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科工狂人-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此致使东林国的年轻人,丧失了对生活的激情,只能消极地生活,于是越来越收缩生活的圈子,最终就走上了一条宅到死的不归路。

    现在,月族人的到来,完全打破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满满激情的希望。

    月族人一出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欺负东林国很久的混合国大打出手,狠狠地教训了混合国一顿——炮击安保岛,袭击珠真港,当时就引爆了东林国全国沸腾,太解气了不是?

    后来地卫军攻打,月族人竟然扛了下来,还把联军给打跑了!?

    更惊喜的是,混合国又扔过来的核弹,竟然打破历史记录地接住了!?

    天啊!这月族人显示出来的武力,一下子颠覆了东林国以往的“软弱无力”的形象,这让向来就崇尚强者的东林人,大受鼓舞和崇拜。

    要知道,在这方面,东林人是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啊!

    现在,月族人一下子就给他们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接下来,月族人推出的意愿系统、劳动系统,就跟玩游戏似的,完全符合了东林人宅出来的爱玩游戏的嗜好。

    所以,东林国被月族人覆国,幸存下来的东林人,竟然一点也不恨月族人,反而“变态”地喜欢上了这些月族人,并甘于被它们统治。

    这心理,完全符合东林人那种“喜欢被强者奴隶”的怪癖!

    这名向导招呼五名考察员,坐上了那辆没有方向盘的车子。

    上了车,考察员才确定出来,这是一辆无人驾驶的智能公交车。

    关于无人驾驶的智能车,其实混合国、唐国这样的大国,早已经在研发当中了,而且也有在试行,但距离大范围的普及,甚至是完全替代原有汽车,还需要至少十年左右的时间。

    而现在,看看月国的交通,已经全是这样的智能车了。

    考察团成员发现路边,除了有充电桩外,偶尔还会看到一些贴着警告标语,且用绝缘胶栅栏围起来的“高压电站”。

    不知道这些“高压电站”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什么?”

    终于有考察员,指着这些“高压电站”,问向导道。

    “那是磁爆站,防御用的。”

    向导竟然毫不隐瞒地道。

    “磁爆站?”

    考察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不懂。

    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向导继续透露道:

    “混合国攻打我们的时候,就是吃了这些磁爆站的亏。”

    向导这一提醒,这才让五名考察员恍然大悟过来。

    混合国攻打东林国惨败,军舰、空军,挨到了东林国的地域、领空,就被蟒蛇般的磁电,给吸扯住,给电住,最后都烧毁的烧毁,烧爆的烧爆。

    原来就是这些磁爆站的功劳!

    ……

    “这是一部公交车吗?”

    考察团上的这部智能车,除了没有方向盘外,其他的车载结构,几乎跟一部公交车毫无区别。

    要说还有区别,也就是大小的问题了。

    “哦,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不叫公交车,应该叫共享车。”

    向导介绍道:

    “它不像公交车那样,允许中途上下乘客。它不面向租客以外的乘客开放,在使用上,完全跟共享车一样。”

    说到共享车,考察团成员没有人不清楚的。

    不清楚的是——

    “我很想知道,比如我要坐这辆车出行,怎么通过意愿系统来操作呢?”

    考察团有一名社会学家,讨教道。

    “这个很简单,是这样的——”

    向导掏出手机,点开了里面一个app,示例操作道:

    “你提前一天,在意愿系统里,点开‘行’的类目,选择你需要的车型,设定好使用的时间段,以及规划好出行路线,就下单。到了第二天,这部车子就会自动开到你家门口。你直接上车就行了。”

    “这样吗?”

    这名社会学家还是很困惑地道:

    “听上去,很简单,可这背后遵循着怎样的一套运行机制呢?它既然不向租客以外的乘客开放,那它能在供求关系上,满足大众的出行需求吗?那么多人要出行,却不能同时共用一部车子,这车子的使用效率是不是有点低呀?”

    “哦,我忘了告诉你了。”

    向导看着这名社会学家道:

    “我们的人口分布,是经过规划的。这个城区有多大面积,住多少人,都是严格控制的。所以,不会出现人口过分集中的地区,也不存在公共资源配备不足的情况。像这些出行工具,家家都有,家家都可以参与载客,市场是完全开放的。”

    “原来有这么一个大前提。”

    这名社会学家点点头,又好奇地地问道:

    “就这趟出行,需要多少贡献值呢?”

    “你是说这车的使用,抵消了我多少贡献值吗?”

    向导反问道。

    “不,我是说你跑一趟来接送我们,除了车的使用外,还有其他的事项,比如你的工薪怎么计算的?”

    社会学家问道。

    “我这不按工时计费。”

    向导回答道:

    “按任务计贡献值。比如我在劳动系统里,看到系统发布了一个‘接送你们的任务’,觉得离我不远,回报还行,就接下了这个任务。然后我再提前预定了这辆车子,这辆车子跟这个任务是没半毛钱的关系的,它是我下给别人的任务而已,别人接到这个任务,就提供了这个车子给我。”

    “你完成了这个任务,就会得到相应的贡献值。那么这个贡献值,是可以像货币一样使用的吗?”

