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隋书-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周市尺,比玉尺一尺九分三厘。

开皇官尺,即铁尺,一尺二寸。

此后魏初及东西分国,后周未用玉尺之前,杂用此等尺。

甄鸾《算术》云:“周朝市尺,得玉尺九分二厘。”或传梁时有志公道人作

此尺,寄入周朝;云与多须老翁。周太祖及隋高祖,各自以为谓己。周朝人间行

用。及开皇初,著令以为官尺,百司用之,终于仁寿。大业中,人间或私用之。

十、东后魏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五寸八毫。

此是魏中尉元延明累黍用半周之广为尺,齐朝因而用之。魏收《魏史·律历

志》云:“公孙崇永平中更造新尺,以一黍之长,累为寸法。寻太常卿刘芳受诏

修乐,以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即为一分。而中尉元匡,以一黍之广度黍二缝,以

取一分。三家纷竞,久不能决。大和十九年高祖诏,以一黍之广,用成分体,九

十之黍,黄钟之长,以定铜尺。有司奏从前诏,而芳尺同高祖所制,故遂典修金

石。迄武定未有论律者。”

十一、蔡邕铜籥尺

后周玉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厘。

从上相承,有铜籥一,以银错题,其铭曰:“籥,黄钟之宫,长九寸,空围

九分,容秬黍一千二百粒,称重十二铢,两之为一合。三分损益,转生十二律。”

祖孝孙云:“相承传是蔡邕铜籥。”

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遣大宗伯卢景宣、上党公长孙绍远、岐国公斛斯徵等,

累黍造尺,从横不定。后因修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

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司行用,终于大象之末。其律黄钟,与蔡邕古籥

同。

十二、宋氏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分四厘。

钱乐之浑天仪尺。

后周铁尺。

开皇初调钟律尺及平陈后调钟律水尺。

此宋代人间所用尺,传入齐、梁、陈,以制乐律。与晋后尺及梁时俗尺、刘

曜浑天仪尺,略相依近。当由人间恒用,增损讹替之所致也。周建德六年平齐后,

即以此同律度量,颁于天下。其后宣帝时,达奚震及牛弘等议曰:

窃惟权衡度量,经邦懋轨,诚须详求故实,考校得衷。谨寻今之铁尺,是太

祖遣尚书故苏绰所造,当时检勘,用为前周之尺。验其长短,与宋尺符同,即以

调钟律,并用均田度地。今以上党羊头山黍,依《汉书·律历志》度之。若以大

者稠累,依数满尺,实于黄钟之律,须撼乃容。若以中者累尺,虽复小稀,实于

黄钟之律,不动而满。计此二事之殊,良由消息未善,其于铁尺,终有一会。且

上党之黍,有异他乡,其色至乌,其形圆重,用之为量,定不徒然。正以时有水

旱之差,地有肥瘠之异,取黍大小,未必得中。案许慎解,秬黍体大,本异于常。

疑今之大者,正是其中,累百满尺,即是会古。宾籥之外,才剩十余,此恐围径

或差,造律未妙。就如撼动取满,论理亦通。今勘周汉古钱,大小有合,宋氏浑

仪,尺度无舛。又依《淮南》,累粟十二成寸。明先王制法,索隐钩深,以律计

分,义无差异。《汉书·食货志》云:“黄金方寸,其重一斤。”今铸金校验,

铁尺为近。依文据理,符会处多。且平齐之始,已用宣布,今因而为定,弥合时

宜。至于玉尺累黍,以广为长,累既有剩,实复不满。寻访古今,恐不可用。其

晋、梁尺量,过为短小,以黍实管,弥复不容,据律调声,必致高急。且八音克

谐,明王盛范,同律度量,哲后通规。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于

理为便。

未及详定,高祖受终,牛弘、辛彦之、郑译、何妥等,久议不决。既平陈,

上以江东乐为善,曰:“此华夏旧声,虽随俗改变,大体犹是古法。”祖孝孙云:

“平陈后,废周玉尺律,便用此铁尺律,以一尺二寸即为市尺。”

十三、开皇十年万宝常所造律吕水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一寸八分六厘。

今太乐库及内出铜律一部,是万宝常所造,名水尺律。说称其黄钟律当铁尺

南吕倍声。南吕,黄钟羽也,故谓之水尺律。

十四、杂尺赵刘曜浑天仪土圭尺,长于梁法尺四分三厘,实比晋前尺一尺

五分。

十五、梁朝俗间尺长于梁法尺六分三厘、于刘曜浑仪尺二分,实比晋前尺

一尺七分一厘。梁武《钟律纬》云:“宋武平中原,送浑天仪土圭,云是张衡所

作。验浑仪铭题,是光初四年铸,土圭是光初八年作。并是刘曜所制,非张衡也。

制以为尺,长今新尺四分三厘,短俗间尺二分。”新尺谓梁法尺也。

○嘉量

《周礼》,蠙氏“为量,鬴深尺,内方尺而圆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

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概而不税。其铭曰:时

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春秋左氏

传》曰:“齐旧四量,豆、区、鬴、钟。四升曰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鬴。”六

斗四升也。“鬴十则钟”,六十四斗也。郑玄以为方尺积千寸,比九章粟米法少

二升八十一分升之二十二。祖冲之以算术考之,积凡一千五百六十二寸半。方尺

而圆其外,减傍一厘八毫,共径一尺四寸一分四毫七秒二忽有奇而深尺,即古斛

之制也。《九章商功法》程粟一斛,积二千七百寸。米一斛,积一千六百二十寸。

菽荅麻麦一斛,积二千四百三十寸。此据精粗为率,使价齐而不等。其器之积寸

也,以米斛为正,则同于《汉志》。《孙子算术》曰: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

秒为撮,十撮为勺,十勺为合。”应勋曰:“圭者自然之形,阴阳之始。四圭为

撮。”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汉志》曰:“量者,籥、合、升、斗、斛

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黄钟之龠。用度数审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

