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老师拉着孙大海的手,仔细端详着。

    “真像呀,可惜了阿承。”

    “孙承哥哥”刘菡雯抱住奶奶姜秀萍,哭了起来。

    孙承和曹大厨于1937年离开首都,去参加革命,那时刘汗青还小,才4岁,印象可能不深。

    而他姐姐刘菡雯却已经在小院生活了11年。虽然刘菡雯大部分时间都是住校,但她每逢假期,最期待的就是回到小院,陪金爷爷聊天,和孙承哥哥做游戏,吃大厨哥哥做的好吃的。

    可以说,她的整个童年都是在孙承和曹大厨的陪伴下度过的,和孙承、曹大厨的感情非常深。

    刘菡雯一哭,姜秀萍和郑子芸也哭了出来。刘老师想起昔日承欢膝下的少年,脸上也不禁挂上了浑浊的泪水。

    鲁奶奶连忙从随身的包里拿出药,喂刘老师吃下。

    曹勇正在后面,陪推着行李车最后出来的刘阳夫妇说话,看到这样的情况,连忙过来开解。

    “刘老师,爸,今天咱们三家能重逢在一起,是件高兴的事,大家都别伤心难过了,先回家再说吧。刘老师,您老可要注意身体呀,不能太过激动的。”

    大家出到海运大厦外,登上郑子微租来的二十座的中巴,回到了巴富花园。

    郑子芸和姜秀萍带着他们上楼,先去安顿行李,简单洗漱。曹大厨和孙大海则是直接到五楼,给大家做接风宴。

    今天正好赶上菜馆的休息日,大家知道刘老师一家今天到香江,所以在今明两个休息日,没有邀请客人,都是家里人在一起吃饭说话。

    曹大厨自打十岁开始,就拜师学厨,从那时起,家里的饭菜自然都是由他来掌勺,刘老师的口味和习惯,曹大厨当然是门清。

    上车饺子,下车面。

    今天是接风,主食自然是面条。

    炸酱面,茄子汆面,芝麻酱凉面,这三种首都夏天的面食吃法,应该能让刘老师满意。

    孙大海也现学现卖,做了猪杂汤云吞面和鲜虾云吞面。两种汤头和云吞,都是孙大海自己做的,竹升面则是昨天约好了,由秦天上午亲自做出来,在刚才孙大海去接人时,阿山派小弟,趁着面新鲜,给送了过来。

    其它的菜就是随意做了些清淡开口的,天气炎热,他们又是坐了一天多的邮轮,大鱼大肉做了也吃不下去。

    中午,郑子芸带着大家下来吃饭。

    刚进菜馆,刘老师就耸动鼻子,对出来迎接的曹大厨说:“大厨呀,有多少年没有吃过你做的炸酱面了?还是记忆中的味道呀。”

    孙大海在傍边说:“刘老师孙大海一开始叫太爷爷,刘老师不让,他说自己当了一辈子老师,叫他老师比别的什么都强,首都的家里现在大变样了,你要是回到首都,吃这炸酱面会更香。”

    “唉”刘老师长叹一声,拍了拍腿:“老了,跑不了那么远的路了。想落叶归根,都做不到。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世界了。”

    刘老师看着孙大海,说:“大海,刚才你不在,听你奶奶说,这饭菜是你和你曹爷爷一起准备的。这点上,你比刘阳叔叔要强多了,他对做饭的事,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却是一窍不通。”

    “刘阳叔叔和何莹婶子是做学问的人,汗青爷爷和鲁奶奶也是,哇,刘老师,我刚发现,您一家都是大知识分子呀,全是做学问的人。”

    “小家伙,我难道就不是知识分子吗?”刘菡雯不干了。

    “您那是救死扶伤,比他们都强。”孙大海吐吐舌头,连忙改口。

    大家哄笑声一片。

    刘汗青现在是湾大的历史系副主任,鲁奶奶同样在湾大教书,她是社会科学系的。

    刘阳和何莹是大学同学,并一起到美利坚的乔治亚理工学院读了硕士,一个是数学系的,一个是计算机系。

    他俩今年年初学成归来,并结了婚。两人都是典型的技术宅,也算是珠联璧合,宅到一起去了。

 第128章 好为人师的刘老师

    午饭后,刘老师到孙大海的房间午睡。

    孙大海的午休很随性,天气不好,或自己懒得动弹,就睡上一觉,否则,就精神抖擞地去忙他的事。

    今天,刘老师在这里休息,孙大海就没有回房间,而是在客厅的沙发上,阅读最近的报纸。

    孙大海自重生以来,就一直非常注重各种信息的采集。一是他要随时观察重大事件的发展,比较其是否遵照前世的轨迹运行;二来是要熟悉现在人的思想意识和表达方式;三是为自己今后预判性的言行做铺垫。

    只是现在的大陆,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各种思潮,各种层面的斗争层出不穷。

    孙大海从公开途径获取的有价值的信息实在有限得很,电视、报纸和广播中的信息,要么是官话套话,内容空洞;要么是引经据典,言辞激烈,为了反对而反对,真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有余,实质内容却是不足。

    而真正有用的信息,基本上全都云山雾罩,被层层包裹、掩饰着。至于说财经方面的信息,在这个谈商色变,提钱可耻的年代,更是少得可怜。

    孙大海如果前世从政,哪怕只是机关的小职员,对现在的情况,都会有足够的经验分析出更多有用的信息来。

    可惜他不是,他的工作经验,使他更多的是通过具体数字,来分析判断。

    于是,孙大海在首都,每天都要用大量的时间看新闻、读报纸、听广播。好在他妈妈李翠凤的工作性质和级别,可以为他每天带回大量免费的报纸和杂志。

    他真正的信息来源,是从黄老和他爸爸妈妈那里看内参得到的。他们三个人,行政级别不同,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每人每天都有好几种不同的内参,