    社会学家指指街边的饭馆:

    “比如现在进饭馆吃饭,用这贡献值买单。”

    “哦,我们不是这样的。”

    向导道:

    “你要吃饭,如果不自已做的话,那就要通过意愿系统,在‘吃’类目里下单,然后要么选择送饭上门,要么你去指定的饭馆去吃,甚至系统会安排你上别人家吃——如果别人家有人接了‘给你做饭’的任务,并愿意跟你共进晚餐的话,你就可以上别人家里去吃的。”

    “这样吗?”

    社会学家跟其他考察员,面面相觑:

    “明白了,这贡献值是不能当货币,流通使用的。它只能绑死在系统里。”

    “是的,这个贡献值,只能在系统里使用。不能流通,也不能变现。”

    向导陈述道。

    “这个系统,是属于国家的吧?”

    社会学家问道。

    向导点点头。

    经济学家这时插话道:

    “这样一来,仿佛跟计划经济有些类似,但不计划到终端,而是只抓管市场价格,以及整个行业的规则。”

    “是的,所有行业规则,都被国家设计好,并体现在贡献值里。”

    社会学家补充道。

    吃别人一顿饭,系统会扣除个人贡献值。而别人接了任务,向你提供一顿饭,会得到系统奖励贡献值。

    这里面全是系统在计贡献值,规则由系统说了算。

    “这样一来,它的资源整合度不仅高,而且完全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所行!”

    经济学家说完,又有点好奇地问向导道:

    “饭量多少,跟贡献值有比例上的关系吗?比如我吃一碗饭,会扣掉5个贡献值,吃两碗饭,就扣掉10个贡献值。是这样吗?”

    “这没有比例上的关系,就拿吃饭来说,一顿管饱、管好,只是一个任务而已。完成了就是5个贡献值,不会去管你吃多少的。”

    向导道。

    “啊?那这不就是一个漏洞吗?接这个任务的家伙,要是遇上一个大吃货,不亏死啦?”

    经济学家睁大着眼睛,说道。

    “系统里给出的贡献值,是不能改的,同时也是一种参考。双方是可以商量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补回一点。”

    向导道:

    “比如一顿饭,系统定的贡献值是5点。结果你是个大胃王,吃得比正常人多。于是接任务的人肯定不乐意,就会跟你商量。然后你适当给上3个补点,这样一来,接任务的人就会得到8点贡献值,而你就会被扣8点贡献值。”

    经济学家点点头,明白了:

    “这贡献值,在这个时候,就起到了货币结算的功能了。”

    这时,轮到社会学家有疑问了:

    “如果吃饭的市场,是完全打开的,谁都可以参与进来,谁都可以接吃饭的任务,那饭馆不就被迫退出市场了吗?”

    “不会。只是会减少而已,但不会消失。”

    向导回答道:

    “因为在体验上,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总有人需要这种体验的。而且饭馆在解决多人吃饭的任务上,有明显优势。”

    经济学家点点头,称赞道:

    “这样,就等于是开放了饮食行业,谁都可以参与,也就提供了就业机会。”

    “但这样一来,质量就靠不住啊!”

    社会学家不赞同道:

    “没有通过一个质检,就上市场,这是巨大的风险啊!”

    社会学家的话,让经济学家愣住了。

    7017k

 第134章 没有教育行业

    “有质检啊!”

    向导说道:

    “质检就是每个体验的人啊。比如你接了我吃饭的任务,然后我跑上你家吃,结果你做得不好吃,那么我就会在任务评价上,打个不及格。系统会根据分数,重新核平该任务的贡献值,严重的话,会给零值。而且下次再看到你接做饭的任务,人家就会看到这个评分,而拒绝让你接单。”

    “这样啊?”

    社会学家哈哈笑了起来:

    “原来这任务,也有任务评价的啊?那如果做得好吃,任务分数高,贡献值就高了?”

    “是的。这样接任务的人,收到的回报,就有固定的任务贡献值,再加上高分数赢到系统奖励的贡献值。”

    社会学家赞赏道:

    “有这任务评价,就会提升了每个人的信用度,所有人都被引导向良性循环了。”

    这时,金融专家开口说道:

    “那,会不会出现作弊现象?比如双方协商好,给好评就有什么赠送之类的?自已得到好处,也让接任务的人,多得一点贡献值,从而破坏了这种良性循环呢?”

    “是可以作弊的。但代价实在太大了,大到你压根不敢去动这样的坏念头。”

    向导道:

    “一旦被举报,被核实。那你个人贡献值,统统清零。想想,衣、食、住、行、精神世界,以及劳动系统,全部跟贡献值绑死,你的贡献值一旦清零,那你几乎就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因为,这涉及的领域实在太广了,你压根就像被锁死了整个人似的。”

    金融专家听到向导这样一说,忍不住额头直冒冷汗。

    想想,确实恐怖啊!

    这可不比自已国内,比如网店,作弊被封店,还可以再开一家新的。实在不行,那我直接跑去另一家网店平台,换一个阵地重新开店。就算还是不行,我顶多改行还不成吗?

    但在月国这里,就行不通。一旦个人贡献值被清零,那几乎就等于判了死刑一样。

    “有意思,有意思!”

    经济学家忍不住微笑起来,意犹未尽的样子:

    “想想,其他行业,都是这样真的太有意思了。”

    “那这里的教育行业,也是采取这种接任务的方式,来进行的吗?”

    社会学家好奇地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