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隋风云-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丹驻马河堤,望着攘攘熙熙的人流,对大周人迅速进入战争状态非常满意。
    大周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军队和百姓全部调动起来,不是因为大周朝廷地运作非常高效,而是因为这是中土北方两百多年来延续下来的习惯。自永嘉之乱后,五胡南下,诸胡王国走马灯一样此起彼伏,到拓跋大魏统一中土北方后,才稳定了几十年。在这些诸胡王国里,军队绝对是胡人,兵制也基本上保留着草原上地部落制。草原人下马放牧,上马就能打仗,所以军队集结的速度非常快,即使拓跋大魏迁都洛阳后,极力推行汉制,很多胡人庶族也像汉人一样农耕度日,但他们的军队和士卒还是保留着这个优良传统。
    六镇起义后,鲜卑人自相残杀,军队和人口数量骤减,到了高欢和宇文泰中原争霸期间,高欢因为军队不够,才征募汉人从军,但后来他霸业成功后,汉人军队的数量急剧减少。宇文泰的军队本来就不多,为了关陇霸业,他不得不向汉人求援,允许汉人良家子弟从军,但他又担心江山被汉人抢去了,在各方面都限制汉人。不过,不论齐、周两国军队的民族构成有什么变化,王国和军队还是控制在鲜卑人手上,两国的仗还是不停地打,军队也始终保持着这种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
    由此李丹不禁想到了宇文护。
    宇文护想改制,想扩军,但又怕汉人夺权,所以迟迟不能解决核心问题,那就是汉胡的融合问题。鲜卑人处处模仿汉人,同时因为自卑和恐惧,又处处戒备汉人,他们只想利用和奴役汉人,始终不愿给汉人以平等地位,这种矛盾导致鲜卑人想用汉制强大起来,却又怕被汉人吞噬了,最终改制改不下去,彻底失败。拓跋大魏的改制因为汉胡矛盾的激化而功亏一篑,宇文大周也同样如此。
    侥幸的是,宇文护死了,而大周又面临生存危机,宇文氏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再度拿出了宇文泰当年建立关陇霸业的老办法,和关陇人携手合作,向突厥人求援。自己因为机缘巧合,坐上了大冢宰的位置,但这个位置目前看来只是一个过度,要想一直坐下去,首先要打
    仗,不打赢这一仗,汉人还是无法在朝堂上站稳脚跟随即会被废止。其次要杀了宇文氏和那帮忠诚他们的鲜卑人,否则汉胡之争还要爆发,还要一直延续下去。
    同州,中外府行辕。
    宇文护死后。叱罗协和冯迁一直留在同州。临时代理行辕事。李丹和中外府僚佐到达后,两人即刻交接,并向李丹禀报了东线最新战况。
    律光已经到达洛京前线。他指挥大军向中州发起了攻击,中州和宜阳一线的镇戍连番告急。高长恭到达河阳,指挥大军沿着汾水河急速推进,正向州和晋州发起攻击。
    “速度这么快?”李丹吃惊地问道,“大齐有多少军队?主攻方向在哪?”
    叱罗协摇摇头,“目前还不知道大齐投入了多少军队。也无法确定主攻方向。据洛京前线报,鲜卑军、高车军和汉军都已出现,宜阳的方氏戍守军还发现了江淮地军队。河阳战场上,鲜卑军人数较多,除了太原地军队外,还有斛律羡的燕蓟军,柔然人的铁骑也出现了,还有稽胡军。”
    柔然人出现在战场上。李丹已有所预料,但稽胡军出现,却是大出意外。稽胡是匈奴别种,居住在晋西北地崇山峻岭之间。六镇起义后,稽胡诸种逐渐势大。频频侵扰大河东西,山东大齐和关陇大周深受其苦,屡屡出兵,但稽胡反复叛乱,一直是两国的心腹大患。此次稽胡一定被大齐人买通了,知道有利可图,乃结盟出兵,共击大周。
    “齐公宇文宪何时渡河?几时可达晋州?”李丹急切问道。
    “齐公已经渡河。”冯迁在一旁说道,“如果一路顺利,明天可到晋州。”
    “国公可有消息?”李丹又问道,“他还在州吗?”