    有的读者可能有误会,内参并不只有一种,各大新闻机构和机关部委,都会制定自己的内部参考消息,按照行政级别和工作性质,制定不同的版本,送交给特定人群阅读。

    黄老和孙卫国、李翠凤,级别分别是部级、厅级和处级,工作单位则是跨越农业、建筑和新闻机构。

    因此,他们每天收到的内参资料,信息覆盖面很广。

    至于说到保密性,绝大多数首都官员家庭对内参的认识,就是一本不要外传的新闻集而已,不像对待保密文件、红头文件那样认真。

    孙大海一贯表现乖巧,又是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以黄老和家人对他的态度,恐怕即使孙大海不想看,他们都会主动要求他看,以增长见闻,了解真实的社会情况。

    自从孙大海来到香江后,算是如鱼得水了。这里的新闻发达,各种信息汇聚,虽然比不上前世的网络时代,但比起在1982年的首都来,可是强多了。

    政治动态,财经讯息,科技简报,文体新闻,甚至娱乐八卦,孙大海如饥似渴,每天遨游在信息的海洋中。

    好在他来香江后挣了点“小钱”,不然,每天近百港币的书报费,足够把一个普通香江人搞破产。

    就像之前的任逹崋,月均收入才二千多点,还不够孙大海一个月买报纸的钱。

    坐了一天多的船,刘老师一家大都在饭后休息去了。

    刘阳年轻,不想去午睡,就和孙大海一起看报纸。

    他看报纸不像孙大海那样宽泛,他只看科技类的信息。孙大海买到的报纸,多是综合性或财经类的报纸,更专业的科学杂志他也看不懂,所以就没有买。

    刘阳很快就把报纸看完了。

    孙大海见状,也放下手中一篇许冠杰的专访,陪刘阳聊起了工作。

    “阳叔,您是年初回到湾湾的?怎么不在美利坚继续深造或工作呢?”

    “是这样的,爷爷刘老师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我和你婶子正好研究生都读完,我们商量,先回湾湾把婚事办了,让老人家高兴高兴。

    我现在从湾湾的几家研究所里,分别接到了几个小课题,正在帮他们完成。你婶子也在一家电子公司打工。

    等到明年,我和你婶子还是计划回美利坚,我们俩岔开了,一个学习深造,一个继续工作,这样我们的经济压力也会小很多。”

    “你是学数学专业的,学成以后做什么呢?也和刘老师和刘爷爷一样,进大学当教授吗?”孙大海开始装傻。

    “当老师教学是择业的一种选择。我们学数学的,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银行保险业的精算师,证券业的数据分析,还有一些大企业的建模、统计,大陆现在可能还没有这些细分的工作吧。”

    “具体我不太清楚,应该有类似的工作,但没有分得这么细致。我爸爸的几个同事,就是华清大学数学系的,在建筑行业工作。”

    “是的,数学和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它们的应用面非常的广泛。”

    正聊着,房门开了,刘老师坐在轮椅上,自己出来了。

    孙大海连忙站起来,跑过去帮刘老师推轮椅,嘴里说道:“刘老师,你醒了也不叫我一声,我好扶您上轮椅。”

    刘老师慈祥地笑了,说:“大海呀,你观察还是不细致,你看阿阳见我自己出来,就没有太大什么反应。”

    他轻轻拍了拍腿,说:“我这是风湿性关节炎,也就是俗称的老寒腿,站久了或是走路多了,膝盖难受,并不是动不了。你菡雯奶奶就是医生,她每天还会督促我做适当的运动呢。”

    孙大海尴尬地挠挠头,说:“我还以为你的腿不能动呢。”

    刘老师笑着说:“没有那么严重。人老了,身上毛病自然就多起来。我这病,是年轻时条件苦,自己又不注意,所以落下的病根。你趁现在就要注意了,不然岁数大了,自己受罪。阿阳你也是。”

    孙大海和刘阳连忙点头称是。

    刘老师翻看了一下茶几上的报纸,问孙大海:“大海,这些报纸你都看了?”

    “嗯,香江天气热,雨水又多。我来香江一个多月了,有一半的时间,都是在房间里窝着,除了看电视,就是看报纸。

    大陆的报纸现在内容很多都是重复的,不像香江这里,五花八门,什么事情都能在报纸上报道。”孙大海地回答。

    “那你喜欢看哪方面的新闻呢?”

    “因为家里有公司,所以我对财经和政策方面的新闻,比较注意。另外就是文体方面的新闻,我当看故事一样看着玩。”

    “那你会看新闻吗?一条新闻,几十字到二三百字,如果每个字都看,一天看几十条,人就会记不住的。

    另外,不同的媒体,对同一新闻不同角度的解读,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结论。你知道该怎么看新闻吗?”

 第129章 兰桂坊开发管理公司(庆祝上架,加更一章)

    “我还真不知道,在学校从没有学过这些知识。我只是自己觉得,新闻的题目和副标题,以及文稿中的第一段话,是最重要的。”

    刘老师点头赞许道:“不错,你说得的确是新闻稿件写作中重要的特点之一。新闻的标题和导语,是最能概括新闻表达内容的。”

    孙大海说:“刘老师,您是大学的新闻系主任,您能教教我,怎么看新闻吗?”

    刘老师大喜,他说:“当然没有问题。如果你不嫌我啰嗦,我就和你说说,怎么简单快速地读懂新闻。

    读新闻很简单,就是概括新闻要点和分析报道角度差异这两点。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新闻,以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