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911再造中华-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别说,李思明还真把他名下那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地盘变成了一个类似普鲁士那样的地方,这里每一座农场,每一个村庄,每一座工厂,都可以视为军营,这里的人坚韧不拔,非常好斗,却又能无条件服从命令,这不,只是一声令下,几千吨辛辛苦苦攒下的余粮给运到了宿豫,六万多户农场的工人,愣没有一句怨言。如果整个江苏,整个中国都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
但外交官再怎么警惕也没鸟用,一堆国家正在跟李思明做生意做得不亦乐乎呢。德国用货轮运来成万吨成万吨的水泥,美国运来大批工程用的钢铁,法国在为承接三座横跨苏北灌溉总渠大桥的工程跟意大利掐得不亦乐乎,英国见大家赚得这么开心也按捺不住了,表示对修建骆马湖大坝感兴趣,德国表示不,你对这种小工程不感兴趣的……大家都忙着赚钱,谁耐烦管外交官的逼逼?
四月八日,新沂河工程顺利开工。几十万人,数百台挖掘机、推土机,数百辆卡车,几千辆马车、牛车,昼夜不息,在平坦的苏北平原疯狂挖掘、运输。按设计,新沂河的最大流量为七千立方米,以对抗五十年一遇的洪灾,这是一项大工程,短时间内肯定是没法完成的,所以第一期工程就是先在黄河口到骆马湖之间挖一条一百米宽、六米深的大渠,挖出来的泥土垒到大渠两边一百五十米远处。每年的六月到七月,淮河流域就要发洪水了,现在已经是四月,来不及了,先挖这样一条水渠供紧急泄洪之用,第二期工程则要等到秋季才行了。
宿豫转眼之间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对一些不能为外界所知的交易是一种极好的掩护,这不,在四月底,德国方面悄悄向李思明交付了三万支半自动步枪,三千挺轻机枪,一千五百支M28狙击步枪,子弹多达一亿发,此外还有十六门105毫米口径榴弹炮,五千发炮弹,这么多军火交付,硬是没有引起德方任何怀疑!
“目前我们的兵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地赶你的订单,五月底会交付第二批,六月中旬则会交付第三批。”莱茵哈特一脸轻松地说,“对于我们来说,生产几十万条步枪,几万挺轻机枪是很轻松的事情,你要不要再下点订单?反正你手里有好几百万两白银的闲钱。”
他又盯上了李思明从股市赚到的那六百多万两银子。
李思明笑笑,说:“还是别了,这些装备暂时够用了,等到不够用的时候我再去订购也不迟。”
莱茵哈特说:“那行,有需要的话随时可以跟我说,德国的兵工厂期待着你的订单。”
李思明说:“有需要的话我不会跟你们客气的。”心里暗说:“等到金融风暴一起,六月那批军火能不能按时收到都很成问题呢,还订?我才没这么傻!”
他已经打定主意了,最多再向德国订购五万支半自动步枪,这批装备已经够他用个好几年了。等到天下大乱,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上海、南京那些兵工厂、机械制造厂拿下,自己想办法生产这些高级枪械。军火供应完全让德国佬掌握?他才没那么傻。
“对了,李,你在离开上海前曾告诫你的朋友们,在橡胶股涨到每股1670的时候就要果断抛售离场,对吧?”莱茵哈特忽然问。
李思明说:“对啊,怎么了?”
莱茵哈特皱着眉头说:“打从你离开上海之后,橡胶股的走势就让人看不懂了,它一会儿涨一会儿跌,始终在1660到1680之间徘徊,好像是触到了玻璃天花板,上不去了。”
李思明说:“上不去?那就赶紧抛呗,反正你们手上的一万多股,就算以每股1660银元售出,也能大赚一笔的。”
莱茵哈特有些纠结:“话是这样说,但我们冒了这么大的风险,只赚到一百多万马克,多少有点儿说不过去……”
他这么纠结,主要是因为,是他建议让李思明用橡胶股代替白银,支付货款的,因为他看上了橡胶股的上涨潜力,认为如果有一万多股拿在手中,肯定可以大赚一笔。谁知道当交易完成了之后,橡胶股那近乎疯狂的上涨势头便放缓了,然后变得越来越低迷,按这个行情,这些股票恐怖是很难赚到大钱的,他的面子往哪放?
李思明心里冷笑:“居然敢这么贪心?再不尽早找下家,信不信你连这一百多万马克都得赔掉!”
好歹人家也差不多是白送了二十个师的轻型装备给他,他也不好意思把人家坑得太惨,于是,他好心的说:“依我看,橡胶股现在真的碰到玻璃天花板了,很难再维持三月份时那疯狂的上涨势头,继续持有的话风险越来越大,不如尽快抛出,能赚多少算多少。”
莱茵哈特犹豫良久,也觉得继续拿着这么多橡胶股实在是有点危险。他对李思明的判断是十分信任的,李思明都说继续持有会很危险,那就肯定是很危险,他可不想冒这个风险。
但他有点儿为难:“可是,这么多橡胶股,一下子全抛出去,谁吃得下来啊?”
第140章 坑人大王
莱茵哈特现在真有的点后悔了。他怎么就能想出让李思明用股份抵付这样的馊主意来?明知道股市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同样是那支股票,今天股价可能节节上升,明天就可能跌穿地板,总额达四千多万马克的交易,他居然敢主动提出让李思明拿股票来抵付?真的是头皮痒了!
