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快穿之养老攻略-第1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还抢手的很。

    等过段时间青菜之类的出来。

    您真舍得买吗?

    到时候指不定比肉价还贵。”

    在发现上一个理由说不动他妈后,刘志明立刻就又改了新理由。

    想要从价格上迂回。

    “那你那个荠菜多少钱一斤?

    还有芦笋多少一斤?”

    “呃……十块钱一斤。”

    “照你的意思,过段时间要真有新鲜荠菜卖,要卖到三四十一斤?”

    说到这,刘志明都卡壳了。

    最后还是乔木做了和事佬道:

    “诶,好了,那就各退一步。

    那四种蔬菜,就每样先买三十斤吧,其他说的品种每样买三两斤就行了,想来就算新鲜蔬菜运不过来,冻蔬菜应该也是能运过来的。

    说不定再过段时间。

    还能看到有人摆摊卖呢!”

    乔木都这么说了,苏文娟也是不好再拒绝,因此只能点头同意。

    然后让刘志明说个数目。

    她把钱转给他。

    再之后,当然就是交款提货。

    并且大晚上七点多钟,提货回来的他们,还又特地弄了点冰冻草莓菠萝和烫菠菜烫芦笋,解解馋。

    接下来几天,他们家伙食明显比前段时间更丰富了许多,总算不再只有荤的了,改成了荤素搭配。

    有了三菜一汤。

    与此同时,其他人家的伙食其实或多或少也已然略有好转,因为乔木猜的没错,在新鲜蔬菜缺货的情况下,本地县政府的确做了些努力,从外地引进了不少冰冻蔬菜。

    就这天气而言,运送新鲜蔬菜可能需要极好的保温设施才能运过来,不至于冻坏,但是运送冰冻蔬菜的话,随便找辆车都能运,就连过去需要的冷链运输都不需要了。

    所以在乔木他们家买完冰冻蔬菜和水果后没多久,各地超市就陆续也开始售卖冰冻蔬菜和水果了。

    又过了小半个月。

    也确确实实出现了路边摊,出现了路边摊卖冰冻水果蔬菜甚至棒冰的人,那是真的有了北方特色。

    好在他们卖的价格比刘志明买的价格还是要稍微贵一点的,这才使得刘志明被他妈少训斥了一顿。

    随着局面稳定。

    日子那是不缓不慢的流逝着。

    同时很多人的钱包也开始逐渐收紧,开始有意识的控制食量,甚至有不少人家已经想办法抛售自己贷款买的房屋,或者直接断了供。

    没办法,这段时间物价上涨实在太严重,很多人家的恩格尔系数跟做了火箭似的直窜,七八块,十几块钱一斤的蔬菜,涨到近二十块钱一斤的各种鸡鸭,以及八九十一斤的猪肉,都让大家相当的吃力。

    有的能忍的,是只吃米面这一类目前价格上涨幅度不大,依旧还能勉强稳定的食物,来维持生计。

    忍受不了的,依旧还想吃菜吃肉吃水果的,那家庭日常消耗,当然是急剧攀升,那些身上背负房贷车贷的,原本交完房贷车贷后就得节衣缩食,现在就更是受不了了。

    一时间不少人只能啃老,因为很多年轻人手里压根就没啥存款。

    只有家里面对老人手里有不少存款存着,或是养老或是想干啥。

    最可怕的是这种日子并不会很快过去,即便天气升温,物价也很难降下去,蔬菜可能适当下降,但是鸡鸭鱼猪之类的,价格很难降。

    因为这一次寒潮突然爆发,几乎可以说是冻死了国内七八成的牲畜,位于寒带的养殖厂不用说,几乎全军覆没,位于温带的养殖场也覆没大半,也就只有原本位于热带的那些养殖场,幸存了大半下来。

    这么多牲畜死亡,数量恢复肯定是需要时间的,鸡鸭鹅还好,大抵能一两年内就能勉强恢复,但是猪没有个三四年,是很难恢复的。

    最重要的是,随着以后这种天气变成日常,那么各大养殖场的建筑以及内部的保暖设备之类的,肯定都是需要升级的,每年的耗电量也急剧飙升,再加上天冷,各种植物难以种植等等各方面的因素叠加在一起,养殖成本必然飞速上涨。

    到时候不涨价就好了。

    更别说跌价了。

 第两千二百二十五章 冰河时代种太阳(15)

    随着时间推移,不但物价在缓慢上涨,人口南迁计划也陆续完成。

    冻死人情况逐渐几近于零。

    虽然不少南方城市因此人口骤然暴涨一两成,造成了一定压力。

    但是总体来讲其实还好。

    毕竟受寒潮影响,温度低于五六十度的北方地区并不是很多,只有北方本来就比较寒冷的部分区域温度才会降到那么低,其他地方温度也就降到三四十度,在有地暖的情况下,大体都还处于能够忍受的程度,故而他们并不用往南边迁。

    最多就是暖气费涨了不少。

    温度越低,制暖所要消耗的能源就越多,暖气费上涨也很合理。

    因此最终总体来讲,真正需要往南方迁徙的人口大概也就不到八千万,数量看着多,但是往各大城市一分散,每个城市分的也不多。

    再加上暂时迁徙到南方的那些北方人,目前主要还是采取集中供暖的形式居住,上千人一起住在各大集中供暖场所,所以各大城市都还能承受,最多就是物资有些缺。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本来不迁人进来,那些城市就已经因为寒潮等各方面的原因,出现物质紧缺的情况了,如今又迁了些人进来,局面自然是雪上加霜。