    “已经起程。”冯迁说道,“国公先到同州与你会合,然后同赴洛京前线。”
    李丹闻言松了一口气。韦孝宽在李丹的心目中,那就是一尊神,当年高欢率军攻周,韦孝宽坚守玉璧五十多天,高欢十几万大军进退失据,伤亡七万,不得不败退而回。高欢因此忧愤成疾,两个月后即病亡。玉璧之战成就了韦孝宽的盖世英名,也结束了高欢传奇般的英雄生涯,齐周两国旷日持久的争霸之战也就此告一段落。在李丹看来,只要有韦孝宽在,大周即使不能击败斛律光,但绝对能守住关陇。今日一仗,其实就是斛律光和韦孝宽地对决,胜者,将决定中土的命运。
    国公韦孝宽到达同州。
    李丹、李穆、于翼、侯莫陈琼、宇文盛、李曜、达奚震等文武大臣出城相迎。
    韦孝宽六十多岁,须发皆白,身躯伟岸,削瘦的脸上长髯飘散,不怒而威。他远远下马,和匆匆迎上的李穆、于翼等人亲切招呼。
    李丹以子侄礼参拜。韦孝宽双手扶起,上下看看,转头问侯莫陈琼道,“这就是魏公家的那个老幺?”
    “公还记得他?”侯莫陈琼笑道,“他就是我姐姐家的老幺,在敦煌一待就是十年。刚刚回家的时候,我都不认识了。”他拍拍李丹的肩膀,“公,你看这小子怎么样?够不够资格做大冢宰?”
    “你不要摆舅舅地架子。”韦孝宽笑道,“他现在是大冢宰,大周军的统帅,不是你的外甥。”说着他举起手,指着侯莫陈琼点了几下,“注意礼仪。”
    侯莫陈琼看看李丹,哈哈一笑,“当年我连太祖的胡子都随便摸,现在我还不能拍拍外甥地肩膀啊?”他拉着韦孝宽,举步前行,“你这个老家伙,就是这一点不好,一本正经的,你就不能随意一点?”
    “你啊,和你哥哥一样……”韦孝宽和四周地老朋友相视而笑,“梁公就是因为这张嘴惹的祸,而同昌公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
    “晋公不在了,他谁都不怕,当然敢张嘴乱说了。”于翼回头看了一眼跟在后面的李丹,打趣道,“鸿烈,该发威的时候要发威,免得你舅舅忘乎所以违反了军纪,那就不好办了。”
    众人一路说笑,很快到了中外府。
    军议上,高颎详解说了御敌之策。
    韦孝宽自始至终一言不发,李穆、于翼、侯莫陈琼等人也是沉默不语。李丹心里很紧张,他还是第一次和这些名震天下的悍将坐在一起商讨攻防之策,惶恐不安。
    高颎倒很自信,侃侃而谈,挥洒自如。
    说完之后,大堂上都看着韦孝宽,他不说话,别人也不敢说。
    “秦公……”韦孝宽沉吟良久,忽然问道,“你有几成把握说服突厥人和大陈人?”
第二章 金井梧桐秋叶黄 第三十一节
    丹犹豫了片刻。现在他的情绪已经稳定下来,不像的紧张。这种紧张其实来源于自己对韦孝宽的崇拜,一旦近距离接触,看到活生生的一个老人,那种神秘感随即渐渐消失,紧张也慢慢转化为喜悦,心里的忧惧也渐渐减轻。有了韦孝宽,何惧斛律光?
    “没有把握。”李丹毫不犹豫地回道,“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纯粹是为了振奋军心,还有一个是欺骗大齐人,让他们为自己南北两境的安全忧虑不安,不敢把所有兵力投到东线战场上。”李丹看看众将,接着又补了一句,“大周朝堂也罢,中外府也罢,其实没什么秘密,我们这里打个喷嚏,大齐人都会知道。”
    李丹这句话暗有所指,大堂上顿时鸦雀无声。目前这种情况下,大周肯定有人暗投大齐,或者脚踏两条船,机密泄漏也在情理之中。
    韦孝宽微微皱眉,又问了一句,“昭玄刚才说,至少要在黄河两岸坚守两个月,然后山东政局会发生变化,这个又是怎么回事?你如何确定两个月之后,山东形势会有变化?”