好吧,这思路放在二十天前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当时的橡胶股狂潮席卷全球,涨得非常凶残,尤其是上海这边,只要能买到橡胶股,甭管是什么价位,都可以躺平稳赚,这不,从李思明手里以1600的价位接过了一万多股橡胶之后,才多久啊,这些橡胶股就涨了近百万银元。如果橡胶股能够持续走高,这笔交易他们是可以大赚特赚的。可谁曾想事情居然这么邪门,李思明离场后没多久,橡胶股上涨的走势就明显放缓了,到现在甚至开始小幅下挫!乖乖不得了,这是要砸的节奏啊!要了四千多万马克的交易砸在自己手里了,那一帮累死累活昼夜加班疯狂生产军火以准备按时交付的军火商还不得撕了他!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他怎么就记不住这句话呢?
站得高就看得远,莱茵哈特公爵可是巴伐利亚王国的王子,虽然不是很受宠的那位,但也足够他站到大多数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去看问题了。他看得出,现在橡胶股的热潮虽然还在继续,但是指望这些高接盘的橡胶股大赚特赚已经不可能了,能保本就算不错了。他现在是真的愁啊,好不容易才做成一笔大交易让老国王对他另眼相看,现在眼瞅着有搞砸的势头,而且还是因为他贪心不足,作的,回国根本就没法向老国王交待,这可如何是好?
李思明笑:“放心啦,现在橡胶股虽然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暴涨了,但是热度还在,现在不是每天都有新的橡胶股发行出来,而求购无门的人多不胜数吗?你可以将那些橡胶股分拆成几百股几百股,一点点的往外卖,只要别泄露风声,别操之过急一下子抛出几千股去打乱市场秩序,花上一两个月时间,总能卖掉的。”
莱茵哈特觉得这倒是个办法,不由得眼睛一亮。但他随即又迟疑起来了:“但我手中拿着的股票也太多了,现在股价很高,会有人买吗?”
李思明说:“当然会啦!你要相信,这个世界的冤大头……啊,不,这个世界的好心人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我离开上海之前,渡边董事就主动找上门来,想多我手里购买五百万元的橡胶股,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对橡胶股兴趣非常狂热啊!回到上海之后你可以去找他,他肯定愿意买上几百万的。”
莱茵哈特顿时大为开心,五百万银元,那就是一千万马克啊!一家伙甩掉近四分之一,他做梦都能笑出猪叫声来。他虚心地问:“除了渡边董事,还有别的人对橡胶股感兴趣吗?”
李思明说:“英国有好几位商人也找到我,都出大手笔,有的想买一百万,有的想买几十万,壕得很。对了,还有美国佬,那帮贪婪的家伙简直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富贵险中求,甭管多高的价位他们都敢接盘,你可以找他们。”
莱茵哈特顿时就觉得压在胸口那块大石被搬开,连呼吸都顺畅了。他认真的统计了一下,如果李思明介绍的冤大头都能保持二十多天前的兴趣,那他手里的橡胶股甩出去三千五百万马克不成问题,这就足够他们收回这笔交易的本钱了,剩下那一千万马克是纯利润,能保住多少是多少,只要没有亏本,他都能交代过去。
还好李思明不知道他心里的想法,不然的话打死他他都不会这么尽心尽力的帮莱茵哈特出谋划策,没挖坑让他跳就谢天谢地了!狗日的,都两年交情的老朋友了,居然敢拿老子近四分之一的利润?你们他妈简直就是在喝老子的血啊!
“至于剩下的,你可以试着向中国人推销。”李思明继续出谋划策,“中国江浙这一带的有钱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错过了风口,现在正在捶胸顿足呢,你要是愿意把价格放得低一点卖给他们,他们肯定会很开心的。”
莱茵哈特彻底放心了:“好,按你说的办!”
李思明说:“卖的时候优先考虑江苏和安徽的地主,这帮孙子老有钱了。”
莱茵哈特感觉怪怪的:“我怎么觉得你是在借刀杀人?”
李思明义正辞严:“你可别瞎说啊,我可是奉公守法的好公民,怎么可能会干借刀杀人这种事情?我这是见他们一天到晚脸朝黄土北朝天,苦哈哈的在地里刨食,可怜得很,想提携一把他们!”
莱茵哈特撇嘴:“说到底还是想借我之手坑他们!”
他猜对了,李思明就是想借刀杀人。江苏和安徽是什么地方?前者是整个中国最富裕的地方,“苏大强”的绰号可不是白叫的,后者则是整个中国最桀骜不驯的地方,安徽的地主武装团练甚至比清军的正规军还能打!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这帮家伙纷纷凭着手中的枪,口袋里的钱,搞起了政治投机,争先恐后地拉起革命的大旗,然后披着这身皮为自己谋利,把局势搅得一团糟,再加上浙江财团兴风作浪,整个南方乃至整个中国生生给搅成了一团乱麻,炮哥直到死都没能把这团乱麻理清,他的学生倒是想完成老师未竟的事业,很努力的理着这团乱麻,奈何眼高手低,理着理着就把自己理成了个岛主。眼看离辛亥革命爆发也没多久了,李思明当然要想办法掏空这帮土财主口袋里的钱,省得到时候他们像历史一样兴风作浪狂拖后腿,把中国拖入持续四十年的战乱中无法自拔。
莱茵哈特不是笨蛋,自然不会看不出李思明其实是在利用自己。不过,他将这解读为李思明是在借他之手削弱竞争对手:江苏和安徽都是以平原为主的,适合发展农民,这家伙对种田又有着迷之情结,偏偏这两个省份土地兼并又是非常严重的,适合耕作的良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像淮安府这种修条大水渠就能收获上千万亩良田的好事在别的地方可碰不上了。为了自己的种田大计,李思明借他之手去削弱那些地主,把其中一些地主坑到破产然后低价收购他们的土地,好像也不是什么不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