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的事情看似都有些紧迫,毕竟在缺钱的时候,任何问题都会被放大许多。

    例如正在等着发放的抚恤金,不能再拖了。

    例如西部军区和南部军区的军费、扩建费用,都需要钱。

    甚至要抽调一支军队出来干日本人(日本这个称呼是从宋朝开始的),也需要钱。

    更别说将来在南洋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争夺地盘了。

    八月十六日,兵部郎中余大成带着大明天子的愤怒和责问,奉命出使日本。

    他将前往天津港,从那里出发。

    这预示着大明朝与日本的关系,正式进入紧张状态。

    下午的时候,刚刚午休完的崇祯见了陈子龙。

    陈子龙汇报了国债最新的数额,仅仅是北京,一共卖出去900万两,比预期的多100万两。

    国库里还剩3500万两。

    现在要发下去的抚恤金一共是2730万两。

    抚恤金是最紧要的,关乎对阵亡者的关怀。

    军委会已经安排人在发放。

    一旦全部发下去后,就只剩下770万两了。

    加上900万两国债,1670万两。

    第三季度的军费要发下去,500万两,军粮要跟供应商结算,300万两。

    南部军区扩建,预计划600万两。

    西部军区扩建,第一批预算已经划了600万两。

    这就需要2000万两。

    扩建的军费先发下去,部分军区军费先发。

    剩余需要的钱,现在毕自严在从各个国有商社的收入里提前抽取出来。

    预计在九月,可以抽取800万两。

    抚恤金、军饷、军粮问题都不会太大,解决完后,还剩470万两。

    第三季度军队的钱基本上解决了。

    官员们的俸禄300万两(第三季度),也可以发下去。

    最后剩下170万两。

    再拿100万两出来行政费,也就基本只剩下70万两了。

    下一个季度需要的钱?

    得想办法。

    没有人知道崇祯现在有多缺钱,军队在外面打仗,物资绝对是充足的,但他们绝对不知道皇帝现在连借的钱都快没了。

    倒是袁崇焕最近上报了个数字,辽东抄出了300万两。

    但这也绝对不够第四季度的军费。

    不知道朝廷财务表的还在大肆赞美盛世来了。

    真正看过朝廷财务表的估计会绝望。

    不过,崇祯并不无绝望,因为朝廷每天都有大量银子在进来。

    现在无论是税收,还是国营商社,营收都还不错,至少勉强能撑着。

    至于到底赚多少钱,得年底才能知晓。

    听陈子龙汇报完后,崇祯便去了一趟北京制造局。

    徐光启年龄也大了,现在黄宗羲进入北京制造局,协助徐光启做文书管理。

    来北京制造局,主要是了解现在蒸汽机的产能如何了。

    蒸汽机已经进入第三代,无限接近瓦特蒸汽机,甚至在半年前,北京制造局已经开始与纺织机结合成功。

    基本原理制造已经全部打通,现在主要是在优化如何与更多的纺织机结合起来。

    这是为了扩大纱布、丝绸、棉布等产能。

    例如以前手工时代,一天能生产1万匹布,进入蒸汽时代,一天能生产20万匹布,而且工人只需要以前的三分之一。

    以前国营的纺织业一个月能净赚30万两,现在一个月就能赚700万两(工资减少,成本下降)。

    当然,前提是蒸汽化全部普及。

    而目前来说,蒸汽机和纺织的结合,才刚刚在北京制造局开始。

    一旦真正做到蒸汽机和纺织的结合,产量进一步暴涨后,大明朝那时候才真正开始开挂。

    为什么这么说?

    那个时候,国内2亿多人的市场可以满足了,甚至用几年时间就能打饱和,将布料的价格都打下来。

    不仅如此,还能对海外进行大规模倾销了。

    主要,是倾销!

    什么是倾销?

    就是薄利多销,用数量争取价格优势,将海外各国的纺织业全部打掉。

    那个时候,别说南洋了,源源不断的丝绸、棉布运往欧洲,大半个欧洲全部用“大明制造”,想想那个场面。

    那时候,崇祯还会缺钱么?

    那时候,大明朝还会缺钱么?

    有钱了,各行各业都可以发展起来。

    甚至建立国际金融体系。

    这才是蒸汽机被称为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工具的原因。

    在徐光启等人的陪同下,崇祯见到了蒸汽机与纺织机的结合。

    看到蒸汽机连接着多台纺织机,虽然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亲眼看见后,崇祯还是欣喜如狂。

    黄宗羲说道:“陛下,蒸汽机不仅仅连接到纺织机上,三个月前,臣等还在造纸厂投入了一台做测试。”

    “测试如何?”

    “经过两个多月的测试,现在已经调整好,可以正式投入。”

    “好!还有印刷厂,印刷厂也可以用!”

    如果用到造纸厂和印刷厂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赚钱?

    不不不,赚钱是次要的。

    书本的费用会大大降低,书本的普及会大大增加,对新学的推动是革命性的。

    总之,蒸汽机一旦真的实现对外转化动力,它能利用到的场景就太多了。

    “今年北京制造局能投入多少台使用?”