    李丹笑了起来,“同样的,大齐人打个喷嚏,我也知道。”
    韦孝宽凝神看了看李丹,没有说话。众将也齐齐望着李丹,眼神各异。李丹这话说得隐诲,但言下之意也很清楚,如果有谁投靠大齐,和大齐暗中来往,我可能会知道。
    李丹向王韶做了个手势。王韶站起来,详细述说了目前东线两个战场上的兵力。河阳战场两万人。洛京战场三万人。同州大营还有一万五千人,这是现阶段投入东线战场的所有兵力。关于援军,王韶也大致说了一下。益州地府军正在急速北上,他们将陆续投入战场,但需要时间。最后王韶介绍了为这场大战投入地民伕数量、粮草军械情况、各地关隘和潼关、风陵渡、蒲坂津、龙门一线的防御情况。
    韦孝宽在王韶说完之后,问了一句:“目前的粮草军械,能够支撑十万大军多长时间?”
    “三个月。”王韶说道,“所以和大陈地谈判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此仗胜负。”
    韦孝宽浓眉深皱,脸显忧色,轻轻叹了口气。
    晚上,李丹把韦孝宽请到了书房,重新解说御敌之策。
    有些事情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能说,这牵扯到李丹自己的秘密,但必须告诉韦孝宽,因为能不能守住潼关、蒲坂津一线。把大齐军队阻挡在关中之外,要依赖韦孝宽,李丹自己是没有半点信心挡住斛律光的进攻。
    有关突厥人的事,解释起来比较麻烦。不过韦孝宽还是听懂了。
    “燕都已经死了,室点密才是大漠的主宰。佗钵要想成为大可汗,现在就要听室点密的话,不能把他激怒,否则他永远坐不上大可汗地位子,所以我有十足的把握确定佗钵会带兵越过长城,直杀恒、朔,威胁并州太原。”李丹说道,“但长安距离天山太远,等使者到达天山,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然后佗钵还要集结军队,因此我估计他南下的时间应该在五月中左右。”
    “江左的盟约如何签订?”韦孝宽问道,“要想和大陈结盟共击大齐,必须把江陵还给他们,或许他们还会乘机要挟,把江陵附近的几个州也要回去。”
    “我已经决定了,把江陵给他们。”李丹说道,“只要大陈出兵北上,攻击江淮,他们要什么,我就给什么。”
    韦孝宽脸显惊色,“鸿烈,如果这样,就算你打赢了这一仗,也会丢脑袋,皇帝和宇文家的人不会饶了你。”
    “我打输了,这颗脑袋难道就能保住?”李丹反问道,“宇文氏把我推到这个位子上,不就是为了找个替罪羊吗?”
    韦孝宽若有所思地望着他,良久,缓缓问道:“你告诉我,宇文护是怎么死的?”
    “我把他逼死的。”李丹说道。
    韦孝宽白眉微掀,他注意到李丹说宇文护是被他逼死地,而不是皇帝,所以韦孝宽马上追问了一句,“皇帝呢?如何驾崩的?真的是病故?”
    “皇帝要杀宇文护,所以宇文会弑君了。”
    韦孝宽骇然,呆了半天,才感慨地摇了摇头,“我一直在奇怪,你凭什么坐上大冢宰的位子,而且还都督中外诸军事,原来如此。你和五府大臣隐瞒真相,算是拯救了大周,但接下来呢?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
    “你说我能怎么办?宇文护已经杀了一批关陇汉人,我若一死,宇文氏势必再杀一批关陇汉人,以便稳住宇文氏江山。”李丹苦笑道,“人若杀我,我必杀人。”
    韦孝宽思虑良久,渭然长叹,然后面露欣赏之色,轻轻拍了拍李丹地后背。
    李丹把从江南那里听到的秘密告诉了韦孝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