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丽花是84年春节后来到了投资公司,她先期已经挖了几名搞项目投资的老手,再加上公司配给她的,包括戴文鹏在内的几名行政文员,她的项目投资部很快就组建了起来。
孙大海给了她三年五亿美元的投资额度,如此信任有加,让朱丽花感到很是欣慰。
八十年代是全球经济大变革的年代,尤其是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许多投资公司对此,都是在谨慎关注中。
朱丽花是哈佛毕业的ba,对于目前国际上的这种投资倾向,也是很赞同的。在得到孙大海的认可与资金支持下,她决定先从几家小企业干起。
84年大半年的时间,她主要都是在对硅谷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她还在硅谷注册了一家电子技术研究所,还有一家投资公司。
两家公司都是空头公司,被架设未来投资公司全资控股。公司在硅谷租了办公室,只是为了在美利坚投资时方便。
大半年下来,朱丽花总共用了不到三千万美元,投资了十多家企业,也收购了一些技术做储备,使得两家公司逐渐充实起来。
第263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孙大海十分支持朱丽花循序渐进的策略。一家公司进入新的市场,口碑和资历十分重要,不是完全能靠钱弥补的。
不过,自己公司要在硅谷租房子?暴发户孙大海对此绝不能认同。
他向朱丽花提出,公司额外投资五千万到一个亿美元,在硅谷的核心区域购买地皮,并修建办公楼。
孙大海随口说道:“你是在美利坚读的大学和研究生,没有听说过西部大淘金时代,最终发家致富的人,其实是开便利店的人吗?”
朱丽花一拍手,对呀,既然看好硅谷未来的发展,那在一头扎进去,努力研发技术的同时,顺带手地搞搞副业,收益不见得比搞研发差。
朱丽花只是没有想到这一点,她被孙大海提示以后,立刻又变成了目光敏锐的投资者。
“办公楼将以中小户型为主,主要面向一二十人规模的小型研发公司,同时尽量完善办公以及生活配套服务,要让那些技术狂人们,不离开办公楼,就能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
朱丽花随口说完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东西,就看到孙大海冲着她,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
朱丽花会心地一笑,有这样的老板,自己真的可以尽展所长、大干一场了。
孙大海想了一下,对朱丽花说:“你可以考虑一下,硅谷的写字楼底商,安排岁月静好咖啡厅和九号火锅店入驻,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
朱丽花说:“让这两家企业入驻,自然没有问题。不过,九号火锅店的饮食风格,能被美利坚人接受吗?岁月静好咖啡厅也走得是中西合璧的风格,它们会有好的收益吗?”
“菜品种类和口味,在保持自身风格的基础上,肯定要推陈出新,以适应当地人的习惯。这是任何餐饮企业跨地区经营,都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我觉得,在硅谷地区推广中餐或中西合璧的快餐,效果可能是仅次于唐人街的。
因为这里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是技术宅。他们对食品的风格口味,要求其实并不高。相对来说,他们的收入较高,消费倾向也更容易受到周边人员或宣传推广的影响。
另外,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特点,保持24小时经营服务,并开展电话订餐以及送餐服务,再经常组织一些宣传促销活动,用会员形式,拴住他们的胃口和钱包。”
朱丽花想了想,说:“你说的不错,要是这样坚持下去,这两家店,还真有可能做起来。”
“反正时间还早,先把计划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路子帮他们铺好了,能不能走,能走多远,就要看他们的能力和魄力了。”
朱丽花还没有走,盛智文和老威廉两个人也到了首都。这同样也是盛智文第一次到首都,好在他本身是外国人,身边又有老威廉陪着,在首都的安全系数比在香江都高。
孙大海给他们安排了车和司机,就暂时不去管他们了。因为孙大海要进行期末考试了,虽然没有任何难度,但就算装样子他也要认真备考,反正就是三天的事情。
是的,别的小学期末考试都是只考语文和数学两门课。实验小学是全国重点,又是教育部改革试点学校,所以除了语文、数学以外,还考了思想品德、自然、历史、艺术音乐和美术,以及体育。
幸好艺术和体育的考试,不是一次性考核,而是日常多次小考成绩积累。但即使这样,几门课孙大海也要考上三天,弄得跟高考似的。
等孙大海考完试,盛智文和老威廉就来汇报去年的工作。其实他们也没有太多事,孙大海一直认为是老威廉嘴馋了,跑首都过嘴瘾来了。
要不然,为什么孙大海考试的那几天,老威廉没有去别的地方,天天围着东四、鼓楼和牛街转呢?
