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月呀,你在沪城上学,还好吗?”
“还好,谢谢您。”孙卫红说。
“这人呐,还就要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开开眼。”
“大伯,过年好。这是小月的哥哥曹勇。前几天我回来和您说的事,到时候就由他来谈。我们先回家,一会去您家里,这还有给您带的年货呢。”
“翠凤,你先带他们回家去,中午我去你爸那,边喝边聊。”
姥爷家不在村子主道上,离村口不远,爬上一个缓坡就到了。
当先一户,就是姥爷家的院子,后面分别是大舅和二舅的院子,互相连着。再后面还有一块空地,很明显是给小舅李小龙预备的。
当年划分宅基地的时候,姥爷觉得自己家男孩多,怕以后分家离得太远,不方便。所以把自家在村子中的宅基地,置换到了村外的坡上。这里面积大,但土地薄,庄稼长不好,所以基本是荒着。姥爷搬来,也就他一户人,足够分家后继续住的。
随着这几年村子人口增加,集中居住的区域慢慢向前后扩大,原来略显偏僻的姥爷家,现在又回到了村子的中心范围。
表哥和表姐早已等候多时了,他们迎接大家进了姥爷的院子。
几个院子中,姥爷家的最大,这里平时也是全家聚会的地方。正中三间,一明两暗,是堂屋和两间卧室,东西各有厢房。
几间房子连同院墙,墙角是青石和鹅卵石,墙身是泥砖砌的,也就是稻草和泥巴,经过简单烧制而成。正屋是泥瓦为顶,厢房就没那么讲究了,就是普通的茅草顶。
不光姥爷家是这样,整个村子的房子,基本都是这样。
那是在五十年代末,全国都在搞运动。顺应潮流,西北旺乡也成立了人民公社,并在第一任公社社长的带领下,“大干快干”、“赶英超美”,在秋收后,放出了亩产万斤的卫星。
自己的卫星放出后没过几天,还没有等到上级领导的表扬,隔壁直辖市就开始报道,当地亩产十二万斤的大新闻。
社长本身就是市里下来镀金的干部,他大怒之下另辟蹊径,决定开展“华夏新农村,生活水平高”的活动。
社长发动自己的各种关系,找来资金和政策,在乡里建立的屠宰场和污水处理厂,为各村修建了小型养鸡场和养猪场,修建化粪池和简易道路,并且为每个村都建立一家小工厂。
钱家川村抽到的是砖瓦厂。没错,是李忠抽签抽到的。当时社长是拿着几个小工厂的批文,要各生产大队大队长村长自己选择。
像砖瓦厂这样的厂子,各村都抢着要,而有些厂子,却没有人愿意要。
社长生气了,拍着桌子大骂一顿后,决定抽签。
好运气的李忠,带着砖瓦厂的批文和资金,回到了村里。
谁知道是原料还是技术,到底哪儿出了问题,钱家川村的砖瓦厂,一直没有生产出合格的红砖来,请来的技师也是个二把刀,左调试右调试,却从未成功过。。
仅过了一年,社长就被他的政敌举报,并被带走了,理由是他“向往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企图腐化广大人民公社社员。”他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社长倒了,他修建的屠宰场和各村的小养殖场也都荒废了。但小工厂却在各村的掩护下,没有被上级注意到,侥幸地保留了下来。
技师灰溜溜地走了。李忠大手一挥,红砖咱烧不了,土砖土瓦还烧不了吗?
于是,每到农闲的时候,全生产大队自然分成几个组,烧砖烧瓦,盖房子,顺便挣着工分。
几年下来,一分钱没有花,全村人的房屋,都换成了新建的。只不过是灰蒙蒙的一大片,怎么看,也都是一个模样。
第52章 姥爷的小嗜好
进了姥爷家的堂屋,除了李小龙,全家都在里面等他们。
一切都是常规程序,磕头、拜年、收压岁钱,孙大海在喝完姥姥亲手做的糖水荷包蛋后,程序结束。
姥爷今年61了,他和蔼可亲,又爱开玩笑。大家都知道,他打小就羡慕地主家过年时,家里的孩子与管家、掌柜,轮流向一家之主汇报一年成绩的情景。所以大家每年初二,就按他的意愿,向他汇报工作,让他过过瘾。
在大家都走完程序,安静下来以后,姥爷干咳了一声,慢慢地踱着四方步,走到堂屋正中的主位,坐了下来,一脸的庄严肃穆。
孙大海险些失声笑了出来。
姥爷呀姥爷,您想扮演大老爷,多少也要敬业一点吧。应该正襟危坐的时候,咱别盘腿成不?
大家都动了起来。孙大海一边往外走,一边问旁边的二舅妈。
“二舅妈,小舅去哪儿了?怎么没看见他?”
