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勇叔叔,你们是怎么想得呢?”

    “家里的印刷厂,技术、设备都不错,而且土地还是以前低价卖的。只不过香江太小,大客户就那些,所以生意一直是不上不下的。这几年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挤压得利润空间缩小。我舅舅这两年都在考虑把厂子转移,但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把土地卖了吧,搬去蛇嘴工业区。那里成立不久,基建刚结束,现在给政策很优惠,离香江也很近,你们原来的客户不用丢,无非是增加点运输费而已。但大陆人工成本很低,绝对亏不了。而且以后厂子还能开发大陆的客户。”孙大海帮他们下决心。

    “我也这样觉得,不过舅舅担心的是,厂子如果搬迁,设备调试,外加新员工培训,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他担心会流失许多老客户。”

    “你们的印刷厂,以前主要做什么业务?”

    “绝大部分纸质的印刷都可以做,像书籍、报刊、电影海报、宣传单等等”

    “电影海报?”孙大海想到点了什么。

 第50章 《少林寺》别跑,就你了

    “是呀。不过,现在香江大一点的电影公司和几大院线,都有固定的海报印刷工厂,我家的厂子,只是为小制作的影片和独立影院,印过电影海报,但是设备和技术,都没有问题的。”

    “现在是1981年春节,我想想”孙大海盘算了一下时间:“对了,香江有家长城电影制片公司,是廖一原老先生的公司,他最近投资了一部电影,正在大陆拍摄。这事您知道么?”

    “知道呀,这在香江都成笑话了。都说他想用电影拍大陆的马屁,结果片子搞砸了,据说胶片都被他自己亲自烧了。”

    “第一版没拍好,导演换人了,现在正在拍第二版,请的是张鑫炎导演。你叫舅爷找关系,和廖老板谈谈吧,争取拿下这部电影的海报。”

    “我在香江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的?”

    呵呵,别说你不知道,连廖一原老先生事先也不会想到,这部电影是多么的成功!可惜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呀。

    “我是听妈同学说的,他爸爸是文化部的,知道内幕。现在这电影还没有拍完。开了春,剧组还要去钱塘的花港观鱼取外景,厂子还有时间准备。因为第一版拍砸了,所以现在剧组经费不是很多。这部电影的海报印刷和销售的全球授权,咱们一定要拿下。”孙大海本想拉妈妈背锅的,担心穿帮,所以就用同学的爸爸背锅。

    曹勇吓了一跳,问:“你这么看好这部电影?”

    “不是我看好,而是这部电影是上面点了头的,用它宣扬华夏文化。”

    孙大海用手指了指天,接着说:“而是还是武术题材,在倭国,在东南亚,甚至在欧美,都是会受到追捧的。”

    “这么厉害?”曹勇被孙大海说得傻了眼。

    “当然了。你赶紧跟舅爷说,别跟这穷剧组在钱上磨叽,要钱他们也给不了多少。索性咱们免费给他们印海报,换他们的海报和相关印刷品的全球销售权,就能值回票价了。”

    “这部电影的主要市场,还是在大陆吧?大陆看场电影一个人才一毛钱吧,学生还打半价,能靠卖海报挣回本来?”

    “大陆人多呀,这电影只要政府一宣传,看电影的人数,最后能吓死人,总会有愿意花钱买海报的。再说,电影海报只是一方面,挂历、台历之类的,你可劲印吧,那才是赚钱的大头。”

    曹勇也动心了,他一咬牙:“成,咱们现在就回电报大楼,我立刻就给舅舅打电话,让他早点准备。”

    幸好现在是大年初一的上午,打电话的人还比较少,要是等到下午或其它日子,曹勇这样打电话,估计一天的时间都不够。

    一小时以后,在回家的路上。

    “我舅舅决定拼一把,要么是厂子关掉,要么就从此打开一片新天地,他反正是受够了印刷厂这些年来温吞水一样的状态。”

    呵呵,孙大海笑了笑。1981年正是香江地产价格连续涨了十二年后的一个短期高点,舅爷厂子的地能卖一个很好价钱,估计比厂子本身价值都要高。

    这样也好,说实话香江真不是搞实业的好地方,土地昂贵,人工成本高,关键是香江人骨子里的投机性太强了,再加上总督府临走前捞一笔是一笔的心理,在推波助澜,所以香江后来才会变成以金融和地产为主的城市。

    两人因为又打了次电话,回到家时已经过了饭点。不过也无所谓,过年时大家吃饭本来就不按时,饭堂里菜不撤桌,谁饿了想吃什么热什么,没有了就再做。反正守着曹大厨,家里备的东西又多,还能饿着谁不成?

    进了饭堂,孙大海看到前来拜年的胖婶一家。孙卫国和李翠凤各自单位上午都组织团拜,他俩也都是刚回来没多久,正陪着胖婶一家吃饭呢。

    胖婶的丈夫姓侯,大家都叫他侯师傅,是区办砖瓦厂的高级技师。他原本在一家工艺品厂,因为得罪了领导,被排挤到了现在的单位。

    侯师傅身材瘦小,和高大威猛的胖婶正好成了对比,孙大海一直觉得他们很像功夫里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可惜现在是1981年,这个梗别人不懂。

    瘦小的侯师傅为人忠厚老实,前文说过,在大夏天骑车三十多里路,帮胖婶的老顾客去屠宰场取腰子的就是他。

    胖婶两口子的基因强弱很明显,两个儿子名字分别为大胖和二胖,人如其名,身材全随了母亲。

    “侯叔、胖婶、大胖哥、二胖哥,过年好!”孙大海上去打招呼。

    “大海,你也过年好。”两张一角的钞票到手。

    紧跟着曹勇进来了,又是一阵人仰马翻的互相介绍加拜年。

    孙大海拿碗盛饭,然后一边吃饭,一边听他们聊天。

    原来,胖婶一家是来求助的。

    大胖和二胖跟着侯师傅在砖瓦厂做临时工,每月16块五,已经好几年了,一直没有转正的指标。因为砖瓦厂是区里办的,效益一直不好,而且开在市区里面,污染比较大,年前有传闻说要撤厂,人员分流。

