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普天之下-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城池就是再坚固,那也不过是我军囊中之物。只是我王师驾临,不仅要得到敌国的土地,还要得到敌国的人口,让花剌子模国的百姓均拜服于我汗的脚下。可是若是杀伐过重,恐怕将得不偿失,失了民心。”
    “宝玉这话很有道理。尔等有心了!”铁木真点头称赞道,却根本就没把耶律楚材和郭宝两人劝导的话放在心里。
    耶律楚材见铁木真没听进去,有些着急,他是见过蒙古军是如何打扫战场的,他拉了拉站在身旁的赵诚一把。可是赵诚半天却没什么反应。
    赵诚当然很理解耶律楚材和郭宝玉两人所言,可是他不认为自己也规劝一句,铁木真就能听进去,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他们是两种文化下熏陶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赵诚选择了回避,尽管他知道不久,他将会面对那些蒙古铁骑下呻吟的诸种民族。在他看来,那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似乎与他这个“外国人”无关。
    帐外,耶律楚材将赵诚拦住了,质问赵诚为何不帮衬他一下。
    “耶律大人,你知道,现在大军一场阵仗还未打,几十万人马每天人吃马嚼的,也花费了不少资财,你总得让全军得到点收获和功劳,再劝解也不迟吧?”赵诚道。这似乎听起来还有些道理。
    “你这是什么话?难道你也这么认为滥杀是天经地义之事?你也是读过书的人,难道一点羞耻之心也没有?”耶律楚材生气地质问道。
    “您别发火,冲着我发火也没用!”赵诚双手一摊,表示无能无力,又一次许诺道,“这样吧,若是下次,我一定帮衬你一二。”
    “不儿罕,你上次也这么说,你记着下次可不能这么冷眼旁观。”耶律楚材道。
    赵诚盯着耶律楚材高大的背影,心中却是既尊敬又同情,甚至还夹杂着一些莫明幸灾乐祸的情绪,复杂地让他自己也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
第五章 征途㈣
       总的来讲,耶律楚材的心情相当不错。
    他甚至很有自豪感,仿佛一个怀才不遇者在饥寒交迫之中,遇到了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一个值得他誓死效忠和发挥才干之人。因此他的心情很是不错,在过阿勒坛山(今阿尔泰山)时,山中的景色在他的眼里是无比的美丽,毫无征途当中的辛苦之色,所以他的诗兴大发:
    千岩竞秀清人思,万壑争流壮我观。
    光风满贮诗囊去,一度思山一度看。
    铁木真的蒙古大军在也儿的石河度过了夏天之后,全军南下。映入赵诚眼前的是无尽的荒漠与戈壁滩,这里就是后世称之为准噶尔盆地的地方,这是蒙古戈壁的在西方的延伸。南来北往的商旅,一律戴着宽大的遮阳帽,围着面纱,才可抵抗无穷的风沙和炽热的阳光。到处都可以看到倒毙的驼马和旅行者,在干燥的空气中风干,不是被沙丘掩埋,就是被风从沙丘中刨出。
    然而在这荒凉的戈壁之中,并非不存在生命。在戈壁之中,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绿洲,最引人注目的树木,就是高大的胡杨树了。传说这种树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又倒而不朽一千年,前后三千年证明了它的顽强与活力,而它艳丽的色彩又让戈壁不再单调,并且见证了戈壁滩上发生过所有的罪恶、正义、离聚与生生死死。
    大军的目的地是畏兀儿的夏季都府所在——别矢八里(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吉尔萨木)。在突厥语中,“五”为“别矢”,“城”为“八里”,顾名思义,别矢八里就是一座由五个小型城池组成的城市。然而吸引赵诚和他的三位随从的却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这是唐帝国时代的金满城,是北庭都护府的治所所在,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曾置瀚海军。城外有一唐碑,虽历经风少与岁月的侵蚀,石刻的字迹大半依然可辨。大唐帝国的兵锋曾经不可一世,然而正如赵诚面前的这个已经缺去一角的石碑一般,已经成为历史。
    耶律楚材说:“我将来要写一篇游记,我们随大汗过草原、翻峻岭、被流沙,不知几万里也,西域风情、物种与语言、文字,皆不同于中原与蒙古,值得一记!”
    “对,值得一记,在下翘首以待,当拜读您的大作!”赵诚笑着道,“我将来也要写一篇,咱们比一比?”
    “这岂能相比?”耶律楚材问道,他很不以为然,这又不是赛诗。
    “文人著游记,大多是猎奇罢了,至多是文采斐然,或是让阅者心仪,或是以记事耳。”赵诚却说道。
    “哦?这是个新奇的说法,愿闻其详!”耶律楚材惊讶地说道,他以为赵诚在讽刺自己,因为他当然是个不折不扣的文人。
    “别矢八里,唐时称金满城,此去长安快骑至少六个月,您不反对吧?”赵诚反问道。
    “六个月恐怕也到不了。”耶律楚材道,赵诚的话让他摸不着头脑,“可是这跟你方才所言,又有什么干系?”
