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局面对张凡是致命的,对大明的老百姓也是致命的。

    朝中有些人现在就站在暗处,等着皇帝现在把东南这个炸药桶点燃呢!

    所以,要处理东南,得用巧妙的办法。

    有没有巧妙的办法?

    当然有!

    一、《金陵日报》背后最大的支持者李元起就自己钻进笼子了么?

    二、这不南京吏部尚书郑三俊已经抵达北京了么?

    三、这不顾炎武和黄宗羲都在北京大学成了教授了么?

    四、这不温体仁也已经下放到南京搞事情了么?

    这四点都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的问题大着呢!

    李元起被抓,是以卖国通敌罪被抓的,在这种北边战事敏感的时期,必然会有一群人开始跟他撇清关系。

    别忘了,当人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避险,而不是迎难而上。

    举一个例子,你在公司和一个高级总监关系很好,但突然有一天,这个高级总监被查出卖公司商业机密,你会替他求情,还是默默地祈祷不要有人借机耍泼把你跟他联系在一起?

    选择后者是人的本能。

    所以,抓了李元起,借李元起案件搞事情,会威慑到一部分人。

    当然,只是一部分在这里面利益参与不算重的人,促使他们站队。

    这个局面就已经很好了,至少这是分化东南的第一步。

    对东南的打击肯定是很大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大到什么程度呢?

    关闭《金陵日报》就有了借口了。

    这一点不需要崇祯给温体仁下指令,卑鄙狡诈的温部长自己心里已经有数了。

    崇祯在想着,李元起被抓,我们温部长现在肯定压力骤减,大概已经去找他的小红小兰们讨厌人生哲学去了。

    至于李元起,算是彻底完蛋了。

    《金陵日报》和卖国贼扯上关系,就这个理由,够不够被关?

    不仅要被关,而且还要严查。

    当然,为了避免事情闹大,只以通敌卖国的名义去查。

    这叫对事不对人,行得正坐得直。

    这是其一。

    其二,提拔郑三俊来北京,一是补充该有的人才,二是给东南的某些人看,朕对东南的人才是非常尊重的。

    不信你看看郑三俊,再看看温体仁,这些都是东南的人。

    这叫树立标杆,东南总有被排挤的人吧?

    来吧,来朕这里来。

    其三、顾炎武和黄宗羲都是东南读书人中的翘楚,他们任职了北京大学,也是在告诉那里的读书人,朕是尊重你们的。

    其四、温体仁南下南京,去找那些报纸的麻烦,他是礼部尚书,以他阴险的手段,要在那里搞点事情起来,还是很简单的。

    所以,大家其实并没有发现,崇祯早就在无形中对东南东起了软刀子。

    在入秋之前,将北方几个省的基层官吏整顿一番。

    与此同时,督察司的人在湖广的任务应该差不多了,而且人员配置上应该会相对充足许多,这样下放到江西、广东、广西和四川。

    在今年,基本可以确保新农政的覆盖范围到全国了。

    今年结束,立法院初版的税法应该也就出来了吧?

    一旦税法出来,到时候,再慢慢来找南直隶、浙江和福建这三个最难啃的省算账,就名正言顺了!

    规划是这么规划的,可眼下的事情要办还是得办。

    崇祯立刻给温体仁写了一封信:查办《金陵日报》。

    还没完。

    还有什么?

    有人把粮食卖到建奴那里,主要分了三条路线。

    一是张家口,年初已经被皇帝以查办宣府军政的名义,把路掐断了。

    二是大沽口,大沽口在哪里呢?

    在天津卫东边,那是个很大的渡口,属于渤海湾,冉兴让就从那里卖了不少粮食走了,大沽口有不少官员在冉兴让案中被查出。

    三就是杭州湾。

 第92章 寻找背锅侠(第二更)

    明朝是有海禁的,市舶司早就被废掉了。

    即便是当年的隆庆(崇祯的太爷爷)开关,也不过是开了福建的海澄月湾而已。

    从大明律法上来看,杭州湾是不允许有船随意出海的,但那只停留在大明律法的纸面上。

    这些年,东南沿海该出海的照样在出海,要不然郑芝龙那伙人是怎么来的呢?

    穿越者崇祯是赞同搞海运的,他甚至已经派了周延儒去广州搞市舶司,虽然搞得很低调。

    而杭州湾的船,他之前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默认了。

    但现在不能默认了,特么的有些人胆子太大了!

    六月二十八日下午,一队队锦衣卫已经抵达了大沽口,除了抓住这一次冉兴让案的涉事官员,便开始临时接管渡口,对这里进行严格的盘查。

    大沽口是朝廷对辽东运输粮食的渡口之一,在这里当官,绝对是肥差中的肥差,一个个都捞得流油。

    例如关宁军、东江镇的不少粮食,都从这边走。

    严格意义来说,大沽口是划到天津卫的管辖区的,天津卫属于京师的行政区,归顺天府管辖。

    前顺天府尹梁廷栋参与到卖粮食给皇太极被查出来,但当时并未牵扯出大沽口。

    现在大沽口的官员被清查后,不能划归到顺天府了。

    要将他打造成一个军事港口,所以直接划归到登莱巡抚的管辖。

    直接给袁可立去管理,最好能在这里组建出海军来。

    既然是划归到袁可立的管辖,其实就是归军委会管理了,即纳入到军政改制当中做统一整改。

    这算是最合适的一个安排。

    当天崇祯就让军委会颁布了一道命令,让袁可立安排人全面接管大沽口。

    杭州湾呢?

    杭州湾当然是归杭州府管辖,杭州府的的辖制是属于行政事务。

    这件事还不能直接立刻马上下命令,而是得换一种方法。

    第二天,左都御史杨所修就风风火火写了一份弹劾奏疏。

    弹劾谁呢?

