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有发现官员私下参与商人议事,就给朕滚蛋,吏部要出台官员纪律,把这一条加进去!”

    “第四、这个纪永平,这几年专门让穷人找他借高利贷,去办朝廷的工事,他的条件就是帮这些穷人拿到工程资质。”

    “这就是商务部的严重失职,什么时候商务部的工事招标,被一个民间商人说拿就拿的!”

    “传出去后,朝廷的威严何在!”

    “侯恂。”

    “臣在。”

    “此次从初犯,朕不追究你的责任,配合吏部、廉政督察总府严查整个商务部!”

    “臣领旨。”

    “此次牵扯诸多官员撤换,吏部和内阁要做好官员选拔。”

    “朕要说的第五点就是官员选拔、考评一事。”

    皇帝从桌上抽出一本为官的册子,他说道:“这是朕写的官员手册。”

    “吏部和礼部可以在朕的这份为官上进一步补充,必须编入科考中,吏部对官员政绩考核,礼部也要建立一套机制,各省官员,每一季度要学习、编写自己的为官之道,作为官员品行考核标准。”

    王永光出列说道:“臣领旨。”

    这就完了?

    还没有完。

    还要从制度上进一步在完善各地官员的管理。

    皇帝又说道:“从今天起,各省皆设巡抚,巡抚他们的官员和地方行政官员要分开,巡抚衙门的官员从省、府、州,要下沉到县。”

    “另外,里甲制度要改制,在顺天府优先推行镇和乡。”

    “每一县分10个镇,每一乡分出10个里甲,皆由朝廷委派官员治理,巡抚衙门领设官员进入镇和乡。”

    这就是一套全面内政管理制度了。

    明朝的时候,最下面的一层官府是县,县下面是没有镇,也没有村的。

    里甲制度里的里长可不是朝廷正式官员,是从乡绅里推选出来的。

    这是为了方便收税。

    为什么明朝没有镇长和乡长呢?

    难道古人这么笨吗?

    当然不是。

    你想想啊,明朝有1427个县。

    如果每个县下面设10个镇长,镇长人数要达到14270人,乡长人数要达到142700人。

    如此以外,朝廷编制必然空前臃肿。

    古代交通设施有限,即便朝廷设置了镇长和乡长,也未必真的能有效管理。

    所以干脆不设置,靠乡里的乡绅管理。

    这就是古代皇权下不了乡的原因。

    但现在不同了。

    一、现在华北的水泥路网已经建成了,各地都开始大规模建设水泥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二、新农政时代的新农政指挥所现在在全国各地扎根,新农政指挥使都是朝廷编制,天壤在农村就有了管理土壤了。

    现在只需要将新农政指挥使升为乡村官员就可以了,优秀的提拔为镇长。

    三、朝廷有钱了,能够养那么多官员了。

    当然,皇帝在这里面重点强调的巡抚制。

    这里的巡抚你可以理解为后世是省委一类的官员,主要管理地方的人事、官员作风,至于行政权,还是在布政使、知府、知县等人手中。

    单独分出人事、官员作风的管理,明显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朝廷对行政的管理。

    现在这一次的纪永平案,牵扯进来的地方官员也非常多。

    现在也是时候设立新制度开严抓纪律了。

    “里甲、镇乡制度的改制,由内阁首辅亲自抓,这件事关乎广大的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打扎实。”

    韩爌连忙出列:“臣领旨。”

    “廉政督察总府现在也要设置人手,从省、府、州、县,到镇乡,不要担心人多,朝廷养得起。”

    “贪污是国家公敌,是新政公敌,是全民蛀虫。”

    “朕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民间的经济正在日新月异,朝廷的衙门改制也要跟上时代。”

    作者题外话:昨天回了一趟湖北,今天陪父母,所以更新晚了,大家不要着急,稍后第三更

 第781章 有人已死;有人作死(第三更)

    这一连窜的新政都是围绕着行政的管理和官员纪律的管理展开的。

    如今的大明朝已经不同于崇祯元年,全国上下有在编官员近20万人。

    崇祯元年的官员人数才不过5万人左右,现在扩充了近4倍。

    如此庞大的在编官员,更需要空前强大的权力架构,才能有效的管制起来。

    可以说这一次武威城引发的贪污案,是崇祯对新政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反贪案。

    这一次的反贪案远远还没有结束。

    也可以说是刚刚开始。

    这一次不仅仅要在全国每一个省建立垂直的巡抚制度,设立乡镇,将中央的权力彻底扎根到农村,还要扩建廉政督察总府。

    之前的廉政督察总府一直游离在各省层级,甚至许多省并未设立完整的廉政督察府和司。

    这一次不同,要在全国每个地方设立,专门监察地方。

    值得注意的时候,巡抚衙门编制、廉政督察总府官员编制,都属于中央。

    虽然他们在地方上任职,但编制却是中央,相当于独立于地方布政使衙门以外的,也不归巡抚衙门管。

    这就是彻底将官政司法体系独立出一条线了。

    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进入体制内。

    找谁?

    当然有人!

    这些年,各地的大学扩编,已经培养出不少人才。

    从这些大学里选拔优秀的人才进来。

    为什么要选年轻人,从原来其他部门调人到廉政督察府下放各地不行么?

