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7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析津府?”

    耶律洪基一个人在帐篷里,群臣被他摒退之后,他就一个人坐着。

    韩君义的话,要说他一点都不相信,也不会如此举棋不定了。可是析津府还有不少人马,他总觉得李逵要是不傻,就不该进攻这座防守严密的城池。

    耶律洪基一开始担忧,是担心李逵突然从他身后跳出来。

    这种腹背受敌的险境,是他最难掌控的。一旦如此,皮室军恐怕也要挡不住。而且易水周围的地势,并不是对皮室军太有利。

    可是有些事,他不敢赌。

    要是李逵真不在对面的宋军之中,情况就很艰难了。

    想到这里,耶律洪基还是无法确定,半夜他召集了南院大王和萧常哥,嘱咐道:“明日对宋军发起猛攻,逼迫李逵露面。”

    “要是李逵还不出现呢?”萧常哥担忧道。

    耶律洪基闭上双目,露出疲倦不已的神色,心累道:“那么韩君义说的就可能是真的。明日大战,如果李逵没有出现,夜晚退兵。”

    “臣遵旨。”

    翌日,仁多保忠发现辽军调动频繁,从天不亮,辽军大营就喧闹起来,到了日上三竿之后,仁多保忠发现辽军一改往日的试探,而是准备猛攻。

    明明等上一个月就能有所转机的机会,为何突然要用伤亡去争取时间?

    面对这个困惑,安惇想回真定府。他觉得在前线太没有安全感了,辽军动不动就秀胳膊,要是挡不住辽军的话,他也是朝着大宋的方向逃跑。

    还不如早走。

    “学士,此战不能让辽人得逞,我军主力必须过河。”

    “浮桥已经架设好,你觉得去多少合适?”

    安惇紧张的盯着对方,他最希望听到的是仁多保忠过河,然后让他在河南岸。可是仁多保忠却摇头道:“这时候还管什么其他,全军能那家伙的都改上去。”

    “你是说五万人马都过河?连城池都不筑了?”

    仁多保忠急切道:“学士,此一时彼一时,易县要是受不住,河岸大营就要丢,我们在对岸的两万人马,就有可可能全军覆没。一旦被辽人复夺了城池。你我都将被困死在这里。”

    仁多保忠有一句话没有说,但是安惇已经觉察到了。

    就是:仁多保忠的都是骑兵,想走还是有希望能走得脱的。但是安惇麾下的都是步兵,两条腿的步兵要是溃败,骑兵在后头追杀,十个人逃回一个算是不错了。

    安惇生无所恋的翻着白眼,他被李逵欺负,蒙骗,威胁也就算了。可是连仁多保忠这等货色也来欺负他,这让他忍不了。

    可忍不了又有什么办法?

    万一仁多保忠这厮自己跑了,他怎么死都不知道。

    事到如今,安惇只能咬碎牙点头答应:“好吧,全赖仁多节度使调配。”

    宋辽在易县周围发动了一场争夺城池和渡口的战斗。

    双方从白天杀到夜晚,各有胜负。

    宋军也真不是泥捏的,要是有个靠谱的将领,也不见得真的不堪一击。

    加上有仁多保忠的两万党项骑兵坐镇,双方有来有回的杀了个旗鼓相当。等到战罢,安惇觉得自己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人也自信起来。夜晚,在帅帐里和仁多保忠说话的时候,胆气也足了,大言不惭道:“辽人不过如此。”

    而仁多保忠却并没有这么乐观,辽人的铁林军并没有出现。说明辽人的作战还有所保留,这说明什么?

    突然,仁多保忠猛然一拍大腿,惊颤道:“不好,辽人要跑。”

    安惇吃惊之后,狂妄的笑起来:“仁多节度使,你是否想多了。辽人在本国作战,为何要跑?”