    “回禀陛下,投入20台没有问题,不过臣觉得这并不是最重要的。”

    “哦,你说说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黄宗羲说道:“北方原材料缺乏,真正纺织大省都在南方,朝廷应该将这些蒸汽机优先普及到南方,例如南京江宁纺织局,杭州纺织局,武昌制造局,成都制造局,当然,还有上海纺织局,泉州纺织局,广州纺织局。”

    黄宗羲虽然年轻,但不愧是经常跟随在皇帝身边的。

    他说的这些地方,要么是国内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要么是沿海出口商贸发达的地方。

    反倒是北京的原材料有限,即便配置再多的蒸汽机和纺织机,也受限于原料。

    “说得好。”崇祯转身说道,“曹化淳。”

    “奴婢在。”

    “各地纺织局需要配置多少台,这事朕交给你来处理,只能多不能少,找各地纺织局的官员进京先学习。”

    “是,奴婢知道该如何办。”

    “这事要快,朕相信,各州府的知府,各省的布政使,对它兴趣也非常大。”

    “陛下放心,奴婢这就去办。”

    现在泉州与南洋的商贸,每年可以赚数百万两。

    只要蒸汽机投入使用,一个泉州港的收入就能破千万两,完全不在话下。

    而且将来收复西域,在那里设置棉花厂,完全可以将国内的棉衣快速普及。

 第672章 西班牙人的绝望(第三更)

    现在扩充南部军区和西部军区为什么?

    从政治和文化层面来说,是为了施王化,布恩泽,让大家一起加入友好的中华大家庭,一起愉快的玩耍,不要被西方的奔放价值观带偏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还不是为了确保开辟更多的贸易线。

    生产力一旦提升起来,产能暴涨,除了满足内需,外贸肯定是要做的。

    朝廷从外面赚更多钱回来,是可以反哺国内的经济的。

    如果张凡不做这些事,百年后,英国也会做。

    英国做了,西方崛起,全球大航海进入第二代大殖民时期(第一代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时代),东方将会陆沉。

    所以啊,其实现在张凡是在和时代竞争,是在凭一己之力,改变全球局势。

    从北京制造局回去的路上,崇祯心中非常兴奋。

    黄宗羲他们可能只是认为蒸汽机开始用到纺织业、造纸业,会大大增加产出。

    只有张凡才知道,这是新时代真的要来了。

    在不久的未来,各行各业,都将迎来大规模的变革。

    这种变革和张凡在大明朝朝堂上的变革不同。

    朝堂上的变革是制度的改革,而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投入市场后,将会进一步打破旧有的生产关系、生活习惯,甚至对世界的认知。

    刚到紫禁城城门口,崇祯看见朱慈烺在宫女的陪伴下,骑自行车玩。

    已经七岁的朱慈烺,正是精力无限的时候。

    张凡心里想着,等朱慈烺长大后,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的了。

    想一想,他自己还是很期待的。

    八月二十日,福州。

    南京廉政总督察曹程坐在布政使司衙门里。

    在他面前的是福州府、泉州府的知府,还有福宁州的知州。

    “三位,本官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这些都是举报三位贪污受贿的招供书,三位还有什么好说的么?”

    三人跪在下面,一声不吭。

    “身为朝廷命官,收弗朗机人的钱,为弗朗机人办事、说话,本官只能说,你们有什么,就去北京跟皇帝陛下说去吧。”

    泉州知府说道:“和弗朗机人打仗,朝廷又能落到什么好处?”

    福州知府义正言辞说道:“我们劝解陛下与弗朗机人议和,也是为了大明!”

    “好啊,三位签字画押吧,这样本官的任务也完成了,你们去北京跟陛下好好说。”

    “哼!曹程,你卑鄙无耻!”

    “你们骂我可以,不过我听说最近李自成回北京了,去了北京,说不定还要他来问一遍,到时候你们就知道,本官有多和蔼了。”

    曹程写了好几分汇报,一份是给皇帝的,一份是给北京都察院杨所修的,还有一份留底给北京廉政督察总府,最后一份是给泉州的周延儒的。

    八月二十三日,周延儒就收到了曹程的汇报。

    主要内容是说弗朗机人在沿海一带安插了眼线,三位知府都收了贿赂。

    这也是皇帝的意思,市舶司身为海关,得在往来人群中仔细留意。

    八月二十五日,郑芝虎吃完早餐,陪着范景文一起去巡查。

    一大早,一颗颗火炮就往已经开始热热闹闹的往本就满目疮痍的城头砸。

    郑芝虎看了一眼,经过这么些天的轮番轰炸,城门早就没影了,城墙也差不多了,勉勉强强还立在那里。

    这半个多月来打了多少炮?

    也不多,3万颗!

    为什么不在城门轰塌后攻进去?

    西班牙人可不傻,早就在城门后面布下了各种陷阱。

    如果要强攻,也不是不可以,只不过需要死一批人。

    而郑芝虎不太愿意用那种打法。

    明明火炮多,完全没必要无谓牺牲。

    毕竟明军的一条人命还是很值钱的,朝廷的抚恤金可不低啊!

    郑芝虎说道:“范公,这些弗朗机人倒是有几分骨气,到现在还不投降。”

    刚说完,下面的人就跑来:“郑帅,泉州有来信。”

    郑芝虎接过来打开看完,眉头就皱了起来:“他妈的!老子在前线打仗,后面居然有人收黑钱!”

    “何事?”范景文结果信看完,也是一惊,好家伙,福建沿海三个知府都收了弗朗机人的钱。

    每人2万两(约1300万元)!

    范景文叹了口气,他说道:“郑帅,我终于知道这城里的弗朗机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投降了。”

    “你是说,弗朗机人正在等这几个官员的消息?”

    “诚如他们所言,和弗朗机人做贸易,对大明来说也不亏,但是他们没想到陛下会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