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土地买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土地商业化。

    而这个新政,只在北京和武昌推行。

    不仅如此,还免了顺天府和武昌府五年的税收。

    注意,只是免了税收哦。

    土地买卖的收入,还有一半是要上缴朝廷的。

    为什么会这样做?

    原因很简单。

    土地买卖,购买新城区土地的人都是当地的有钱人。

    这是赚有钱人的钱。

    而免税,是为了地方官府,对地方的诸多中小商人免税。

    要扶持新商业,就必须最大程度降低准入门槛,这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一步。

    所以,只有朝廷做出了让步,地方官府才愿意让步,这样新商业的准入门槛降低了,才有机会大力发展。

    而且,朝廷虽然施行了双税制,但并不意味着朝廷不管地方的税政。

    地方税政的制定申报,都必须提交朝廷审批。

    因为土地买卖是商业的一环,所以和免税政策结合起来,总结下来就是为了大力促进新商业的蓬勃发展。

    但是朝廷当中的不少官员却不这么想啊。

    他们如何想?

    当然是举双手的开始赞同!

    为什么?

    难道他们如此响应皇帝的新政?

    当然不是!

    土地买卖改制,意味着地方官员手中的权力更大了,有了与民间商人交易权力。

    这里面牵扯到巨额金钱的交易。

    一句话:地方官捞钱的机会更多了!

    所以,不少人都已经兴奋了起来。

    “第二、建立完备的《商业法》、《商税法》、《个人税法》、《契约法》,以前的商税到此为止,既往不咎,从今以后,谁敢再逃税,一律律法处置!”

    这一条一说出来,却说有人心中暗叫不妙起来。

    因为以前的大明商税,牵扯到地方官太多的灰色收入。

    如果朝廷一旦收紧,势必影响大多数人的利益。

    恐怕接下来又是一片尸山血海了。

    不过有些官员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赶紧最后压榨一笔,然后把责任全部往下推。

    “第三、将北京的新学模式,推向全国,全面建立新学,为国营商社培养人才。”

    “第四、在顺天府建立新医疗体系,推行全国,快速解决全国基础医疗缺失问题。”

    “第五、有序建立标准化国营商社和民营商社标准,允许有大学学历的学生进入国营商社任职。”

    “第六、持续深化新农政改制。”

    “第七、要大力扶持工业,朝廷要为各地做表率。”

    皇帝一口气说完,诸位大臣又是高呼:“陛下万岁。”

    皇帝说的很简约,但这七条牵扯到粮食、商业、医疗、教育、工业和新城市。

    每一条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每一条都有责非常明细的规划。

    但实际上,其中有一个核心点。

    什么?

    国营商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七条,几乎每一条都与国营商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粮食的集体采购、分发。

    例如医疗体系中的药材种植、采购。

    例如工业中的织布厂、自行车厂、水泥厂等等。

    例如新学中学生的就业。

    例如新城新政中的基建。

    这些,全部要有国营商社带头去完成。

    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国营商社,推广开来,以管理国营商社的行政手段,来为商业时代搭起骨架子。

    这叫商业时代10版。

    那么各地如何快速建立国营商社?

    在大明朝这个农业大国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国营商社体系,肯定是很难的。

    但是又是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

    因为北京已经打造出标准模板了啊!

    这五年,北京制造局、北京粮食局、顺天府钢铁局、北京水泥制造厂等等,全部已经建立好了。

    这些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验证成功的。

    中国和欧洲在经济发展上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传统都是统一的。

    这就给商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好处。

    例如某一个地方证明成功了,就可以大量复制到其他地方。

    例如北京制造局的模式就可以复制到南京或者武昌。

    不会受到语言、文字和习俗的影响,而无法进展。

    那么接下来,由北京印刷厂印刷《北京国营商社》,分发各地官府。

    各地知府、布政使、参政等等官员统一学习《北京国营商社》,每季度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到吏部的年终考核里。

    这就是一套完善和强大的行政体系。

    而这一套完善、强大的行政体系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这样才能保证新政在全国推行的时候,不会失控。

    那么国营商社如何有条不紊扎根到各地的各个行业呢?

    由国营商社总府做总体规划,对各地国营商社做标准管理,呈报内阁,皇帝做审批。

    这就是一条垂直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粮食、矿产、冶铁、水泥、制造等等民生行业,都要涉足。

    基本上就是指哪儿打哪儿了。

    而民营商社的机会也不算少,例如粮食、矿产、轻工制造业都有机会。

    不过比重肯定不会很大,商务部也要做好招商完善的准备。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头戏肯定是国营商社。

    从轻工业制造,例如香皂、洗发水、卫生纸、香水、布料、自行车等等入手。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

    什么问题?