    “可能是辽人识破了李大帅并不在军中,或者析津府可能有变。”这话说出来,仁多保忠也是底气不足。

    毕竟他所有的感觉都是猜测,并没有确切的情报依据。

    让安惇这个不懂兵的人嘲讽,也是无力反驳。不过仁多保忠对李逵却更加相信一些,毕竟,李逵的名声可不是吹出来的。

    没等安惇开口,仁多保忠却对安惇道:“学士,这是个机会。”

    “什么机会?”安惇觉得仁多保忠这个老头子坏的很,经常骗自己。可谁让他在战场上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懂呢?

    “收复涿州的机会。”

    仁多保忠蛊惑道:“学士你想一想,要是李大帅在辽国腹地,攻打析津府是必然的结果。而涿州哪怕被辽人夺去之后,肯定兵力空虚,是拿下的大好机会。李大帅手上兵力不足,无法固守涿州,但是我们可以啊!”

    “次话当真!”

    仁多保忠却一脸正色的对安惇道:“下官哪敢欺瞒学士?”

    坚守涿州,然后……

    安惇贪婪的嗅着空气中的肉香,他觉得功成名就,就在今日。

    身为变法派的中坚分子,安惇有所有变法派都有的缺点,好赌,而且瘾极大。

    如此大诱惑在面前,他没有理由拒绝。不过追着辽军去打,他没有这个胆量,倒是尾随一阵,他还是敢的,他决定跟了。

    析津府。

    昔日的燕州。

    李逵带着兵马在大白天,堂而皇之的来到了城外。

    城内的辽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情况。当发现宋军出现在城外的那一刻,立刻去行宫禀告燕王,耶律延禧。这位就是耶律洪基认定的接班人,大辽皇太孙。

    当他在宫中侍卫保护下来到城头的那一刻,视线中就看到一面黑色的帅旗,上书一个‘李’字。旗下数员宋将对着析津府指指点点。

    而在宋将之后,赫然是一片步卒军阵,只是武器有些古怪。

    耶律延禧懵了,他皇爷爷被李逵给杀了,要不然解释不通,为什么五万皮室军主力保护下的大辽皇帝,竟然连李逵的面都没碰到,让对方堂而皇之的来到析津府。

    毕竟是要当皇帝的人,耶律延禧迟疑了一小会儿,就询问身边的臣子:“城内有多少兵马?”

    “六万。”

    这个数字很容易得出来,包括三万耶律延禧的亲卫军,这点兵马拱卫析津府在耶律洪基看来,足够了。

    耶律延禧当即果断下令道:“点齐三万兵马,出城迎战。”

    在他看来,就宋军的架势,也不过一万多兵马的样子。他出三万人马,足够了。

    而在城外,李逵用手比划着析津府的城墙,总觉得好像有点高。他问边上眼神最好的花荣:“花荣,我这么觉得这城墙要比咱们的云梯还要高啊!”

    花荣点头认同道:“高了足足一丈,虽说析津府没有护城河。但是城墙太高,我们的云梯肯定够不上城头。兄长,这要是开战,对我军非常不利啊!”

    什么不利啊!

    这简直就是噩耗。

    云梯比城墙矮,这玩意还怎么玩?

    当然,两架云梯接起来也可以用,但是坚固度差了太多。毕竟一架云梯竖起来,靠上城头的时候,不是一个士兵往上爬。而是十几个一起爬。到最后,如同蚂蚁上树般成串的都是人。这要是不稳当,或者不牢靠,还怎么攻城?

    李逵无奈道:“可惜了,要是这帮辽人跑出来与我军野战就好了。”

    “野战,他们也配?”曹昉狂妄道,他如今胆气正豪,拿下涿州之后,有种少爷已晋升为天下第二勇将的势头,且一发不可收拾。

    早在涿州的时候,辽军看到宋军就躲在城里说什么也不出城。

    最后被逼急了,这才出战。

    那场战斗,辽军惨败。要是辽人知道此战结果,肯定不会再出城和宋军决战了。不说别的,火炮加上火枪兵,配上掷弹兵之后,在曹昉看来,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军威天下,辽人哪里有胆子敢来出战?

