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
顾炎武!
顾炎武现在是负责整个煤矿总局的。
这次出现这种事,明显是煤矿总局在地方上的管理出了大问题。
顾炎武也有责任。
不过,按照常规来看,还不至于要让最大领导下台的地步。
顶多是自罚三杯,挨一顿骂。
可这一次,崇祯却不打算骂那小子一顿就完事了。
毕竟煤矿牵扯到的利益太大太大,每一块煤都是钱,挖出来就是钱。
而且在未来,蒸汽机一旦普及,更多的煤矿要被挖出来。
在如此巨量的金钱面前,人性很难守得住考验。
所以,这一次的惩罚,是不可能有任何回避的。
该怎么来就怎么来!
一定要为之后的煤矿开采竖立一道警戒线。
如何处置顾炎武?
倒也简单,直接罢官就行了。
免去他煤矿总局一把手的职位,让他回京来面壁思过。
当然,不能立刻就免,得有人过去接盘,接手完那些事了之后,再让他回来。
这其实是一种责罚,但也是一种保护。
顾炎武的确很聪明,但在这个世界上要混得好,不仅仅只是聪明就可以了。
他毕竟还太年轻。
让兵部侍郎范景文去,范景文有行伍的经验,调过去办事必然手段雷厉风行。
这事就这么定了。
七月二十八日,又一篇《大明日报》的头条轰动了整个北京城,并且向顺天府、北直隶各州府,以及山西省蔓延而去。
第543章 皇帝的教诲(第二更)
什么头条?
朝廷一口气罢免了大同知府、知县、煤矿局司丞等官员,一共20人。
并且查出当地营商的官员,一律全部批捕入狱,抄家!
官员不准营商,是指官员不能私自做买卖做生意。
为什么?
这还用问么?
官员手中有权力。
如果准许官员营商,权力和金钱合法地结核在一起,在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那将是亿万万老百姓的灾难。
他们会光明正大联合起来,在老百姓头上重建压下一座座大山。
资本,是要且必须要受到管控的。
但你说历代官员做不做生意?
当然有人做!
这种事无法杜绝,无法根除。
就像黑暗永远存在。
但若要世间太平,就必须光明大于黑暗,阳光普照到千家万户。
到目前为止,谢家已经三缄其口,躲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了。
谢谨言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召开的一次讨论会,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
让谢家惊恐的是,不仅仅王家被抓了,京城的刘家也被查封。
还有当日参加会议的好几家,全部被查封了,全部都查出了非法经营。
七月三十日,三法司的审判结果也出了。
第一批查处的26名京官,因为收取巨额贿赂,一律问斩,抄家。
八月一日,北京城外的刑场上,26颗脑袋全部滚落在地上,鲜血将草坪染红。
当日,邸报从京师发往两京十三,还有元上都城、北府。
这必将威震天下。
因为这26颗脑袋,全部都是新政官员的。
就在北京城腥风血雨,民间商人风声鹤唳的时候,大同被罢免的官员也都在押回京师的路上了。
等待他们的也是三法司会审。
会审的结果基本上是确定了。
直到八月的时候,原本沉寂在赚钱狂欢中的顺天府商人们,突然被迎头一棒,老实了下来。
而且,八月初的时候,许多京官都失眠,怎么都睡不着。
第二天的早朝,都顶着大黑眼圈,还要在皇帝高强度的问话中回答问题。
有人私下说,官员的俸禄的确涨了,但现在做官的难度,比在天启年间至少增加了十倍!
官员们的失眠什么时候开始好转的呢?
大同那些被罢免的官员抵达京师的时候,审判结果下来之后,才逐渐开始好转。
为什么?
因为审判结果就是脖子上来一刀,暂时没有再继续扩大化、牵扯其他官员进来了。
这下大家才睡了一个好觉。
直到八月中旬,中秋节之前,一共砍了多少官员?
50颗脑袋!
三项罪名:
一、管控失职。
二、以权谋私。
三、贪污受贿。
八月十三日的傍晚,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天幕,秋风已经有些凉意。
顾炎武走到乾清宫前。
不多时,便进了乾清宫。
如此,乾清宫内只有两个人。
皇帝和柳如是。
呃当然是在做正经事。
柳如是在一边撰写这一次煤矿案的总结。
“臣参见陛下。”
崇祯坐在那里正在用最新的显微镜正在观察着什么,他头也不抬,只是说道:“柳爱卿,你先出去。”
柳如是放下笔,站起来说道:“臣告退。”
柳如是出去后,崇祯将那些档都收起来,将记录的笔也放下。
然后饮了一口茶,才走下去。
顾炎武就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起来吧。”
“臣”
“起来说话。”
“谢陛下。”
“知道为什么罢免你的官职么?”
“因为臣犯了错,没能将事情做好。”
“你说对了一半。”崇祯说道,“你犯了错,但你的事情做得很好。”
“在你上任的一年多时间里,煤矿的产量大大增加,山西发现了不少煤矿,解决了一千多万人用煤的问题,虽然还远远不够。”
“但这样的政绩,朕本身已经对你很满意了。”
顾炎武顿时感动万分,他刚开始还以为自己让皇帝失望了,自责了好几天,每晚睡不着觉。
但现在听皇帝这么说,他感觉自己并不委屈。
一个人的成绩被认可,本身就是对这个人最大的认可。
“多谢陛下!”