    一旦进入全面建立国营商社的阶段,就势必会造成官员人数的膨胀。

    现在是朝廷已经有40000官员编制,如果是大力建立国营商社,就意味着人数的空前暴增。

    这就给行政管理带来空前的压力。

    人越多,越难管理是肯定的。

    所以,就更需要完善司法体系和媒体体系,以及官员的思想建设。

    所以,接下来改革的难度,只会更大。

    并且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难度还要大。

    这一点,崇祯自己心里清楚。

    即便难度再大,也要推行下去。

    正月十六日一大早,《大明日报》的头版就是关于朝廷正式颁发的新政内容。

    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而且所有的内容都以邸报的形式发放到各地,然后刊登他《大明日报》上,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都听到,都看到。

    最后,都知道朝廷新政的决心。

    建立一个空前伟大的国家,不是靠一小部分人,而是要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他们也许只是在田里种地,但是他们种的粮食,在将来可能就会被粮成酒,被精心包装放入高档的酒店里。

    大时代之下,缺一不可。

    而眼下,新政一出,民间显然迅速刮起了一阵风潮。

    什么风潮?

 第463章 都在寻找那位神医?(第三更)

    什么风潮?

    考大学的风潮!

    为什么?

    因为能进国营商社啊!

    这是铁饭碗!

    民间许多人必然会这般想。

    就像过去大家都想着考科举做官一样。

    而这对朝廷来说,则是大大的增加开支。

    第一个睡不着觉的肯定就是毕老爷了!

    天启七年,大明朝所有的官员加起来2万人,开销只需要200万两。

    加上所有的官员福利,平均一人一年只需要100两银子。

    到了崇祯六年,大明朝已经有40000官员,新增加的部门大力扩张。

    例如北京制造局、大明国土管理部、国税局、治安总府、市舶司等等都在增加人。

    崇祯六年一年的官员开支就有1200万两了。

    平均每人一年是300两。

    给官员涨俸禄是没有问题的,高薪养廉也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再增加人,开支会更大。

    崇祯的财务压力只增不减。

    而现在朝廷摆明着告诉天下所有人:你皇帝老子有钱,都快来吃铁饭碗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

    制度的确改革了。

    改革制度就可以么?

    不不不,社会的进步有两大关键:一是制度,二是技术。

    眼下崇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打下基础。

    什么事?

    青霉素和蒸汽机!

    正月十七日,崇祯召集了所有御前大臣在乾清宫讨论接下来新政具体执行的问题。

    王承恩突然进来说道:“陛下,吴有性吴大人有事求见。”

    “快让他进来。”

    吴有性来的正好,正可借这个机会将他介绍给大家认识认识。

    不多时,吴有性便进了乾清宫:“臣参见陛下,圣安。”

    “免礼。”崇祯笑道,“朕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叫吴有性,吴先生是江南名医,朕已经任命他为北京医学院博士,大明卫生部部堂大臣。”

    他又看着王永光道:“官印和入仕文档都办理好了么?”

    王永光道:“回禀陛下,都已经办理好。”

    众人与吴有性打招呼。

    首辅韩爌道:“吴大人,接下来的医院体系还请多多烦心了。”

    “韩阁老言重了,都是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谋福。”

    “好了,诸位爱卿就不要客套了,给吴大人也安排一处座位,今日的讨论时间会很长,咱们将具体执行,关键位置的人,都讨论清楚。”

    工作狂老板又开始发话了:“吴爱卿做好在乾清宫吃中午饭的准备,朕的节奏,你要慢慢开始熟悉。”

    “是。”

    吴有性顿了顿,突然道:“陛下,臣有一件要是要向陛下禀报。”

    “哦,何事,但说无妨。”

    “臣昨日听闻,京师出了一位神医。”

    崇祯心头一跳,面色不变道:“哦?”

    “臣听闻李如礼家的千金风寒病重,危在旦夕,前日有一青年神医入李府,以一剂药,医治好了李家小姐的重病,陛下要做医疗改制,臣以为必须找到此人。”

    他这么一说,韩爌也接过话来:“吴大人也知道此事?”

    众人的目光又转移到韩爌那里。

    韩爌道:“昨日朝廷新政办法后,下午我与侯恂一起见了几位北京城的商人,问问关于水泥路和粮食的细节问题,其中就有那李如礼,他与臣也提了一下,说自己那宝贝女儿被一位神医医治好了。”

    吴有性道:“他有没有说此人是谁?”

    “前日他恰好在侯恂那里商议京师到张家口粮食生意的事,却是不在府上,所以不知那人是谁。”

    坐在上面的崇祯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特么的,这事怎么被吴有性给提出来了。

    还要找到那名神医?

    这要是知道是皇帝跑到人家家里扎了人家闺女的屁股,就真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吴有性叹了口气道:“那太可惜了。”

    韩爌又道:“不过他说他家中的那位孙大夫倒是见过那两人,我倒是有个办法,召那孙大夫入宫,让宫廷画师按照他的描述,将那人的样子画出来,然后再托人去找。”

    吴有性喜道:“此法甚妙!”

    其他大臣也点头表示赞成。

    卧槽!崇祯心里暗骂一句。

    早知道当时不去什么李家去测试青霉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