题。
  “然,另有额外的利润,未分配出去的利润,用来修路。
  十里一驿,只要那个驿站多赚钱,修十里路的钱就有了。
  有的驿站多赚,有的驿站少赚,额外利润,统一调配,给少赚的驿站补贴修路钱。”
  毕构自己想到了,不用再问李易。
  而修路,有利于商人运输货物,没有驿站快,却是主要运输力量。
  如此朝廷省下一笔修路的钱,可用在其他地方。
  宋璟没想到毕构去一趟,又搞出来大事情了,他叹口气:“李易还是在推商业。”
  “不,小易是在帮百姓互通有无。东西烂在地里好,还是卖钱好?”毕构不承认李易是为了钱。
  若是说他,他觉得自己可以为了钱,李易又不能从中赚到多少钱。
  “隆择可想过商人到地方压价收购,再到别处高价出售?
  若当地百姓不愿意以低价卖给商人,商人就不收了,东西还是会烂在地里和树上。”
  苏颋说出来曾经李易那个时候的实际情况。
  别看这里是大唐,大唐一样知道人性和人心。
  毕构愣了,愁,指望商人不追求利润,就跟希望马不吃草还能跑一样。
  宋璟笑了:“李易早打算好了,那不是有商行么,商行他控制。
  如某个地方的野果子,商人收购一钱要买十斤,辛苦采摘的百姓想一钱两斤卖掉。
  商人不同意,正常来说,野果子要么烂了,要么以十斤一钱的价格卖给商人。
  李易的商行可以先问长安百姓要不要买,一斤三钱。
  长安百姓若买,地方上的商行用一钱两斤来收。
  再走驿站,以更快的速度送到长安百姓手中,想压价的商人还能压?”
  宋璟说的是平台的作用,跟李易那时的网络销售平台一样。
  收购商恨得牙痒痒,当地的百姓自己就在网上卖了,少了中间商,邮费稍微贵一点而已。
  终端买的人比去附近市场上买还便宜,收购商的垄断就被打破了。
  曾经别的商人想收,还有人自己收粮卖,他们就打人,还找关系抓人,之后收粮的被无罪释放。
  变成了物流系统,收购商还敢打物流大集团的人?
  换成李易没区别,他成立的商行,地方收购商动手,那可就好办了,是你先动的手哦。
  “等着吧,势在必行。”苏颋明白,李易话放出来,保证去操作,又不难。
  “老夫要多活几年,看看。”毕构怕死,他怕见不到大唐繁荣的那一刻。
  “现有的驿站之路要扩张,把没有驿站的地方安排新的驿站,可收逃户,来,我等研究一下。”
  宋璟同样愿意看看,他讨论的是驿站规模。
  只有在重要的地方,才会有驿站,标准是二十里一驿,实际二十里可能中间有河与山。
  还有的地方二十里根本设不了驿站,没地方放,路险。
  悬崖上的栈道,怎么中间安排个驿站?要花多少钱?