“但你要认清楚你犯的错。”
“陛下教诲得是。”
“你很聪明。”崇祯直言不讳地说道,“朕经常将你带在身边,就是希望你能尽快学习,将来帮助朕,将来的大明朝面临的问题,比现在还要负责得多。”
“所以,朕需要你快速成长。”
“但是,你毕竟还年轻,明大道,懂是非,善谋略,但官场的手段还是太少。”
这种话,一个皇帝是不会轻易对臣下明说的。
足见崇祯对顾炎武是给予了厚望的。
“你在北京的时候,朕可以庇护着你,但你去山西了,那里的官员一个个都是人精。”
“这事也不能怪你,你自己好好总结,朕也不多说。”
“别人说的道理,终究是别人的,你自己多去悟。”
“臣谨遵陛下的教诲。”
“你心中也不要过于悔恨,守正、明心,心不要乱。”崇祯就像一个大哥哥在教育自己的弟弟,“谁的人生还不会遇到点挫折、起落,朕这些年的新政,就是在风雨中前行!”
“前方万仞刀山,朕一如既往!”
老实说,像顾炎武这种22就担任了煤矿总局一把手的,你要说他心里没点小膨胀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人性。
但他这一次的跟头并不是栽在膨胀上面,而是官场的手段。
下面的人阴奉阳违,瞒着他干了不少勾当,他自己缺了一些手段。
这也算是一次教训。
“臣谢陛下圣恩,陛下于臣有知遇之恩,再造之恩,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行了,退下吧。”
顾炎武站起来,说道:“臣告退。”
他擦了擦眼泪,恍惚间,看见皇帝的身影已经走上去,又开始忙碌起来。
顾炎武离开乾清宫后,心情也好了许多。
顾炎武离开之后,崇祯才让柳如是进来。
有些话,是男人之间的话,女人待在这里不好,会让顾炎武感觉自己很没面子。
所以,崇祯才让柳如是出去。
“这一次的煤矿案,你觉得朕处置得如何?”
柳如是答道:“法不威,则不立。陛下处置得恰到好处。”
崇祯看着地图,叹了口气,说道:“商人,是一把双刃剑,朝廷既要鼓励商业,也好做好对商业的管控。”
“陛下,此次牵扯到诸多民间商人,可能对大沽口的粮食运输产生一些影响,臣以为,这件事才应该立刻解决。”
“你说得对,朕早已让孙承宗调军队里的辎重队去临时解决此事了。”
“陛下圣明。”
“华北和华东的水泥路已经投入建设中,自然是需要更多的水泥,也需要采集更多的石头。”崇祯眼中露出了深深的忧虑。
第544章 秘密调兵的辽东(第三更)
希望这一次的煤矿案,能震慑住民间那些商人,同时也能震慑住那些官员。
不过你若是要说彻底杜绝,不可能。
所以,不仅仅要用制度来规整,还要用思想来加强教育。
崇祯说道:“你去给王永光传话,百官必须就此次煤矿案写一份心得,全国官员都要写。”
柳如是心里微微一动,这倒真的是个好办法,让官员自己做总结,印象总归会更加深刻一些。
她说道:“是,臣这就去办。”
“去吧。”
“臣告退。”
这种事,其实完全可以让方正化去,但崇祯让柳如是去,明显就是给她磨炼的机会,和部堂大臣们多传传话。
八月十五日,沈阳。
皇太极看着眼前摆放的这些个瓶瓶罐罐,好奇地说道:“你是说,这种叫青霉素的药,只需要一剂就可以药到病除?”
“是的,大汗,现在在明朝的边镇上,有一些军士在使用,传闻效果非常好。”
“这东西如何使用?”
范程笑着说道:“据说是用这种叫做注射器的,将银针插入脉络里,将这些药注入脉络中,最多只需要两日时间。”
“你确定?”
“奴才确定,这是明朝那边的药贩子亲口说的,奴才也找人尝试过。”
皇太极没有喜悦,反倒皱起眉头来:“崇祯小儿到底在哪里搞的这东西?”
皇太极心中竟然升起一丝恐慌来,他继续说道:“配方有吗?”
“回禀大汗,这种药的制造是机密,没有人知道。”
“佟养性。”
“奴才在。”
“细作可以拿到么?”
“大汗恕罪,此药亦是北京制造局在制造,属于核心机密,无法拿到药方。”
这就是皇太极现在恐惧的原因。
如果说是火炮,或者火枪,他倒觉得无所谓。
因为那东西不断投入研究,可以制造出来,哪怕没有明朝的好,但也肯定是能用的。
但是这种药,就不一样了。
别看它只是个小瓶瓶罐罐,它的制造难度绝对十倍于火炮不止。
火炮失败最多就是打不出去,或者炸个膛。
但药一旦失败,那就是死人的。
而且皇太极也非常清楚,这种神奇的药,在战场上意味着什么。
士兵们受伤,感染,如果无法医治就是死。
一旦有一方掌握了这种神奇的药,战局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现在能买多少回来?”
“大汗,边关的药贩子们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卖,怕被发现。”
“一定要想办法多买一些回来!”
“嗻!”
皇太极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