    可以,升级廉政督察府可以由老一辈的正直官员担任。

    年轻人在下面做执行工作。

    年轻人热血有冲劲,有理想有抱负,就适合做这种工作。

    说完这些,崇祯才深吸了一口气,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道:“各部的事物繁多,诸位也不要嫌累,一代人做一代事,咱们这一代人,把基础打牢了,下一代就会轻松许多。”

    “都是为了子孙后代。”

    “做好了朕不会亏待各位,朝廷不会亏待各位。”

    崇祯一副老板给员工画饼的嘴脸。

    最后才说道:“纪永平押下去,凌迟。”

    说完后,崇祯站起来:“退朝!”

    这一揽子的新政推出后,吏部又要忙活好一阵子了。

    毕竟要增加廉政督察总府在全国的编制,还要增加巡抚在全国的编制。

    最头疼的可能是户部了,这人一增加,每年的官员俸禄又要大大增加。

    尤其是廉政督察总府和巡抚衙门的人编制全部归属中央,也就是说开支全部是中央的。

    人事方面还要花多少钱,崇祯就懒得操心了。

    钱肯定是够的。

    三日之后,礼部下面的《大明日报》头条就出了。

    关于这次的反贪案,京官的名字全部被刊登上去了。

    一时间,震惊了整个京师。

    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朝廷对反贪的决心,让普通老百姓也看到了希望。

    这还没完。

    从这个时候开始,商务部、治安督察府、工部等部门都开始严格审查。

    到了五月十五日的时候,礼部和吏部在《为官》上润色了一些,与皇帝商议完后,开始大规模印刷。

    与此同时,20命京官被推到城外来了一刀。

    三族被夷了,草地上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而纪永平,则被凌迟处死。

    一时间,各界震动。

    那些与纪永平有深度关联的商人,治安督察府开始一个个察。

    据说这一次查抄出来的钱至少有3000万两,国库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了。

    这简直令人发指。

    要知道,现在还有许多普通老百姓住在茅草屋里,一到夏天蚊虫到处爬。

    有的人甚至一年吃不到几块肉。

    而那些贪官,动则百万。

    他们的子女奢靡无度,随便一件衣服,一个首饰,都是普通人一辈子也无法赚到的。

    家里面要么是古董,要么是从南洋购买过来的象牙、香料,还有用黄金做脸盆、织衣服的。

    抄这些人的家,朝廷动员了2000人。

    抄出来后,整个朝堂都震惊了。

    没想到新政才几年,就有人开始在新政里大肆吸血。

    3000万够一年的军费了!

    去年攻打日本预算就是3000万两,最后花了1000万两。

    此时,李自成也从武威城回到京师复命。

    李自成听说了最近的风风雨雨,不由得更加有冲劲。

    事情还没完,京师一道诏令,开始捉拿各地牵扯进来的地方官。

    凡是册子上有名字的,一律押解京师处斩,夷三族。

    朝廷公示各地官员的邸报快速发往全国。

    这必将在全国掀起一场大风暴。

    到了五月二十日的时候,崇祯将一系列要签字盖章的全部处理完。

    包括廉政督察总府人员编制扩建,巡抚编制扩建。

    他自己便在一个初夏的傍晚,带着人一路出了京师,

    改制进入关键时期了。

    随着钢铁、水泥、煤矿等工业产品的生产,以及商业的大发展,将会有一批民间商人崛起。

    这些民间商人和地方官员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紫禁城里的皇帝心里多少有些猜想。

    但眼见为实啊。

    地方上的情况到底如何了,这个时代没有互联网,没有抖音,无法曝光出来。

    还是得皇帝亲自下去查看,深入到民间。

    如此,才能总结治国之道。

    有时候啊,问题都知道,可都知道又怎样?

    只有亲眼看到,亲自感受到,才能亲身体会到问题的严重性。

    西北之战暂时告一段落了,辽北正在大兴军事工事,卢象升的北伐正在北府调集人马。

    战争出现了短暂的空隙,崇祯也正好借着一个短暂的空隙,一路南下。

    到了六月初的时候,他已经抵达河南省,到了六月中旬的时候,进入湖广省。

    上一次来湖广省,还是崇祯三年新农政时期。

    这一次为什么再次选择来湖广省?

    原因很简单,湖广省是粮食大省,又担任着陕西的粮食供给,牵扯到西军的后勤。

    同时,武昌是经济特区,是废除了徭役的地方,是劳动力彻底解放的地方。

    经济发展是位列全国前五的大城。

    这里的官员、经济、工业,都值得好好总结总结。

    前面一望无际的水田,绿油油,生机勃勃。

    再走了一会儿,就看到一望无际的卖田了,在夏风中麦浪翻滚,饱满的麦粒垂下来,看起来让人心情满足。

    有不少人在田里收割麦子。

    还有一些马车载着货物在路上行走。

    崇祯走过去,看见一个晒得黝黑的中年汉子,便问他:“老哥,今年是个丰收年吧。”

    那中年汉子打量了一下崇祯和跟着他的人,一看就是大户人家过来的,连忙哭着脸说道:“收成不好,尤其是夏天的麦子,没多少,没多少!”

    崇祯从他的话语中读出了一些慌张和恐惧,深怕暴露自己的收成了。

    崇祯说道:“老哥不必担心,我是外地来的,我只是好奇随便问一下。”

    “没什么事俺先走了!”

    “诶,老哥……”

    那汉子背着东西,带着自己的儿子便飞奔离开,仿佛崇祯是个街头恶霸来收债的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