    “若是平常的所在,比如文人墨客与三五好友郊游踏青,或者走遍中原,访名山古刹,应约或者自娱,写一篇游记,那不过是个人的好恶,即便是因景抒情,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者,后人读了不过仅是一篇游记罢了。当然,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是吾辈之楷模,但也仅是借景抒情,以表达个人的抱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赵诚道。
    “我倒想知道,什么才是你这少年才子口中的有意义的游记!”耶律楚材饶有兴趣地问道。
    “比如我刚才所说的,别矢八里离长安至少六个月,这骑的还是快马,路上还要不停地换人换马,也没耽搁。所以在中原人士看来,这里不过是一个化外之地,或者说是蛮荒之地,因为就没有人真正能了解这里正发生过的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譬如张骞通西域,若是没有他,司马氏之《史记》何以作《大宛列传》?汉武帝又何以纵横捭阖?我们后人怎知汉时西域有何国家、种族?但张氏与司马氏的记载过于简略,所以我觉得的要写游记,不仅要写地理、国家、种族,还要写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绘画、物产、官制、兵制,还有他们从何处来,又到过何处,为什么要迁移!”赵诚侃侃而谈。
    “可是你所言的,还会是一篇游记吗?”耶律楚材失笑道,“你要写的那是史书!”
    “耶律大人说对了,我要写的就是史书。”赵诚对耶律楚材的话不以为意,“譬如这畏兀儿,本祖居蒙古草原,乃唐末回鹘人的后裔,如果你要问一个中原人士,这回鹘人为什么要离开蒙古水草丰美之地,来到这沙漠上的绿洲,能有几人知晓?畏兀儿人的祖先原供奉摩尼,可是现在这别矢八里到处都是佛寺与清真寺庙,还有景教的寺庙。现在我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若是过了八百年,后人若是想知道这八百年前别矢八里有什么风物,恐怕却无从知晓!”
    “不儿罕这话让人钦慕,那我就等着拜读你的大作!”耶律楚材笑着道,对赵诚的“伟大理想”不置可否。
    赵诚却说道:“帝王靠霸业让后人膜拜,将相凭借着丰功伟绩著称于后世,当然也有人遗臭万年。倘若一个人武不能安邦,文不能定国,那就只能靠文字让后人记住。张骞的武功厉害吗?但是后人却记住了他。”
    “公子似乎对博望侯张骞颇为赞许?”王敬诚插话道。
    “那时当然,正是因为张骞通西域,汉朝的兵锋才可以过葱岭①,至大宛诸国。也正是因为他去过大宛,汉帝才知晓大宛有汗血宝马,而丝绸之路由此兴盛,唐时东西行商至鼎盛。”赵诚道,“由此看来,这游历外国,作文以记载,也是一件大功业!”
    “丝绸之路?这个名字很贴切!”刘翼道,“只是我听说夏人隔绝宋人与西域之交通,又加上诸国混战,如今这商道已经今不如昔矣。”
    “花剌子模国、喀喇契丹和这畏兀儿人,以经商者居多,正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而兴旺发达。我要是畏兀儿人,也舍不得离开这里。”赵诚道,“我的管家耶律文山也是位商人,曾行商于东西诸国之间,过这畏兀儿人的地界后,不得不绕开西夏,或经吐蕃与兰州,至宋国,或绕蒙古大漠至中原,徒增了时日与资财。”
    “不儿罕作《西游记》,恐怕也是对西域向往之情吧?如今你不就得偿所愿乎?”耶律楚材问道。
    “那不过是游戏之作,当不得真!”赵诚很“谦虚”地开玩笑道,“哪有这实地一游,才是真的好,况且有蒙古大军做我等的护卫,我等不虞有盗匪之后顾之忧。”
    “呵呵!”耶律楚材大笑,指着赵诚道,“你真不识自己的身份,大汗何时成了你的护卫?”
    赵诚嘻嘻哈哈,但他的心中却在感叹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正如眼前的唐碑一样,一切实物终究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那大唐帝国早已烟消云散,唯有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文字而永远地记载了下来。他希望自己将在史书中出现,以一个堂堂正正的形象出现在历史的记忆之中,只是自己的前途却是让他迷茫万分。
    刘翼却建议道:“要不,我们将这唐碑碑文拓下?”
    此刻刘翼心中却想着李太白的诗: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注①:【葱岭】古代对今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西部诸山的统称。为古代东方和西方陆路交通的要道。汉属西域都护统辖。唐开元中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捉。相传因山上生葱或山崖葱翠得名,或说即《穆天子传》中的舂山。舂、葱系一音之转。
    葱岭的西部即中亚,汉代有大宛国,在今中亚费称干纳盆地,自张骞通西域后,与汉往来逐渐频繁。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大宛降汉,进一步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东汉初(公元一世纪五十年代)大宛曾附属于莎车。西晋时大宛仍遣使献汗血马。南北朝称破洛那。唐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玄宗改其国名为宁远,并封宗室女为和义公主,妻其王。
第六章 征途㈤
       阴山①上流淌下来的雪水,浇灌着戈壁上的绿洲,河谷两旁种植着葡萄、桃、杏和各种谷物。而昼夜温差大,日光充足,又让这里的瓜果四季飘香。
    戈壁看似缺水,然而分布较多的却是坎儿井,这是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将盐碱地变成肥沃的良田与果园。
    畏兀儿除了最多的是果园之外,人们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却是那些久经风沙的佛塔与规模宏大的洞窟,还有融合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壁画。稍新的圆顶建筑却是清真寺,伊斯兰文化随着商队正一步一步向东方逼近,而摩尼寺庙已经破败不堪。
    畏兀儿的国王名叫巴尔术,全名应叫巴尔术阿而忒的斤。畏兀儿的国王都有“XX的斤”的名字,意思是“君主”或“诸侯”的意思。
    畏兀儿人跟曾经强盛一时的喀喇汗王朝系出同源,他们都是回鹘帝国衰弱之后西迁的不同分支,还有一支被称为甘州回鹘(今甘肃张掖),后者臣服于西夏。
    当近百年前东方的辽帝国走向灭亡之际,契丹皇族耶律大石率很少一部分契丹人来到西域,获得了许多部落的支持,建立了西辽,逐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