    可正当他狂妄的想要大笑几声,来给自己壮一壮胆气的时候,析津府城头鼓楼,意外的有鼓声响了起来。

    咚咚咚

    咚咚咚——很急促的鼓点。

    曹昉觉得这个鼓点有些熟悉,问边上的花荣:“这好像是点兵的鼓点吧?或许辽军和我们不太一样,我听错了?”

    花荣认真听了一会儿,点头道:“确实是点兵鼓点,疾如暴雨,军中都是这个鼓点。”

    李逵可不管这些,惊喜地看向辽国南京的城门,自言自语道:“此城守将是个有胆气的汉子,要嘉奖,谁也不准杀了他!”

    李逵的逆袭之路

 第759章 排炮一响地动山摇

    说起来,李逵真没有想要偷家。

    他固执的认为,偷家很无耻。

    可如今辽人太耿直了,把家放在他面前,不偷一把,他良心上过不去。

    都知道辽国有五个京城。可在李逵看来,除了析津府之外,辽国其他的都城都不是啥正经都城。原先契丹不过是发源于辽河下游的一个小部落。早在唐朝中后期,这里一直是渤海国的属国。而渤海国就实行了五京制,拥有龙泉府、显德府、龙原府、南海府、鸭渌府五个都城。

    五代时期,辽国灭了靺鞨族立的渤海国,建立了东丹国,之后改成辽国。辽人把渤海国的五京制继承了下来。

    而辽国的五个京城之中除了析津府,也就是燕州之外,其他都不适合成为都城。

    上京,临潢府。后世这地方叫赤峰。牛羊满地的好地方,就是人少点,城小点,建筑破一点。

    西京,同州。也就是后世的大同。辽国将大同设立为西京之后,连宫城都没有造,就糊弄的造了座庙,然后铸了辽国的开国皇帝,草草了事。显然,辽人也不把西京当回事。

    还有诸如东京辽阳府,听说距铁岭很近。都说铁岭是座大城市,可问题是要将铁岭升格为首都,确实难度不小。

    这其中,也就是南京析津府靠谱一些。

    为什么说析津府靠谱呢?

    首先,汉朝的时候,这里是幽州的州治涿郡。在汉朝的时候,这里人口就将近百万,城邑十来个。也是古燕国的都城,拥有近两千年的农耕文明。其次,析津府拥有辽国规模最大的宫殿群,虽说是陪都,但辽国皇帝都喜欢住在析津府,而不喜欢对辽国建国史中最为重要的铁岭。

    按照汉人的传统,一座城池拥有两千年的历史,就很可能修了两千年的城墙。

    李逵就遇到了前人留下的恐怖城池。

    来到析津府,李逵发现这家不好偷。主要是城墙太高,难度太大,攻城付出的代价肯定不小。尤其是城池太大,对于兵力并不占优的李逵来说,一旦辽人发狠和他巷战,结局很难预料。

    他可以下令攻入涿州,但是绝对没有勇气下令在析津府兵力健全的情况下,破城。他是来占便宜的,不是来送命的。

    李逵琢磨着将析津府的辽军骗出来野战,或许是最好的办法。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根本就不用骗。而是自己就蹦跶着出来了。

    李逵在千里镜的镜头下,看到大队的辽军从城门出来。不仅仅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北门,还有其他门也有辽军出城。

    看到这阵势,他忍不住想要给辽将点赞,太耿直了。

    如今的禁卫军也好,飞廉也罢,都是心气正高的时候。李逵在拿下涿州之后,粮食物资都不缺。唯独弹药要省着点用,不过涿州之战,消耗的弹药微乎其微。这对于李逵来说,信心就更加足了一些。

    “摆老汉推……”

    “不对,是偃月阵。”

    “尊令!”

    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