这几个地方本地人都知道,那是首都各种小华的所在。
盛智文对吃吃喝喝不感兴趣,通过孙大海的介绍,他一头扎进了三里屯。那里现在还远远算不上前世的酒吧一条街,只有零星三四家外资酒吧在营业。
盛智文同志还是非常敬业的,几天下来,他就和那几家酒吧的外国老板混熟了。
通过盛智文的转述,孙大海才知道,现在香江兰桂坊已经名声赫赫,连首都这边的酒吧经营者都知道了,其中还有两人已经亲自到香江参观过。
这也不能怪孙大海,国内现在对未成年人进入酒吧没有明文规定,但他还是很自律的,虽然偶尔喝过两次酒,但他从来不去营业中的酒吧露面。
今年开始,兰桂坊开发管理公司的账面出现盈利,公司的三大股东已经决定,将发放五百万港币的分红。
这笔钱中的20将作为首次分红,发给提供了地皮的兰桂坊房主们。几百户房主,平均下来每家能拿到一千多块。
分红的钱是公司额外发放的,房主投入的地皮,按照签订合同时的价格,每年固定提现5返还给房主,这是固定成本,和分红没有关系。
钱不是很多,但现在兰桂坊三期还没有动工的情况下,公司就已经出现盈利,兰桂坊项目还真是很挣钱的。
大家都知道,兰桂坊的收益,将会随着项目的进展,每年都会有提高。所以房主们都在期待,兰桂坊以后越来越好。
盛智文现在是志得意满,香江政府组织的年度慈善会等高端商务活动,都会正式邀请他出席。
从理论上说,他现在已经算是香江商界的高层人物了。兰桂坊的崛起,的确为他铺出了一条迈向成功的星光大道。
因此,他很感谢孙大海,为他搭建了这样一座平台,并力邀他加盟进来。
现在,不仅自己在香江的身份大大地提高了,就连自己的服装生意也好做了起来,更何况自己在兰桂坊一号楼的加利福尼亚酒吧,更是日进斗金。
不仅早早就收回了酒吧的投资,结清了店铺的购买费用,就连自己入股兰桂坊开发管理公司的钱,都通过酒吧的收入挣了回来。
如今看起来,酒吧倒是成为了盛智文的主业。不过,盛智文本身对于自己主营什么,没有太多的想法,酒吧既然能够轻松挣钱,那就多用点心在酒吧上好了,
第264章 组团开分店(庆祝“笑于心酸i”成为本书第一位执事,特此加更)
话说回来,通过这几天的市场调查,盛智文又看中了三里屯的潜力。他便想和孙大海商量,看是不是在三里屯开设分店。
甚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想要照搬兰桂坊的开发模式,把三里屯整体吃下。
孙大海一听,差点被盛智文的计划吓死。在1985年的大陆,尤其还是首都,用外商身份,悄磨叽的开上一两家酒吧,还可以说是满足国外人员在首都的生活需要。
要是像兰桂坊那样,大张旗鼓地搞区域开发,弄出个酒吧餐饮一条街来,估计第二天报纸上就能出现“姓资姓社”的大讨论。
这可是深水炸弹,孙大海小胳膊小腿,是绝对不会掺和进去的。
即便是九十年代南巡讲话之后,要进行区域综合开发,也要以政府为主导,否则就不是开发,而是开玩笑了。
不过,盛智文提出在三里屯开分店的建议,倒还是很不错的。
不仅他的加利福尼亚酒吧可以开分店,九号火锅店、岁月静好咖啡厅,甚至任逹崋的菲林慢摇吧,都可以组团在三里屯刷脸。
孙大海让身边的高屹,帮他把这件事记在了本上。
高屹已经高三了,学校每天就是复习和做题。既然已经决定不参加高考,那她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学英语和粤语外,没有什么事可做了。
黑心肠的坏老板孙大海,自然不能让她这么闲着。于是在新年过后,香江的公司高管纷纷来首都汇报工作的时候,孙大海就把高屹拉来,以预先锻炼一下的名义,让她担当自己临时的秘书。
高屹性格内向,做事认真细致。孙大海给她未来工作的建议,是学习文秘或行政管理,毕业以后先给孙大海当秘书,然后往人事行政管理上转。
高屹一听,觉得孙大海说得不错,这样的工作的确很适合自己,就和家人商量。于是大家也都默认,高屹就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了。
老威廉这次过来,主要是旅游加品尝小吃来了。
九号火锅店效益太好了,前年九月开业,不仅开业当月即实现盈利,而且仅在当年剩余的四个月时间,就用自身的盈利,还付清了购买店面的费用。
84年6月,九号火锅店的第一家分店在尖沙咀开业,按照孙大海只买不租的要求,估计到今年春节前后能够收回全部投资。
第二家分店早已经签好合同,位于铜锣湾崇光百货的一层和地下一层,分上下两层,营业面积一万五千呎,大概一千三百多平方米,比兰桂坊的旗舰店店面积还大一些。
这是倭国sogo株式会社在香港开设的第一家大型高档百货公司,预计今年五月底开业。
因为去年也就是1984年,香江的未来还没有确定,那时香江人心不定,大量资金出逃,房地产业萎靡不振。
九号火锅店也算是抄了个底,用正常售价七五折的价钱,买进了两家分店的店面。
这次来首都,老威廉没有当回事,结果现在听到盛智文对三里屯的介绍,他也坐不住了。
于是他又拉着盛智文,在当天晚上又去三里屯泡了一晚上,回来后他也找到孙大海,提出要在三里屯开分店。
孙大海有些犹豫,因为现在的农副产品还是由国家管控,餐饮企业受到的限制很大。岁月静好是以咖啡厅为主,在店内卖快餐简餐是打擦边球,和政府心照不宣。
九号火锅店可是纯粹的餐厅,每天所需大量的鱼虾肉蛋,都需要对外采购的。孙大海拿不定主意,所以就连新建的宿舍区那边,都没有想到要九号火锅店入驻。
现在既然老威廉有的想法,孙大海也要认真地考虑一下可行性。他同样让高屹记录下来,准备尽快找黄老打听一下政策。
黄老虽然离开农业部,到了中顾委。可是他对于相关政策的把握,还是很有一套的。
什么可行,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