实其龠,以井水准其概。十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而五量嘉

矣。其法用铜方尺而圆其外,旁有庣焉。其上为斛,其下为斗,左耳为升,右耳

为合、龠。其状似爵,以縻爵禄。上三下二,参天两地。圆而函方,左一右二,

阴阳之象也。圆象规,其重二钧,备气物之数,各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也。声中黄

钟,始于黄钟而反覆焉。”其斛铭曰:“律嘉量斛,方尺而圆其外,庣旁九厘五

毫,幂百六十二寸,深尺,积一千六百二十寸,容十斗。”祖冲之以圆率考之,

此斛当径一尺四寸三分六厘一毫九秒二忽,庣旁一分九毫有奇。刘歆庣旁少一厘

四毫有奇,歆数术不精之所致也。

魏陈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商功》曰:“当今大司农斛圆径一尺三寸

五分五厘,深一尺,积一千四百四十一寸十分之三。王莽铜斛于今尺为深九寸五

分五厘,径一尺三寸六分八厘七毫。以徽术计之,于今斛为容九斗七升四合有奇。”

此魏斛大而尺长,王莽斛小而尺短也。

梁、陈依古。齐以古升五升为一斗。

后周武帝“保定元年辛巳五月,晋国造仓,获古玉斗。暨五年乙酉冬十月,

诏改制铜律度,遂致中和。累黍积龠,同兹玉量,与衡度无差。准为铜升,用颁

天下。内径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两。天和二年丁亥,正月癸酉朔,

十五日戊子校定,移地官府为式。”此铜升之铭也。其玉升铭曰:“维大周保定

元年,岁在重光,月旅蕤宾,晋国之有司,修缮仓廪,获古玉升,形制典正,若

古之嘉量。太师晋国公以闻,敕纳于天府。暨五年岁在协洽,皇帝乃诏稽准绳,

考灰律,不失圭撮,不差累黍。遂熔金写之,用颁天下,以合太平权衡度量。”

今若以数计之,玉升积玉尺一百一十寸八分有奇,斛积一千一百八五分七厘三毫

九秒。又甄鸾《算术》云:“玉升一升,得官斗一升三合四勺。“此玉升大而官

斗小也。以数计之,甄鸾所据后周官斗,积玉尺九十七寸有奇,斛积九百七十七

寸有奇。后周玉斗并副金错铜斗及建德六年金错题铜斗,实同以秬黍定量。以玉

称权之,一升之实,皆重六斤十三两。

开皇以古斗三升为一升。大业初,依复古斗。

○衡权

衡者,平也;权者,重也。衡所以任权而钧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

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玑,斟酌建指,以齐七

政,故曰玉衡。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古有黍、

絫、锤、锱、镮、钩、锊、镒之目,历代差变,其详未闻。《前志》曰:权本起

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

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五权谨矣。其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大小之

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亡端,终而复始,亡穷已也。

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衡平而钧

权矣。是为五则,备于钧器,以为大范。案《赵书》,石勒十八年七月,造建德

殿,得圆石,状如水碓。其铭曰:“律权石,重四钧,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

续咸议是王莽时物。后魏景明中,并州人王显达献古铜权一枚,上铭八十一字。

其铭云:律权石,重四钧。”又云:“黄帝初祖,德匝于虞。虞帝始祖,德匝于

新。岁在大梁,龙集戊辰。戊辰直定,天命有人。据土德受,正号即真。改正建

丑,长寿隆崇。同律度量衡,稽当前人。龙在己巳,岁次实沈,初班天下,万国

永遵。子子孙孙,享传亿年。”此亦王莽所制也。其时太乐令公孙崇依《汉志》

先修称尺,及见此权,以新称称之,重一百二十斤。新称与权,合若符契。于是

付崇调乐。孝文时,一依《汉志》作斗尺。

梁、陈依古称。齐以古称一斤八两为一斤。周玉称四两,当古称四两半。开

皇以古称三斤为一斤,大业中,依复古秤。

 卷十七 志第十二

◎律历中

夫历者,纪阴阳之通变,极往数以知来,可以迎日授时,先天成务者也。然

则悬象著明,莫大于二曜,气序环复,无信于四时。日月相推而明生矣,寒暑迭

进而岁成焉,遂能成天地之文,极乾坤之变。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乘而各有

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以当期之日也。至乃

阴阳迭用。刚柔相摩,四象既陈,八卦成列,此乃造文之元始,创历之厥初者欤?

洎乎炎帝分八节,轩辕建五部,少昊以凤鸟司历,颛顼以南正司天,陶唐则分命

和仲,夏后乃备陈《鸿范》,汤武革命,咸率旧章。然文质既殊,正朔斯革,故

天子置日官,诸侯有日御,以和万国,以协三辰。至于寒暑晦明之徵,阴阳生杀

之数,启闭升降之纪,消息盈虚之节,皆应躔次而不淫,遂得该浃生灵,堪舆天

地,开物成务,致远钩深。周德既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