    侯师傅是正式工,无非是换个地方干活。两个儿子,可就连临时工都没的做了。

    胖婶一家都挺着急,无奈之下,就来求平日关系不错的“大领导”孙卫国。

    孙卫国一边陪侯师傅喝着酒,一边和大胖二胖随意聊着。他也有点无奈,这哥俩一个22岁,一个20岁,都是十年特殊时期的初中毕业,学历和文化程度就别想了,又没有用工指标。自己虽然是正处,但是在部委里工作,不太接地气,他又不愿意麻烦别人,所以对这样的情况,还不如底下建筑队的队长好处理。

    孙大海看出孙卫国的为难,而大胖和二胖又都是老实本分的人,便插嘴了。

    “侯叔,您是想让他俩再找个临时工干?”

    侯师傅憨厚的一笑,说:“能有个活儿干就成,累点苦点都不怕。”

    “侯叔、胖婶,你们是看着我长大的,我也不说空话。现在你们先别急,等过了这两天,我爸会给您个准信。”

    “大海,你是说”孙卫国明白了儿子的想法。

    孙大海点了点头。

    “会不会远了一点?乘公交车单程要一个多小时呢。”

    孙大海听得直想乐,三十年以后,在北上广工作,上班单程一个多小时,那也叫事儿?

    胖婶连忙说:“不怕的,让他俩每天早起点就成。”侯叔父子三人也一齐点头。

    “你俩愿意去开车吗?”孙大海又问了一句。

    “当然愿意了,能当司机多好呀!”胖婶一家欣喜若狂。

    孙大海忽略了。现在是1981年,司机这个职业,对于普通人家来说,那是非常牛的工作,无论开大车还是小车。

    “那好吧,你们先回去等几天,等事情定下来,就安排他俩去工作。”孙卫国同意了。

 第51章 初二回门

    大年初一,在晚饭后,大家都没有离开饭堂,开起了辛酉年第一次家庭会议。

    在曹勇介绍完香江注册公司的情况后,大家开始了自由发言。

    孙卫国首先发言:“有件事先说一下,以前咱们一直是两家一起行动,所以这次说到投资的时候,没有说清楚。曹叔,咱们也要定个章程出来。”

    曹大厨点头同意了。

    曹勇接口说:“是呀,我早想说这个问题。现在咱们两家人少,关系好。但以后人多了,涉及到的钱也多了,还是先定好规矩吧。”

    孙卫国说:“下午,我和小勇、大海,商量了一下,想这样做:这笔钱是四百万美元,一半用做这次我们孙家的投资,另一半拿出一百万,借给小勇,成立曹家基金,和我们按比例投资。剩下的一百万美元,留在香江的银行中备用。”

    “我和卫国哥说的,是针对两家家族基金的投资,以后再有其他项目,大家先商量好出资比例,然后再合伙投资。也就是说,以后两家的基金账户是分开的。至于个人行为,那是随意的。比如小月如果想和卫红合伙做点什么,你们自己商量好就成。”

    “可以,你们说好就成。我就提一个原则:任何时候也不要为了钱,伤害到两家这么多年的感情。”

    曹大厨的话,所有人都点头认可了。

    孙卫国说:“投资的事,等过几天谈完,再和大家说。我先说下这几天的安排。今年春节正好连上周日,所以连着休息四天。明天我和翠凤带着大海、圆圆去回门。大河,你是和我们一起去,还是在家和奶奶玩?”

    孙大河说:“我还是和哥哥姐姐在一起吧。”

    “成,明天我们带你一起走。妈,曹叔,你们是初三再去,没错吧?”

    “没错。”

    “奶奶,曹爷爷,你们别忘了,初三早上,叶师傅开车带黄爷爷来接你们。你们带路,一起去姥爷家。”孙大海赶紧补上一句。

    “小勇明天也跟我们去吧,顺便找老村长商量投资的事。”

    “好,我也想早点去,看看那里的环境。”

    曹月和孙卫红嘀咕了一会,说:“我们也明天去。”

    “没问题,反正那边房子多,又有大通铺,咱们一起去,都睡得开。”

    得,初二家里就剩下三个老人了。

    第二天一早,众人乘公交车来到了钱家川村。

    大年初二是回门的日子,大家刚走到村口,就看到老村长,现在生产大队的大队长李忠,正指挥一群娃娃,在打扫街道。

    “李爷爷,过年好。圆圆来看你了。”孙圆圆第一个跑了过去。

    “好呀,圆圆真乖。大海也长高了。这是?”

    “李爷爷,过年好。这是我弟弟孙大河,是我叔的孩子。”

    “李爷爷,过年好”

    “过年好。这是为民的孩子呀,来来来,你们三个,一个一个红包。”老村长笑呵呵地发了三个红包。

    “有我们俩的红包吗?”曹月冲了上来,还拉着孙卫红。

    “咱们不是说好,你俩只要成家,我就发红包。怎么,小月你现在有主儿了?”李忠打趣曹月。

    “不和您说了。”曹月脸一红,躲到了后面。

    “李伯,过年好。”

    “小月呀,你在沪城上学,还好吗?”

    “还好,谢谢您。”孙卫红说。

    “这人呐,还就要趁年轻的时候,多出去开开眼。”

    “大伯,过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