    好在缺的主要是蔬菜和肉类。

    主食还是不缺的。

    因此所谓的物资紧缺其实也就是吃的没过去那么好,那么丰富。

    再怎么说……

    那也比几十年前幸福多了。

    有人觉得不满,不过只是因为他们过惯了好日子,由奢入俭难。

    随便从古代拎几个老百姓,都不用是遭灾的,就是普通百姓,扔到现在的那些集中供暖场所,保证都没有哪个会觉得不满,甚至还会觉得很幸福,因为那边至少一日三餐,米饭或者面条之类的随便吃。

    只要不浪费就行。

    这绝对是很多古代百姓。

    一年都难得几次的待遇。

    碰到节俭的,可能就没吃过。

    没吃过不带任何杂粮的大米饭和雪白的,精细无比的细粮面条。

    所以啊,人还是惯出来的。

    但不管如何,至少国内整体局面是稳定了下来,新的养殖场和种植基地也在陆续新建,先前因为寒潮突然降临导致重创的一些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开始缓慢恢复。

    一切看着都在往好方向发展。

    时间一晃就到了过年。

    不过今年不同于往年,今年家里有人去世的家庭着实不少,有的比较惨的,一家可能就剩没几个。

    或者一个小区去了近半。

    这可不是在说笑。

    有的小区就是老年小区,小区里面大多数都是老人居住,孩子可能在大城市打拼或者在其他地方之类的,极寒天气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人本来就相当不友善,所以这样的小区户口减半又有什么不可能?

    因此今年春节,大家真的很难挤出欢声笑语,甚至因为天气的原因,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都没回家。

    大家只能或是视频,或是电话连线,勉强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

    然后第二天继续正常度日。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这样,初一初二之类的,还是有到处拜访走亲戚的人的,只是数量相比较于往年要少了许多,刘建国他们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家往年都是初一先去拜访父母,然后去岳父岳母家吃中饭,吃完饭再回来就行。

    这一次因为乔木老伴去世了。

    把乔木一个人扔在家,实在是有些不妥,所以他们便索性把乔木也带着一起,去了苏文娟长弟家。

    自从苏文娟父亲去世后。

    她母亲就跟她长弟一起住。

    所以他们家团聚的时候,当然是在她长弟家,乔木过去,虽然使得他们家的聚会跟往年有些不太一样,但大家都能体谅,所以这顿饭吃的还算友好,而且吃完后,苏文娟的弟弟也没像往年那样极力邀请刘建国留下来打几小时牌再回去。

    今年不同往年,要是真的太晚的话,车子都不太容易发动,为了大家的安全,他们自然不敢留客。

    初一这顿饭吃完回去后,刘建国他们家就不再拜访其他亲戚了。

    最多就是视频拜个年。

    然后他们家便继续开始猫冬。

    这一猫就猫到了四月份。

    从过完年开始,他们这边的温度就进入了缓慢提升状态,但是提升的速度十分之慢,一个星期可能才提升一两度,直到三月末,春分之后,升温速度才稍微快了一点。

    但是即便如此,那也是等到过了谷雨,就是四月中旬,每天的最低气温才恢复到零上,不再结冰。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

    刘建国夫妻才想着找工作。

    他们两个在家啃了四五个月儿子和老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所以气温一恢复,当然是想赶紧找工作赚钱,同时也为半年之后可能会再次降临的寒潮提前做存钱准备。

    然而他们这个年纪的人。

    离职容易,想再找工作可就难了,因为多数公司都不招中年人。

    就整体大局面而言,绝大多数公司都只招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员工,有些公司,比如说一些招程序员的公司,那条件可能还会更严,比如说招三十五岁以下的。

    刘建国今年四十八岁,苏文娟比他大两岁,今年五十岁,再过几个月就是五十岁生日,这个年纪的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漂亮业绩的人,想要找工作绝对是难上加难。

    就是扫大街和看厕所。

    那可能都竞争不过别人。

    所以在折腾了半个月后,刘建国苏文娟两人还是沮丧的回来了。

    不是人家不要他们。

    就是他们嫌人家工资低。

    如此又怎么能找得到工作?

    乔木看着他们的样子,再加上对未来的担忧,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在他们夫妻两个再次失落回来的当天晚上晚饭后,提出了建议:

    “建国,文娟,这些天你们找工作的情况我一直看在眼里,也上网查过一些资料,以你们现在的年龄和各自能力而言,想要找到一个让你们满意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

    所以,我这里有一个建议。

    我们搬到乡下去吧。

    我们搬到乡下租一片土地,想办法建一个暖房,然后你们专门负责种田养鸡养鸭之类的,只要供电不出问题,那咱们冬天还能赚笔。”

 第两千二百二十六章 冰河时代种太阳(16)

    “妈,可是咱们好不容易才从乡下搬到城里来,现在再回到乡下,那过去几十年的努力不都白费了吗?

    而且回到乡下的话。

    志明找媳妇也很难吧。”

    这一次倒不是儿媳妇反对,是她儿子刘建国第一个表示了反对。

    这城里日子过得好好的。

    回乡下干什么?

    就因为他们没有找到工作吗?

    “妈,回乡下是没有问题,可是乡下的电路到现在还没有整修呢。

    到时候如果停电怎么办?

    如果再次停电,我觉得电力局应该还是会先抢修城里面各大小区的电路吧,乡下可能会被放弃诶。

    到时候恐怕非但赚不了钱。

    鸡鸭之类的还能都冻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