    弹劾内阁次辅钱龙锡。

    为什么要弹劾他?

    因为杭州知府刘梦谦是钱龙锡举荐的。

    现在暴出杭州湾有人走私粮食到辽东给建奴,这件事在朝堂上得找人来承担责任。

    从下往上推导,就是你钱龙锡的责任。

    钱龙锡表示也很冤枉,他是推荐了刘梦谦,可杭州湾走私粮食到辽东这事,他一个内阁次辅也管不了啊。

    可杨所修是出了名的疯狗,皇帝这个时候要他咬谁,他就咬谁。

    钱龙锡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崇祯是不是真的要搞他?

    当然不是!

    而是要借他之手来整顿杭州湾的这件事,让钱龙锡去做这个恶人,将东南的矛盾转移到钱龙锡手上。

    钱龙锡在入阁之前就是东南一带的人,那边可是有不少人都是他的人。

    用他来整顿这件事是最适合的。

    实际上这是一种帝王权术,一种合理的御下之术。

    估计一大早都察院的那些官员每人干了一大碗鸡血,反正这一天,所有人战力爆表,就是逮着钱龙锡骂。

    在奏疏里骂还不够,还在都察院衙门里大吵大闹。

    那可是都察院的弹劾,分量有千斤重,是个人都坐不住。

    钱龙锡气得在家里问候杨所修的祖宗十八代。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钱龙锡只好硬着头皮去皇帝那里请罪。

    请什么罪?

    能请什么罪?

    他根本没有罪,但现在都察院骂得嗨着呢。

    钱龙锡还能说什么呢。

    在大明朝的政治圈里混了这么久了,现在出了这档子事,皇帝明显就是要找背锅的人出来杀鸡儆猴啊!

    作为一个合格的臣子,这点觉悟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在大明朝的朝堂上混?

    请罪归请罪,可钱龙锡请的不是杭州湾走私罪,而是请的推荐人不当之罪。

    这不是什么大罪,但却正中了崇祯下怀。

    崇祯趁机说了几句好听的话,然后跟钱龙锡说,人是你推荐的,你要不走一趟杭州吧?

    钱龙锡立刻马上表示一万个同意,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恨不得立刻就飞到杭州去,把杭州湾那群走私的家伙摁在地上摩擦一万遍。

    当天晚上,钱阁老就出发了。

    兵部侍郎韩爌感慨:皇帝的手段是让你明知道这都是他手段,可你就是心甘情愿!

    钱龙锡也是一把年纪了,赶在七月初,便到了杭州,是从大运河走的,船行得飞快。

    到的时候杭州在大下雨,内阁次辅来了,杭州府大大小小官员全部在渡口去迎接。

    钱龙锡则是一脸不悦,现在都察院那帮人要把这锅摔倒老子头上来了,你们说怎么办吧!

    七月的杭州,本来是一个如诗如画的杭州,西湖烟波轻如丝,佳人在旁,共赏天上人间。

    可钱龙锡是一点心情都没有。

    他一言不发,到了杭州府的知府衙门。

    浙江承宣布政司的布政使洪思诏姗姗来迟,既表示了他对钱龙锡的尊重,也彰显了他领导的威风。

    要知道,布政使是从二品的副部级官员。

    钱龙锡以钦差大臣的名义来了,他来了!

    他来找替他背锅的人来了!

    第一个锁定的目标当然是知府刘梦谦,但钱龙锡并不是来搞刘梦谦的。

    为什么?

    刘梦谦是他自己的人,不能一出了问题立刻就整,不然自己名声会坏掉的。

    按照大明朝的惯例,大家先大鱼大肉美酒来一顿,顺便去洗个脚、泡个澡,慰问一下柔弱的女子,看她们需不需要帮助。

    等一系列的操作完了,该背锅的人也就出来了。

    至于刘梦谦这种级别的官员,在酒桌上自罚三杯就完事了。

    至于都察院那边,大家伙凑点钱交上去堵住嘴吧。

    皇帝有皇帝的帝王权术,可下面有下面的潜规则,下面的一切都在按照大明朝的官场规则进行着。

    那到底是谁为此背锅呢?

    经过大家集体思考后,立刻找出了几个人。

    一个叫马三,一个叫张茂才。

    这两个人都比较有特点。

    一个杭州湾南苑街的一个地头蛇,据说在南苑街黑白两道通吃,一个是仁和县知县衙门下面的主簿。

    说这走私的事情,就是这俩人在下面玩的。

    很快,这份名单就递上去了。

    很快,皇帝就发飙了。

 第93章 朕要出奇兵,行冠军侯之举!(第…

    跟朕玩自罚三杯的小把戏?

    钱龙锡你根老油条账算得倒是好啊!

    好得很嘛,你跟朕这么玩,朕也不是那么好骗的。

    自己人自罚三杯对吧?

    当天,一颗脑袋就被八百里加急送出去,几天后就到了杭州府的仁和县的知府衙门。

    谁的脑袋?

    大沽口漕运郎中王德正的脑袋。

    七月初十,这颗脑袋就快递打包送到了钱龙锡的面前。

    还附带着皇帝的一封信:朕与爱卿无冤无仇,为何当朕是傻子?

    这下钱龙锡吓得满脸煞白,杭州的所有官员都集体没有声音了。

    顺便,布政使洪思诏上了一份密奏,委婉地在皇帝面前捅了钱龙锡一刀。

    洪思诏这么突然的一份密奏,没有能立刻让钱龙锡的内阁次辅下野,倒是让崇祯看到了一个政治投机分子。

    很好很好,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