  现在李易给出赚钱的方法,驿站网络要完善,跟京兆府的水网一般。
  栈道,砸钱,砸出来一个个驿站,马不能跑,用人跑。
  跑一段路,到驿站换人跑。
  不就是钱嘛!有李易在,不愁钱。
  三个人讨论,觉得人少,不够,又把政事堂的其他官员拉进来,开常委扩大会议。
  他们把事情一说,被叫来的官员傻眼,想法太……太……
  “是李东主想的吧?可行!当初建水网,大家都认为是异想天开,水网建成,才知道没错。”
  一个官员小心翼翼地说出心里话,他不认为如此大胆的想法会是三个宰相能有的。
  毕构三人郁闷,如今但凡有个好主意,别人就认为是李易所出。
  “瞎说什么大实话。”此官员旁边的官员拍了对方一下,压低声音提醒。
  转过头他笑着说:“三位宰辅果然心怀天下,此计好哇,我就想不出来。”
  其他官员跟着附和,给宰相们一顿猛夸。
  毕构三个:“……”
  宋璟作了六次深呼吸:“看看具体应该如何部署,办法确实是李易想的,不过我等要比他在细节上考虑得更多。”
  事情很快传到李隆基那里,李隆基吩咐,等那些人的细节研究好了,报一份上来。
  等下午了,才有几张纸送到,李隆基看一遍,赶紧下班,今天耽误了,午饭就吃了一个猪肉夹馍。
  到李家庄子,发现人没了,说是已经提前走了,到温泉那里等他。
  他又匆匆赶过去,到地方,王皇后带小家伙在温度不高的地方泡着。
  李易在炸串儿。
  干牡蛎和干扇贝发好的串儿,用亚麻籽油炸,旁边的盘子里摆着脱骨的烤鸭,都撕开了。
  “三哥回来了?煲的银耳甲鱼汤,你再调养两天就好了。
  今天的炸串儿不蘸辛辣的东西,放一点盐就行,
  愿意蘸,就蘸鸭子肉应该蘸的甜面酱和豆豉酱调和的酱。”
  李易边说边把东西摆好,可以吃了,还炸了一些豆皮和五花肉。
  他每天给李隆基进行食疗,全搭配好了。
  “辛苦易弟了。”李隆基知道自己因为不想吃药,让李易额外付出时间准备饭菜。
  “不累,我一天闲着挺无聊。其实我想去琼州那里看看,快速解决土著和山民的问题。”
  李易说着把东西搬近一点,王皇后带小家伙去换衣服。
  “你处理那点事情,大材小用了,你留在这挺好。”李隆基扔下一句也去换衣服。
  李易自己先吃一个扇贝,嘟囔:“所以我闲啊!扇贝都加工成了扇贝柱,剩下的裙边给庄户拌凉菜了。”
  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回来。
  李隆基拿起个扇贝串儿,递给儿子。
  “爹你吃。”小家伙摆摆手。
  “一人一口。”李隆基先吃一个,又把串儿递过去。
  小家伙横着咬住,脑袋一甩,撸下来,露出个大大的笑容。
  李隆基觉得浑身的疲惫不用泡温泉就已经消失了,他要好好把朝政理顺了,给儿子留下一个轻松的朝堂。


第八百八十四章 所谓细节已在怀
  李隆基陪儿子吃完一串儿,王皇后叫人送上来其他吃食,小家伙不能吃这么多炸串儿。
  李隆基干脆带李易进水里泡,弄一个漂浮的托盘在上面。
  “听政事堂传出来的消息,他们召集了许多官员商议你说的驿站送递细节,要增加驿站数量。”
  李隆基想着那些个细节的内容,与李易说。
  “有人的地方应该设立驿站点儿,然后是主路,宁肯走主路绕远,也不能走无路之处,那路可修不起。”
  李易很害怕有脑瓜子不够灵活的要在深山老林里也弄个驿站。
  没有人烟,弄个驿站是显示大唐有钱?
  谁要是那么想,就安排谁去当驿长,那里环境清幽。
  “要一直安排到村子?”李隆基发现政事堂的细节中没有,只到县,原来也到县。
  “要看村子多远,若是离镇子太远了,就安排到镇子中,往来书信包裹用驿卒来投。
  要看实际情况,不能催驿卒走在危险的路上,还要加快速度,特殊天气,晚一点没事儿。
  越是这样的地方,驿卒的收入要越高,最好是从村子里选人当。”
  李易说起这个心中不怎么舒服,他最佩服的是中国邮政的邮递员。
  一些乡村太偏僻了,其他的物流和快递公司都不给送,就让到镇子里取。
  而走邮政,邮政的人会给送到地方。
  最初什么都能送,后来太大的包裹偏远地区不给送,但要是信,必须送。
  当然,佩服归佩服,他邮寄包裹的时候却不走邮政,因为慢。
  李易心中的大唐驿站也要如此,只要你那里还是大唐,你那还有人活着,就给你送,时间上久一点。
  “哦。”李隆基表示明白,以易弟说的为准,政事堂想的往后靠。
  “易弟,他们说收费的事情,应该派专人管,同时还要安排人巡查,以免价钱有人私定。”
  李隆基继续说细节,政事堂研究出来的。
  李易笑了:“呵呵呵!三哥,我印了点邮票,驿站卖邮票就行。
  多少距离、多重的东西,就贴多少的邮票。
  如此一来,不用监管,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