二舅妈一笑,说:“上次你表哥他们进城去你家,你是不是给他们做新菜了?叫什么鱼。”
孙大海想了一下,回答说:“是水煮鱼吧,他们上次来,好像吃的是这个。”
“昨天吃饭的时候,你小舅说,他跟部队在天府之国待了十几年,偶尔出门打牙祭,也习惯了吃麻辣味道的菜,但从没觉得川菜有什么好吃。小红说你做的鱼就很好吃,就是又麻又辣,叫人又想吃又不敢吃。这不,他上心了,知道你们今天来,他说去潭边破冰捞两条鱼,回来让你给他做。一大早就走了。”
说话间,孙大海已经走到堂屋门口。
“大海呀,听你妈说,在你们家里你开始管事了,到姥爷家,你也坐这听听吧。”姥爷叫住孙大海,并叫他也坐下。
孙大海看了看堂屋的格局,中堂下是两组各四把椅子相对而立,便很自觉地坐在了左边最后一张椅子上。
大表哥李建也没有说话,冲孙大海点了点头,自己坐在了他的对面。
这时,小舅李小龙跑了回来,他将拎着的两条鱼交给大舅妈,并跟她小声说了几句。
大舅妈拎着鱼出去了,小舅也落了坐。
闲杂人等都离开了,大舅开始向姥爷汇报,这一年他家里的情况。
孙大海看了看堂屋里的情况,暗自点了点头,这里很真跟那么回事似的。
姥爷一人高坐中堂主位,右边依次是大舅、二舅,小舅和李建,左边是孙卫国、李翠凤、受邀出席的曹勇以及孙大海。
妈妈李翠凤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并不是她三女儿的身份,而是因为,她是目前家里学历、职位最高的直系亲属,并且她还是国家的大领导,笔杆子姥爷语。
大家都在一本正经的装模作样,汇报工作持续进行,最后轮到了孙大海,他也是说了一大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为早日实现四化做出自己的努力”等等诸如此类不着边际的废话,赢得了阵阵掌声,外加李小龙和李建的两根大拇指,以及妈妈的白眼。
姥爷最后又总结了几句,表扬了大家在去年的辛苦努力,并展望了对新的一年的期待。这次汇报工作,历经半个小时,在掌声中顺利结束了。
这是一场团结的大会,是一场胜利的大会,是一场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场仪式感十足的大会。
过足了瘾的姥爷笑逐颜开,他拍拍这个,又拍拍那个,最后满意地溜达出去了。
老小孩一个!
大家都放松下来,第一次经历这些的曹勇,有些莫名其妙。于是,不算前世,同样也是第一次出席的孙大海,便笑着对曹勇解释其中的缘由。
曹勇听明白了以后,也是莞尔一笑。
孙卫国和曹勇轮流向大家介绍了情况,前几天李翠凤曾专程回来,事先和李家人说过了这件事。除了除夕当天才回到首都的李小龙,大家这几天都在仔细考虑。等孙卫国介绍完,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想到的问题和建议。
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李忠来了,带着他的儿子李永超和孙子李飞,还带了两瓶衡水老白干。
李忠是1919年生人,和1920年出生的姥爷李文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他俩有共同的曾祖父。
李忠青年时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在49年首都和平解放后,便当上了村长,直到现在。
李忠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师范中专毕业后,通过姜秀萍的介绍,在市里的一所重点小学里当了老师,后来和同校一名男老师相爱并结婚。不久后,两口子脑袋一热,双双相应国家的号召,参加了青年干部支边活动,跑去了边疆。
几年一次的探亲假,却顶不过三天四夜的火车单程时间,两人也就死了回首都探亲的心。每年书信来往,只等25年的期限满了以后,再举家返城。
儿子李永超和李翠凤同届,高考失利后改上财会中专。目前是在区农业银行工作。李忠特意带儿子来,是让他为投资的事把把关。
李忠和儿子也加入了讨论。
人多力量大。
经过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拾遗补缺,投资的方案也逐渐成形。
午饭孙大海没有上手,是大舅妈和二舅妈主厨,两个表姐打下手做的。
农村里规矩大,尤其是在过年或者红白喜事上,更是如此。除了姥姥年纪大了,不用下厨,剩下的工作,都是要家中的媳妇以及成年的女眷来完成,主厨除外。
李翠凤是个例外,一是在开会讨论问题,二是身为处级干部,又是西北旺乡出来的第一个首都大学毕业生,在家里人,包括整个公社知道她的人的心中,都不会把她当作单纯来回门的李家三闺女一样对待。
午饭是农村过年时典型的八大碗。这几年虽然生活稍有好转,但日常的伙食,还是几乎没有什么油水,大家都是在过年时,或者村里的红白喜事上来贴补身子。
所以,这农家菜不太讲究色香味意形,要的是量够大,味够浓。像桌上的红烧鲤鱼,下去的就很慢,大人嫌土腥味大,小孩嫌鱼刺多。
而曹大厨事先做的几道半成品,被舅妈加工出来的水晶肉,粉蒸肉以及红烧肉,却是大受欢迎。尤其是炸好的肉丸子,让舅妈一勾芡儿浇汁,喷香喷香的,只要端上桌,立马儿就剩下空碗。舅妈连做三锅,才满足了大家。
这顿午饭分了两桌,姥爷姥姥以及刚才开会的人,在堂屋的主桌上用餐。其他人在西屋单开一桌。
孙大海有些不以为然,堂屋很大,虽然是土屋,显得不够亮堂,但挤一挤,摆三张桌子都没有问题。结果现在分成两屋吃饭,远不如自己家那样,大家挤在一条长桌上吃得香。
在小舅幽怨的目光中,孙大海败退了,他答应晚饭时给他做水煮鱼吃。
第53章 场址初定
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
在一大碗面条下肚后,午饭结束了。
饭后,老村长带着孙卫国、曹勇和孙大海,前往他们选定的养殖场场址考察,小舅李小龙也陪着一起去了。
在刚才的讨论中,对村里周边环境了如指掌的李忠,建议曹勇选择原养殖场旧址。这次的投资,是香江资金投资大陆。所以前期要做的官面文章,都是由曹勇以自己香江律师的身份,出面和政府沟通。
几个人边走边聊,大概走了半个多小时,来到村里原来的养殖场。
这里离村子大概四五里路,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地,大概三十来亩。地下多是大大小小的石头,草木稀疏。
一座红砖建造的养猪场就坐落在这里,四周被围墙围住,一道大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